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孟云飞:广征博引 取精用弘——读韩天雍《中日禅宗墨迹研究》[图文]

时间 : 04-26 投稿人 : 韩韩 点击 :

“禅”作为一种源于人的本能、基于“静”的修行方法,早期名称虽未固定,但典籍却多有记载。直到印度“dhyana”一词传入,音译为“禅那”,意译成“静虑”等。我国禅宗的源头,大多以为缘于菩提达摩这位来自天竺的僧人。他在南北朝时期来华,后来被禅宗门人奉为初祖。

禅宗虽与佛教有着血缘的关系,但又有所不同,在我国它与法相、净土、天台宗等也大有迥异。“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禅宗的基本宗旨,它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直率性格以及修行方法等,可以给信奉者一种成就和满足感,甚至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以致在宋、元时代得以迅速发展。有关禅宗的研究,早在20世纪之初,学术界就出现了热潮,尤其是随着敦煌禅籍的发现与整理,一度成为显学。1926年,素以“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为治学原则的胡适先生就撰写了《神会和尚遗集》一书,澄清了禅宗史上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日本传入禅宗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奈良时代以前。日本的镰仓、室町时代基本与我国的宋、元时代相一致,这一时期,来自日本的留学僧和赴日本的归化僧,他们是禅宗传入日本的最主要传播者。“武士”在日本曾经是个十分特殊的阶层,他们颇为认同禅宗的一些宗旨和精神,故此对推动禅宗在日本的发展也功不可没。日本学界对我国敦煌陆续发现的禅宗典籍非常关注,他们主要从史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诸如柳田圣三的《初期禅宗史的研究》、铃木大拙的《禅宗思想史研究》、石井修道的《宋代禅宗史研究》等都是比较有价值和影响的著作。

“墨迹”一词,我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在六朝时期就已出现,到北宋时墨迹几乎就成为了一般书法的同义语。概而言之,含义有二:其一是指用墨勾勒之后所留下的线条痕迹。如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用笔极其新细,殆不见墨迹”即是此意;其二是指某人用手写、画的原本,即常说的真迹。诚如南朝(梁)沈约《宋书》中的“示以墨迹”之谓也。

在日本,禅僧的书法素被世人尊重,被称之为“墨迹”,至于此习俗究竟起源于何时,尚无明确的记载。在日本,源于汉语的墨迹一词,仅仅限于僧人的书法。成书于1320年的《佛日庵公物目录》和1365年的《书画图录》,它们都采用了此义。后来业界称之为墨迹者,特指中国宋、元时代的高僧、归化僧,以及日本镰仓、室町时代的禅僧书法,并不包括现当代的高僧作品。“墨迹”似乎并不完全吻合一般的书法原则及审美形态,更注重情感的释放与心灵的超越,从而产生出富有精神性的作品,在艺术界颇受赞誉。按照书写的内容和所呈现出来的形态,墨迹基本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别:首先最多的是关于禅寺的典章制度和公文行事之类的,诸如法语、清规等;其次是禅寺的师兄师弟之间的尺牍、像赞、印可状之类等。禅僧们书写的场所环境、内容目的等难以备述,故它们所呈现出来的姿态也迥然不同,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

禅宗墨迹是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之结晶,这些珍贵的资料,除了具有文物价值之外,还有丰富的文化和审美内涵。对中日禅宗墨迹进行研究,不但可以加深促进中日书法史的学习,还能进一步促进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尤其是宋、元时期的禅宗墨迹艺术价值较高,但因存世实物不多和相关资料匮乏,以致并无相关的研究专著问世。现在日本,有关禅宗墨迹的资料相对比较集中,博物馆、大学、学术机构是它们主要的存放之所。而在我国,学者们更倾向于对禅宗史学的研究,对禅宗墨迹的关注则甚少,只是在某些国外美术史之类的教材中偶有涉及,但也是吉光片羽,既不系统,更谈不上深入。

