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黄花梨插肩榫绿纹石面酒桌”拍卖现场(图片提供:香港苏富比)“明末黄花梨插肩榫绿纹石面酒桌”,成交价2528万港元。(图片提供:香港苏富比)
文/程香
人物名片
陈仁毅,台湾雅典襍艺术品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艺术顾问。
导语
上拍场买东西,如同大海捞针。专场有名人效应,相对来说,捞到针的几率大一些。但是有些东西或许修补过,有些或存在断代问题、材料问题、工艺问题等等,除非买家经验够丰富,对自己的专业够笃定,才能从大海里面捞到那根“金针”。
10月7日,香港苏富比2015秋拍“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专场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收槌,“攻玉山房”主人叶承耀医生珍藏的38件套家具100%成交,总成交额2.6亿港元,斩获白手套佳绩,超过千万港元的拍品达到7件。其中,“明末黄花梨插肩榫绿纹石面酒桌”以2528万港元的成交价拔得本场头筹。
在艺术品市场整体疲软的2015年,这样的成交结果无异于初秋里的一阵清风,令人精神为之一震,也掀起了一股“攻玉山房热”。围绕着此次拍卖为何取得成功,藏家送拍的动机和目的,以及买家如何从名家专场淘得真正的精品等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常年往来拍场的台湾著名艺术顾问陈仁毅先生。
对话陈仁毅
问_程香 答_陈仁毅
从叶医生开始说起
记者:陈先生如何看待这次“攻玉山房”的成交结果?
陈仁毅:其实苏富比对这次的拍卖结果也非常讶异。他们也想不到会拍出这么好的成绩,因为其他专场的结果并不太好。攻玉山房这次拍出的好成绩,完全归功于伍嘉恩个人的努力和魅力。据说拍卖前半年,她就已经在辛勤筹备了,出版展览图录,找意向客户,请媒体宣传等等,每一个环节做足了功课。她是一个很认真的人,运作得也很缜密,所以这次的拍卖结果其实是和她的努力划上了等号,而且很重要的影响是,给今年秋拍疲软的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
记者:叶医生在80多岁的高龄,集中出手这样一批藏品的目的是什么?
陈仁毅:一般来说,艺术品收藏是25年一个循环:25岁之前学习,25-50岁累积财富,50岁以后开始收藏,75岁以后安排归宿。藏家到了一定年纪,藏品归宿通常有这样几个选项:一是捐,二是传,三是卖。叶医生已超过80岁,现在安排归宿其实非常合情合理。如果捐了,是好事情。卖了,拿到钱以后做其它的好事,也有可能。至于他为什么选择拍卖,是他的个人意愿,我们不用多做评价。这场拍卖的回报,对叶医生这样一个长达二三十年的收藏来说,其实是合理的。更何况,这期间他对明式家具的推广也做出了很多贡献。
1995年“清水山房”专场拍品“明 黄花梨木百宝嵌纹罗汉床”,现藏于观复博物馆。(图片提供:北京观复博物馆)
20年间,黄花梨和紫檀成为大多数人的催眠药
记者:从1995年第一个藏家个人专场“清水山房”,到2015年的安思远、叶医生专场,恰好是20年。陈先生怎么看这20年的个人专场?
陈仁毅:这20年间,真正拥有一整批家具的高阶藏家,其实也并不多。从李翰祥的“清水山房”,到侣明室,到换斯肯纳齐,再到今年的安思远和叶医生,每一个专场都有几件藏品是可圈可点的。从1995年到现在,通过拍卖公司的数据可以看得到,家具的精品太少了,个人专场也是一样。首先是因为好东西真的太少了,其次是藏家当时买的时候有时是为自用,并不是一开始就设定了准确的收藏范围。
中国家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使用型,一类是欣赏型。价格比较高、更有传世价值的当然是欣赏型家具,这类家具使用功能没有那么强,但是在空间布置上特别重要。比如说几。香几一定是最珍贵的,花几次之,茶几最常见。再如屏风,不是每个家庭都用得到的必用器,但是大户人家空间开阔,为了增加室内空间的层次感,就会用到屏风,有落地屏,有隔扇屏风、插屏等等。香几、屏风这类家具,装饰性、艺术性大过使用性,放在空间中是为了“看”,而不是为了“用”。
而我们目前的家具市场上,所有人都在谈黄花梨和紫檀,这是他们的催眠药。中国家具文化远不止材质,还有更多内涵等待挖掘。
记者:藏家的收藏,要达到什么样的体量和水准,才有可能推出专场?
