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用心 为工艺美术“正名”[图文]

时间 : 04-13 投稿人 : 康康 点击 :

用心 为工艺美术“正名” | 美术学术

“‘工艺美术’是艺术,是美术,是造型艺术。‘工艺美术品’是产品,它既可能是艺术品,也可能是日常生活用品。”然而,在进一步思考后我发现,这居然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表述。既然工美是造型艺术,那么工艺品就应该和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一样是艺术品,怎么又出来个“日常生活用品”?其实,类似的问题近代以来在我国各个学科都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否认真面对,进而深入研究和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成了检验某学科是否严肃而成熟的标志。对工美学科而言,工美的艺术性需要求证,工艺品的生活性需要释读。

求证工美的艺术性

“工艺美术是艺术,是美术,是造型艺术”。但是,近百年来,工美的艺术性却一直饱受社会,尤其是“学院派”的质疑。王国维等学者就曾毫不留情地将工美排除在自己的艺术体系之外;蔡元培等学者虽承认工美是美术,却未能从学理上予以充分而完整的论证;当设计学由西方引进之后,工美要么被改称为设计,要么干脆被纳入到设计之下……总之,长期以来学术界未能从学理上对工美的艺术性进行论证,是其遭受质疑的根本原因。

用心 为工艺美术“正名” | 美术学术

张福文 风起 金属工艺 选自“首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上海)

关于工美的艺术性,应该说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全集》,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全集”是对数千年中国美术经典作品的集大成之作,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资料最全、学术地位最高的一套美术全集。其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等,都是毋庸置疑的。“全集”除1册目录外,正文共有59册。其中,“绘画编”21册、“雕塑编”13册、“建筑艺术编”6册、“书法篆刻编”7册,此外还有12册“工艺美术编”。就篇幅分布而论,“工艺美术编”占到“全集”总篇幅的1/5稍强,是仅次于“绘画编”的第二大家族。毫无疑问,“全集”是在以大量的历史事实明示读者,工美是美术,是美术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不仅如此,从作品与作者的关系角度论,“全集”除了“绘画编”和“书法篆刻编”之外,其他内容如“雕塑编”和“建筑艺术编”等几乎都是古代工匠所为。古代工匠正是通过系列工美创作,建立了与艺术的深厚联系。即便如“绘画编”和“书法篆刻编”等,虽然以集中展现古代文人艺术为主,但实际上其作品中的相当部分依然是由古代工匠直接或间接参与完成的。如“绘画编”中的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石刻线画等,几乎都是由古代工匠完成的。如果说“书法篆刻编”中的书法作品(帖)是由文人创作的,那么由帖向碑的转换则是由古代工匠完成的……古代工匠与美术乃至艺术的关系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对工美艺术性的解读,应该说秦汉陶俑是最有代表性的例证。以秦始皇兵马俑为代表的秦汉陶俑,可谓将中国古代陶俑艺术推向了历史巅峰。固然,秦汉陶俑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雕塑艺术作品,在世界雕塑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将它们归入到“雕塑编”无可厚非。然而,无论是秦俑,还是汉俑,又无一不是“泥塑”与“火烧”的产物,其与生俱来的陶瓷特性,是谁都不会也不能否定的。因此,秦汉陶俑,既是雕塑的,也是工美的。十分遗憾的是,自20世纪初美术概念由西方引进之后,数千年传承有序的中国传统工艺,在新学科建构中瞬间被肢解殆尽。于是,秦汉陶俑是雕塑,便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常识”?

历史已经证明:艺术性追求,并非文人艺术的专利和独享,它同样也是中国古代工美的重要追求;艺术性创作,在中国工美史中,同样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没有工美的强力支撑,别说中国工美史,就是中国美术史,甚至中国艺术史,必然都是残缺不全和百孔千疮的……只可惜,数千年来,尤其是文人士大夫占据了绝对话语权以来,工美与生俱来的手工性、民间性、乡土性、实用性等特征,被一直高举“阳春白雪”旗帜的文人文化视为“下里巴人”之作,而备受歧视、贬损与排斥。难以理喻的还有,即使在今天,人们在对工美的文化内含挖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延续了对工美的歧视与贬斥之态度?这是工美史的悲哀,还是艺术史的悲哀,抑或人类文化史的悲哀?