韩天雍教授,1957年出生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曾历经磨难,经历丰富。后考入辽宁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师从沙孟海、刘江、章祖安诸先生;博士考入首都师范大学,追随欧阳中石头先生游。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近几年出版有《日本篆刻艺术》《佛教写经》《三笔三迹》《禅宗墨迹》等著作。尤其是其博士论文曾获2008年度国家社科"十一五"规划课题艺术基金奖。他深厚的学养、精湛的书艺,加之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的平台,这些都深受日本文部省的青睐,自1998至2003年,他三度受邀到日本岐阜女子大学担任书法教授。教学实践之余,他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如饥似渴地阅读书法文献,考察东京、奈良、京都等各大博物馆,参观镰仓、奈良等地的众多禅院,多次参加禅宗寺院组织的有关艺术活动,与日本数十名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交流学习。在国内,为了收集相关资料和增加直观感受,他多次到宁波阿育王寺、杭州灵隐寺等诸名山禅刹进行实地考察。别的学者因为语言障碍、专业局限以及资料匮乏之类的劣势,在韩天雍教授这里都不是问题。他日语学习的专业背景,多次旅日讲学的经历,对他做中日禅宗墨迹研究都大有裨益。他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及考察所得,确定目标、定好坐标,以时代为经,以地域为纬。以基本同期的中国宋、元时代与日本镰仓、室町时代的临济禅宗墨迹为主,对它们进行梳理、对比,综合运用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完成了《中日禅宗墨迹研究——及相关文化之考察》一书。2019年1月,荣宝斋出版了此书。该书一经发行就得到了业界好评,可谓实至名归!

本书除了引言和附录之外,正文部分共分为七章,内容涉及到了中日禅宗墨迹的众多方面。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缘起、意义和价值,厘清了一些概念上的误区。附录部分则罗列了于今所见的众多禅宗墨迹版本,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禅宗传入日本的最主要时代正是我国两宋时期,在中国的书法史上,宋代的书法正是尚意之风盛行之时,在这种大的文化艺术背景之下不可能不对日本的禅宗墨迹产生影响!在正文部分,作者有着明确的时空观,以时间和地域为经纬,沿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这一主线,通过对一些具体的禅宗墨迹、禅画的形式与内容的分析,以及对禅宗墨迹与茶道等的关系,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具体而言,该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特色尤其值得肯定。

其一、该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广义上属于史学的范畴。作者主要运用了纵向的历史研究法,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研究方法。既可以收集到大量的资料,又能兼顾自身的诸多有利条件。深刻挖掘历史现象,对禅宗的流派与类型做出较为科学的划分。他在确定好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之后,就选取了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即中国的宋、元时期,也大致同于日本的镰仓、室町时期,抓住禅宗艺术这一条主线。关注新的史料,探寻新的线索,并进行详尽地探究,用新的科学的历史观来对历史环境及人物进行分析,如对宋、元时期做为临济宗杨岐派代表人物的论述就颇有见地。

其二、禅宗可以说是一种中国式的佛教,它对日本的影响很大。从佛学的视角对中日两国历史上的墨迹、史画现象进行综论,也是《中日禅宗墨迹研究——及相关文化考察》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特色。中日两国的交流,对中国而言虽然是以输出为主,但也带有“双向交流”的性质。在中国宋、元与日本镰仓、室町时期,中国僧人赴日弘法,日本僧人来华求学、求法的现象很多,僧人之间的交往也比较普遍。他们留下的这些墨迹,不但是中日两国交流的重要物证,也是研究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它们既有美学方面的陶冶性灵之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亦具历史上足资佐证的功能,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其三、本书运用了对比研究的方法,作者通过对大量禅宗墨迹的观察、分析,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在当时,禅僧文化素养高低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书法,书法水平的高低是禅宗僧人文化修养高低的重要明证,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墨迹就成了与禅宗关系密切的重要艺术成就。通过对不同禅宗墨迹用笔、结字、墨法以及内容等的对比分析,也可以窥见禅僧之间修为的高下。其独特的书法魅力,令人赞赏。此外,在品位禅宗墨迹的同时,禅僧们高尚的人格、睿智的禅语等,可以震动人们的心灵、净化人们的精神。另外,作者在用大部分章节论述中日禅宗代表性墨迹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与这些墨迹相关的人文生态环境和文化因素,还抽出专门的章节论述了诸如茶道、禅僧绘画与禅宗墨迹的关系。这种多角度的对比研究,有助于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地认识禅宗墨迹的价值。

