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翰墨情缘 绘出风采:周亚鸣艺术浅析[图文]

时间 : 04-09 投稿人 : 小亚轩 点击 :

翰墨情缘 绘出风采:周亚鸣艺术浅析 | 美术文摘

周亚鸣(Zhou Ya Ming)

周亚鸣简介,1957年生,镇江人,198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92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研究生课程班,1999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二期中国画名家研修班。现居北京。中国当代文人画家。《中国美术史全集》隋唐卷撰稿人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援。

著有《生动辩》、《中国画的文人化道路》、《当代中国画品评标准》、《天眼观色》、《笔墨解码》等文论。

翰墨情缘 绘出风采:周亚鸣艺术浅析 | 美术文摘

《天眼观色》 

周亚鸣

2015.8.18

概论中国画的色彩与中国文明的内在基因

对中国文明的特质研究从未象今天这样既迫切又复杂。迫切是因为自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对自身文明的信心是从一个逐渐丧失到彻底杨弃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对西方文化,从表面模仿到文化的深度植民的时代。在一个社会西方化、生产工业化、思想唯物化的历史时期。当我们获取财富的时候,我们却失去了灵魂。我们是谁?我们身在何处?我们从那里来?我们去向何处?生命、生活的意义何在?等等。我们有那么多疑虑,有那样多的纠结,有那么多怨气。总之,人生不快乐。事实上,在我们血液里一直畄存着中国文明的基因,它使得我们心、行不一,思想混乱,精神分裂。我们需要理清中西文明异同,需要升级中国文明,需有一个寄放灵魂的家园。因此,最为迫切的任务是弄清楚我是谁。否则我们就是一群游魂。那么这么做复杂吗?——当然!因为我们己经被“科学主义”、“教条主义”、“功利主义”压迫太久了。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气质都变形了。我们缺乏寻道的自觉,问天的勇气。

作为画家,很少去如此深入地探寻其中的规律,更多的是着重于对经验的运用和掌握。但当许多媒体希望我对中国画的色彩系统表达自己的看法时,我便不得不做深入的思考,因为我不想想当然地作泛泛之论。

翰墨情缘 绘出风采:周亚鸣艺术浅析 | 美术文摘《古邨》

有次与位音乐爱好者闲聊,她说汉画像中有古琴图案。其中古琴的弦是十二根而非七根,我说那并不说明什么。我可以肯定,中国古代最早定性的笛子是三孔,而古琴的弦是五根。她问为什么,我说中国文明的形制,取决于形成这个文明的三大要素。

第一个要素。包含有三个不同的方面。相对于洪荒,文明的自觉來之于人的自觉。当“我”区别于“他”〔它〕;“我们”区别于“他们”〔它们〕之时,我们有了第一个认知范畴,既:我与天地。这是我们能够进行人文思考的第一个途径。

第二个方面,由于体认天地的深入,涉足到了对天地表现的体认,并归集成各种具有符号和逻辑意义的“名”〔概念〕。如金、木、水、火、土;风、霜、雨、雪、雾;雷、电、气、云、露;东、西、南、北、中;赤、青、黄、黒、白…等等。对天地关系的衍伸体认,就生出对天与地、有与无、人与神等范畴的体认。对天与地的关系体认,衍伸出阴与阳、生与死、相生与相克等认知途径。对有与无的关系的体认,衍伸出道与器、道与体的认识。对人与神的关系认识,导出有限与无限、有序与无序、作为与天命。对相生相克的认知,引发对世界运动、事物转化等等各种规律的体认。这便是一生二的认知范畴

苐三个方面,就是“人”体悟到了我、我们与诸多他与他们〔它们〕;“我”与天地、天与地、有与无、人与神关系的关系等等。就是组成这个世界的各种关联的关系之间的体认和运用。在这个认知范畴内,我们可以适应世界、创造万物。这才是三生万物的正解。也是后來古人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奥密所在。