释读工艺品的生活功能

如前所述,在工美概念里,将“日常生活之用”视为工艺品的功能,是不合逻辑的。但是,为什么“日常生活之用”又会长期被视为工艺品的重要功能?如果说工美的艺术性需要论证,那么工艺品与生活品的关系,则需要一个解析。

大量考古发掘资料表明,我国工美(暂且用这个称谓)发展史已有万年左右。然而,在极度浓缩万年中国工美史之后,我们发现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依然是“工艺”二字。即便19世纪中期“洋务运动”开启了我国“工业革命”之后,“工艺”的地位仍然不可小觑。

那么,何谓“工艺”?在《为“工艺美术”正名》一文中,我对“工艺”作了这样的诠释:在原本意义上,“工艺”是指“手工工艺”或“手工技能”;因此,“手工”和“技艺”是“工艺”的两大核心内容;当下,“工艺”是个“非物质文化”概念,与其相对应的“物质文化”概念是“工艺品”。

然而,“工艺”何为?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工艺”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帮助人类成功实现了人造物即工艺品的梦想,尽管“工艺”本身也是人类创造的。在人类造物史中,“工艺”一直起到了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美术全集》中工艺品几乎占到了半壁江山即是明证。

对于“工艺”,我们的先哲早有经典性阐释。《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即有:“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里的“工”就是指“工艺”。它明示我们有三:人造物的最高境界是“良”;“工艺”是用来造“良”物的;人类通过“工艺”造“良”物从而实现了天人合一。

同时,先哲还对身怀“工艺”者,给予了高度评价。《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有言:“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这里的“百工”与“工”同义,皆指“工匠”。有意思的是,先哲将“工”分成了“知(智)者”和“巧者”。用今天最时髦的话来解读就是,原创能力强的就是“知者”,传承能力强的则是“巧者”。更有意思的是,先哲没有“分别心”,认为无论是“知者”,还是“巧者”,都是为人类造“良”物者,其所为与圣人所为无异。原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继承与创新关系,先哲早就有了标准答案。

正因为有着大量凭借“工艺”而造“良”物者,才使得古代社会的“工”得以发展、壮大。此“工”非彼“工”,它是指“士农工商”中的“工”。它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产业(制造业或第二产业)。如果说“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四大基本需求的话,那么“工”则是其最大的满足者。“衣”、“住”、“行”自不必说,即使“食”由“农”来完成,但农具、农产品加工等仍然是“工”之所为……可见“工艺”与日常生活之息息相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类的天性。受天性的驱使,古代的“工”在人造物时,无时无处不在追求“美”。大量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追求“美”的日常生活用品,在我国至晚从新石器时期已经开始。当时的人们,不仅设计制造了造型非常优美的陶器,而且在器皿上还进行了大量的精美彩绘。其实,古代的“工”从未轻视或放弃过对美化生活的追求。程度不同地追求着生活器物的材料美、技法美、造型美、意境美、思想美等,一直伴随着中国万年工美史的发展历程。从这个角度讲,学术界“用在先还是美在先”的问题争论,其实是个假命题。无需置疑的是,“工”的任何艺术追求,都是以不损害产品的生活实用性为前提的。这倒与西方设计的宗旨与目的十分相像。所有这些,无疑都会给创作者造成更大的局限性和阻碍力,没有超人的技艺和本领是不可能“鱼和熊掌兼得”的。这正是工匠与工艺品,值得今人十分尊重和珍视的重要原因。

“工艺”的内含与外延之极其丰富,由此可见一斑。但综而论之,“工艺”既具“美”的因素,也含“用”的因素。即是说,古代的“工艺”不仅创造艺术品,也创造生活日用品。从功能角度看,它们其实分别对应着今天的工美和设计。遗憾的是,学术界对此视而不见。

正如《为“工艺美术”正名》一文所述,“美术”被明确作为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概念引进中国始于1904年。此后,学术界便前赴后继地试图组构中国特色的艺术学体系。一方面他们从中国传统中寻找能与西方直接相对应的概念,如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等;另一方面他们又努力在艺术学体系中纳入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如工艺、书法、金石、篆刻、曲艺、杂技等。遗憾的是,“萝卜快了不洗泥”,在建构艺术学体系过程中,囫囵吞枣的现象频频发生。“工艺美术”即其典型一例。将一个包含着艺术和实用两大内容的“传统工艺”,无端地装入到一个造型艺术下的小概念“工艺美术”之中。于是,“小马拉大车”现象出现了。从此,工美既要合逻辑地承担艺术功能,又要不合逻辑地承担生活功能。随着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这一误读便被固定化、普及化,进而约定俗成化。

对于工美木已成舟的不堪承受之重,不知如今的设计怎么想?

