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用心 为工艺美术“正名”[图文]

时间 : 04-13 投稿人 : 康康 点击 :

用心 为工艺美术“正名” | 美术学术

“‘工艺美术’是艺术,是美术,是造型艺术。‘工艺美术品’是产品,它既可能是艺术品,也可能是日常生活用品。”然而,在进一步思考后我发现,这居然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表述。既然工美是造型艺术,那么工艺品就应该和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一样是艺术品,怎么又出来个“日常生活用品”?其实,类似的问题近代以来在我国各个学科都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否认真面对,进而深入研究和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成了检验某学科是否严肃而成熟的标志。对工美学科而言,工美的艺术性需要求证,工艺品的生活性需要释读。

求证工美的艺术性

“工艺美术是艺术,是美术,是造型艺术”。但是,近百年来,工美的艺术性却一直饱受社会,尤其是“学院派”的质疑。王国维等学者就曾毫不留情地将工美排除在自己的艺术体系之外;蔡元培等学者虽承认工美是美术,却未能从学理上予以充分而完整的论证;当设计学由西方引进之后,工美要么被改称为设计,要么干脆被纳入到设计之下……总之,长期以来学术界未能从学理上对工美的艺术性进行论证,是其遭受质疑的根本原因。

用心 为工艺美术“正名” | 美术学术

张福文 风起 金属工艺 选自“首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上海)

关于工美的艺术性,应该说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全集》,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全集”是对数千年中国美术经典作品的集大成之作,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资料最全、学术地位最高的一套美术全集。其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等,都是毋庸置疑的。“全集”除1册目录外,正文共有59册。其中,“绘画编”21册、“雕塑编”13册、“建筑艺术编”6册、“书法篆刻编”7册,此外还有12册“工艺美术编”。就篇幅分布而论,“工艺美术编”占到“全集”总篇幅的1/5稍强,是仅次于“绘画编”的第二大家族。毫无疑问,“全集”是在以大量的历史事实明示读者,工美是美术,是美术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不仅如此,从作品与作者的关系角度论,“全集”除了“绘画编”和“书法篆刻编”之外,其他内容如“雕塑编”和“建筑艺术编”等几乎都是古代工匠所为。古代工匠正是通过系列工美创作,建立了与艺术的深厚联系。即便如“绘画编”和“书法篆刻编”等,虽然以集中展现古代文人艺术为主,但实际上其作品中的相当部分依然是由古代工匠直接或间接参与完成的。如“绘画编”中的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石刻线画等,几乎都是由古代工匠完成的。如果说“书法篆刻编”中的书法作品(帖)是由文人创作的,那么由帖向碑的转换则是由古代工匠完成的……古代工匠与美术乃至艺术的关系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对工美艺术性的解读,应该说秦汉陶俑是最有代表性的例证。以秦始皇兵马俑为代表的秦汉陶俑,可谓将中国古代陶俑艺术推向了历史巅峰。固然,秦汉陶俑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雕塑艺术作品,在世界雕塑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将它们归入到“雕塑编”无可厚非。然而,无论是秦俑,还是汉俑,又无一不是“泥塑”与“火烧”的产物,其与生俱来的陶瓷特性,是谁都不会也不能否定的。因此,秦汉陶俑,既是雕塑的,也是工美的。十分遗憾的是,自20世纪初美术概念由西方引进之后,数千年传承有序的中国传统工艺,在新学科建构中瞬间被肢解殆尽。于是,秦汉陶俑是雕塑,便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常识”?

历史已经证明:艺术性追求,并非文人艺术的专利和独享,它同样也是中国古代工美的重要追求;艺术性创作,在中国工美史中,同样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没有工美的强力支撑,别说中国工美史,就是中国美术史,甚至中国艺术史,必然都是残缺不全和百孔千疮的……只可惜,数千年来,尤其是文人士大夫占据了绝对话语权以来,工美与生俱来的手工性、民间性、乡土性、实用性等特征,被一直高举“阳春白雪”旗帜的文人文化视为“下里巴人”之作,而备受歧视、贬损与排斥。难以理喻的还有,即使在今天,人们在对工美的文化内含挖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延续了对工美的歧视与贬斥之态度?这是工美史的悲哀,还是艺术史的悲哀,抑或人类文化史的悲哀?

