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谷先生(1915-2006),乐清慎江人。年少于书法有慧质,十二岁即为邻里书写楹联。三十年代中期就读于阜山师范,师从名儒王蕉生,打下国文基础。毕业后入温州中学工作,为人诚挚,为学勤苦,为事敏锐。又受吴志屏提挈,进入地政部门,青云直上,业绩卓著。吴爱才心切,授以李北海笔法。中年坎坷,铸其坚毅旷达品性。晚岁隐于乡间,游心田园,醉研翰墨。近九十岁始受温州书坛重视,与温州陈铁生、苍南萧耘春举行联展,人称“温州书坛三老”。
《徐渭诗条幅》 1999年 130X33cm
《望海潮》小楷 2001年 33X50cm
先生书法最大贡献,在于开创一笔法系统。近代书法,沈寐叟博采汉魏,寓之于章草,岿然大师。于右任融合北碑今草,横空出世。云谷先生学书七十余年,承晚清民国余绪,崇尚碑学,形成以魏碑笔法写行草书风。强调“用古人笔法写自我个性”。自云:“余书宽博得自《石门铭》,骨力得自《张猛龙》,形态出自《麓山寺》,线条有《石门颂》意致。”周退密先生曰:“云谷先生书法,魏墓志用力至深,以北碑遒美之线条融入草法,使之面目一新,除于右任先生外,实无第二人有此魂丽体态。”
《江村野寺联》 2001年 130X32cm
《旅夜书怀》 2002年 90X60cm
《中雁诗稿》局部 1998年 18X24cm
其书以汉魏为风骨,气格之美,以雄强为主,峻厚奇崛、豪放苍茫,隽秀飘逸兼之。已有六朝书法质朴真醇、恣肆烂漫之趣。他向往蔡邕“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然后任情恣性”之境,故其各体书皆开张宽博,饶有气度。又不失之于狂野,清逸怡人,有书卷气,正如其人,旷达而温和。曾论书云“妙迹务必涵仙气,结习沾身脱去难。欲使尘烟离笔下,汉魏碑碣可过关。”范景中先生曰:“今观先生晚年合作,势若飞动,大有《瘗鹤铭》遗法,冥契暗合……云谷先生则不求与古人合而翕然自合,山水清音,犹不致珠沉璧委已。”
《小邑城三舍》 1999年 18X24cm
《白荷》 1999年 132X32cm
先生书艺另一可贵之处,在于功力深厚,苍老善变。书法讲究人书俱老,真要苍老醇香起来,只有老龄书家更有机会求之。其大部分精品,皆在八十以后所书。挥运之迹,无不骨强气健,多见篆隶之意。其书境,正如清人高凤翰所言:“不抱云山骨,那得金石心。自然奇节士,落墨见高襟。”文怀沙先生跋曰:“横而不流,梗其有理,吾于云谷先生书艺中见之,曷胜钦羡!”
《张文姬诗》 2002年 51X35cm
先生生前著有《云谷自书诗草》、《云谷书画集》。戊子秋,辑成《蓉竹斋丛编》四卷,即《云谷诗文集》、《云谷书品》、《云谷书信墨迹》、《云谷先生纪念文集》。己丑秋,辑成《陈云谷小楷心经》。壬辰年《陈云谷书法集》刊行,乙未年《陈云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集》刊行。
文图摘自周献洲《陈云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