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rait of Jean-Michel Basquiatpaints in St. Moritz, Switzerland, 1983.
Photo by Lee Jaffe.
Image via Getty Images.
在过去几年里,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 Michel-Basquiat)的头部涂鸦画不断打破记录,很显然地受到了艺术界的追捧。2017年,他的绘画《无题》(Untitled, 1982)在苏富比晚间拍卖会上以1.104亿美元的高价成交。在当时,《无题》创下的巨额数字是拍卖会有史以来第六高的成交额,同时也将巴斯奎特塑造成艺术界的不朽传奇,使其成为在二级市场上最昂贵的美国艺术家。日本电商亿万富翁前泽友作(Yusaku Maezawa)很快就表明了自己的买家身份,并决定让这幅作品在全球各地的博物馆中巡回展出。巡展的起点是艺术家的故乡——纽约的布鲁克林博物馆(Brooklyn Museum)。与此同时,巴斯奎特的第三高拍卖纪录则由另一幅1982年创作的绘画《尘土飞扬》(Dustheads)创下。在2013年佳士得拍卖会上,该画作以488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与《无题》仅有的一个人头不同,这幅画作共呈现了两个笑面骷髅。
Jean-Michel Basquiat,Untitled, 1982.
Courtesy of Sotheby's.
上个月,巴斯奎特的另一幅头部涂鸦画又一次在苏富比拍卖会上打破纪录。这件同样创作于1982年的无题作品以1310万美元(连佣共计1510万美元)的落槌价卖给了一位网络竞拍者,打破了该拍卖行有史以来最高的网络拍卖纪录。与此同时,这次交易同样刷新了巴斯奎特纸上作品的拍卖纪录。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头部涂鸦作品如此抢手呢?
Jean-Michel Basquiat,Untitled, 1982.
Courtesy of Sotheby's.
苏富比晚间拍卖主管大卫·加尔佩林(David Galperin)表示:“当我们审视他的整套创作语言时,就会发现,头颅确实是其最原始的表达方式。现在,头部涂鸦画更已成为他作为画家、绘图师和调色师的重要标志。” 在前泽友作购买的画作中,巴斯奎特将头像灵巧地涂抹在厚重的、斑驳的天蓝色画布上。他的油彩笔触浓重、狂热,有着标志性的大刀阔斧之感,雕刻出条状的牙齿和瞪大的双眼,其凝视穿透观者,向无尽的远方延展,犹如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呐喊》(Scream, 1893)画中传出的回声。
Jean-Michel Basquiat
Untitled,1982.Christie's.
巴斯奎特的头部涂鸦画被公认为是一种自画像的表现形式,成为其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厉为阁(Lévy Gorvy)画廊的布莱特·格瑞(Brett Gorvy)说:“类似基督的形象常常出现在巴斯奎特的作品中,光环和荆棘冠是其代表元素。他既将自己描述成受害者,又表现为征服者。这一点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之中。” 厉为阁目前正通过在线展厅和香港空间预约的方式,展示一幅1982年巴斯奎特的无题头像画。这是巴斯奎特在探索先知形象的著名系列中,创作的三幅大型作品之一。2008年,该系列的另一幅作品《无题(先知 I)》(Untitled (Prophet I), 1982)曾在苏富比拍卖行以950万美元成交。
Jean-Michel Basquiat,Untitled, 1982.
© The Estate of Jean-MichelBasquiat.
Photo by KitminLee. Courtesy of Lévy
Gorvy.
巴斯奎特最著名的头像画之一,莫过于创作于1981年的《无题》。这幅作品目前坐落于大型藏家艾迪斯与伊莱·布罗德夫妇(Edythe and Eli Broad)的洛杉矶布罗德博物馆(The Broad)之中。与巴斯奎特创下纪录的1982年画作类似,布罗德夫妇收藏的这幅头骨画也拥有同样的触觉强度,头骨的内部和外部均得到刻画,与解剖图有异曲同工之妙。画中的头骨顶端有着一簇簇鬃毛,既可以直接理解为头发,也可进一步解读,被视作抽象的荆棘冠。前泽友作买下的头像画拥有喧闹、咬牙切齿且自信的气场,与之相比,布罗德收藏的画作情绪就平和得多,甚至蒙上了些许阴郁的色彩。鉴于艺术家在27岁时就英年早逝,这些画面具有令人难忘的、不可否认的强大存在感。
Jean-Michel Basquiat.
