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永平,广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多年研究中国传统书画,书画作品受八大,缶庐,八怪,半千等诸家的影响,崇尚古朴,浑厚之气格。作品多次在国内画展获奖。出版有《时永平国画集》,并在广东画院举办个人画展。
时永平:古意翻新创造的自家风貌
文/李人毅
时永平的花鸟画基本功很扎实,他笔下的梅花尤为精道,画朵点蕊一丝不苟,枝条塑造得遒劲有力,对老根粗枝的肌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劲节天成。在他的笔下,石分三面,花讲俯仰,用笔错落有致,用线繁简有序,点面铺陈雅意横生,浓淡干湿皆入画理章法之中,非经过严格师教难得成此气象。而他作品的最大特点是聚敛内力,不锋芒外露,无剑拔弩张之势,通篇平和叙事,娓娓道来,以静气凝神的心态表述心意,传递理念,更传递梅花的精神品格,有着春风化雨般的渗透力。
《寒梅》时永平
时永平在遵从师教的同时,敢于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他的作品有着学金农的印记,更有八大山人的风骨,题款亦写一手金石味浓重的楷隶结合的漆体字,但整体画风却形成了自家风貌,彰显独特品格。他将扬州八怪诸家之长融入笔下,又将吴昌硕的意蕴、任伯年的画风以及马、夏的技法通通汇于一炉,为我所用,来个融会贯通。这种修为,是挖掘传统再创新意的重要一环。
当今画坛师古渐成风气,但能够视名利如浮云,专心只做学问者鲜见。文人画贵在内修,作品是其艺术内修成果的外在显像,一笔一划都是留给时空的自我表达。读着时永平的画,展现在面前的是一位孜孜不倦,潜心学习的丹青园地躬耕者的形象,其作品大都出自京都香山脚下,就更彰显出一位大隐于世,耐得住孤寂的学者修为。
《晨明弄春》时永平《春树啼鸟》
时永平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他对画面的苦心经营。画集中每幅画作的构图都不雷同,都是经得起推敲的佳作,如《风霜叹罢时》,题字居中,梅与石上下呼应;《春在枝上》的以石为基的之字形的构图大势;《小探春》简枝上的双栖鸟与题字的联动;更有《迷惑故事》中洗练的梅石造型等,都给人丰富的联想,展现出作者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力。
令人值得探究的是,画家在构图上带来的新收获,我觉得有必要进行学术上的研讨。
《九野清明》时永平
一是作者善于布白,营造画面的剪影美。这在《春满园》、《香满秀帘》等作品中有着充分的展示。尽管梅花枝杆纵横,花朵盛开,可在作品中,都被画家置于理性的归纳中,使画面的空白得以弥足珍贵地留存,稀疏之处,虚灵旷达,使读者尽享充沛的联想空间。凡画,从来都是画繁容易画简难。时永平能作到这一点,是他的辩证思维指导的艺术实践使然。有了哲思的注入,才能为笔下的时空嵌入活力。在《浓情有约》一画中,相互呼应的奇石倚偎的是一棵卓然而立的孤梅,折枝而下的梅梢,生动简朴。左边的大量布白,使盛开的花朵独秀江天、俏丽动人,从而构成了画面的剪影美。剪影美是一幅作品的灵魂,尤其是删繁就简的国画创作,没有恰到好处的布白也谈不上剪影美,这类作品在画家作品中比比皆是,非苦心经营难达到如此高格。
《早春嘉月》时永平
画家构图的另一个特色,是为画面注入现代意识,讲究布局上的平面构成。这在《攀高枝》、《色如玉》、《夜静偶闻香》等作品中都有上乘的诠释。他的平面构成显然业已成为了一种创作理念,在这一理念原则下,画家把画面所有的因素,包括花、枝、杆、石、草都视为一种符号,成为总体布局的一种需要而进行主题性的组合。这虽在前人的画作中时有所见,但是,一旦被今人理性化地创造性发展了,必然会产生新的风格和样式。由于画家把黄金分隔律和平面构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赋予古风以时尚元素,进而拓宽了传统技法,增强了作者的文化自信。
时永平作品总体风格的隽朴秀雅,都在他疏繁的画面间蕴含着。他以大笔铺枝,小笔勾瓣,浓墨画石,淡彩画花,将梅石的刚中有柔,冰肌傲骨的精神品格很好地展现出来。梅在他的笔下,繁枝密萼穿插有序,平淡中见丰硕,尤其是画中恰到好处的题跋、落款,更使作品结构富于变化,使画面气势完整,呈现出作者的纵横哲思与才情,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还应提及的是,在款识中,作者对古代咏梅诗词的选用,使读画者更有一咏三叹之感,加之精心推敲的作品名称,使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更具有文化魅力。可以相信,这本画集的出版,将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增加一抹亮色。(2014年春节于沈阳岫安书屋为《时永平国画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