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宋智明,1952年生于四川富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化馆研究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高级职称评委。1977年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分配到四川省文化馆(省文化局群文室、省群众艺术馆)从事美术工作,至2013年退休继续反聘工作4年,历任美术干部、美术部副主任、主任。工作期间曾参加全国、省各级美展均有入选或获奖。在四川省美术馆、四川科技馆、四川美术学院陈列馆、四川省文化馆等9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入编各类画册、画集140余本。
如椽大笔舞大千
——论宋智明的巨幅山水画
林木
多年前给好友智明兄写过一篇评论《如椽大笔舞大千》,自觉得与其画十分贴切。多年后的今天,智明要办个展,请我为展览写篇前言,我想到的竟还是这同样一个题目。重复一个题目,这在我的近千万字的写作生涯中还是第一次。尽管此文的内容肯定不同于前篇,但我似乎想不出比这更好的题目。因为智明的画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大,而且不是一般的大,是巨大。
全国国画界可能再也找不出另一个画家画的画能比智明的画更大。智明的画动辄上百米,乃至数百米,而且不是一幅两幅,而是一批!例如《三峡绝唱图》508米×2.1米,《九寨金秋图》100米×1.8米,《峨眉郁秀图》80米×1.8米,《蜀乡桃源图》50米×1.8米,《青城幽意图》20米×1.8米,《古盐关大镇》10.8米×1.45米,另外《千年撼岳图》9.6米×2.4米,《都江堰》5米×1.2米等一批智明作品中的小画,对他人来说也是超大的画了!
大就是特点么?大到这个程度,对智明来说,他的大肯定就是最大的特点了。
与一般画家喜欢画大画是企望以视觉冲击力参展获奖决不一样,因为智明的画大到这个程度是没法参展的。事实上,几十年来他的这批大画也的确从未参过展:哪有这样大的展厅能展出这批一公里左右长度的超级大画?这次能让这些巨幅作品参展,还得力于能展出大型工业产品之“四川科技馆”之邀请。但即使是这种超大型展厅,他的《三峡绝唱图》也只能部份参展!既然没法参展,那画这批画干嘛?无他,仅仅喜欢而已。智明喜欢画大画。
智明喜欢画大画,是因其喜欢大自然。几十年来,智明喜欢骑着他的自行车游山玩水。他已把成都周围一两百公里范围内的山水,有名没名的地方都走了个遍。他曾骑自行车从成都回母校四川美术学院,也是为了沿途看山水。他善于在最不起眼的山水中找到美的价值。这当然又因为他的资深艺术家的素质。他喜欢这些山山水水,作为画家,当然就要情不自禁地画他喜欢的山水。智明画的山水都是他亲历亲为的山水。例如他游历三峡,那可是天天沿着三峡走,边走边看,边看边记边画,前后两次,每次数十天!
至于峨眉山、青城山,几十年中走得都难以计其遍数,对其每一细节都能如数家珍!大千世界太美,感人的细节太多,故作起画来,智明总是由趣随情,亦如游山历水那样,一一画来,不知不觉,几米,几十米,几百米的山水画也就自自然然地成型了!黄宾虹说,中国山水画是边走边看,边看边画,故成长卷之画。智明喜欢这种作画方式。宋人郭熙又说,画山水要有可行可望可居可游者,此为画山水之本意。“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看来,智明山水画正是古人画“山水之本意”所在。智明才是山水画之真画家也!