韩天雍教授花费了很长时间、倾注了巨大的精力,通过对大量禅宗墨迹资料的条分缕析,又深入挖掘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新资料。立足文本,运用众多的一手资料,运用历史唯物观,从一个中国学者的视角对此作出符合历史事实的归纳与整理,提出了诸如禅宗墨迹是中日两国高僧文化双向交流的结晶这类有价值的观点。既承认中国对日本的影响,也承认日本在受中国影响的同时更有自己的发展与独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禅宗文化。著名学者、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先生说:“文中收集了一些禅宗史料,鲜为人知,这也是这篇文章的独到处。……,论文论述的是历史事件,但对促进中日友好的文化交流起着积极作用,并具有现实意义。”总而言之,该书搜集资料丰富翔实,文笔流畅,思路清晰。作者通过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高屋建瓴,拨开了不少迷雾,弥补了中日禅宗墨迹方面的空白。他的研究不但对与之相关的领域有借鉴作用,还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有着促进作用!

孟云飞:广征博引 取精用弘——读韩天雍《中日禅宗墨迹研究》 | 艺术杂谈

附件:

书名:中日禅宗墨迹研究——及其相关文化之考察

丛书策划:张建平 崔伟

作者:韩天雍

编辑:黄晓慧 唐昆

开本:880mm×1230mm

印张:8.75

版次:2019年1月第1版

ISBN: 978—7—5003—2113—2

说明:中国出版集团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

2008年度国家“十一五”课题社科艺术基金奖(批准号:08BF48)

(原载于《书画世界》2021年第7期)

相关文章

  • 徐渭的不死精神[图文]
    徐渭的不死精神[图文]

    石涛曾言:“青藤笔墨人间宝,数十年来无此道。”清代郑板桥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则有句:“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这里所说的“青藤”便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墨葡萄图轴惊世之才 蒙尘明珠这位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文艺全才,在策论、诗文、戏剧、书画等领域均卓有建树,他是开启晚明文学先声、诗歌亦奇亦庄的文学家,是不落窠臼、开创...

    139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当代著名书法家李洪海篆刻作品欣赏[图文]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当代著名书法家李洪海篆刻作品欣赏[图文]

    李洪海,字一鑫,号方舟,天津武清人。现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北京启功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民族画院副院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马会马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师从启功先生,经先生把腕,积多年学承,形成内紧外拓、疏密相间、骨势秀逸、体势俊美的书风。书法篆刻作品广为流传,并为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军委办公厅、...

    133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迷雾重重的红山玉收藏市场[图文]
    迷雾重重的红山玉收藏市场[图文]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港台兴起的高古玉收藏热潮让红山玉器在收藏市场中受到关注。一面是大量出土的红山玉器精品,另一面是基本全仿的市场现状,红山玉收藏可谓迷雾重重,想要拨云见月却不是容易之举。红山玉器经过几十年的市场考查和研究,笔者发现,古玩市场中的红山玉器基本是假的多,真的极少。近些年,在古玩市场上明显出现了两类完全不同的收藏群体,一类是极少数真正的鉴藏家和有眼力的收藏爱好者。在市场上,红山玉器大...

