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大美术家”张仃的百年启示[图文]

时间 : 03-25 投稿人 : 越越 点击 :

“大美术家”张仃的百年启示 | 美术评论劲秋(国画) 68×68厘米 1995年 张仃 中国美术馆藏

“他为新中国的形象塑造留下了大量教科书级的作品,为中国美术留下了一份至为珍贵的教育资产。他在教学中把民间艺术引进高校课堂,重视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兼收并蓄,开发艺术的应用价值,建立起审美创新的激励机制,形成一种植根民族土壤、充满勃勃生机和锐气的大美术学派和精神。”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冯远曾如此介绍这位艺术老人的成就——张仃,被认为是美术界少有的集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等众多身份于一身的一位艺术大家,冯远的评价,也是美术界后辈对这位艺术前贤共同的敬仰。

从设计国徽到新中国第一批纪念邮票,从动画片《哪吒闹海》到为首都机场创作巨幅壁画,从自成体系的焦墨山水画到为中央工艺美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教学发展呕心沥血,他的艺术历程也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书写了重要篇章。在张仃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2月23日,中国美术馆率先举办了一场纪念展览:“它山之石——张仃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展”。此次展览展出作品数量虽然不算庞大,但全部精选自中国美术馆馆藏张仃中国画,并以时间为序,试图通过对张仃中国画创作历程的回顾,向观众呈现其丰富而具开创性的艺术之路。

从国画始,转向“为人生而艺术”

中国画虽然只是张仃艺术人生的一个部分,但他最早学习的也是传统的中国画。张仃1917年生于辽宁北镇,1932年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不久,他就不满于国画系当时“只知临古,与当时民族危难的现实社会毫无关联”的状况,开始把艺术视野转向社会。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仃投身“抗日宣传队”,以漫画为武器鼓舞人民士气、积极宣传抗日。这个阶段,张仃大量阅读鲁迅的作品,并将鲁迅对艺术的思想主张贯彻了一生。“为人生而艺术”的创作冲动促使他创作了一大批揭露社会黑暗,反对内战、要求抗日的漫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造型夸张、风格鲜明,而且对比强烈、极富思想性。“所有的艺术家都说抗日,没有不抗日的,那么你对抗战出什么力呢?如果一个人去画兰花能有什么用呢?所以说当时的版画、漫画才是有战斗性的。它们到现在也没有像油画、国画那么红火地进入市场卖钱,可以说,版画和漫画在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中完全是义务地尽了责任。”晚年的张仃曾如此回忆。

1938年,张仃奔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后到文艺界抗敌协会任陕甘宁边区美术家协会主席。1942年,张仃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更进一步坚定了他一直以来形成的艺术思想,那就是走民族的、民间的、大众的艺术道路。“文艺为人民服务一直是我的艺术观点。我的思想与《讲话》是一致的。以前不自觉,《讲话》之后有理论了,变成了自觉行为。”会后,他便收集了陕北三边的剪纸,自行印制木版年画,并推动了东北新年画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张仃不仅接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的美术设计、新中国第一批纪念邮票的设计、国徽的设计等政治任务,还与胡一川、王朝闻、罗工柳、王式廓组成5人小组接管了旧国立北平艺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卢新华评价道:“一位大家的艺术与人生,必定要和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张仃先生一生的成就,鲜明地体现出这一点。”

融西入中,提倡“大美术”

新中国成立初期,除了常规工作,张仃还多次承担国际博览会中国馆的总设计工作,不难看出当时他在艺术设计方面的事业可谓如日中天,堪称国手。而此时的中国画则承担着“改造旧国画”的巨大舆论压力,很多传统中国山水画、花鸟画的教师都被停止上课。这时本处在令人羡慕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张仃反而一头扎进了中国画里。紧接着就是后来一再被美术界提及的1954年他与李可染、罗铭赴江南写生,探讨以对景写生的方式革新中国画的往事。他们归来后在北海公园举办了水墨山水画写生展,展览引起了强烈反响,博得众多好评。30年后吴冠中在他题为《胆与魂》的文章中还特别指出:“这个规模不大的画展却是中国山水画发展中的里程碑”“建国30余年来的新风格山水画蓬勃发展,大都是从这个展览会的基点上开始成长的”。