每次去看智明画山水,他都会兴致勃勃地给你指出他这些巨幅长卷中的有趣细节。例如他的《三峡绝唱》,智明会指出已被淹掉的一段绝壁,一堆礁石,一座石桥,一个瀑布,无限惋惜地说,它们都不在了,它们仅存我的画中!这显然是他以508米之巨而为之的原因。有时我也感叹智明之毅力。你想想,一笔一笔地画,千笔万笔才能画上一小段,以508米×2.1米一千多平方米之巨大画幅得画多长时间啊!可不,仅《三峡绝唱图》,智明前后就画了近十年!以十年的时间去画一幅注定没法展出的巨幅长卷,智明的心态之宁静、纯净与心安理得、陶然自乐,其心境艺术状态之纯粹就可想而知了。这种以巨幅尺寸画遍大千世界,当然是智明的又一大特点。故我以“如椽大笔舞大千”称其画。
智明画大画,可不仅是耐心。张大千曾倡“画家之画”,即倡画家能画大画,能画有技巧难度的画,反对那种票友似的文人小品画。“画家之画”即专业画家之画。大画要处理的结构、造型、笔墨诸般问题都比小画困难得多。就是一个避免造型雷同,也极不容易。智明作画,画的都是他极喜爱极熟悉的地方,他作画,如故地重游,边走边玩,边看边画,焉有重复雷同之理?这是“外师造化”。加之几十年之修炼,画面的分章布白,虚实、疏密、浓淡、应和,竟在数十米乃至数百米中长卷中安排得妥妥贴贴,自自然然,如信手拈来一般。智明长卷,一字排开,竟有一气哈成之完整气势;单独拆开,三、五米,七、八米,亦能独立成章。这种本事,为画坛所罕见。
当然,智明也画小画。开大车的人开小车轻松,能画大画的人画小画也容易。智明的小画极好。他的小画轻松自然,笔情墨趣更多一些。但即使是小画,智明仍保持他外师造化,注重内容的个人风格。他的山水画“无一笔无来处”,处处有来历。他画他的家乡,画四川古镇,画他几十年時间里游历不尽的四川风光。故其山水耐看,有趣。智明坚持的是中国山水画外师造化可居可游讲究意境的传统。
智明画得好,但为人极低调。几十年里,他参展无数,获奖及荣誉一大堆,光文化部与中国美协举办的各种展览,他就十数次获过金银铜各种奖项,各类画册杂志发表作品更达一百数十次数百余幅之多。智明只顾画自已的画,一画数十年,他在他的画里“行”“望”“居”“游”,自得其乐,荣誉不过副产品而已。他这些成就,朋友连大概都不清楚。借此巨作集中展出之际,一则我们可一窥智明之画绩,二则我们亦可与智明同乐。
2011.8.23于成都东山居竹斋
林木: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学术委员,全国美展评委,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
徜徉于心灵与山水之间
——读宋智明的山水画
林木
从古到今,画山水画的人大概都是喜欢山水的人。南朝刘宋时期画山水画的宗炳作《画山水序》就说:“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愧不能凝气怡身,伤踮石门之流,于是画像布色,构兹云岭。……于是闲居理趣,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丛,独应无人之野。”此之谓“畅神”。即其所称:“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
神之所畅,孰有先焉?”而其同时期的另一山水画家王微在其《叙画》中的“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圭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这两段中国山水画论中最早的论述,把山水画的抒情功能描述得淋漓尽致。看多了今天那些时髦的,概念化的深刻有余而情景不足的山水画,我对宋智明的山水画倒真有几分喜欢,因为他的山水画是让人“畅神”的真画。
四川画山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宋智明的。除了他在四川省是位领导群众美术活动的主管人之外,就是人们都知道老宋是个画大画的画家。只要有展览,老宋参展的山水画肯定是最大的。他的画不仅大,而且大得复杂,大得有看头:结构宏大,内容丰富,繁山复水,楼台亭阁,土径石阶。小至一峰一溪,有几个家人钓者樵夫点缀;大致整个市县城镇,人物成百上千活动其中……宋智明画大画,画复杂场景的画是这样的出名,以致有的城市想画全景图也去找他。可见这就决非贪图尺寸的盲目时髦,而是具胸有万千丘壑的真本事。