释读工艺品的生活功能

如前所述,在工美概念里,将“日常生活之用”视为工艺品的功能,是不合逻辑的。但是,为什么“日常生活之用”又会长期被视为工艺品的重要功能?如果说工美的艺术性需要论证,那么工艺品与生活品的关系,则需要一个解析。

大量考古发掘资料表明,我国工美(暂且用这个称谓)发展史已有万年左右。然而,在极度浓缩万年中国工美史之后,我们发现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依然是“工艺”二字。即便19世纪中期“洋务运动”开启了我国“工业革命”之后,“工艺”的地位仍然不可小觑。

那么,何谓“工艺”?在《为“工艺美术”正名》一文中,我对“工艺”作了这样的诠释:在原本意义上,“工艺”是指“手工工艺”或“手工技能”;因此,“手工”和“技艺”是“工艺”的两大核心内容;当下,“工艺”是个“非物质文化”概念,与其相对应的“物质文化”概念是“工艺品”。

然而,“工艺”何为?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工艺”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帮助人类成功实现了人造物即工艺品的梦想,尽管“工艺”本身也是人类创造的。在人类造物史中,“工艺”一直起到了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美术全集》中工艺品几乎占到了半壁江山即是明证。

对于“工艺”,我们的先哲早有经典性阐释。《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即有:“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里的“工”就是指“工艺”。它明示我们有三:人造物的最高境界是“良”;“工艺”是用来造“良”物的;人类通过“工艺”造“良”物从而实现了天人合一。

同时,先哲还对身怀“工艺”者,给予了高度评价。《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有言:“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这里的“百工”与“工”同义,皆指“工匠”。有意思的是,先哲将“工”分成了“知(智)者”和“巧者”。用今天最时髦的话来解读就是,原创能力强的就是“知者”,传承能力强的则是“巧者”。更有意思的是,先哲没有“分别心”,认为无论是“知者”,还是“巧者”,都是为人类造“良”物者,其所为与圣人所为无异。原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继承与创新关系,先哲早就有了标准答案。

正因为有着大量凭借“工艺”而造“良”物者,才使得古代社会的“工”得以发展、壮大。此“工”非彼“工”,它是指“士农工商”中的“工”。它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产业(制造业或第二产业)。如果说“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四大基本需求的话,那么“工”则是其最大的满足者。“衣”、“住”、“行”自不必说,即使“食”由“农”来完成,但农具、农产品加工等仍然是“工”之所为……可见“工艺”与日常生活之息息相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类的天性。受天性的驱使,古代的“工”在人造物时,无时无处不在追求“美”。大量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追求“美”的日常生活用品,在我国至晚从新石器时期已经开始。当时的人们,不仅设计制造了造型非常优美的陶器,而且在器皿上还进行了大量的精美彩绘。其实,古代的“工”从未轻视或放弃过对美化生活的追求。程度不同地追求着生活器物的材料美、技法美、造型美、意境美、思想美等,一直伴随着中国万年工美史的发展历程。从这个角度讲,学术界“用在先还是美在先”的问题争论,其实是个假命题。无需置疑的是,“工”的任何艺术追求,都是以不损害产品的生活实用性为前提的。这倒与西方设计的宗旨与目的十分相像。所有这些,无疑都会给创作者造成更大的局限性和阻碍力,没有超人的技艺和本领是不可能“鱼和熊掌兼得”的。这正是工匠与工艺品,值得今人十分尊重和珍视的重要原因。

“工艺”的内含与外延之极其丰富,由此可见一斑。但综而论之,“工艺”既具“美”的因素,也含“用”的因素。即是说,古代的“工艺”不仅创造艺术品,也创造生活日用品。从功能角度看,它们其实分别对应着今天的工美和设计。遗憾的是,学术界对此视而不见。

正如《为“工艺美术”正名》一文所述,“美术”被明确作为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概念引进中国始于1904年。此后,学术界便前赴后继地试图组构中国特色的艺术学体系。一方面他们从中国传统中寻找能与西方直接相对应的概念,如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等;另一方面他们又努力在艺术学体系中纳入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如工艺、书法、金石、篆刻、曲艺、杂技等。遗憾的是,“萝卜快了不洗泥”,在建构艺术学体系过程中,囫囵吞枣的现象频频发生。“工艺美术”即其典型一例。将一个包含着艺术和实用两大内容的“传统工艺”,无端地装入到一个造型艺术下的小概念“工艺美术”之中。于是,“小马拉大车”现象出现了。从此,工美既要合逻辑地承担艺术功能,又要不合逻辑地承担生活功能。随着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这一误读便被固定化、普及化,进而约定俗成化。

对于工美木已成舟的不堪承受之重,不知如今的设计怎么想?

相关文章

  • 以赫希洪博物馆为例 看博物馆收藏[图文]
    以赫希洪博物馆为例 看博物馆收藏[图文]

    玛利亚·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现场》,2010Photo: Vimeo记忆的封存与释放如果没有作品、图片和任何实物形式,一个艺术机构如何收藏艺术品?这正是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公园(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最近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它收购了提诺·塞格尔(Tino Sehgal)2006年的行为艺术作品《这个你》(This You),这是第一...