1957年,张仃调往刚成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第一副院长。他和张光宇、庞薰琹等同仁一道推进中央工艺美院的发展,提倡“大、洋、土”的方针。“大”即大美术,将绘画与设计、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纯美术与实用美术相结合的综合艺术精神;“洋”即新的西方现代艺术;“土”即立足本土的民间美术。张仃作为一位艺术家与设计家,他的作品既具有现代感,又蕴含着浓浓的中国风味。他的艺术视野开阔,多次出国的机会使他亲身感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与文化精神,也认真临摹过毕加索、莫狄里埃尼等人的作品。同时,他收集大量的民间木版年画、绣片、玩具、剪纸、皮影,有意识地从中吸取造型意识、色彩表现手法;他也考察古代岩画,从岩画和汉画像石中体会原始的造型意趣及其粗犷稚拙的神致。这方面的学习,对于他后期创立“毕加索城隍庙”式的装饰绘画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教学方面,他曾多次邀请民间艺人来中央工艺美院教学,1985年甚至将美国著名波普艺术家劳森伯格请到中央工艺美院做演讲。由此可见,张仃不但关注民间艺术,对西方最前卫的当代艺术也保持着敏感和开放的态度。有人称张仃为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这个“大”字,包含有“大师”“大家”的意味,但是更多的是取其“宏大”“宽博”的意思。或许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所说:“张仃在漫画、年画、壁画、书籍设计、包装设计、水墨画、书法、展览设计、艺术教育等多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有的还具有开创性。我们可能还找不到第二人像张仃一样能在造型艺术的多方面取得如此丰富的成果。”

张仃如何“深入生活”

“我坚信生活是艺术创造源泉的观点,这个观点,现在、将来都不会过时。明清以来山水画之衰落,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一部分画家脱离了生活、闭门造车,只强调师承,缺少创造,形成公式化、概念化的‘山水八股’。对中国山水画而言,从画面的具象或抽象来说明新与旧,是浅层次的认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艺术观念、审美层次、造型语言都有根本区别。”张仃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坚持对景写生,同时也提出了“守住中国画的底线”这一观点来回应吴冠中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发表的“笔墨等于零”的说法。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丘挺是张仃的博士研究生,他告诉记者,张仃时常教导学生在坚持写生的同时要继承传统,从古画尤其是宋元文人士大夫的山水画中汲取养分,“并多次与我品评宋元以来的画家们之间细微的差别与长短,他对这些山水画作品做过持续而深入的研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鲁湘说:“张仃不止一次同我说过,大师不是院校培养的,大师都是生活和社会培养的。虽然从事了大半辈子的艺术教育,但张仃一直对艺术院校的教育效果持怀疑态度,所以他总是把院校的围墙打开,让学生们尽可能多地到社会上去,到生活中去。他希望艺术教育的路子更宽一些,更自由一些。我想,这其实就是他自己成长的路子。”

在另一方面,张仃还提出了中国艺术具有特殊的双重珍贵的遗产,即宫廷艺术和民间艺术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传统。他认为历代宫廷古典艺术传统源远流长,系统明晰,经典脉络传承有序,但中国是多民族大国,民间艺术如汪洋大海,数千年来总是处在不断变迁流失的动态变化中,因此这一部分艺术遗产更需要人们去发现、去寻览、去关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装饰艺术研究所所长袁运甫说,张仃主持学院工作时,曾有一条不成文规定:凡各系师生深入生活、到基层实习时,都要把“到民间采风”列入教学计划,要强调“学习民间,搜集民艺”,形成优良学风。后来国外交流日益增多,同样如此执行。“我院长期重视和积累的民艺藏品逐年增多,已达数万件,这也得益于张仃先生的主张所致。”他说。

焦墨世界,图绘内心之造化

现在大家提到张仃,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焦墨山水”。“素以为绚,不加粉墨,我称之为‘全素斋’。原来我搞创作用颜色、搞变形。当时我是学校的领导人,在‘文革’中因为搞装饰画,吃了不少苦头,还被打成了‘黑画’。后来由于他们的破坏,我就不想拿颜色画了。‘十年动乱’搞得我情绪非常坏,我睡觉连(红色的)被子都翻过来了,就怕看见红色。”“那时我住在香山樱桃沟。我当时什么绘画工具也没有,我就拿小学生写字用的毛笔、元书纸,拿个破墨盒去香山写生,这样慢慢地就画起焦墨来了。焦墨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很少,在民国初期有黄宾虹。我很欣赏黄宾虹的画,所以我觉得焦墨还有潜力可以发挥,可以画大,我后来也画了很多长卷。”在这些自述中张仃道出了他转向焦墨山水探索的缘由。

与其说是生活与政治的磨难使他走向了焦墨山水,不如说是对于艺术与政治、磨难与理想、生命与自然、过去现实与未来的体悟赋予了他新的创作灵性。“他的焦墨山水,是他心中的山水,以纯黑色表现他丰富的人生阅历,焦墨变得五彩缤纷,透过画面的皴擦起伏、远近虚实、仿佛在诉说他坎坷的人生以及历经磨难后内心的纯粹与干净的世界。”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张公者这样评价道。

