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浅议线上艺术展览的可能性[图文]

时间 : 04-21 投稿人 : dylan 点击 :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艺术行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美术馆、博物馆大门紧闭,画廊、艺术区一片萧条,各类活动展览不得不暂时搁置。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线下活动的暂时萧条却促成了线上展览的活跃,艺术家和策展人把目光集中到网络上,使艺术作品通过云端展现在人们面前,形成一种特殊的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艺术的传播。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投入成本相对较低、审核机制不完善,展出的作品难免有鱼目混珠之嫌,展览水平如何,似乎还值得商榷。

据悉,快手App联手大英博物馆推出中国直播版,并设计了不同于现场导览的路线,还邀请了金牌解说;故宫博物院也将“雪中故宫”IP延伸,有36万人次在线赏雪;“云游敦煌”小程序上线十天,浏览总量达600万。此外,有些博物馆近期以来没日没夜地调试线上展览。

浅议线上艺术展览的可能性 | 艺术市场

艺术有什么用?

特殊时期,网络展览不仅非常及时,也十分重要。不过,如果联系前段时间“艺术有什么用”这一话题,则容易观察网络展览解决了什么问题、留下了什么问题、我们如何去解决。此次疫情突至,大家不无恐慌,人们也普遍有了反思的意识,艺术家更以其敏感的直觉和知觉提问——艺术有什么用?

在平常时日,艺术是品位、是投资、是名利,艺术批判现实的作用被极大地遮蔽;当灾难出现时,艺术所蕴含的善良真诚以及力量和勇敢的品质,就成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因为可以改变人的心理状态,构成对恐惧的有效抵御。而且,一般都是巨大灾难突然出现的时候,人的这种精神意识才能被激活。在这种时候,人们也往往从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当中去体会不可言传的精神力量,由此人心得到稳定,精神得到提升。

所以,疫情期间,在线艺术展览对封闭在家的人会起到极大的抚慰和鼓励作用,尤其是经典艺术更容易感染和影响人。因为经典就是可以超越时空,始终具有震撼人心的作用和意义。当然,如果上线的网络展览品质不高,仅仅把通常意义上的“展览”简单传输又不加甄别,就不仅没有意义,反而成了一种不良的文化扩散。

网络展览无法满足“艺术体验”

当然,我们应该清楚,在线的“网展”所提供的艺术作品,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性阅读”——是一种极度“受限”的视觉范围之内的“艺术阅读”,不是身临其境、身心与共的“无限”和开放的“艺术体验”。因为线上传播的是艺术的“视像”,同时又受到传播体量的限制,既无法使人达到“艺术的体验”,也无法取代线下的“艺术体验”。众所周知,美术展览的画作都是“隔离”式陈列,如果间隔不够,作品就会互相干扰,其张力也因而互相抵消。所以,在线的“网展”只能是一种“阅读式欣赏”,很难产生“体验”式状态。也就是说,网络展览并不能使艺术作品的能量和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浅议线上艺术展览的可能性 | 艺术市场

而且,面对具体的画布颜料笔触和面对屏幕图像的网点组合,肯定是两码事,就像四色印刷的图片一样,看到的只是视神经系统产生的“色彩混合”。所以,“网展”就是一种限定性的“阅读式欣赏”,很难达到对艺术精神的“体验与感受”。所能获得的视觉美感十分有限,文化力量也相对较小。况且在美术馆或音乐会现场,人们在获得艺术体验的同时,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的互动和刺激以及公共性等,都是网络展览根本无法体现的。

不过,就现实来看,我国的审美教育还处在有待提高的阶段,网络展览仍然能够使人们获得大量的艺术知识和美感训练,对全民审美“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十分重要。

因此,网络展览可以是一种大众传播的常态,并不只是疫情期间才需要。不能理解成更低成本看展览的问题,因为这是现代社会必然的传播方式之一。如果滥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或借用5G和云计算带来的高速率传输等发展“网络展览”,那就本末倒置,人们最终不过是获得了电子技术带来的大量的、便捷的、有关艺术的“视觉”快感,并不能产生“艺术”的作用和力量。

就如在敦煌数字中心的环幕影院里,你看到的金戈铁马和低眉的菩萨,与你站在黑暗的洞窟里看到的菩萨、想到的远古永远是两码事。因为声光电的图像组合已经是另一种艺术的形式,是使人获得一种更加充分的感官刺激的“视听艺术”;而在艺术品面前,在洞窟壁画面前,一切都仍然是相对无言的沉思和对话。

浅议线上艺术展览的可能性 | 艺术市场

应注重展览的知识性和文化性

网络展览虽然有各种局限,但网络却有可以发挥其所长的很多地方。比如说,最近仇英展在美国开幕、拉斐尔展在罗马开幕,但都因疫情而关闭。那么,网展就成为必要。

如果在网展的同时,还能围绕仇英、拉斐尔的艺术进行详细解读,仇英和拉斐尔某一幅画的一个典故、一段历史,都可以天高地阔地展开,其艺术及审美的文化意义就可以广泛传播,社会受众更多、更宽、更广,使展览的知识性和文化性意义得到充分延伸,因为局限于美术馆、博物馆的展览不容易做到这一点。

