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面对现代艺术 我们知道得越少越能真正地欣赏它们[图文]

时间 : 04-23 投稿人 : 桃子 点击 :

抽象复杂的现代艺术让人迷惑。想看“懂”现代艺术,需要先阅读艺术史吗?需要了解作者生平吗?先别急着了解知识。美国艺术品交易商协会主席迈克尔·芬德利认为,要欣赏现代艺术,我们只需要“无知”地走进美术馆。以下经出版社授权摘选自《现代艺术慢慢看》。

原作者 / [英]迈克尔·芬德利

摘编 /徐悦东

许多艺术品融入了我的生命,我喜欢一遍遍地欣赏它们,但这些作品并没有在我第一次见到它们时就立刻、完全进入我的意识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吸收了它们。有时,我在一次参观中花很长时间(可能是因为它离我家很远),而有时我在许多参观中都只花几分钟的时间。

有些艺术品几乎变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它们是我在家里每天都会欣赏的,虽然我对它们应该已经了如指掌,但我发现自己还是会从桌前抬起头来,盯着霍华德娜·平德尔创作的一幅拼贴画,这幅画我收藏了将近40年。

潜移默化是无意识地同化。当我们完全融入某件艺术品时,同化就产生了,不过它怎样才能成为无意识的呢?我们通常能意识到博物馆、美术馆或家等环境,也能意识到我们对艺术品所了解的(或自认为的)。

在本文中,我提出一些方法,它们能够将我们的感知从信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一些练习,其中的基本元素就是熟悉。每当我坐下来和家人共进晚餐的时候,我都会看到一幅雷·帕克创作的抽象画,它就挂在我座位的对面。我不会觉察到它是“雷·帕克的抽象画”,而是觉得那是令人极为喜悦的颜色(蓝色、棕色、红色、黑色和绿色),以及与一种喜悦感和舒适感密不可分的形式。

面对现代艺术 我们知道得越少越能真正地欣赏它们 | 艺术科普雷·帕克的《无题》

有时,我会想起我女儿说过,那幅画会让她联想到一位发髻上插着一朵红花、衣 着鲜艳的女士(是有点像)。大多数时候,我只是感受画本身而已。与艺术一起生活是吸收艺术的极好方法,因为它提供了日常的感觉,也因为它有机地融入了你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负担得起与艺术一起生活,但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好的原创艺术品并不贵。)

不论用何种方式,任何有机会观赏原创艺术品的人都可以用我所说的诀窍来达到一种心境澄明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有助于潜移默化自然地发生。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努力包括排除障碍,这并非难事。事实上,当你融入现代艺术的时候,你做的越少,看到的(以及感受到的)就越多。

诀窍1: 让通信设备保持静音状态

我发现,在谈话的时候,我几乎无法欣赏艺术品,甚至连正在欣赏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如果你是和别人一起去参观博物馆,我建议你留出一段“安静的时间”,让每个人可以随心漫步。我对我妻子维多利亚关于艺术品的评论很感兴趣,但因为我们并非总是喜欢同样的艺术品,所以直到我们都有机会融入某件艺术品之 后,我们才表达各自的看法。如果有件作品我认为非常糟糕,而她站在它面前欣喜若狂,我这时做鬼脸是不公平的,尽管现实情况往往恰恰相反。

融入艺术,吸收艺术,并且跟他人分享你的看法和感受,这会给人带来极大的满足。比如,当看过许多乔治·布拉克画作的人跟我分享他们的感受(而不仅是他们知道的)时,我们都在体验他的杰作,我愿意被他们的热情感染,我常常就是这样被引到自己最初觉得无趣的艺术品面前去的。

面对现代艺术 我们知道得越少越能真正地欣赏它们 | 艺术科普乔治·布拉克的《水果盘子-俱乐部的一角》

本书的主旨是帮助我们成为遇见、融入并享受现代艺术的人,但了解艺术品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他人面前也是令人着迷的。作为一名艺术品经销商,我花了很多时间跟同事和客户一起坐在画作前,交流着各自着迷的地方(有时会有所保留)。和朋友一起看完某件艺术品之后,我们都会从对方的反应中获益良多,没有必要区分“对”与“错”。