Untitled,1981.The BroadArt
Foundation, Santa Monica.
巴斯奎特对头骨的刻画也深深植根于他作为美国黑人艺术家的身份。它们让人与非洲的面具产生强烈的联想——自从像毕加索这样的现代主义艺术家从其原生语境中挪为己用之后,非洲面具就深受艺术市场的迷恋。对巴斯奎特来说,这些头骨是对被挪用文化的再一次“重申”(reclamation)。与此同时,它们也暗喻了巴斯奎特父亲那一系的海地血统——特别是当地盛行的伏都教(vodou)就充斥着具有象征意义的头骨。
1985年,在麒派画家周英华的餐厅“Mr.Chow”内,巴斯奎特拍摄了一张充满标志性照片。以此为例,格瑞(Gorvy)向我们娓娓道来,巴斯奎特如何与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凯斯·哈林(Keith Haring)和芭芭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等不折不扣的80年代艺术界名人平起平坐,在一个白人占绝大多数的行业中做到游刃有余。照片中,巴斯奎特伸出他的餐盘,摆出服务员的姿态,毫不客气地剑指种族刻板印象与观念。
Jean-Michel Basquiat.
CABEZA,1985/2005.Marcel Katz Art.
“你意识到,巴斯奎特很清楚,他是当时整个艺术界中唯一的黑人,而艺术史上也从未出现过黑人,”格瑞说。“巴斯奎特先于众人,早已投身于这种思想过程之中。他对自己的种族有着高度的认识,这对他作品中的肖像建构而言至关重要。”
这些头像画提供了一个通往艺术家内心的窗口,让人们了解巴斯奎特所承受的压力与心理纠葛。尽管这些头像与其美国黑人艺术家的经历不可分割,但在过去的十年里,它们也已引起了强烈的全球共鸣。在将巴斯奎特作品的市场推向新的高度方面,亚洲的收藏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上周破纪录的纸上作品,还是2017年以1.104亿美元拍出的天价画作,都落入了亚洲收藏家之手。苏富比拍卖行的加尔佩林(Galperin)表示:“高价巩固了该意象的市场表现,而头像画则是巴斯奎特市场的巅峰。”
Jean-Michel Basquiat.
Self-portrait,1984.Gagosian.
总而言之,当巴斯奎特的这些作品进入市场时,收藏家们最好先沉住气,保持平和的心态。虽然头像画可能为巴斯奎特的绘画和纸上作品设下了新的拍卖门槛,但最终,仍旧是作品的质量以及相应的市场条件促使其脱颖而出。
Jean-Michel Basquiat
UNTITLED HEAD 1983 BY JEAN-MICHEL BASQUIAT,2001.Marcel Katz Art.
不过,巴斯奎特的头像画还远未成为板上钉钉的市场宠儿。格瑞指出,2017年佳士得拍卖会上流拍的一幅巴斯奎特头像画就是一个很好的警示。这幅大地色系的画作《领袖》(Il Duce, 1982年)曾被拍卖行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保底,但却未能达到底价,最终流拍。针对巴斯奎特作品市场的复杂性,格瑞解释道:“还算不错的巴斯奎特画作已经趋向饱和,因此,像前泽友作,或是亿万富翁投资者和 MoMA 董事会主席莱昂·布莱克(Leon Black)这样的超级收藏家,对继续购入其作品的兴趣不大。如果你把这两幅画放在一起,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其中一幅打破了历史记录,而另一幅的估价仅为2500万美元。当进入了后者的价值区间时,你谈论的就不再是一件‘杰作’了,而是一幅‘好画’。然而,真正的藏家对还算不错的画作并不趋之若鹜。”换句话说,巴斯奎特的真正爱好者在市场上追求的是他最为杰出的作品,但这些佳作屈指可数,即便是这位多产艺术家所青睐的头像画作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