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评郭熙《早春图》:春山澹冶而如笑[图文]

时间 : 03-28 投稿人 : 旭光 点击 :

评郭熙《早春图》:春山澹冶而如笑 | 艺术百科

郭熙 《早春图》

《诗经》有诗曰:“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豳风·七月》),说的是春天的太阳暖洋洋地照在往来行人的身上,道路两旁的黄莺发出清脆的啼叫声。可见,春天是一个令人心生愉悦的喜庆时节。花朝节、上巳节等节日也都在春天,无论男女老幼,皆外出游春,又或称为踏青。在这之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一千六百余年以前在浙江绍兴的踏青活动——“兰亭修褉”,而王羲之为之纪念而作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流传后世。从“兰亭修褉”衍生而出的文人雅集活动不仅为后世所继承,而且成为艺术史中重要的绘画题材之一,北宋李公麟就曾绘《西园雅集图》并作《西园雅集图记》。同样诗画相通的还有唐代诗人杜甫的“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丽人行》),《虢国夫人游春图》《八达游春图》等作品便是最佳印证,以诗入画,反之,诗亦如画。

不光春日的节庆通过文人墨客的诗文画笔留下了痕迹,后人通过郭熙的《早春图》同样可以一窥北宋初春时节春寒料峭之景。郭熙,字淳夫,据《宣和画谱》所载其“乃河阳温县人,为御画院艺学,善山水寒林,得名于时。”郭熙一生经历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五朝,而最辉煌的时期,则是在神宗熙宁年间,其时“虽年老落笔益壮如随其年貌焉”(《宣和画谱》)。作为熙宁年间十分活跃的宫廷画家,他所创作的山水画,在一段时期内深受宫廷内外的欢迎。

《早春图》是郭熙流传有序的重要存世作品之一。这幅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轴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绢本双拼成幅,水墨浅设色。画左中间部位署款“早春,壬子年郭熙画”,现“熙”字处已残损,不易辨识。署款处钤有“郭熙笔”长方朱文印。而画中所署壬子年即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此画正是郭熙晚年之作。我们也由此得以通过实物一窥郭熙晚年的山水风貌。

在《早春图》中,郭熙用他的画笔为人们创造了一片纸卷上的春山寒林。他曾经提到,在山水画的创作中,要分清四时的差别——“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林泉高致》)。我们在《早春图》中,仿佛可以看到这种澹冶的环境和“笑”的动态,正是这种环境和动态,渲染出画面宁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而这种氛围的营造又得益于《早春图》的全景式构图,巧妙地将他所提倡的高远、平远、深远“三远”表现手法融为一体。

画面中的主体为呈“S”状盘旋的巨大山峦,与左右峰峦结合。主峰结顶一笔施以浓墨,形成上有盖、下有承、左有据、右有倚的高低起伏之势。山体多石而少土,是典型的北方大山。山峦顶部以尖头点绘制杂树、荆棘等,其间墨色深浅变幻,主次有别,使山峦得以润涤。画面中的树木都没有茂密的枝叶,而那种“有枝无干”的树木,也是郭熙画风的一个标志。至于那被描绘为蟹爪一般的树枝,更是郭熙画派的经典象征。山体坡脚处则施以卷云皴,层层交叠,体现了山石的厚重稳健之姿。山势虽在画面中部被云雾隔断,却丝毫不掩其硬气,从近山看去,山脊挺立而分明,予人坦身露体、直面苍天之感。这正是郭熙所说的“自近山而望远山”的“平远”法。值得一提的是,郭熙生于河阳温县,即今天的河南孟县。此处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相望。因此,郭熙笔下的峰峦沟壑与枯树寒林,也明显具有华北地区的地貌与植被特征。

评郭熙《早春图》:春山澹冶而如笑 | 艺术百科

郭熙《早春图》

在《林泉高致》一书中,郭熙还提到“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画中出现的大面积水域有三处,分别在画面左上方以及下方左、右;此外还有多处泉瀑。画面下方左右两边各有一湖泊,皆有渔人停舟登岸。左边有一妇人怀抱婴儿,手牵着一个黄发垂髫的小童,妇人回首望着身后挑担的男子,而童子则似乎被前方欢脱的黑色小狗所吸引而趋步向前,一幅春游欢愉的还家场景。画面右边则是两个正准备登岸的男子,左边的男子手中拄着竹篙,抬头好似凝望着眼前的高山,这便是“自山下而仰山巅”的“高远”;右边的男子则低头摆弄渔网,船上依稀可辨鱼篓等物,春江水暖渔人先知。