翰墨情缘 绘出风采:周亚鸣艺术浅析 | 美术文摘《丹崖重重遠》

当然,所谓关系和关系的关系,其实是一个生态。生态中的群体共生的基本性征,决定了个别亊物与这个生态的关系必须是平衡的。但是所有关系又是不停变化或是演化的。人如何适应或运用这种变化或演化并进行创造,最重要的意愿是使其按照人群生存的意志达成平衡。易变是有规律的,同时也是有不同的节奏的。因此,困难的是如何体察和把握其中的“度”。由此我们就能理解“悟”和“中庸”之所以成为中国人最看重的认知方式和处亊原则的深刻意义了。同时,对事物的复杂性的体认,总是从关系的双方性征着手的,古人将其归纳为一个认知结构,称“二仪”。“二仪”的具体人文符号是复杂多样的,面对不同场合、不同的事物、以及事物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机或生态,都表现为不同的概念和符号。其认知方法重体悟、习惯、概率、功用、联系等等方式。因此中国人的思维历來是以已度人、以人为本、以身作则的。视“目的”“功用”作为“手段”“途径”“逻辑”等规则的最高意义。所以中国领导人必具其德。所谓内圣外王,现代人称德才兼备。也有顾大节轻小技;所谓瑕不掩玉;所谓看主流、识大体等等云云。因此中国人的思维是重经验的,也是逆向的。经验导致对祖宗,对历史,对传统的信仰;逆向的,便可导致“成则王”“败则冦”的思维逻辑。这一思维决定了中国人的人生的现实性和理性,以及在以理性作主导的同时,也给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畄下了无限的空间。

翰墨情缘 绘出风采:周亚鸣艺术浅析 | 美术文摘《春山吟》

第三个要素是“一元系统”的。中国文明的体悟和认识的双重途经,决定了中国人演化文明的基本态度在于“中庸”二字。在三生万物之中,围绕“人”为中心,以人的诸种生存需要和期愿而产生动力。在每一个具体的人文领域或范畴中,都以其内在的平衡为其要旨。因此在二仪结构的路徑中,以三生万物的终结期待(平衡、中和)、以人的适应、利用、主导为原则,构成一元与系统的复杂组合并得到实现。在社会文化中,每个人都处在一个人文网络中。因此群体共生、社会共识与生命欲求、自由个性成为二仪的演化内容(如静与动、旧与新、平常与非常)。并达成人生的多样平衡。展开为五千年辉瑝灿烂的文化创造。

中国画是中国文明意识的主要承载方式之一。那么它的一切表现都真实地体现了这一充满活力的东方文明的精神密码及其特征。

翰墨情缘 绘出风采:周亚鸣艺术浅析 | 美术文摘《观雲》

翰墨情缘 绘出风采:周亚鸣艺术浅析 | 美术文摘《红叶满秋山》

在中国画的品评中,特别强调的是“品极”。古代有神、妙、能;现代有象、韵、法、功(我将另避专论),都无不围绕“品级”而进行。对中国画而言,无论是对笔墨或形色手段的品评,都以社会文化的“二仪”作为途经和依据;在手段或能力的运用中,也无不体现为群体共生、共识、共同经验为基础,展开为仁、义、礼、智、信的情感性质和状态。例如汉代画人毛延寿就说:“图画天地,品类群生…上及三后,淫妃乱主,忠臣孝子,烈士贞女,贤愚成败,靡不载叙,恶以诫世,善以示後”;僻如家国情怀、忠孝意念、故土情结等等,与以追求生命欲求、自由个性、个体尊严为基础的本质、本性、真情、真意等价值(就是庄子所说的真画应在解衣盤礴之境中得)追求之间的平衡。可以认为,一方追求群体共识基础和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则为个别生命欲求的最大化,在此之间求得平衡。因此中庸的态度,平衡的追求,都是以避免不因“唯稳”而趋于僵死,也不因“纵欲”而至其疯狂为目的。其中庸式的制衡与演化才可至于“生”,其余两纵皆趋于“死”。而古人对人生的最大期愿就是“好生恶死”;最壮观的情感韵致便是“至善至美”。因此同理类推,这一切当然就成为了中国画品评的内在的价值权衡。