    152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丢勒:德国划时代意义的自恋狂艺术大师[图文]
    丢勒:德国划时代意义的自恋狂艺术大师[图文]

    丢勒丢勒是第一位为自己画像的德国艺术家,早在13岁的时候,他就画了一幅自画像,比达·芬奇著名的自画像早了20多年。他画下他的长发和优雅少年的面容,袖子中露出纤细的右手,显然这是一只天才的手。后来,他在这幅画作上题字:“我在1484年对着镜子给自己画的,我那时还是个孩子。阿尔布列希特·丢 勒。”他一生中创作了近10幅自画像,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里挂着他1498年的戴手套自...

    35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简约空灵 意趣横生[图文]
    简约空灵 意趣横生[图文]

    写意花鸟代表着中国画笔墨结构所体现的概括性、写意性、精神性和高雅性,集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哲学思考和审美高度。杜小玉先生坚持以继承传统并融入现代艺术元素的观念来开拓自己的创新之路。她钟爱表现自然物象“灿烂之极复归平淡”的那一份单纯、质朴之美,把个人对世间万象的感知和人生信念融于笔墨中。花鸟画历经千年而不衰,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皈依的传统。这种传统的形成恰恰...

    152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国家博物馆“大唐风华”展 为你讲述大唐的事[图文]
    国家博物馆“大唐风华”展 为你讲述大唐的事[图文]

    北京,唐代称幽州,是一个让大唐既爱又恨的城市。爱是因为此地是唐朝抵御奚、契丹的屏障;恨则缘于此处是安史之乱的策源地,直到唐朝灭亡,此地的藩镇割据一直让唐中央不知所措。当大唐王朝首都长安的物品跨越一千多公里运到幽州,这种空间与时间的交织会碰撞出何种精彩的火花呢?一千二百多年前,安禄山在幽州发动席卷半个唐朝的安史之乱,但最终也没能把长安的宝物运到幽州。一千二百多年后,国家博物馆特意举办了“大唐风华”...

    33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大器风范》著名画家温瑛花鸟画艺术[图文]
    《大器风范》著名画家温瑛花鸟画艺术[图文]

    温瑛(Wen Ying)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画家、王雪涛纪念馆馆长、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名誉会长、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九?三书画院院长。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著名版画家彦涵先生。与后来成为美术史家的附中同学王珑结婚,成为小写意花鸟画大家王雪涛先生儿媳。近三十多年活跃于北京画坛,成其王雪涛花鸟画派的重要传人。并形成富时代气息的个人风格。回...

    150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近代中国的“洋画运动”为什么发端于上海?[图文]
    近代中国的“洋画运动”为什么发端于上海?[图文]

    “洋画运动”,是近代中国全面引进欧洲的西洋画并在全国推广的运动。洋画运动的开展是个系统工程,即必须具备几个条件:有相当数量的人直接学习过西洋画,掌握西洋画技法和创作技巧规律,并能充当教学师资;有相当数量的传授西洋画的美术院校等教学机构;有相当数量的西洋画创作和学术研究的社团机构,同时有适当展览场所;有相当数量的宣传西洋画的刊物和出版发行机构。而这一切必须相互配合运动。近代上海,应该说具备了这些条件...

    137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翰墨歌盛世——著名书画家张满山作品欣赏[图文]
    翰墨歌盛世——著名书画家张满山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介】张满山,浙江长兴县人,男,1960年4月出生,大学毕业。自小受家庭熏陶热爱书画艺术。在全国许多书画比赛中获奖,入编作品集被众多家单位永久收藏,并多次被授予荣誉称号(详见张满山艺术网)。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会员、中华书画艺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华夏国艺书画院院士、东坡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艺术研究...