尤其是网络的普及性传播,可以与学术性和研究性并重并举。在平常的展览中,大量的资金以及功夫和精力都花在“展陈”的现场和开幕式上。网展则可以回避这种巨大的浪费,将力量集中在对展览的“编辑”上,发挥其“网展”可以广泛传播文化意义的优势。

相关文章

  • 孙泳新:用艺术传递友谊[图文]
    孙泳新:用艺术传递友谊[图文]

    孙泳新:用艺术传递友谊孙泳新,中国当代著名国画画家,一位投身国际生态生命安全和慈善事业的社会活动家。现任中国书画创作基地主席、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院长等职。其生平被编入《世界名人大典》、《世界现代美术家大典》、《当代书画名家精英大典》、《中国专家人才大典》等,并被20多个国家美术机构联合审定,特授予“国际书画艺术名家”荣誉称号。孙泳新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也是有责任的艺术家...

    126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古代书画成救市担当吗[图文]
    古代书画成救市担当吗[图文]

    潘天寿 鹰石山花图 成交价:RMB 279450000对于买家而言,拍卖市场中,最能慧眼识珠的莫过于古代书画的部分;对于拍卖行而言,最能考验本季拍卖水平的当属古代书画的征集;而对于媒体而言,仔细地观察一场古代书画的拍卖,尤其是日场拍卖,堪比过山车般的刺激,无底价起拍的佚名古代书画,最终的成交价竟然能高达上千万,究竟是有什么样的魅力,让古代书画这个板块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而被媒体誉为“艺市诺亚方舟...

    72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中国油画的写意化探索:笔触与笔道[图文]
    中国油画的写意化探索:笔触与笔道[图文]

    毛岱宗《山村除夕》150×150cm,2017年中西方绘画都存在笔法系统油画与材料有关,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材料,还有相应的表现图式,如在十五世纪的欧洲,与人对自然客观的观察方法及写实技法联系在一起,不然一切用油调和色料的画都可以叫油画。但中国的文人画概念就不一样了,尽管是以水墨材料为主,可水墨画绝不等同于文人画,因为文人画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特殊的文化规定性,尤其是以绘画主体的文化身份为...

    82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以笔抒怀,以画言情:艺术家王志华作品欣赏[图文]
    以笔抒怀,以画言情:艺术家王志华作品欣赏[图文]

    《王志华艺术简历》王志华,中国当代著名水墨人物画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北京画院国画高研班;师承国画大师石齐先生。作品被国家领导人和重要艺术机构、国家级博物馆……收藏。画家以当代墨魂著称......王志华曾在北京、美国、韩国、日本、台湾、香港、上海、重庆、山西等地举办个展及联展,被韩国MBC国际电视台、朝鲜日报,台湾《中国时报》巨篇报导 ……。在北京 、广东东莞建有王志华艺术馆。由...

    71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昂贵的贾科梅蒂 “瘦削”的作品[图文]
    昂贵的贾科梅蒂 “瘦削”的作品[图文]

    《大话西游》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每一个字都充满着嘲讽,透出鄙夷,但是贾科梅蒂跟朋友介绍作品《狗》的时候,却毫不犹豫的用来形容自己,“这就是我,有一天我看见自己走在街上,正和这狗一模一样。”这是一条老狗,佝偻着背,低着头东闻西嗅,它看起来长长瘦瘦的,仿佛只剩一副骨架,外面耷拉着皮毛。再细细感受,便是一阵强大的孤独感。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雕塑家和艺术家之一,阿尔贝托·贾科...

    773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收藏:你得躲开伪专家[图文]
    收藏:你得躲开伪专家[图文]

    界定收藏的成功与否,古玩界里有这样一句话:收藏中只要不买假,收藏就是成功的。而这句话也是古玩收藏的基本理念。但如今,收藏成功的人没有几个,收藏失败的却“遍地开花”。成功的理由有很多种,而失败的关键只有一条:没有找到对的“引路人”。自1995年收藏古玩的热潮开始至今,笔者见到了太多收藏到假古玩的古玩爱好者。通过与他们交流才知道,帮他们把关的是一些所谓的专家、行家,但在这些专家、行家建议指导下所收...

    148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如何看懂当代艺术装置[图文]
    如何看懂当代艺术装置[图文]

    当代艺术不一定“难懂”因为观念性与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当代艺术常会被公众认为“看不懂”。而最近的一个德中艺术家共同参与的展览,却用一系列收藏级当代艺术互动装置,探讨幸福感,而参展观众不仅能参与其中,还觉得很“萌”很好玩。参展的艺术家,不仅长期生活在德中两地,作品也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对于如何看懂当代艺术,以及当代艺术装置当下的收藏状况,在羊城派记者的独家专访中,给出了来自一线的解答。一个关于幸...