其实,宋智明之所以画大画,的确是因为他太喜欢山川自然了,他太喜欢具丰富细节的真正的山水。不仅从小就喜欢玩山水画山水,甚至当他在四川美院国画系当学生时,就因酷嗜自然山水而在同学中获“宋山水”的绰号。而他之喜欢游山玩水也超出一般“业余”的状态而差不多该归于“专业”的水准。宋智明所处的川西,其山水之美在全国可谓得天独厚,从高原到平原,从高山到丘陵,从森林到草原,各类山水风景一应俱全。而且近,几十公里就可以让你进入海拔数千米的深山;而宋智明这几十年来又差不多把这些山水游了个遍。
宋智明有一群痴迷于川西山水的画家朋友,他们差不多把所有的可能利用的时间——甚至不仅仅是业余——都放在这些山水之中!他们在泉瀑旁啜茗,竹林深处谈艺,桃要花丛中听琴,古寺禅院纵论古今。宋智明和他的这群情趣相投的朋友们就这样经常流连于山水之间,踟躅于林泉之下。这对于宋智明的山水画,真可谓有天时、地利、人和之益。宋智明特别喜欢刘二刚的一段题跋:“城内不住山中住,宴会不吃独自吃;莫嫌此翁穷酸象,胸中自有大快活”。这倒的确好象是专为宋智明在写照一般。这或许就是宋智明与其他许多在斗室之中,皱着眉头思考着现成山水符号中深刻哲学概念的山水画家的原则性区别。
也正因为此,经过无数真山水的宋智明的山水画当然显得格外的轻松、生动与鲜活,他胸中那千丘万壑也决非在斗室之中搬山弄水的山水画家可拟。也正因为此,宋智明喜欢画山水,喜欢画充满细节的复杂的山水,也喜欢画可以容纳更多细节的大山大水。他同郭熙一样,也喜欢“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林泉高致》)由于见多识广,加之形象记忆能力强,当然更多地的确是由于太喜欢,宋智明的山水画不仅画得多,画得大,也画得轻松,画得灵动多变。
他可以随意勾勒出一连串各具特色的山水构图,也可以应手随意地描绘出真实具体的各种山水细节。在他的描绘其故乡的《乡梦图》中,那儿时戏水的河岸,那嬉笑打闹过的街道,那引动乡愁的老屋,那启人遐思的木廊,都可以凭着亲切的记忆和深挚的怀念——画出,他甚至可以由此及彼地画出相邻的街坊、店铺、小巷乃至整个城镇,并一边指点着这些细节,一边给你津津有味地讲述其中一个个充满深情的故事……至于那高一米八,长三十米的长卷《桃源图卷》,那桃要花遍布的山乡,那不知魏晋般的山民,那宁静幽然的竹篱茅舍,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山乡生活,则既是困处闹市与现代污染中的宋智明的热切理想,又真是他时常驻脚其中的让人怀念的川西山民随处可见的生活现实。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宋智明绘画是无选择无处理的自然主义写实的艺术。其实,画国画的宋智明反倒有一套与流行“国画”套路很不一样的独特形式和风格。宋智明见的山水多,记得多,画得也多,所以他的造型均从其所经历的山水印象中来,一则丰富多变化,二则生动感人,且也因此而较少套路。所以结构大场面是宋智明长处的所在。他可以轻易地画出幅幅充满复杂细节的巨幅山水,他一边画,一边回忆,一边幻想,一边玩味,此岂非“因心造境”的中国传统“意造”之法么?此岂非“披图幽对”,“独应无人之野”的“畅神”之乐么?正因其从现实中来,从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中来,宋智明的山水画也就比较地不同于传统山水的水墨套路和构图套路。
他的山水固然也笔墨中来,笔墨的运用也颇具功力与老辣,但他同时也十分重视色彩的表现。如果说,笔墨在皴擦中容易呈现厚重和力量的话,那么宋智明却在此种皴擦中去运用色彩。他喜欢使用厚重的石色,注重在见笔见色的笔色表现之中去表达对现实山川的真实感受。由于宋智明的色彩运用是以笔墨的表现原理为基础,加之其色彩本身又是以古拙老辣而浓重的笔墨骨线为底而施加的,所以他的山水既不失传统笔墨的神韵,又有色彩的明艳与浓丽,同时其石色的反复皴擦,又使画面色彩带上了国画特有的朴拙敦厚和油画般的丰富与凝重。这当然使宋智明的山水画既大异于传统水墨山水,又异于时流之山水套路,因而带上鲜明的个人风格特色。
宋智明画山水,实在仅仅是因为他太爱自然山水。他爱自然的千山万壑,爱山涧悬瀑,他因为爱自然才画山水,他因为玩味自然才迷恋细节,才画出数十米的巨幅长卷让自己玩味不已。他的长卷,他的笔墨,他的色彩,他的造型,都源于他的真实感受和真实体验。或许也正因为这种忠实自我情感的艺术态度,这种艺术的真诚,才使宋智明的艺术在自然与朴质之中获得的丰厚回报。近几年,宋智明在艺术上的确也有丰硕的收获。宋智明接二连三参加了由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协、中国画研究院等主办的各种展览,也获得了从优秀奖、二等奖到银奖的一连串奖项。