相关文章

  • 哪些人哪些流派 主导了2016国际艺术市场[图文]
    哪些人哪些流派 主导了2016国际艺术市场[图文]

    据最新的《2016全球艺术品年度报告》介绍,2016年全球度纯艺术拍卖总额为124.49亿美元(含佣金),同比2015年减少23%。而中国纯艺术拍卖总额高达47.92亿美元,以38%的市场份额超越美国跃居全球第一,这其中最大归功于古代和近现代书画板块。而对于中国以外的艺术市场来说,各国份额中的比例成分又是怎样?西方藏家对哪个时期的艺术、哪位人(艺术家)最为感兴趣?《罗得与他的女儿们》,鲁本斯,5...

    141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名重江南一画师  ——忆先伯父种青公[图文]
    名重江南一画师 ——忆先伯父种青公[图文]

    《藤雪楼诗画合册》(赵 润(1868—1934年)今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三店东赵塆人,字种青,一字半跛,以字行,号跛道人,别号无霜点鬓生,室名藤雪楼。有《藤雪楼诗画合册》行世。)大约十年前,一次逛书摊,到了汉口交通路古籍门市部,偶尔见到书架上陈列着几本俞剑华教授编的《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第1版),厚厚的16开本,黑色漆布面,烫金字,装帧较为精雅。这引起了我的好...

    48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潇洒豪放 老辣苍劲 —— 李金星书法艺术管窥[图文]
    潇洒豪放 老辣苍劲 —— 李金星书法艺术管窥[图文]

    李金星近照在我国古代,书法很少作为专业的艺术门类而孤立地存在,它总是和书写者的身份相辅相成。历代的文学家、诗人、学者、士大夫,往往都写有一手好字。当然,兵家之中,字字珠玑者,亦是代不乏人,如岳飞、戚继光等。书法史上,更有另辟蹊径,开一代书风如王右军、颜平原者,因操守、性情、书艺和业绩卓著,甚为后人称道。跨越数千年,看今天的书坛,日益繁荣;绿色军营里,李金星将军就是一位善书者。客观地说,书法不...

    41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博物馆:传统or未来[图文]
    博物馆:传统or未来[图文]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自1977年起,把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以唤起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单从2017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史实:博物馆讲述难言之事”、2018年“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到2019年的“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来看,国际博物馆日的命题更加注重受众所接受的文化导向。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展品 李安/摄国际博物馆...

    91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评郭钟永先生的中国画山水作品[图文]
    评郭钟永先生的中国画山水作品[图文]

    著名画家郭钟永先生对于中国画的各种体裁都能得心应手,而他的山水画更是异军突起,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浓郁的时代特色。郭钟永先生最近推出了情融山河中国画作品,令人振奋和鼓舞。我们国家正在全面启动开发大西北的工程,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中国地大物博,祖国处处是美丽的图画。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不同的地域风情会给予艺术家不同的灵感。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东部地区的文化、经济都较为发达,东部的自然、人文景观...

    163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宋代学子图鉴:古人的教育观[图文]
    宋代学子图鉴:古人的教育观[图文]

    明代徐有贞曾说:“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疆域之广不及,而人才之盛过之。”在宋代“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下,人们从孩童时候起,不论男女都可以接受儒家教育,官办和私人教育机构蓬勃发展,也使宋代成为进士数量最多的朝代。书院的繁荣,为思想的创新和传播提供了重要场所,借助于书院,程朱理学建立并发展起来。然而,自南宋后期确立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氛围开始从开放走向内敛,特别是理学中对女性贞节...

    154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评论:醍醐寺文物到中国展览是一种回归[图文]
    评论:醍醐寺文物到中国展览是一种回归[图文]

    醍醐寺藏镰仓时代《山水屏风》“日本醍醐寺艺术珍宝展”将日方上千年历史的寺庙文物请出国门展览,此前少有先例。东京国立博物馆原副馆长西冈康弘曾表示,醍醐寺文物到中国展出是一种回归,日本文化的根底就在中国。《艺术评论》就此专访了与此次展览相关的上海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克伦、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以及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的师若予。2016年5月11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幕的“醍醐寺艺术珍宝展”,从展览设想到最终...

    30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21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周华君[图文]
    2021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周华君[图文]

    周华君出生于四川眉山,曾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国画名家班”;曾任三苏博物馆馆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传统建筑传统园林学会会员;近年来旅居法国从事创作与艺术交流,曾参加法兰西独立艺术家沙龙会员,参加法国独立艺术家协会会员,法国巴黎文化艺术研究创作中心研究员、客座教授;法中艺术家创作交流协会(AID...