    149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数字经济时代 如何让传统非遗“活”起来[图文]
    数字经济时代 如何让传统非遗“活”起来[图文]

    印有舞狮形象的滑板、非遗AR游戏、DIY设计敦煌丝巾……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五届文博会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艺术原型开发的影视、音乐等衍生品纷纷亮相。数字经济时代,当传统非遗与新技术、新创意相遇,将会散发出怎样的魅力?非遗化身创意产品“起身做好世人的榜样,承接上下两代的希望,转变那些旧时的思想,合成属于自己的力量……”以汉语普通话、粤语、英语演唱的Rap单曲《醒》上线后,获得年轻人的追捧。以佛山醒...

    162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庞永杰:建构之维——通往神圣之门[图文]
    庞永杰:建构之维——通往神圣之门[图文]

    《”神“的纬度》180x388cm.2018年。纸本水墨科学与自由主义(物质与功能至上主义)与宗教保守主义(基本教义派与保守主义)之争并没有缓解。当初自由主义的产生,就是为了对抗前理性的神话所造成的专制,对抗传统的狭隘的,种族优越感的宗教。它一直持续发挥着这份高尚的力量,因此自由主义与理性科学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基本教义派神话式的宗教,是人类迈向现代社会的必然。但是,在理性之外还存在着超理性的觉知...

    64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翰墨丹青——书画博士之赵盼超[图文]
    翰墨丹青——书画博士之赵盼超[图文]

    赵盼超,1977年生,山东博兴人。201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获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师、硕导;《中国民族美术》杂志学术主持;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艺术系访问学者。艺术作品参加的主要展览有:2008年,第14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国家画院;2009年,北京“新青年知识分子联展”,中国美术馆;2010年,美术学博士邀请展,中国文字博物馆;2012年,首届少数民族美术...

    195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岭南非遗潮州木雕“显工显艺”:市场不变的追求[图文]
    岭南非遗潮州木雕“显工显艺”:市场不变的追求[图文]

    清道光磨金漆画西湖风景大寿屏(背面) 广东省博物馆供图受访嘉宾阮华端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潮州木雕研究专家杨坚平中国木雕专家,先后担任汕头专区工艺美术研究所、潮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潮州刺绣研究所所长,从事潮汕民间工艺美术研究68年,2005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关注岭南非遗系列——活化非遗,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是近两年人们对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态度。去年(2017年)以来,“大国...

    27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浅析清代石涛的艺术及市场走向[图文]
    浅析清代石涛的艺术及市场走向[图文]

    石涛(1630—1724)是明末清初最富创造性的杰出画家,与朱耷、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石涛是明代皇族,刚满10岁时即遭国破家亡之痛,削发为僧,改名石涛。康熙年间,他不甘寂寞,从远离尘嚣的安徽敬亭山来到繁华大都市南京,在南京时他结交了梅清、龚贤、程邃、髡残等,之后到北京又与王石谷、王原祁等十分投契,常在一起切磋画艺,从而使他在当时和回扬州后创作了不少气势恢弘、深厚严谨的作品。石涛《兰竹当...

    195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李人毅《中国当代画家研究 • 花鸟卷》之唐世和:水荷的儒雅与天鹰的豪放[图文]
    李人毅《中国当代画家研究 • 花鸟卷》之唐世和:水荷的儒雅与天鹰的豪放[图文]

    唐世和,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关东画派·中国同泽书画院副院长、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老艺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黑龙江艺术理论研究会会长、黑龙江中国画创作院院长、《艺术视野》主编。主笔《黑龙江美术家通讯》;主笔《黑龙江版画辞典》等。 唐世和:水荷的儒雅与天鹰的豪放文/李人毅唐世和,1948年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黑龙江美术馆特聘研究员,唐世和自幼迷恋绘画,无论当兵、上...

    23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馆藏明代《朱士瑛设色山水人物图折扇面》赏析[图文]
    馆藏明代《朱士瑛设色山水人物图折扇面》赏析[图文]

    明朱士瑛设色山水人物图折扇面李遒在长沙市博物馆文物字画库房收藏了一件明代《朱士瑛设色山水人物图折扇面》,当我第一次目睹它时,不禁眼前一亮,令人惊叹,扇面虽然不大,但栩栩如生,实为罕见。这件明代《朱士瑛设色山水人物图折扇面》是由易元九先生于1982年捐赠给长沙市文物工作队(现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1986年经市文物工作队移交长沙市博物馆保管部至今,为国家二级文物。易元九(1911-200...