在丘挺眼中,对于张仃晚年选择山水作为载体,并在山水画中选择单一的焦墨进行艺术表达,他认为核心在于他内心对于诗意山水的精神追求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体悟。“在当代这样一个价值标准相对模糊的创作情境中,张先生那种强调对自然造化的体认与表现深度,并强调民族文化发展只有从文化的深层根源上去把握艺术创造性的发挥,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丘挺说。

张仃一生奉献,对生活心存感恩。在2005年举办个人艺术成就展时,他在前言中写道:“身在一个有毛笔和宣纸,还有墨的国度,真是幸运!” 这是一个经历了战争、革命、运动的老人恬淡怡然的幸福心声。在艺术之路上不断探索的张仃先生,既有巧借“它山之石”的勇气与胸怀,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守住中国画的底线”“没有中国画的危机,只有中国画家的危机”等警句,百年之后,更显光辉!(记者 施晓琴)

相关文章

  • 新研究揭示尼安德特人的灭绝竟然是因为不会画画[图文]
    新研究揭示尼安德特人的灭绝竟然是因为不会画画[图文]

    尼安德特人拥有大脑,但似乎从未画出可识别的图像,但是早期的现代人类却生动地渲染了动物和人物形象。现在,新的研究揭示了这种艺术能力的缺乏与尼安德特人低劣的狩猎技能密切相关,而这些差异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比尼安德特人更聪明。无论是绘画还是狩猎,都需要手眼协调,尼安德特人在这些方面却非常缺乏,科学家表示也许就是这种协调能力导致了他们的灭绝。12万年至35万年前尼安德特人次要存在于欧亚大陆,并用近间隔刺...

    172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画家的格调见识影响艺术追求[图文]
    画家的格调见识影响艺术追求[图文]

    杨福音(著名画家)我年轻时,也喜欢收集点古董。对此,我爸爸却不以为然,间或我请他看摆在架子上的那几件,他总是眯起眼遥遥地微笑。他说,世上的好东西你收集得了吗?只怕要看上一眼都不是容易的啊。几年前,遇到一个机会,在湘潭市一位老先生家里。他搬出一大堆字画石章给我看。这位老先生的家是有些来头的,面前的东西不必起疑。字画中有沈周的恽守平的任伯年的,并不为奇。石章中有翁同和的名章,不足为奇。有一颗是一...

    96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画家倪利华[图文]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画家倪利华[图文]

    【艺术简历】倪利华:湖北竟陵人,毕业于湖北大学,先后结业于广州美院、湖北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入选湖北省中青年美术人才库,获湖北省“两个一百”美术人才培养基金工程。湖北省优秀文艺志愿者。现为: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书画网报》特约执行总编,湖北省美协会员,湖北省书协会员,湖北省红色书画院副院长,广州市岭南国画院副院长,扬州八怪书画院特聘画师,中国香港画院研...

    32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埃贡·席勒:被艺术史遗忘了50年[图文]
    埃贡·席勒:被艺术史遗忘了50年[图文]

    席勒作品《交叉手臂的男子裸像》(1910)威廉·博伊德我有一本1964年的《现代艺术家大辞典》,在当时,这是一本颇具权威性的工具书。它始于阿波利奈尔(Apollinaire),终于占都蒙那奇(Zandomeneghi),由30位著名专家联合编撰,是对于之前100年的“总结陈词”。值得注意的是,埃贡·席勒(Egon Schiele)的名字并未被收录其中。克林姆特(Klimt)当然占有一席之地,甚...

    190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苏轼何以一直被视为文化偶像[图文]
    苏轼何以一直被视为文化偶像[图文]

    苏轼诗词里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苏轼作为一个风景名胜的“代言人”,他的品牌价值究竟有多大?苏轼发明了哪些美食?苏轼的朋友圈什么样?2017年是苏轼诞辰980周年,他的各种不为人知的“秘密”甚至成为北京一所小学贯穿全年的探究性学习主题。当人们惊讶于小学生的认知视野和学习方法如此前瞻的同时,也不能不叹服东坡先生穿越千年的影响力。从宋朝到今天,苏轼何以一直被视为文化偶像?1936年林语堂...

    168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三位不能忽视的越南艺术家[图文]
    三位不能忽视的越南艺术家[图文]

    越南艺术之美,在于艺术家笔下细腻动人的深情画意,以及惹人思绪万千的人文情怀。这些艺术佳作在为观者带来生动丰富的视觉享受之余,也向人们展示出越南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优雅的风土人情。本季香港秋拍期间,佳士得将于11月24日举办的“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日间拍卖)呈献多件来自越南知名艺术家的佳作。佳士得专家指出,若想深入了解越南艺术,就不得不提及以下三位越南艺术家。拍品编号108黎谱(1907-2001)...