翰墨情缘 绘出风采:周亚鸣艺术浅析 | 美术文摘《避暑在清心》

在中国画的笔、墨、形、色的符号演进过程中,也体现为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性特征。既由文化观念的标识意义转化为以人伦品德的道德内化为根本,并集中成为“君子比德于玉”的审美诉求,与笔、墨、形、色的符号逻辑、质地价值之间,具有内在的同构性。因此,三位一体的内涵;一元系统的符号特性,隐含在中国画形色表现的控制与活力的“二仪”演变之中,体现在趋向意韵的价值追求的复杂表达之上。也体现为因人而异的风格追求和传统的一贯性之间的统一。由此便是研究古代绘画经典的视角,和当代创作应釆取的立场。

鉴于书画同源的历史成因,色彩与笔画形成二仪的演化系统,在历史的进程中,具有了文化的观念性特征(五色);审美的经验性体悟(品质、质地)和情韵意境的无限期待(善)。控制与活力相互作用形成的形态内构,在绘画的任何方面都体现为内部的同质性。

翰墨情缘 绘出风采:周亚鸣艺术浅析 | 美术文摘《睡凫》金卡39×65cm 2014年

就现代中国画的发展而言,古人其实给我们畄下了巨大的创造空间。观察宋、元间画家的色彩努力,可以看到色彩发展的未来端倪。但是却没有形成后來画家的主要着力领域。在情性色彩与色彩符号性系统的建立上,都缺乏自觉意识。而这一切,在书写领域,既笔墨方向的努力上却是创造力丰沛,所取得的成果也异常繁富。直至民国年间,虽然江河日下,可也唱出了以齐白石为代表的晚歌。这一现象引起我长久的沉思。回望中华文明对道德内化,情性文化的过程。是否是色彩离人的生物感受、情感恣意上,有更直接、更多、更敏感的“挑拨”?如果说在道德内化没有完成前,古人们有些许顾虑?这不得而知。但是,如今笔墨已失去了社会审美的生态。己成为专家们研究的对象。审美的标准迷失。观赏小众化。领域边缘、狭窄。其社会共识、共同经验基础也坦塌掉了。那么人们的色彩经验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中国文明的重塑和升级,笔墨系统的重新焕发。那么色彩系统的重塑和创造以及运用,肯定在笔墨和色彩“二仪”的生动演化、相互生发中,定能成为光复、升级中华文明的重要方面。

2015.8.18(第二稿)

翰墨情缘 绘出风采:周亚鸣艺术浅析 | 美术文摘《寻觅》银卡39×39cm 2014年

翰墨情缘 绘出风采:周亚鸣艺术浅析 | 美术文摘《避嚣图》

就中国画的色彩特征而言,色彩的“象”(审美倾向或范畴)、“相”(色彩的光谱显现)、“泽”(色彩的肌理性质)不但内含诸多的文化观念,而且其感觉经验对应着色彩质地,并与道德品质、情感状态同构同质。因此,中国色彩决不与西方色彩的单一色相功能相同。总体而言,中国画的色彩系统是一亇文化的符号系统。它的色相具有相对的符号的稳定性。因此中国画的色彩系统在于表达人文,而西方的色彩系统,上古表达神体,中古表达真境,近、现代表达人的生物感受和部分人文观念。而且中国色彩系统与中国画的笔、墨、形系统之间的复杂演泽,以及与人文观念、道德品质、情感状态、性格质地之间的“复合多样”与“综合函一”的演化特征,在目前全面西化的背景下,深刻揭示它的本质就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因为它的先进性和高妙境界是世界文化类别中是最独特的。

中国画第一个比较成熟的系统是五色系统。它与五音、五方、五味、五德、五服等等,共同组成社会人文秩序。意赋于人伦关系、社会等级、政治形制等特征。笔画作为一种范畴、色域的实现和区分,承担着控制的功能。色域与笔划的配合和演化,实现为绘画的造型,表现为观念和意韵。