诀窍2:避开美术馆里的讲座

音频指南无论多么博学、有趣,都不能告诉你如何感受和感受什么,导游复述的简短讲座也不能。

最好的艺术指南是让观众先看,然后提问。如果在你正欣赏一件艺术品的时候,我就告诉你它是关于什么的,那么我是在做一种语言描述,虽然可能会引人入胜,但它对于你体验这件艺术 品没有多少益处。事实上,我的阐释会影响你融入这件作品的能力。但如果我们一同默默地融入一件艺术品,然后你希望我分享一下对这件艺术品的反应与感受,那么我们两个人的快乐可能都会增加。

大约在1900年前后,复制技术让艺术品的图像可以呈现在观众面前,但在此之前,艺术讲座却先于实际的作品存在。后面这种做法至今仍在博物馆中延续,讲解员会办讲座,有时候渊博的策展人和艺术史家也会。

教育团体和私营企业家会组织团体参观商业美术馆。我工作的阿奎维拉美术馆经常接待这样的团体,我常 常无意间听到导游对我们的展览进行讲解。进入美术馆之后,大多数人在美术馆周围走来走去,彼此交谈,等待着讲座开始,然后才让自己扫一眼那些艺术品。讲解结束之后,他们又开始聊天,成群结队地向下一个美术馆走去。

面对现代艺术 我们知道得越少越能真正地欣赏它们 | 艺术科普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我在博物馆和美术馆中看到的大多数演讲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演讲者面向学生,背对着他们正在谈论的艺术品。当然,在放映幻灯片或艺术品数字图像的演讲厅里也是如此。所以,就如罗伯特·尼尔森恰如其分地指出的那样,教师被提升到了不可或缺的中间人角色:

当演讲者向听众介绍作品时,他可以……从作品的观看者转变成这件作品或其作者的代言人。从这种修辞的立场,(他)能够解释作画的动机和意图,因为他要么已经成为这件艺术品,要么已经成为其作者,或者兼而有之。这种口头上 的演绎让图片说话、行动、有所欲求。

成功的艺术演讲者往往因为他们能赋予艺术品以“生命”而广受赞誉,就好像艺术品是墙上未充气的气球一样,等着被充入热气。虽然我自己也做过很多次演讲,但是背对着一件艺术品来谈论它,这种做法暗示着文字优先于图像,或至少文字是理解图像所必需的。

瑞士艺术史家海因里希·韦尔夫林(1864—1945),他以一种可能会引起当今艺术演讲者模仿的方式著称。下面是他的一个学生的描述:

即兴演讲大师韦尔夫林将自己置于黑暗中,与他的学生坐在一起。他的眼睛和学生们的一样都直视着那幅画。就这样,他团结了所有人,让他们成为理想的观看者,他的话语提炼出所有人的共同体验。韦尔夫林默默地思考着那部作品,按照叔本华的建议,就像一个人走近一位王子那样走近了它,等着那部艺术品向他开口说话。他说得很慢……韦尔夫林的演讲从来没有给人以一种准备好了的印象,就是某种已完成的东西被投射到那件艺术品上。相反,它似乎是由那幅画本身当场生成的。于是,那件艺术品保持了其卓越的地位。

这与那种强加给疲倦的人群,让他们伸长了脖子去欣赏讲解员脑袋后面的艺术品的刺耳的事实讲解,有多么惊人的不同?韦尔夫林和其他伟大的老师为他们的听众树立了观摩艺术的榜样,并鼓励他们自发地、带有感情地做出反应。聆听者不是试图吸收信息,而是被引导着模仿老师的做法。如果这种做法可以让人们积极地融入艺术品(发生同化),那么听者可能会希望寻求更多的信息。

