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腾讯与故宫博物院在故宫端门数字馆举办“腾讯NEXT IDEA×故宫”发布会,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展长期合作。此次合作将以“NEXT IDEA腾讯创新大赛”为平台,故宫博物院经典IP形象或相关传统文化内容为原型,围绕赛事主题、跨界合作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传统文化IP的活化模式。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希望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平台,把故宫所拥有的优秀文化资源分享给公众,把它们的内涵用富有创意的方式普及开来、传递下去,并且培养更多热爱传统文化的青年人。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一直以来,文化都是社交的土壤。社交平台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不断成长,每一个微信、QQ的表情发送,以及每一个微信公众号都可以传播文化。腾讯专注做连接,连接人与人、服务和设备,实际上我们也在连接过去与未来,连接传统文化和年轻人,连接中国IP和国际舞台。”
7月28日,腾讯互联网文化产业智库研讨会在腾讯研究院(北京)召开,会议由腾讯研究院副秘书长、首席经济学家孟昭莉主持。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院校的学者和相关部门专家,就智库课题组提交会议的《互联网+文化产业研究报告(2016)》进行了研讨,现就有关观点分享如下。
一、连接是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
北京大学张辉教授谈到,经济新常态需要新动能,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网信经济将成为引领未来的重要支点,互联网+文化不仅有产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还有文化价值的传播作用。在“互联网+”时代,文化产品的融合现象明显,连接速度加快,文学、动漫、影视、游戏、音乐等形式不再孤立发展,而是更加协同、更有效率。
当互联网之路渐行渐远,“互联网+”文化产业加速前进的时候,我们开始回头思考什么是互联网“连接”的共同愿景?智库研究报告提出“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作为互联网连接一切的共同愿景。
“美好”需要“创意”,创意的本质就是捕捉满意和快乐,只有“创意”才能形成内容特色和IP的影响力,提升文化产品的品质。从文化产业与互联网融合角度去推动、鼓励原创内容的生产,结合互联网平台的传播优势和规律,以创意创新引领产业良性发展。互联网为广大创意群体搭建了展示、交流平台,打造群体创意分享、协同创新模式,利用互联网互动交流的特性,为引爆无限创意提供可能,在提高用户参与积极性的同时,起到引领文化、传播文化的作用。
二、创意是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内核
创意在互联网平台为何能够风行?因为这是一个创意为王的时代,创意是人本价值导向的创新,并以异质性、差异性、个性等尺度为标准。
智库研究报告指出,文化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会进一步催生文化供给的垂直化,互联网会进一步去中心化、去平台化,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走向融合,释放并激发创意动能。因为创意能够为产品或者服务提供实用价值之外的文化附加值,所以会成为实现差异化供给的驱动力,更多边缘创意者开始吸引注意力。
随着互联网社群化的深化,会产生更多小而美的创意集群,IP的价值会进一步细分和垂直。同时,创意成为数字内容产业一切价值的源点,驱动着整个产业生态中的互联网企业、内容生产商和内容聚合平台等不断进化,也会推动创客、威客的兴起,并成为分享经济的重要领域。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金巍指出未来“互联网+”的定义可能会消失,而走向人与技术、创意的自然融合。
三、互动是“粉丝经济”和“创意经济”的纽带
中国社科院张晓明教授谈到,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尚未走完,就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当下,创意产业可能对中国来讲更容易发展,创意可以充分共享,互联网的社群经济本身也是创意共享。
腾讯研究院张钦坤副秘书长指出,互联网内容产业向粉丝经济过渡,互动方式从受众到作品,进化为用户与主播/网红,互动方式的粉丝化,提升了内容变现的机会。
智库研究报告分析指出,互联网通过平台交互融入社交属性,基于互动共生的社交模式会进一步增强社群属性,实现一对一、多对多互动共生的社区模式,形成粉丝聚合效应。互动共生带来价值转换,产生粉丝经济、在线付费等消费业态和商业模式。同时,随着社群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消费多元化需求,创意会更加个性化、交互化,通过连接社群、细分受众,“互动出”文化产品,产生创意经济效益。此外,还能够依托社群的传播力为文化消费提供“自来水”式推广,从而获得有效的创意传播及转化价值。
基于社交互动,粉丝经济和创意经济成为文化消费的两大引擎,随着创意产出的进一步升级,会更好满足文化体验的广度和深度需求,进而打造中国原创能力,增强品牌影响力。
四、创意和品质是文化内容价值传递的前提
中国艺术研究院彦风教授谈到了目前互联网内容创作存在的问题,指出互联网用户数量多、网络速度快,但文化内容的深度却越来越浅。互联网所形成的快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众审美的提升,影响文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中国传媒大学张洪生教授也指出,“互联网+”文化最终是人类文化精神的一部分,它不能界定为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要具有对低俗文化的批判精神,也要有主流文化的引导能力。
智库研究报告提出,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而不是文化产业强国,缺乏创意和机制是重要的原因。互联网IP资源初期主要是原生性、速消性的,但随着文化认同需求的增强,未来将有很大比例来自文化价值符号体系。
通过互联网注入创意,通过创意激活传统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内容的品质,将增加“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深度,更好地传递文化内容的价值。同时,要使文化内容具有更广的覆盖面,影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文化消费者,并从文化娱乐性功能拓展到文化审美性、文化教育性,从迎合转变为引领,培育健康网络文化。
五、VR等科技发展将颠覆文化体验的方式
腾讯研究院张钦坤副秘书长指出,VR市场即将爆发,会革新用户的文化体验,不拥抱科技发展就会被颠覆。
智库研究报告提出,互联网VR技术会降低消费成本,产生个性化体验、虚拟化场景消费模式,颠覆原有现场实物消费,满足互联网新生代人群的情感消费需求。智能物联网时代,各种新科技硬件为用户创造出更加沉浸式的文娱消费体验,为大众带来更加个性化和生动化的感官体验。VR/AR技术将场景虚拟化,达到更高的数字化程度,实现人与世界更直接、更深度的交互。
作为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VR实现了由界面到空间的交互方式变迁,成为一场全新的革命,从VR的应用场景来看,会逐步向游戏、教育、影视、动漫、电商等领域渗透,技术和创意融合,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与体验,带动行业转型升级。
六、大数据会成为文化内容生产的导航器
智库研究报告指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来临,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全面整合利用及精准营销,是传统文化企业转型关注的重点。大数据即将全面进入2.0时代,其应用从简单的反馈式变为互动式,基于消费者以往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在数据标签化、分类化、集成化基础上进行分析,结合趋势规律,捕捉消费者下一步的文化产品需求(潜在消费),是未来大数据发展的方向。
“互联网+”时代的精准化营销需要效果的可视化、数据化、即时化,依托大数据,可以从用户性别、年龄、职业、关系定向、社交定向等多维度进行用户行为分析和预测。同时应注重用户的参与度及互动性,保持用户的互动黏性和忠诚度,通过对用户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分析和应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传播内容和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信息,从而实现有效的、精准化的文化产品供给,提升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价值。
观点总结
文化产业的内核是创意,依托互联网平台,可以激活文化资源,产生不同表现形式的内容,形成跨界协同效应。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提高文化体验的品质;通过网络与创意碰撞,挖掘文化体验的深度;通过丰富产品供给结构,拓宽文化体验的宽度。互联网通过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