陈仁毅:藏家和拍卖公司合作的前提,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及其价值。几十件可以做专场,几件可以做专场,一件也可以做专场。从藏家的角度来讲,很多藏家到拍卖公司推自己的专场,是为了凸显自己的收藏品味,赚钱并不是最重要的。
1995年古典家具第一场个人专场“清水山房”专场拍品“清康熙 紫檀高束腰大画桌”,现藏于观复博物馆。(图片提供:北京观复博物馆)
抛开杂念上拍场,单纯地只想要一件好家具
记者:对买家来说,到个人专场收东西算不算得上是一条收藏捷径?
陈仁毅:上拍场买东西,如同大海捞针。专场有名人效应,相对来说,捞到针的几率大一些。但是有些东西或许修补过,有些或存在断代问题、材料问题、工艺问题等等,除非买家经验够丰富,对自己的专业够笃定,才能从大海里面捞到那根“金针”。通常这很困难,所以很多人买回来以后发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些“买完就后悔”。
不过,只要买到“对的”和“好的”东西,即使价格买高了,也会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坡幅往上走。当下的中国经济处在下坡,等爬到高点时自然会超越现在的价格。11月在纽约佳士得上拍一件意大利画家莫迪里啊尼的顶级作品《侧卧的裸女》,那张画的估价是1.2亿美金。这么高的价格是不是会让人望而却步?其实在朋友圈里已经有好几个人表示有兴趣参与竞拍,至少都得准备1.5亿美元去买这张画。(编者注:发稿时,这张画已被上海刘益谦夫妇以1.084亿人民币拍回中国。)
西方的高价位一级美术品现在已经以亿(美元)为单位,相较之下,中国美术品(不管是当代还是古代)的价格还仅仅是西方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两三千万的家具,换算成美元,也只不过三四百万而已。所以我们永远不能用价格去看事情,只能用价值去看事情。不管市场是高点还是低点,永远只能选择价值大于价格的东西。不管是去拍场大海捞针还是冲着某个名家大专场,当你走进拍场,就要把所有杂念抛开,只保留一个单纯的想法:我想要一件好东西。
“我只想要买好东西。”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别以为很容易做得到,特别难!好东西的定义是什么?怎么样才能买到好东西?要做到,好困难。但这困难,也正是一个收藏家必须要经历的修为。如果你只是想做一个炒作者和投机者,吃亏上当,合情合理。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收藏家,你应该在每一次的拍卖经验中用心、用力、用功,最后才能在大海之中捞到那根闪耀的“金针”。
收藏需要学习和思考,不能一味“买、买、买!”
记者:拍卖市场上大陆新买家的面孔越来越多了。陈先生能不能给新买家一些忠告?
陈仁毅:经常会有朋友问我这个问题,可是很多人希望得到忠告,得到了以后也不见得愿意听。所以常常到了后面,买了后悔的东西来讨教,我们就安慰说,那也没关系,就当买回来研究吧。收藏的经验和文化的学习是需要过程的,如果硬塞给他们,他们还不一定能理解,终究路还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过。也有少数认真的、思考性强一些的藏家,会以比较稳健的方式和步伐,绕过一些弯路,避掉一些风险,让收藏是成熟而有质量的。如果买家不愿意思考学习,只是一味地“买、买、买!”,最后可能会得不偿失的。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