    123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当代书画难找接盘侠 北京市场90%以上画廊亏损[图文]
    当代书画难找接盘侠 北京市场90%以上画廊亏损[图文]

    面对艺术品市场持续的深度调整,书画市场两极化的“瘦身”趋势进一步显现。尽管近现代名家高端精品和小名头的低价位作品市场表现尚可,但当代书画市场却不容乐观,画廊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困境。有藏家指出,当代的书画交易有很多都是处于停滞状态,无论是藏家还是艺术品的经营者,都不同程度地面对着作品价值缩水现象,很多收藏家高价入手的藏品价值大幅下调,巨大的价格落差导致很多交易无法进行。当代书画市场未来将走向何...

    26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西汉天象图[图文]
    西汉天象图[图文]

    西汉墓室顶部所见天象图中的伏羲太阳神兽汉代人具有无比丰富、神奇而浪漫的想像力,他们认为天上有一个美妙绝伦的极乐世界,是长生不老的神仙生活居住的地方。如果人的灵魂能到达那里,就会获得永生。青龙图像女娲月亮有一幅西汉时期的天象图,长4.52米、宽0.46米,位于墓室的顶部。图中画有伏羲、太阳、羽人、青龙、朱雀、螣蛇、玉璧、月亮、女娲、云纹等人神鸟兽的形象。其中最重要的两位神人便是伏羲、女娲。伏羲...

    152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美媒:中国私人艺术博物馆兴起是奇观还是浮华[图文]
    美媒:中国私人艺术博物馆兴起是奇观还是浮华[图文]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3月23日报道,无论是南京四方当代艺术湖区这样拥有多座令人惊叹的建筑集合体,还是上海龙美术馆这样的单体建筑奇迹,中国正掀起一股私人艺术博物馆建筑热潮。随着想要留下文化遗产的中国亿万富翁艺术投资人数量不断增多,加上政府和地方政策以及把私人艺术品捐赠给公共机构的不安全感,每年都会有数十座耗资数亿美元、无比壮观的全新博物馆拔地而起。但这些建在偏远郊区的建筑美学博物馆收藏的重要艺术作品...

    47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什么是书法的度量标准[图文]
    什么是书法的度量标准[图文]

    康有为 壬子须磨作诗轴张桂光 金文对联(唯冀千霜寿 不争一日长)蔡显良 草书直幅(坛酿村边水草涯,拨波红掌照晴霞。书经换得非无意,回颈应知妙划沙。)顾问团队(排名不分先后)潘 鹤 杨之光 吕伯涛 刘斯奋 许钦松 陈永锵 单小英卢延光 陈少湘 楼 钢 黎 明 方 土 雷 敏 许鸿飞南齐太祖召王僧虔来朝,曾提出要与他进行书法比赛。王僧虔只得从命。君臣二人各自展纸濡墨,挥毫逞兴。作书完毕,太...

    93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墨笔写诗书、丹青绘美景---读古石先生山水画[图文]
    墨笔写诗书、丹青绘美景---读古石先生山水画[图文]

    墨笔写诗书 丹青绘美景------读古石先生山水画接触古石先生,他给我的印象:为人谦和,做事认真,是一个性情中人。没想到他已是具有相当名气的画家。有媒体这样介绍:古石,谢秉初,号横阳隐士,浙江平阳人。诗、书、画、印俱佳,优擅水墨山水,随意点染,亦能超尘出俗。画作融诗文、书印、墨彩于一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笔锋或优美、或悍辣,是当代实力派水墨山水画家。其长卷《瓯瓷之路》(28×0.46米)、手...

    102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宋画——撑满到留白[图文]
    宋画——撑满到留白[图文]

    两宋时期,对文人来说应该是“最好的时代”。宋朝历代帝王均热衷于文艺事业,他们开创的“院画style”,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画的审美。尤其那位“输了帝国却赢了美”的宋徽宗,将自己独特的美学深深烙印在了宋朝的时代脉络中,稳坐“艺术皇帝”的宝座,虽历千年而不动摇。南宋 马远《白蔷薇图》话说回来,从北宋画院到南宋画院,其风格演变历经多方面的因素。南宋画院的留白是中国绘画史上非常惊人的成就。画得很少的前提,...

    69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