    168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中国油画市场持续低迷 转变观念亟待破局[图文]
    中国油画市场持续低迷 转变观念亟待破局[图文]

    吴冠中《木槿》,在北京保利2015春拍中以6900万元成交2015年,与风头十足的中国近现代精品书画拍卖相比,中国油画市场行情相当低迷。各大拍卖行油画拍品的成交总额和成交率明显下降,成交额5000万元以上的艺术品少之又少,亿元拍品更是不见踪影,仅著名画家吴冠中等少量油画精品在春秋两季拍卖中表现出色,成为惨淡的油画拍卖市场少有的亮点。而前几年曾风光无限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整体遭遇“滑铁卢”,很多拍...

    46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翰墨丹青:品读油画名家田丰艺术魅力[图文]
    翰墨丹青:品读油画名家田丰艺术魅力[图文]

    田丰(Tian Feng)油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职业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香港)副院长,中国苏富比拍卖行签约画家,美术编审(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专家数据库入库专家。近年来田丰多次代表中方艺术家在国际上进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油画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美术展览并获奖30多种次,全国获奖作品在八种次以上,国际获奖多次;田丰长期致力于对城镇文化、民俗文化的挖掘、开...

    192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文化层次与文化建设[图文]
    文化层次与文化建设[图文]

    《自画像》 油画 奥赛美术馆藏 梵高文化是有层次的。从一般定义来说,我们可以把人类的一切习俗都归入文化的领域。对于人类生存而言,没有什么东西不是文化。但这不 等于说文化是混沌一片的。从文明的角度来看,人类文化一开始就因社会的分化而分成了不同的层次,并呈现着多样化的面貌。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人类文化的历史,就是一部由不同层次构成的历史。而且,文化还有精英主义和世俗主义之分。在不同的社会中,人...

    51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雷诺阿笔下美好的巴黎[图文]
    雷诺阿笔下美好的巴黎[图文]

    红磨坊的舞会(该作品不会参与本次展览,图片来自网络)在所有印象派画家中,法国画家雷诺阿也许是最受欢迎的一位,因为他所画的都是漂亮的儿童、花朵、美丽的景色,尤其是可爱的女人,在他的笔下,明快温暖的色调使女人脸庞和身体的线条都是肉乎乎的、圆滚滚的,丰腴而富有弹性,毫不做作虚伪,洋溢着欢乐与青春,这些都会让人产生十分美好的感觉,其名作《红磨坊的舞会》透过树荫的斑斑阳光,时髦的巴黎年轻人栩栩如生。爱丽丝...

    111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笔耕不辍,钟情翰墨,一睹张爱峰老师书画艺术之风采[图文]
    笔耕不辍,钟情翰墨,一睹张爱峰老师书画艺术之风采[图文]

    张爱峰,男,汉族,生于1969年,山东省临沂临港人。自幼喜欢国画,追求国画艺术的步履从未停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积垒造就了较强的创作能力,从而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闲瞬时间做到笔耕不辍,不断加强创作能力,耐心研究刻苦学习国画之精髓,深受广大学员及众人的好评,曾两次获得本地画展金奖和银奖。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入编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98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晴和帖》:圆活遒媚 晋韵十足[图文]
    《晴和帖》:圆活遒媚 晋韵十足[图文]

    晴和帖薛绍彭一水《晴和帖》又名《大年帖》、《得米老书帖》。为薛绍彭致画家赵令穰(大年)的一封信札,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笔法偏于内敛,向内紧收,谨守法规,运笔藏锋,锋正而不显露;点画方圆具备,圆活遒媚;结体平正,疏密有致,似斜反正;整体虽流动而不浮急,字距疏松,格局清朗,萧逸而舒旷,似闲庭信步,晋人味十足。《晴和帖》章法近古,字字断开,字字顶接,不作连绵之势,极似王羲之《十七帖》的风韵...

    7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今天中国的雾霾他几十年前就画出来了
    今天中国的雾霾他几十年前就画出来了

    今天中国的雾霾他几十年前就画出来了工厂景观 Mill Scene,1965 无论是劳特雷克、毕加索还是布拉克,作品主题重复是常有的事。洛瑞也是如此。他有时也会重复自己,但新作品总有足够多的不同之处使其成为独一无二。在他的 画作中,你可以看到带着后院儿小厕所的房子,还有那种用来描绘工人阶级居住环境的标志性色彩;也可以看到清洁台阶和窗台的女人。后辈人逐渐发现,洛瑞所描 绘的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场景已经...

    161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