在两男子上方,还有垂瀑三叠,是春来解冻的清流,源头活水,寓示勃勃生意。与画面中其他处多枯枝不同,此处树木已发出嫩芽,虽没有江南春来常见的桃柳相映,却可以从山中焕发出的袅袅春雾中嗅出一丝冬去春来的暖意,正如画面右上角乾隆题诗所言“树才发叶溪开冻,楼阁仙居最上层。不借柳桃闲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画幅中的第三处水域位于画面左边的被虚化的远山与层层淡墨渲染的天空中间,随着一淙泉水缓缓流下,使得观者的目光随着流水为栈道上的行旅及樵夫的身影停伫,三人之间因前方男子的回首而产生互动。正是透过他们进山的脚步,我们“自山前而窥山后”,得到“深远”的视觉效果。纵观画面,正在活动着的共有三组9人,无一例外都表现出人的渺小与山的伟岸。可见,在郭熙画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他虽仍然强调从北宋早期就已形成的“大山堂堂”的构图模式,但更加强调画中的人文气息,他想画的是一处君子渴慕的林泉之所。

而这也正是郭熙所确信且世之笃论的“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可行、可望的背后是可游、可居,且并不仅仅是身体,更是一场心灵的旅程,对山川毓秀的描摹,内化成为一种对君子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光阴往还的感叹。古往今来蕴含在上下四方的小小画绢中,使得山水成为天地,天地化为宇宙。

相关文章

  • 近代书画颇受瞩目[图文]
    近代书画颇受瞩目[图文]

    弘一法师《金刚经书法》在经历几年的快速发展下,藏家眼光出现专业化的趋势,藏家、市场和拍卖公司等产业参与者都对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恢复理性。近现代书画作品在中国书画市场逐年成长的大盘环境里,台湾难得一见的生货作品常见意外冲高。拍卖公司也提供多元化的拍品品项因应,为了迎合留下的资深藏家与新进企业家口味,不只是一味减量,拍卖公司提高了专业性与性价比,特别的是,所谓“C/P值高”(性价比)的台湾生货让...

    52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节前愁卖 礼品书画遭遇小年[图文]
    节前愁卖 礼品书画遭遇小年[图文]

    节前愁卖 礼品书画遭遇小年每到春节前夕,字画是市场中最炙手可热的礼品。但近两年来,随着反腐热潮的持续高涨,书画礼品市场直线走低。有藏家表示,社会环境的变化,不仅让去年的拍卖市场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同时也让以往年末年初热闹的书画市场进入了寒冬。书画价格一路走低礼品市场寒意逼人王先生在艺术品市场摸爬滚打20多年,见证了字画市场多次繁荣与衰落。如今,他不仅卖画,有空余时间自己也开始画画,作品价位...

    147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大美术家”张仃的百年启示[图文]
    “大美术家”张仃的百年启示[图文]

    劲秋(国画) 68×68厘米 1995年 张仃 中国美术馆藏“他为新中国的形象塑造留下了大量教科书级的作品,为中国美术留下了一份至为珍贵的教育资产。他在教学中把民间艺术引进高校课堂,重视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兼收并蓄,开发艺术的应用价值,建立起审美创新的激励机制,形成一种植根民族土壤、充满勃勃生机和锐气的大美术学派和精神。”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冯远曾如此介绍这位艺术老人的成就——张仃,被认...

    126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2018年度特别推荐画家:胡生旺[图文]
    2018年度特别推荐画家:胡生旺[图文]

    【艺术简历】胡生旺,笔名:一伟。生于广西桂林,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就读于中国画艺术创作院首届创作研修班。师从张道兴,程振国,张复兴,刘立勇,任惠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香堂雅集画家,现居北京。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各省市美术作品展并有获奖。《幽居图》230×124cm《侗乡欢歌图》230×140cm《高秋图》240×124cm《清呤雅兴左图、祥鹿图右图》...

    85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中国艺术人物专题报道——董文政[图文]
    中国艺术人物专题报道——董文政[图文]

    中国当代帛画第一人——董文政董文政(1938-)艺名吴默,196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苏州大学美术教授,著名书画家,《中国当代帛画——吴默画》创始人,法中文化交流长城协会副会长、美国SVSU美术系客座教授、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荣誉院士、荷兰皇家艺术学院高级学术顾问、瑞典皇家艺术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国立艺术家协会终身荣誉会籍、香港特区国画院荣誉院士、香港文化艺术总会荣誉主席、中国...

    171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六百年故宫里的80后[图文]
    六百年故宫里的80后[图文]

    这些年轻人给故宫带去了新的血液,谱写故宫的传承。图:600 年故宫在晨曦照耀中熠熠生辉(摄影:比比)今年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这座拥有600年历史的紫禁城,向我们展现了太多新的面貌:开放新的参观区域,举办诸多璀璨耀人的新展览,上架了几款备受欢迎的 APP 应用,连它的官方微博都学会了卖萌。走在故宫博物院中,还能见到许许多多戴着胸牌、年轻无比的面孔。《外滩画报》与在故宫中工作的六位年轻人面对...