看艺术品要量入为出

和“二战”后的许多英格兰小男孩一样,我曾花大量的时间站在横跨铁轨的铁桥上,在那里被蒸汽包围着,参加一个被称为“猜火车”(trainspotting)的活动。当一列冒着滚滚浓烟的蒸汽火车冲向我们所在之处的下方时,我们在脏兮兮的笔记本上潦草地写下它的编号。

对于我们中的许多人来说,“发现”一列特定的火车就足够了,然后我们回家查阅百科全书式的手册,以便研究我们仅仅瞥过一眼的东西。同样,一些参观博物馆的人在瘫倒在自助餐馆之前,他们也会仔细计划要尽可能多地“发现”一些名作。作为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是时间。没人知道我们有多少。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把自己塞得满满的,而又生活在“无所事事”的恐惧中吗?身为美国人,我们特别容易受到个人生产力文化的影响。我们不能“浪费”自己的业余时间,我们在休闲活动中努力工作着。我们痛斥空想家和游手好闲的人。我们一边慢跑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喝着瓶装水一边规划着下一项活动。如果看到一个朋友无所事事,我们就会问:“你怎么了?”

我在上面提到过,卢浮宫做过统计,参观者观赏一幅画所花的时间平均为10秒。当代艺术家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则认为他们所花的时间甚至比这更少,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一个人看一幅画的平均时间是多久——7秒钟?我想让他们着迷。我必须提高门槛,这样他们虽然得不到,但实际想要得到。

面对现代艺术 我们知道得越少越能真正地欣赏它们 | 艺术科普约翰·巴尔代萨里

巴尔代萨里不得不做出调整以迎接时下的风潮,这令人遗憾,但他是以大胆、鲜明与古怪的形象来表现的。对于那些作品已经为人所知的艺术家,比如印象派画家,他们的情形怎样?人们如此容易错过莫奈的麦田画或毕沙罗的街景画,尤其是那些墙上没有标识(那些标识意味着有音频指南)的画作。而且,人们很难长时间驻足欣赏布拉克和毕加索那些单色块化的、支离破碎的立体画派作品,很难理解那些表现形式以及并不鲜明的色彩,所以,还是让我们快进音频指南吧。

就像巡逻的警察一样,参观博物馆的人匆匆一瞥某幅画作,将它归结为遵纪守法的(不值得逮捕),然后速速离开。“我知道那是什么,”参观者的大脑在激活了识别模式后如此说,“我以前见过这幅画,或见过跟它类似的画。当时我不感兴趣,现在也没兴趣。”走人。

但如果你再多逗留四五秒钟的话,你可能会看到更多的东西, 超过你的大脑所说的。你可能会看到一条线、一种颜色或一个形 状,它们会进一步激发你的兴趣,而且可能会改变你对自以为已 经知道(因而不予理会)的东西的看法。

10秒或7秒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果你采纳我的建议,独自欣赏,不听音频指南,不看标签,那么你很可能在每件作品上只停留三四秒分钟就会移开目光,除非有件作品让你目不转睛。当你真的看到一件让你着迷的作品,那时,不管你认为自己对它有 多了解,也不管别人说什么或做什么,你都会停下来。什么也别想—只是停下来。倘若你不是一个人,那么告诉你的朋友或家人你稍后会赶上他们。不去谈论这部作品,哪怕是对你自己。不要只是观看,而是要欣赏,要融入其中。

慢慢欣赏需要锻炼。我们在博物馆漫步时,大多数人所做的就是匆匆扫视,那是在观看。观看会激发大脑进行识别与联想(《星空》= 梵高 = 割掉的耳朵),但从根本上说,这是没用的(尽管可能自我感觉良好)。在放慢的行动中,我们可以“进入”艺术品,也就是说除了认识它并将它与我们听过的、读过的东西关 联起来以外,还会欣赏它。在放慢的行动中,我们允许艺术品吸引我们,展现在我们面前,自发地走近我们的情感,而且越来越近。

搜索一下,如何?