    43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莫言手稿拍卖风波尘埃落定[图文]
    莫言手稿拍卖风波尘埃落定[图文]

    莫言手稿拍卖风波日前,莫言短篇小说代表作《苍蝇·门牙》手书原稿捐赠仪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崔永元主持捐赠仪式,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吴义勤接受了捐赠,并分别向莫言先生、赵庆伟先生、歌德拍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甘肃中贸集团颁发了收藏证书和感谢状。吴义勤馆长在讲话中对莫言先生、赵庆伟先生、甘肃中贸集团以及歌德拍卖等相关单位及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同心合力完成了这次捐赠盛举。事件回顾...

    37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榫卯工艺:见证古人的哲学思想[图文]
    榫卯工艺:见证古人的哲学思想[图文]

    榫卯工艺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陈慧)榫卯,被称为“巧夺天工”的中国古典智慧,是中国传统木艺的灵魂,诞生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是比汉字更早的民族记忆。在中国古代,曾出现过很多采用榫卯结构建造而历经千年不倒的建筑传奇。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工艺创造,榫卯结构也蕴含了古人的哲学智慧。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榫卯结构的背后,体现出古人朴素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

    107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海上画派有望补涨[图文]
    海上画派有望补涨[图文]

    赵之谦《桃宾牡丹图轴》上海博物馆藏从上海中国画院获悉,程十发美术馆将于今年9月底开工,2019年年底建成开馆。该馆是以程十发为个案出发,研究整个上海乃至全国的海派美术发展脉络,是传承海派美术的重要基地。由此,一直以来处于价值洼地的海派书画有望补涨。海上画派的三代发展海上画派,又称“海派”。一般指的是十九世纪中叶(1843)至廿世纪初期(1927),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艺术活动的一群...

    184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张大千亲笔签名版画受主流市场追捧[图文]
    张大千亲笔签名版画受主流市场追捧[图文]

    1973年,张大千在石版上进行创作,左一为其子张保罗作为市场热门艺术家,张大千先生早已是市场中“亿元俱乐部”成员,每次拍卖季其书画作品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张大千先生存世的亲手签名版画一直未在市场中成规模出现,可谓是尚未引起藏家们关注的价值洼地。早在三、四十年代,张大千的作品就以木版水印的方式大量复制,以让普罗大众以少许的代价得以亲近。然而木版水印的方式仍然局限在工艺与复制的层面。...

    74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爱家收藏的扩张困局 行业洗牌在所难免[图文]
    爱家收藏的扩张困局 行业洗牌在所难免[图文]

    跨界十年 爱家收藏的扩张困局“南有潘家园,北有大钟寺”,这是业内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而盘踞在大钟寺地区的爱家收藏无疑是这里规模最大的收藏品市场。自2004年在此首战告捷之后,爱家收藏开始不断开疆拓土。从爱家收藏大观楼到爱家珠宝城、爱家臻品宫,其战略意图可见一斑。然而在市场持续下行的形势下,爱家收藏后续项目遭遇“寒流”,甚至一向火爆的大钟寺店也出现了人气缩水的现象。爱家收藏似乎正遭遇盲目扩张下选址...

    54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当代书画市场活力重现[图文]
    当代书画市场活力重现[图文]

    阆苑女仙图 徐乐乐 1991-19922018年的当代书画市场展示出强劲的价格突破,市场也永远在调整中演进,很多当代书画作品在拍卖市场中有不俗表现,例如在中国嘉德2018秋拍“中国当代书画”专场中,曾宓凭借其《雁荡山灵峰图》以253万元创下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熊红钢以540.5万元成交的《知鱼乐系列》创下个人作品拍卖的第二高价;在“新文人画现象三十年”专场中,徐乐乐以644万元成交的《阆苑女仙图...

    1960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失去“真实”的艺术[图文]
    失去“真实”的艺术[图文]

    前些天看了李小山的一篇文章《艺术害苦了多少人》,看似在劝说人们可以选择艺术创作以外的生活方式,实则是对有些人艺术创作功利心的批评。现实中,艺术离不开生活,大家也很难辨析功利与非功利的界限,尤其是艺术产业中的审美活动总是与功利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关联,着重强调哪一方都难免片面。康德倡导自由和无功利者,提出了纯粹美和依存美,这两种美从不同的立场来看,也有不同的判断,依存美并不让位于纯粹美,更不能被排除在审...

    71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