    154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张德刚[图文]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张德刚[图文]

    【艺术简历】张德刚,1957年4月生于山东省德州,号大缸道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200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国画高研班结业,2003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国画博士课程讲习班,2004年就读于中国画研究院高研班姜宝林工作室。2011年就读于北京凤凰岭书院张立辰工作室。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就职于山东省文化馆已退休。作品《雨洗枇杷鲜》获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全国书画...

    140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中国当代陶艺走过三十年:材料发展还有多少可能
    中国当代陶艺走过三十年:材料发展还有多少可能

    英国V&A博物馆当代陶瓷展室,藏有欧洲、亚洲及北美洲的当代陶瓷作品。专访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国陶艺几乎与中国当代艺术同时进入了“当代”的轨道,而今恰三十年。中国陶瓷未来之路应该怎么走,是有责任感的陶人都在思索的问题。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教授认为,当代陶艺既不能抛弃中国文化传承,也不能一味复制前人。陶瓷的前沿要面向陶瓷的未...

    88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瓶画中的微笑[图文]
    瓶画中的微笑[图文]

    幽默不是一个容易谈论的话题。幽默和它所带来的“笑”,往往是瞬间会意的结果,极度依靠接受对象对背景和语境的熟悉,繁复的解释和分析往往会破坏幽默的效果。在抽象理论的层面,幽默和笑的产生机制可能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其表现方式又无比多样,要想驾驭材料并谈得清楚有趣,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今天,让我们和英国学者亚历山大· G. 米切尔探讨古希腊瓶画中的笑声。看到这个题目,不禁好奇:我们要怎样讨论这个...

    56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浅聊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艺术价值和收藏行情[图文]
    浅聊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艺术价值和收藏行情[图文]

    图1 《泼墨云山》,成交价848万元,2019年香港嘉德2019年10月,张大千《泼墨云山》(图1)在中国嘉德成功上拍,成交价848万元。这幅作品作于1981年,张大千时年83岁,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仍为台北历史博物馆和巴黎东方博物馆将要举办的展览准备画作。此件六尺横幅《泼墨云山》是张大千晚年泼墨艺术系列的佳作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起,张大千的泼墨艺术作品便让国内外艺术界耳目一新,更为中国传...

    47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故宫博物院藏品欣赏
    故宫博物院藏品欣赏

      紫禁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真可谓有金城汤池之固。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

    39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藏品 故宫文物
  • 商业空间如何甄别搭配艺术品[图文]
    商业空间如何甄别搭配艺术品[图文]

    东京一商业区 户外景观艺术品不仅仅只陈列在各类展馆以供参观者欣赏学习,在越来越多的商业空间中,它甚至早已成为锦上添花的存在。当下,商业空间与艺术正在迅速地以各种形式进行着有机结合,两者产生了多维、多层面的对话。一处商业空间的整体风格不仅体现在建筑和装潢方面,对于艺术品的选择和展示也会在侧面反映其定位。尤其是人们早已不再满足于身体上的体验,是否有精神上的获取,也会成为衡量一个商业空间是否成功的标...

    35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概念艺术:为何垃圾不仅仅是垃圾[图文]
    概念艺术:为何垃圾不仅仅是垃圾[图文]

    “这是一种关于消失的艺术,这种艺术并不存在于别处,而是保存在精神世界之中。”基思·阿奈特在1969年创作的“埋葬自我”(电视介入项目)。图片来源:© Keith Arnatt Estate / DACS, London1966年8月,圣马丁艺术学院一名兼职导师约翰·莱瑟姆从该大学的图书馆中借出了一本书。那本书是现代主义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编写的论文集《艺术与文化》。但约翰·莱瑟姆并没有...

    189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文创产业如何探索新“看点”[图文]
    文创产业如何探索新“看点”[图文]

    跨年之际,一家新型书店在上海开业。多元产品、多元业态以及大量海外原版杂志是这家书店的“看点”,引来不少人的参观、浏览。据说,店内售价高达600元的“明星”帆布袋也有较为可观的“提袋率”。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消费扩内需是一个主引擎。在这一大背景下,类似新型书店的文化创意企业、产业能否把握新态势、实现跨界发展,是一个值得观察和思考的课题。借鉴“平白经...

    112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陈师超书法评论两则[图文]
    陈师超书法评论两则[图文]

    浅谈陈师超的书法追求文/于明诠陈师超是山东书坛近几年来较为活跃的中青年书法家之一,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类书展并取得骄人佳绩,日益受到全省乃至全国书坛的关注。我对他的作品儘管比较熟悉,但对其却较为陌生,今年夏天的一个偶然机会,才得识师超的“庐山真面”,初步的印象是——稳重、干练,又带一些书生式的儒雅。他的书法以碑入帖,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佈局谨严、大小错落、浑然一体,或挪让、或粗犷、或长...

    114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