多亏了美国国防部资助了促使互联网诞生的研究,我们现在才能对所有事情(以及所有人)都了如指掌,而且其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泡一杯速溶咖啡或咖啡师做一杯双倍焦糖玛奇朵的速度。现在我们有了维基百科,它保证我们能在瞬间查到关于现代艺术的任何信息,而且所有东西都会显示出来。如果你查找某位特定的艺术家,你很可能会找到大量不准确的图片、支离破碎的信息,以及一些呆板的观点,这些东西无论如何都不会增强你站在那位艺术家作品前的体验。

事实上,用谷歌搜索一位艺术家或一件艺术品可能会降低你的兴趣,当然也可能会激发你进一步探索。如果不专注于艺术品本身,而是指望我们的移动设备告诉我们关于艺术品的信息,那么我们就更难记住它的“概念”。我故意用的是“概念”这个词, 因为当我们在记忆中想起最近或过去看过的一件艺术品时,我们是在回忆它的“概念”,而不是把它想象成现在的样子(或者曾经在我们眼中的样子)。

如果我们花5分钟成10分钟的时间观察(与欣赏)一件艺术品的话,我们的目的就不是拍摄一张记忆照片了。不错,我们应该仔细而缓慢地查看艺术品的所有部分以及它的整体,但我们的目标是融入它,而非能够精准地回忆它。因为职业的缘故而把大半人生花在艺术品上的人,或者是充满热情的收藏家,无论男女,他们通常都会建立一个有关艺术品的记忆库,20多年后,他们不仅能记起曾经看过的作品,还能想起当时的情境,无论是在博物馆、美术馆、拍卖行还是在私人住宅。这不是 因为这些人有着非凡的记忆力,而是因为他们与艺术品的相逢是有意义的。

面对现代艺术 我们知道得越少越能真正地欣赏它们 | 艺术科普《现代艺术慢慢看》,[英] 迈克尔·芬德利著,齐英豪译,新思文化|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12月版

在我们的文化中,原声片段和简要描述被当作有关艺术家和艺术品的知识。但是,知识基于体验,而并非仅仅基于信息。一个人如果没有体验过艺术品,就无法了解它,而体验艺术品的唯一途径就是与它身处同一空间。我生命中最珍视的艺术体验,是那些我无以言表的体验。

相关文章

  • 范美俊:异化了的美术科研评价体系[图文]
    范美俊:异化了的美术科研评价体系[图文]

    无论是创作还是论著,美术科研似乎要比理、工、农、医等学科矮三分。在某些人看来,艺术从业者当初考大学文化分很低,艺术家做事、想问题不靠谱,甚至连艺术家本人都未必靠谱,还“科研”啥?某处长说:“在草丛中放一只石雕大手,就是环境艺术了。什么玩意儿!?”笔者虽不是学雕塑的,听到这话也“整个人都不好了”。科学研究简称“科研”,往往利用一定方法、手段与装备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索。凡是填过课题申报表的人都知道,...

    18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赖少其和他那一代画家[图文]
    赖少其和他那一代画家[图文]

    赖少其《汤口》68×69孔祥东(南京) 作家、收藏家。江苏省作协书画联谊会副秘书长,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文/ 孔祥东最近读简繁的传记《沧海之后》,其中写道,在洛杉矶飞上海的东航飞机上,看到航空杂志“赖少其八十以后作品”特刊,所受震撼,超过梵高。继而写赖少其生前贵为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长期兼任文联主席,想有一个大一点的画室竟不能如愿。1986...

    87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翰墨丹青——书画博士之李天天[图文]
    翰墨丹青——书画博士之李天天[图文]

    李天天,艺术学(书法)博士,毕业于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现任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书法教师。师从欧阳中石、解小青教授,致力于汉字与书法教育的研究,在核心刊物中发表多学术论文,编著《中国书法名迹赏析——张猛龙碑》一书。书法作品《毛泽东七律•答友人》曾参加“求正——首师大师生书法展”并于中国美术馆展出;《陆游诗》获日本第52回全国书道展海外推荐奖。孟云飞:读李天天博士的书法五色翰墨,融沁大千世界。八...