翰墨情缘 绘出风采:周亚鸣艺术浅析 | 美术文摘《春音》

唐代之前的绘画还未能从其它的图识面中独立出來。我们所能看到,比较集中的图绘色彩是彩陶、汉画像砖、石和各种洞窟壁画。这些绘画中的色与彩并未渾合使用,彩并未有所表现。所谓“彩”是“色”的情性展开,彩的运用只有当“造型”与人的体认经验在深化过程中才能实现。早期“色”是观念的。就是所谓正色。孔子就认为“恶紫以夺朱也”。考工记中也说:“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赤谓之文,(纹),赤与白谓之章(彰),白与黑谓之黼,黒与青谓之黻,五采(色)备谓之绣。凡画绘之亊,后素功”。对“后素功”的含意,理论界争论了几十年也未达成任何共识。其实,只有当你理解了“色”与“观念”与“礼”所处的历史时期,你就能理解“素”就是正色,正色就是礼制,礼制的内涵就是人伦,就是道德。当你以这样态度进行涂绘之亊时,才是有效的——素后功。当然五色是组合运用的。它根据不同场合和功用,加以不同特点的运用。僻如:热情似火(赤)、残阳如血(赤)、金碧辉煌、青绿山水等等。都显示出色的气象泽韵。金和银的使用,正反映了古人对色泽、质地的敏感。当然作为自然主义者庄子对正色及其运用坚持否定态度,他说,“五色使人目盲”(以否认礼的合理性)。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色与观念、社会人伦、礼制等之间的关联性。在这个时期,图绘的手法是平涂的,色被笔划所予以的区域而分布。以色的“象”“相”“泽”进行平涂。形的大小方圆的组合,主要以表达观念(礼)、亊件、(烈士贞女)故亊(荆苛刺秦王)等为主。

翰墨情缘 绘出风采:周亚鸣艺术浅析 | 美术文摘《当面玉屏山》

由此看来,笔、墨、形、色作为绘画的基本要素,在唐宋之际才成为独立的人文传表手段,在此之前,主要承载着家国的社会审美意识,集中反映了整体的民族特性。以及含盖社会文化的图识功能。僻如秦、汉宗尚黑、朱;唐、宋宗尚红、黄等等。各级官员、场合用色皆有严格规范。随着对生命更为深入的体验,人们对世界形态的认知更为深切,促使了色向彩的拓展,也对形的完整性、深入性提出更高要求。从“人大于山、水不容泛”逐渐发展到具有“平遠、高远、深远”的“三远”,以及“遠树无枝、远人无目”的造形规律的认识和体悟。这使得唐、宋之际的山水、人物、花鸟的形、色关系更为紧密。对形的“共同视觉经验”的重视,使得古人认为:鬼魅易,狗马难。狗马与人生近为“常形”, 鬼魅则“非常出”(不是我们很多人认为的写实主义),由此促进了笔墨与色彩系统的丰富性、逻辑性;符号的感性化、经验化发展,就是所谓的“随类赋彩”。特别在北宋、五代这个独特的历史阶段,笔、墨、形、色的系统创立和综合演化都达到了极高的境地。

相关文章

  • 喜迎二十大·传艺术之大美——中国新汉画水墨创始人王阔海[图文]
    喜迎二十大·传艺术之大美——中国新汉画水墨创始人王阔海[图文]

    中国新汉画水墨创始人——王阔海艺术简介王阔海(原名王克海),1952年出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视台《大型高端人物访谈》栏目艺术顾问,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第二炮兵政治部创作室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书画艺...

    189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李时珍存世唯一书法作品[图文]
    李时珍存世唯一书法作品[图文]

    李时珍款隶书立轴前几年在拍卖会上见过一件署“濒湖山人”的隶书立轴,下面钤盖朱文“李时珍印”,白文“东璧父”。画芯高47.5cm,阔27cm,画幅左下角钤有清代齐彦槐(1774—1841)的收藏印,朱文“彦槐审定”。当时曾与几个朋友议论过此件,共同的意见,此属于孤立品,原作者除本件外没有作品流传,缺乏参照物,且附属证据也不够充分,书写内容亦无证据显示与原作者存在关联性。但有收藏印章,书法风格也与...