    49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寻真之旅 探索流动的中华文明[图文]
    寻真之旅 探索流动的中华文明[图文]

    金牛山人头骨化石刚刚过去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各地文博单位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唤起人们对文化遗产传播和传承的关注。就在遗产日前夕,笔者走进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这里的“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用一种特有的视角讲述着流动的中华文明,是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播与传承的新的思考。“半部中国考古史”在北大赛克勒博物馆里,一个陈旧的木箱被摆在了显眼的位置。这个由数块参差...

    114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方楚雄《威震山河》[图文]
    方楚雄《威震山河》[图文]

    方楚雄威震山河设色纸本镜心143.7×367.4cm有人说方楚雄是个天才。他八岁赴省城集会,当众表演大写意,“笔落惊四座”。22岁,方楚雄创作《牧鸭图》刊登在《人民画报》上一举成名;之后的30多年艺术生涯里,他稳步成为当今屈指可数的花鸟代表性画家。他在艺术上却有很高的悟性。他的创作勤奋不息地吸收多方面的滋养,并开创自己的艺术道路。方楚雄最受欢迎和称道的,是...

    51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让梵高癫狂死去的“黄” 色彩等级的顶端与谷底[图文]
    让梵高癫狂死去的“黄” 色彩等级的顶端与谷底[图文]

    凡·高死于黄色。死于黄色为他带来的狂喜,死于黄色对他情绪和身体形成的双重伤害。还有什么比这种颜料更契合凡·高呢?看着露天咖啡店的画面——真的会有如此明亮的夜晚与色彩饱和到足以浸染整条街道的灯光吗?即使在照明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也不太有机会碰见,而凡·高用一张描绘普通街边咖啡厅的油画告诉我们,这种现实是存在的。只要你用绚烂的目光观察、捕捉。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店》有传言说,凡·高可能是个色弱...

    80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苦禅•大课堂》开课 廖静文侯一民缅怀李苦禅[图文]
    《苦禅•大课堂》开课 廖静文侯一民缅怀李苦禅[图文]

    苦禅大课堂开课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杨先让先生给大家讲第一课。并当场展示给大家苦禅先生曾经给画一幅手卷。9月1日到10日,李苦禅先生书画稿展览——《苦禅•大课堂》在北京荣宝斋二楼大展厅开放。此次展览将以影像资料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呈现李苦禅不同时期的书画稿130余件,同时在展览中开办小展厅,模拟昔日美院教授的陈设,邀请书画界较高声誉的艺术家亲自讲授,追忆李苦禅艺术...

    54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靳尚谊:艺术的新和旧不重要,好坏才是关键[图文]
    靳尚谊:艺术的新和旧不重要,好坏才是关键[图文]

    靳尚谊中国美协原主席、中央美院原院长记者:您在古典主义绘画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为什么在70岁后还要进行“现代主义”这样的探索呢?靳尚谊:因为我的情绪发生了变化,中国艺术需要补现代主义这一课。我现在的艺术水平是70年代打的绘画基础功,那时侯看的东西不多,但我用少量的资料做了 深入的研究,所以我的基础比较好,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还做了很长时间的基础研究,到现在还不放松。现在的年轻画家风格...

    92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才艺绚风采 书画展奇才——方大开的绘画艺术[图文]
    才艺绚风采 书画展奇才——方大开的绘画艺术[图文]

    方大开,字泽朴,号方山子、上山人、自在堂主。一般人心目中认为方大开是“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家”,这自然没错,但简单用书画家来概括他的艺术成就似乎有些不够全面。可以说,他的胸中流淌着四条文化“河流”,那就是挺秀流逸,得右军神韵,雄深、大气、严谨的书法;人物、山水、花鸟、草虫无所不能的绘画;致力于金石书画、文物搜集、考证、展览出版的收藏;金石书画、青铜器、玉器、陶瓷、文房及古典家具的鉴赏。方大开在书法、...

    129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牧之国画三角梅花系列作品[图文]
    牧之国画三角梅花系列作品[图文]

    “他早在2006年就把三角梅花列为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在笔者印象中堪称海南画三角梅花的第一人”——姚顺忠艺术家档案:牧之海南省东方文化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原海南大学美术学科带头人、美术系系主任,海南大学牧之名师工作室导师。牧之教授作品先后获得亚洲艺术金奖、巴黎秋季艺术沙龙主席提名大奖,奥运水立方“20位国际艺术家”荣誉。2018年受美国美中经济贸易委员会美术委员会邀请,于...

    83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为何干子刚作《又妖记》回归中华传统文化[图文]
    为何干子刚作《又妖记》回归中华传统文化[图文]

    干子刚 漫画《又妖记》海报 2019年一、他与他的《又妖记》干子刚手绘水彩绘本漫画《又妖记》,以绘本的形式展现中国古代离奇却又有现实意义的神话长篇故事。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犹如一股清流,让读者在惊叹画面和想象力的同时又仿佛回到了古代质朴、灵幻的生活中。扎实又精致的作画水平,堪称可以直接用于高质量剧场动画级的画面元素,画面质量大大优于其他速度类漫画。《又妖记》每一页从起稿到定稿、上色都是精益...

    189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