    94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被宫廷艺术所引领的投资市场[图文]
    被宫廷艺术所引领的投资市场[图文]

    乾隆玉玺谈及宫廷艺术品总会让人想起帝王的奢华,而与其相应的拍品也因近十年的‘天价’频现让人望而却步。去年年底一件乾隆寿山石玉玺以1.6亿元的‘天价’在法国成交,但因传出买家‘失联’闹得满城风雨,甚至因买家是温商而断章取义归罪于‘温州人’实属不该。秋季拍卖各大重要拍卖企业再次推出宫廷艺术品相关专场,虽为取得往日佳绩但也优势尽显。宫廷艺术品在大众眼里是颇感神秘而又望尘莫及的名词,然而在藏家的概念中...

    85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2020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熊继雨[图文]
    2020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熊继雨[图文]

    【艺术简历】熊继雨,油画家、书法家。齐鲁油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一级书法师,文化部授予影响中国50位油画大家,系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山东分会会员、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市油画艺委会副主任、济宁市书画协会副主席、太白湖区书画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首届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济宁市分会主席,北京瀚海千艺画廊、北京珍品天下字画行、山东艺心苑画...

    34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具有启发性意蕴的艺术佳构  一一人民美术网总编李人毅在刘玉来画展上的致辞[图文]
    具有启发性意蕴的艺术佳构 一一人民美术网总编李人毅在刘玉来画展上的致辞[图文]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人民美术网总编 李人毅(左)河南省政协委员、人民美术网创始人 李德哲(右)人民美术网这次推出的是人民美术网理论部主任刘玉来先生专题画展,题目很有诗意:墨影秋韵。刘玉来先生是位搞艺术理论的学者型画家,这次展示的是他的绘画作品仅是他深厚的文化学养的一个侧面。刘玉来先生这些画的显著特点有两方面的认知,一是理论家在理论指导下的艺术实践的成果展示...

    192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拄杖仰停雲[图文]
    拄杖仰停雲[图文]

    清音(中国画)李人毅我在家乡黑龙江省海伦县海北镇读初三的时候,《人民日报》发表了《某公三哭》,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全文朗诵,至今忘不了“光头儿顶不住羊毫笔,土豆儿垫不满沙锅底”等词句,由此,知道了赵朴初这个人。事情原于1965年2月1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访问越南路过北京,中国领导人同他举行会谈前夕,毛泽东作出一个别出心裁的决定,批准赵朴初在这...

    94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胡刚:泼彩泼墨造就了的山水世界[图文]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胡刚:泼彩泼墨造就了的山水世界[图文]

    胡刚,1959年8月生,广东东莞人,中国山水画画家。2008年师从津门画家马寒松习山水丹青,继拜辽东杜平等北派名师学习水墨画。多年来寄情川滇藏等画山秀水间不缀写生,爱写名山大川、奇松怪石、崇山峻岭,竭力创造一种博大精深、气势恢宏的画境,现任职中国国风书画研究院五邑分院院长。曾举办个展,代表作品有《船歌》、《一山烟雨半溪风》等。远山的呼唤(2015年)胡刚:泼彩泼墨造就了的山水世界李人毅画...

    127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一位艺术鉴定家眼中的达利雕塑:是个骗局吗[图文]
    一位艺术鉴定家眼中的达利雕塑:是个骗局吗[图文]

    达利与妻子加拉《东方早报·艺术评论》191期推出《两个达利,多种真相》专稿,受到艺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原作者伯纳德·尤厄尔是达利鉴定家。他曾经表示:“我从来不参与达利作品的买卖,只做研究和鉴定。其他鉴定家恐怕不敢这么说。”他在近著《瞒天过海:艺术市场中的骗术与受骗》中提到了达利雕塑市场中的几位玩家的故事。伯纳德·尤厄尔译者按:《东方早报·艺术评论》191期推出《两个达利,多种真相》专稿,受到艺...

