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王启胜,山东威海人,祖籍山东临朐,民盟盟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威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西藏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山东国画院院士,现居北京。
多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大型展览并获奖。作品发表于各种专业杂志,出版有多种画集,作品被多家收藏机构和个人收藏。
50×50cm
50×50cm
笔墨心游
——王启胜山水画印象
前两年,我在策划《古风今语》展览时,受邀参展的王启胜先生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有幸去山东观看了他的山水画个展,进一步加深了对其作品的理解。前几天他嘱托我为其作品写一篇解析文章,仔细研读其作品之后,我以浅显的理解和认识将其山水作品归纳出以下三类。
50×50cm
50×50cm
第一种是人文情结的传统水墨山水,这类作品朴实自然,笔墨生动酣畅,意境空灵幽远。他吸收了北派山水画传统绘画的精髓,同时注入以灵魂表现自然的山水情怀和鲜明的时代气息,进而形成了其特有的笔墨格调。在其笔墨间无不流露出他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感触。他将人物、茅舍、扁舟、飞鸟,写意在暮霭、晚霞、朝晖、夜月、晴雪等的不同情境中,展现了自然万物和谐美妙的自由生机,揭示了自然山水四时的无穷变幻。做到了物象和情感、自然和意识的融合与统一。
50×50cm
50×50cm
《情寄高原》、《江山永固》、《蒙山秋晚》、《山中岁月》和《清凉世界》,都属于这类饱含文人情怀的大山大水。其中《江山永固》画面大气、深邃、宁静、安恬,每一根线条都蕴含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画中的云天相依,山水为伴。试想独倚那一叶扁舟,随了清风,悠然荡漾于弥漫着淡淡雾气的水面上,穿过幽幽峡谷,划过碧潭飞瀑,尽享溪水的静谧、纯情、无虑。轻轻靠岸于山麓,沿着清幽的山间小路前行,幽居的房舍隐于松林中。山峰上的松树,静静的挺立着,惬意地享受山的呵护与风的温柔,缓缓流动着的烟云雾霭缭绕着远山,缥缈、朦胧......在如诗隽永、如禅幽远的化境中,觅禅云、阅禅语、悟禅意,静静的,望天上云卷云舒,濯洗心垢,零零碎碎的心事,随云行远,随水永逝。
50×50cm
50×50cm
第二种是浑厚苍润的重墨山水,这类作品厚重秀润,幽邃神秘,立体感观非常强,意识情感也非常浓厚。追求大道精神,无形,无象,无我,天地合一。相对第一种人文情结的传统水墨山水,重墨山水加重了墨色,水与墨的交融间,黑与白的对比更加强烈,墨气厚而活,对立而统一,自然形成“物我两忘”之境。他用饱满的墨色写意大片幽暗的山石草木,用其内心对生活的感悟堆积出一座城,这里有一重山水、半卷清风和超脱的心境。
《清溪》50×50cm
40×40cm
作品《大地复苏》、《惊梦》、《冷月》、《水中月》、《苏醒》都是大家比较熟知的此类作品,其中作品《水中月》描绘的是皎洁的月色倒映在溪水中的山色一隅,画面中深邃的夜空,逆光的山岭,涟漪的水面,交汇成了黑山白水间的虚静之美。一颗禅心,化成了水云间的影,感受着自然,生命,宇宙的交融。清辉笼罩下的山峦静静伫立,细细聆听风的喃呢低语与苍穹的窃窃轻唤。清冽的月光从岁月的深处潺湲流出,穿透灵魂,唤醒了灵魂深处的纯一,最后延伸至遥远的苍际,消散于幽玄的夜……
40×40cm
40×40cm
第三种是清新文雅的抽象水墨山水,这类作品主要创作于近两年,画面具有传统的文人画的格调。他吸收了文人画以前的传统和一些西画的元素,结合了当代社会的审美趋向和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从中正浑厚的大山大水到清新文雅的抽象水墨山水,现在更多的是从心性而发,随着心性的自由去解构传统绘画语言,再以笔墨为载体进行重新组合。打破了传统的构图形式,不在刻意的追求形式感,更多的是在写心。此类代表作品《飘》就来自“心”的映射,细赏品读这幅作品,一股淡雅清香的味道飘然扑鼻,仿佛飘浮在和谐有序的宇宙。仰望诗意的乡间天空,纯净的蓝天、悠然自得的云朵不染一丝尘埃,时间定格在彩虹般美妙的天地之间,光影与清风共舞,时间在空间里漫步,墨韵在宇宙内弥散。畅游在空间与时间的节点,每一个角落都盈满清新的空气,飘逸着淡淡的草木芬芳。似年幼时的烂漫天真,又似年老时的微甜回忆。
40×40cm
40×40cm
从以上三类山水作品中,不难看出王启胜先生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否定自己,不满足于现状,在多次深入生活和自然写生过程中、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中寻找新的笔墨格式、绘画语言。他的心性是自由的、灵魂是自由的、笔墨是自由的。从祖国的名山大川到乡间田园小路,从喧闹的现代化大城市到恬静的小乡村,都是他创作的思想源泉。“笔耕不辍思索不断”,他以纯朴的性灵继续追寻着心中的山水绘画艺术。
希望通过我的阐述能有助于喜欢他作品的人更好地解读他的作品,希望对他的作品不太熟悉的人能有更多一些认识和了解。
连淼丁酉年夏于京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