大量入选重要展览及边疆获奖,使宋智明独具风格的山水画创作开始崭露头角,受到人们的关注。尽管宋智明从未专门为任何展览去专门创作任何作品,他平时自娱自乐的山水已经非常之多,他的不少大尺幅作品因其尺寸是根本无法参展的。但就是这些平常的普通的让宋智明自己感动的山水显然也受到人们的喜爱。宋智明这些并非惊世骇俗的自娱自乐的山水画作品或许真可以让人领会到郭熙所谓“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则宋智明山水画艺术之价值也就在此了。
2001年4月10日于成都牧马山柳月湖畔
如椽健笔舞大千
——读宋智明的山水画
林 木
国画的危机从20世纪初开始意识,到世纪末似乎仍然步履维艰。人们或者沉溺于古人的格调以为高雅,或者玩弄笔墨以为得道。对传统的偏执理解同盲目西化一样可悲。
而在蓉15年不鸣的智明的艺术却忽然带着他那逼人的气势撞进了温情脉脉的画坛。
一想到智明,我马上想到他那总是充满着淳厚、诚挚笑容的脸庞。智明虽然历经坎坷、饱尝炎凉,但他却总是笑对人生、甘于淡泊。他不求名于世,不求利于人,反以其宽厚、美好的胸怀热情待世人。他长年如一日,默默地画画,在艺术中寄托情思,在艺术中寻求安宁。
看惯了那些很不淡泊的人画出过分淡泊的流行的画,对智明的艺术反而生出莫名的诧异:他的画偏偏磅礴雄肆、热情逼人!不过也不为怪,智明对待艺术、对待人生可一点也不淡泊。只要看看他那难以计数的画稿,那不知从什么地方弄出来的宏章巨制,那凝聚在自己艺术的千山万水中的几遍天下的足迹与汗滴,就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明。
智明的艺术也有过曲折、艰难的历程。他尝试过众多的技法,探索过无数的风格。当他接触到陈子庄的艺术时,他的探索才豁然开朗;而当蒙克的作品呈现在面前时,这位欧洲表现派艺术家的情感语言深深打动了中国画家的心灵。循着自己的天性,珍视自己的真情,探索自我的道路。智明抛弃了陈规旧套,到自然中、生活中寻求自己的灵感。
智明画最突出的特征是浩大的气势。智明好作多是大山大水,制作亦是巨大尺寸。那从山脚直拉到山顶一气贯之的《高寒横绝》的峨眉山、巍峨雄浑的《泰山》即是如此结构。场面大易出气势,但要驾驭如此宏伟的场面却需要极强的才力。智明吸收了西方艺术的营养,又对传统技巧作了扬弃与转化。为了表现重峦叠嶂的复杂结构,智明放弃了传统重墨点,以其繁密的重叠笔触疏密有致、浓淡相宜地构成自然生动、气韵盎然而又层次清晰的崇山峻岭。
同时那众多皴、点的层层积染,笔意深厚,墨韵郁然,形成了传统笔墨的新境界。智明还善于在大山大水中穿插一些精细的楼台、道路以及雾、瀑布,以使浓密深茂的山岩丛林灵活而透脱。画幅之虚实疏密,实属匠心营构。就是以山水之一角一隅,在智明的独到处理中亦能气势夺人。如他的《青城山四景》条屏画截取局部,满密列天的独特结构就是一例。
最引人兴味的是《乡梦图》。如果大山大水在气势传达上不无所长,那么,在复杂精细的城镇场面的描绘中要传达出雄强大气来却是一大难题。《乡梦图》为智明表现其故乡富顺邓关镇的宏构。全画反整个邓关镇尽收一图,构制宏伟而描绘却十分精微。这里智明再次显示出他杰出的才气和独到的能力。他以文人写意的潇洒笔法去描绘《清明上河图》般复杂细腻的事物。镇中每一幢房屋、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桥梁乃至一个个活动的人物似乎都一丝不苟、清晰明确,而笔法却飞舞灵动、潇洒自如。
这些古拙老辣的运笔不仅直接参与造型,而且以其独立的审美意味打破了院体绘画斤斤刻画的板结之习,为文院融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以意笔处理如此庞大而细腻的场面实为画坛罕风。他的这种手法在其巨幅白描《峨眉山图》中又具有一番意味。白描而成巨制本已十分难得,作者在这时竟然把界面的严谨与写意的运笔相融合,同样显示出十足的创意。
也许,智明的画给人更多的是现代意味的启迪。他并没有在其崇拜的传统画家媾继承那些天荒地老的超脱与雅逸,也没有在一统天下的笔墨游戏中踟蹰流连。他深入生活,描绘自然却始终把握着自我的情感。在他的山山水水中处处折射着现代审美的光辉。他那排山倒海般的气势与热情给正在探索中的中国画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1992年12月于四川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