    117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传艺术之大美一当代山水画家阮江华[图文]
    传艺术之大美一当代山水画家阮江华[图文]

    艺术简介阮江华:1963年出生,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省文联副主席,海南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海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青岛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等;先后被评为海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多幅作品入选国内外各类美展(有些获奖),先后在北京、山东、河南、甘肃、宁夏、海南...

    119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谁影响了傅抱石的艺术创作?[图文]
    谁影响了傅抱石的艺术创作?[图文]

    傅抱石(1904—1965)在20世纪的艺术家中,傅抱石热衷结交友朋的性情广为人知,在他的生平迹历与画作题款中也多处可见。终其一生,知交挚友众多,遍及国共两党军政要员、文化吏僚、学者、艺术家、出版家、商人、医生等等。且与其中数人并非浮泛往来,而是倾付厚义、襟怀投契的至交。傅抱石自幼笃学,以向高品竑才之士潜心请益为最大乐事,因此这一类友人在其交游中所占比重不小。抗战客蜀时期,傅抱石以学者和画家的身...

    70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唐寅作品赏析[图文]
    唐寅作品赏析[图文]

    唐寅的《陶谷赠词图》唐寅的《陶谷赠词图》轴‧绢本‧设色,168.8x102.1公分故宫博物院,台北,台湾《陶谷赠词图》画的是一则历史故事。《南唐记事》记载:宋陶谷出使江南时,自恃是上国来的使者,摆出不可侵犯的骄傲态度。因此韩熙载便命家姬秦蒻兰伪装成旅社工友的女儿,陶谷看到秦蒻兰的相貌秀丽,便喜欢上她了,还作了一首词送给她,词名叫做《风光好》。过了几天,李后主设宴招待陶谷,陶谷再次摆出正人君...

    34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这些罕见西安西汉壁画或能见证西汉绘画的最高水平[图文]
    这些罕见西安西汉壁画或能见证西汉绘画的最高水平[图文]

    西安理工大学西汉墓北壁局部《西安西汉壁画墓》一书报道了2004年发掘的西安市东南郊西安理工大学1号墓和2008年发掘的曲江翠竹园2号墓两座重要的壁画墓。这两座墓此前曾有简报发表,虽只是尝鼎一脔,但引起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近年有关汉代壁画墓的论述,对两墓多有涉及。此次材料全面刊布,全豹在目,无疑有助于相关研究的推进。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郑岩从美术史的角度解读《西安西汉壁画墓》,并作为《西安西...

    92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现代主义画作 知人知世界[图文]
    现代主义画作 知人知世界[图文]

    Lot 10127萨尔瓦多·达利《圣安东尼的诱惑》纸本 丝网版画 116/30048.5×64.5 cm估价:RMB 15,000-30,000“现代不仅是把现在与过去区分开来,现代指的是参与当前的人类运动洪流中去,认识自己、环境和整个宇宙。”——萨尔瓦多·达利在欧洲的现代艺术思潮中,学院派的写实主义模式逐渐退隐,抽象绘画的自由形态与线条韵律打破了以往静态的视觉惯习,艺术家们用跨文化和跨媒介...

    158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传统绘画理念取得突破  王一凡首次提出“以构图分类中国画”[图文]
    传统绘画理念取得突破 王一凡首次提出“以构图分类中国画”[图文]

    中国的绘画历史距今已有七千与年的历史,自宋代以来,中国画,也称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主要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类。时代更替,岁月变迁,中国画也得到了创新与发展。著名绘画家王一凡先生经过多年实践打破了传统绘画形式与绘画理论,革新传统绘画理念,将绘画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更好的运用到现代社会艺术之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民主促进会艺术委员会委员王一凡)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的简单分类,王一凡认为绘画形...

    1595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