    64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丹青亮彩元宵节——画家佘声俊作品欣赏[图文]
    丹青亮彩元宵节——画家佘声俊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历】佘声俊,祖籍广东省普宁市人,现居广西南宁。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收藏评估委员会顾问、《东盟周刊》艺术总编、(团中央)分类引导青年工作活动案例《身影》节目签约艺术家、发现之旅《聚焦先锋榜》栏目组制片主任、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榜样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报道感知中国艺术中心主任。自幼研习书法与绘画三十余年。其作品被书法导报、书法报、金融时报、城乡金融报、华人杂志等媒...

    49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根植传统之土开出创新之叶 ——张克鹏的书法艺术[图文]
    根植传统之土开出创新之叶 ——张克鹏的书法艺术[图文]

    张克鹏作品若把中原大地的古今书法家比作一个大森林,那么张克鹏便是这片森林中的一棵树。扎实的基本功,使这棵大树深埋在传统的土壤中。张克鹏出生于豫北太行山下,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他酷爱书法——凡走到一地,总要先看当地的书法。家里没钱给他买纸和笔,他就在地上画、石头上写,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张克鹏是在自我琢磨,自我练习。最开始写《九成宫醴泉铭》 ,后来写《曹全碑》 《乙瑛碑》 ,一写就是五年。 《曹全...

    158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展览的理念不同 决定不同的观展效应[图文]
    展览的理念不同 决定不同的观展效应[图文]

    观众其实敏锐着,一场展览到底是高水准还是平庸,到底是数年磨一剑的全力以备,还是四处露脸的积极营销,是能够感觉的,其被感染程度和反应自然不同。当下书画界展览从数量上看,极为兴盛,但如果从观众情况看,则常显尴尬。相当一部分展览都会为观众数量发愁,特别是担心开幕时人少冷清,所以保证观众数量成为组织者、策展人的重要任务。这种情况对于官方展览还好,可以组织相关人员观看,而且一个展览往往有数十上百名作者参...

    44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普拉多的崇黑“三杰”[图文]
    普拉多的崇黑“三杰”[图文]

    格列柯自画像委拉斯贵支卖水的人戈雅五月三日的枪杀(局部)委拉斯贵支菲力浦四世年轻时肖像普拉多博物馆西班牙的普拉多博物馆是位列世界第四的博物馆,以艺术收藏品之丰而举世闻名,普拉多大街就是以它命名的。因为它的藏品太多,以后又在馆后的山坡上建了一个普拉多·布恩雷蒂罗分馆。普拉多的收藏首推委拉斯贵支和戈雅,他们算是西班牙“国宝级”的大师。普拉多博物馆开有三个门,其中...

    238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诗化的距离——读徐志敏的人物画[图文]
    诗化的距离——读徐志敏的人物画[图文]

    徐志敏,男,1961年生于南京,江苏丹阳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镇江画院专职画师。其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中国美协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中国美协首届、第六届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展并获优秀作品奖,文化部首届、第八届、第十二届全国“群星奖”美展并获优秀奖,加拿大国际水墨画“枫叶奖”创作展优秀作品奖,文化部北...

    103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喻红:在云端行走的艺术家
    喻红:在云端行走的艺术家

    展览:“忧云”喻红个展地点:798长征空间时间:2013年11月23日-2014年1月25日在中国当代艺术圈,喻红算得上当红人物,奉行着“希望画的每一笔都是快乐”。继3年前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个展后,日前喻红在长征空间举办“忧云”新作展。新京报观展第9期此次走进喻红用画笔搭建的“忧云”世界中,听她讲...

    148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典雅灵秀 意境传神——工笔画家王淑梅作品赏析[图文]
    典雅灵秀 意境传神——工笔画家王淑梅作品赏析[图文]

    2015年的初春,又一次走访了著名女工笔画家王淑梅,在聆听她关于书画艺术的创新思路的同时,也欣赏到了她的最新画作。她的新作典雅清秀,意境传神,给人美的享受。应该说,王淑梅的绘画存在一种独一无二的个性。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意韵,不同的色彩令人陶醉其中。她的作品,透着一种富贵典雅、宁静之美,一种传统、庄重、典雅婉约的风格极富灵感。那淡淡的花瓣,把春意带到画面,从早春带到初夏,从深秋带到浅冬,让人流连忘返...