    86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为何故宫的砖比黄金还要贵 一对能卖到八十万[图文]
    为何故宫的砖比黄金还要贵 一对能卖到八十万[图文]

    很多人去北京游玩,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故宫。故宫以前叫做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非常的壮观,再加上保存的比较好,所以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慕名前往。由于这是以前皇帝住的地方,所以非常的豪华奢侈,那么奢侈到什么地步呢?在老北京有一句话叫做:紫禁城里的地都是用金砖铺的,也就是说故宫里铺的砖都是用金子做的,当然这是一种很夸张的说法,并不是真的。但是紫禁城的地砖比金子还要贵,在几年前,一对永乐的御窑金砖的价格...

    198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如何提升文化场馆的智慧体验[图文]
    如何提升文化场馆的智慧体验[图文]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场馆变得年轻、时尚、现代化。近日,记者采访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科技与信息中心副主任吴彬、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他们紧扣时代脉搏的思考和探索,为传统文化场馆向信息化、智能化时代迈进带来很多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与启示。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打破信息孤岛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古蜀制陶——AR互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71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王镛:这五个字是书法去俗良药[图文]
    王镛:这五个字是书法去俗良药[图文]

    王镛,别署凸斋、鼎楼主人等。1948年生于北京,太原人。1979年考取中央美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得到叶浅予、梁树年等先生的指导,1981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回想起自己数十年学艺的过程,从小时候开始到今天,其间的每时每刻,可以说都是在与一种“病”在抗争,这个“病”就是“俗”,一不小心...

    161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透视在美术中的应用[图文]
    透视在美术中的应用[图文]

    “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指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绘物体的空间关系的方法或技术。最初研究透视的方法是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将在平面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古希腊人在公元前6世纪就已经知道了透视的两大基本特征及规律,同时还出现了最早进行透视研究的著作。古罗马建筑...

    65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买鸿钧:画山画水画出新感情(组图)
    买鸿钧:画山画水画出新感情(组图)

    买鸿钧北京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1969年生于河南博爱,回族。5岁始,得从宗教学者、书法家林化南先生的文化启蒙。先后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原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助教研究生课程班。出版有《中国当代名家画集·买鸿钧》(人民美术出版社)、《烟云供养·买鸿钧诗文书画》(中国书店)、《走近经典——当代中国画名家系列...

    176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孟云飞:造像——佛陀幻影中的审美折射[图文]
    孟云飞:造像——佛陀幻影中的审美折射[图文]

    公元265年,西晋政权建立,结束了长达80年的三国纷争,形成天下一统的大格局。但好景不长,西晋政权奢侈成风,统治黑暗,直接导致八王之乱。随着北方少数民族南迁,又有五胡乱华的战事不断。终于在匈奴的强劲攻势下,于公元313年,洛阳倾覆,公元316年,长安陷落,西晋政权宣告结束。中原地区被匈奴所统治,战乱频仍。公元493年,一直静观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带领20万大军南下,把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

    192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感受深厚底蕴——著名艺术家汤子为书法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著名艺术家汤子为书法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汤子为,1942 年生,江苏靖江人。当代著名书法家;“国家高级书法师,中国国宾礼艺术家,中国书法高级传承师,中国书法非遗传人”。他的创作以草书为主,其书作用笔劲健流畅,豪放激昂。无论是提案转折,还是急缓顿挫,如呼叫狂奔,气势宏伟。其笔法之变化,如鬼斧神工,莫测高深;字里行间之布阵,更是意态万状,呼应生情,气雄韵胜。整幅之气势似大海澎湃的波涛,又如强烈雄壮的交响诗,无不神采跃发。细赏...

    153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红木禁令之下的逆生长时代[图文]
    红木禁令之下的逆生长时代[图文]

    1、东南亚国家全面开启禁止珍贵木材出口从木材地理及环境调查署(简称EIA)获悉,CITES东盟专家组将在今年9月份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缔约国大会上提交大红酸枝濒危管制调整和将缅甸花梨、红(白)酸枝列入国际濒危物种附录二的提案。如此,今年9月交趾黄檀的贸易很可能面临被全面禁止的局面,此后只能开展人工林的种植利用,大红酸枝家具恐将像黄花梨家具一样,逐渐淡出市场。1、东南亚国...

    146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大器风范 : 国家殿堂画家黄廷海先生[图文]
    大器风范 : 国家殿堂画家黄廷海先生[图文]

    当代山水画大家黄廷海《黄廷海艺术简介》黄廷海,号流墨子,1944生,南京人,祖藉杨州宝应。当代著名学者、画家、美术理论家。早年师学傅抱石、亚明、邵洛羊、黄纯尧等,学于浙江美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中国人民书画院研究员、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新南派山水画研究院院长、牛津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北京中都书画院名誉院长、河北美院山水画高研班导师教授、全国笫五六七八九届山水画大...

    52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