    128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黄釉瓷曾为明清皇室独享瓷器 却被低估[图文]
    黄釉瓷曾为明清皇室独享瓷器 却被低估[图文]

    黄釉瓷器型多样、釉色独特,时而展现恬淡娇嫩之美感,时而变换温润淡雅之风韵。《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一直以来,黄釉都是明清时期皇家的严控釉色,而黄釉瓷器则成为明清皇室的独享瓷器。近年来在艺术品收藏市场,在藏家眼中,黄釉瓷器越发娇艳润泽,亮丽可人。或许,在市场的不断发掘下,它的价格终将与其等级相匹配。黄釉一般分为“浇黄”和“柠檬黄”两种。明清时期大多数...

    40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启功先生何以不赞成设书法硕士和博士[图文]
    启功先生何以不赞成设书法硕士和博士[图文]

    今天是启功先生诞辰105周年。启功先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在遗嘱中曾专门提及他的一位学生,并呼之为友,而启功唯一的口述史《启功口述历史》,也正是这位学生参与记录整理——这就是已逾古稀之年的中央文史馆馆员、北师大教授赵仁珪。赵仁珪认为,启功成长经历也给当下带来一个新课题和反思——现在的教育体制能否再培养、“复制”出像启功这样的人才?他表示,启功也曾反对设立书法专业硕士与博士...

    139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看懂艺术展 还需做功课[图文]
    看懂艺术展 还需做功课[图文]

    英国的某美术馆内景学习看展是没有“天上掉馅饼”这回事的。只有学习艺术史与文化史,别无他途。喜欢看艺术展的文艺青年有福了,今天中国的艺术展是前所未有的多。同时,文艺青年有难了,因为艺术展并不像电影,我们往往看不懂。其实看不懂很正常,因为艺术展一开始就是阶层划分的工具。艺术展的“前世今生”中国最早的艺术展就是文人和政治精英的小圈子游戏。其实中国古代并没有“艺术展”的概念。但并不是说古人的作品没...

    119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年度书画家排行榜出炉:藏家能否以此选择收藏方向[图文]
    年度书画家排行榜出炉:藏家能否以此选择收藏方向[图文]

    华西都市报联合雅昌艺术网发布的“2014名人堂·年度书画家”记者 陈宇强本月初,华西都市报联合雅昌艺术网发布的“2014名人堂·年度书画家”吸引了多方的目光。这份榜单基于雅昌艺术网的大数据系统,根据2014年国内外各大拍卖机构拍卖成交价的记录,以成交价总价高低对在世的华人艺术家进行排序。榜单显示,三十位上榜艺术家2014年在拍卖机构的成交总价高达38.6亿元,其中美籍华人艺术家崔如琢、当代艺...

    185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近代中国的“洋画运动”为什么发端于上海?[图文]
    近代中国的“洋画运动”为什么发端于上海?[图文]

    “洋画运动”,是近代中国全面引进欧洲的西洋画并在全国推广的运动。洋画运动的开展是个系统工程,即必须具备几个条件:有相当数量的人直接学习过西洋画,掌握西洋画技法和创作技巧规律,并能充当教学师资;有相当数量的传授西洋画的美术院校等教学机构;有相当数量的西洋画创作和学术研究的社团机构,同时有适当展览场所;有相当数量的宣传西洋画的刊物和出版发行机构。而这一切必须相互配合运动。近代上海,应该说具备了这些条件...

    137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浅论诗词中有我与无我境界——兼涉当代的行诗问题[图文]
    浅论诗词中有我与无我境界——兼涉当代的行诗问题[图文]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谈到诗词中有我与无我境界。其实一首优秀的诗无论运用了二者哪一种表现手法,诗都可以感人的。在王国维先生未提出两种境界说前恐怕很少有人意识到,在他提出此观点后,诗词创造者恐怕也少有人在创作时有意识运用这个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创作。一什么是有我与无我境界呢?王国维说:有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冯延巳)。有无我之境*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元好问)。有我之境,...

    117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