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水墨艺术在当代的多元发展[图文]

时间 : 03-20 投稿人 : 小贝 点击 :

水墨艺术在当代的多元发展 | 美术知识“水墨文章——色界变象”展厅现场

章后仪

日前,文化部办公厅正式公布了2015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结果,共有54个项目被评为优秀项目,其中国家重点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10个,优秀展览项目25个,优秀公共教育项目19个。为发挥优秀项目的示范作用,搭建美术馆界展示交流平台,《美术文化周刊》推出“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专栏,陆续以不同形式向读者介绍这些各地美术馆的优秀成果,以期引起更深入的专业探讨。

项目名称:“水墨文章——色界变象”当代水墨研究系列展第四回

实施单位:武汉美术馆

实施时间:2015年4月24日—6月28日

2011年,武汉美术馆出于对水墨画问题的思考,发起了“水墨文章——当代水墨研究系列展”的学术项目活动,并在同年,举办了展览的第一回:“写意精神”。这个项目想要通过每届邀请一位学者作为策展人提出一个水墨以及宽泛意义上的中国画的学术或实践问题,然后由问题展开讨论,并策划一场展览,举办相应学术研讨等活动,从而提出问题、引发关注、展开思考。其定位集学术研究、文化积累与艺术推广三位一体,聚焦于水墨艺术在当代的多元化发展成果,积极探讨水墨艺术在当代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截至2015年,展览已行至第四回,本回主题为“色界变象”。从前三回“写意精神”“笔法维度”“文脉创化”,到此次的“水墨文章”已提出四个话题,邀请了共46位在中国画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参与其中,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展览来记录和梳理我们所处时代的水墨面貌和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哪些才是真正属于中华文脉的“水墨文章”。

在吸取前三届的成功经验后,本次展览在学术研究深度与公共教育推广的广度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从美术史角度挖掘时代精神

本次展览的主题为“色界变象”,旨在探讨中国画的当代转型,研究中国画的色墨关系,以及色彩与物象、色彩与图形、色彩与观念等。从“大中国画”“大美术”的视野出发,观察现代中国画艺术中色彩运用的可能性与边界,展现当代优秀的中国画家以不同的色彩媒介、表现形式所进行的语言探索和观念拓展。

展览邀请了来自全国的12位重要的当代中国画家,展现他们的近期创作和精心探索。对于这些画家来说,语言怎样在观念表达中恰如其分地展开叙述,工具和技术怎样在创作中推动表现的力度,笔墨与色彩怎样在艺术家手中魔幻般地超越原本的文化属性,始终是问题所在。如果说现代艺术发展的作用是视觉形式的拓展,后现代艺术则是把艺术变为无所不在的生活状态,这是从“形”到“态”的演变。从参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中国画家在笔墨与色彩、造型与图像、工笔与写意、传统与现代等不同方向所进行的学术耕耘,看到他们为建构具有中国气派、文化特性的当代中国画所做出的努力。

深化研究力度 填补时代样本

本次展览项目自2014年3月通过与策展人殷双喜深入讨论,最终确定展览命题为“色界变象”。2014年8月完成展览策划方案的拟定,10月开始前期艺术家工作室以及对学者的考察和调研。2015年1月正式对艺术家以及学术支持提出书面邀请,最终邀请了12位参展艺术家参与到本次展览项目中,并收到殷双喜《变古则今 赋彩制形》、彭德《水墨画的色彩背景》、牛克诚《“众色”与“赋彩”——中国古代色彩认知与表现的一个考察》、章后仪《限制与自由——“色彩”之于当代水墨的新扩展》和《四个色彩之于当代水墨的新推论》5篇学术论文。除了这5篇书面论文外,我们还通过三个方面的活动,深化了研究力度。

首先是艺术家口述文献。自2014年的秋天,武汉美术馆就开始了对当代水墨艺术家就“色彩”之主题的持续采访。截至2015年4月,共计采访艺术家13名,采访足迹北至北京,西至敦煌,南至深圳,东至杭州,最终整理访谈录音40余小时,访谈稿20余万字,成稿13篇。完成了当代水墨艺术家对于“色彩”问题的时代切面,形成颇具价值、有一定针对性的口述文献资料。这部分文献资料最终结合艺术家的作品呈现现代艺术家们对于“色彩”的个体使用方式、观念认识和价值判断。这大量的口述文献通过专业媒体以及展厅印刷片段的方式与艺术家的作品形成互文,使观众在观看展览时能更好地理解当代水墨,理解展览主题。

其次是学术研讨会。在2014年4月,我们邀请了艺术家、批评家、理论家、资深媒体人共同召开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是“色彩中国:中国画中的色彩观”,就水墨艺术中墨与色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创作心得展开新一轮的探讨。会上大家以自身实践经验、各自观察所得激烈讨论了中国人的色彩观、中国艺术的色彩现象。

再者是艺术家专题讲座。展览开幕前夕,我们邀请到了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也是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钟孺乾在武汉美术馆报告厅进行了“墨彩纠结”专题讲座,在讲座中,钟孺乾先生就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的“墨”与“彩”的演变过程讲述了自己的创作经历。

扩展公共教育模式

在国内美术馆的展览经验中,公共教育活动往往通过一次性的现场活动来实现。但在本次展览中,我们则通过为期两个月的展览陈列,扩展了公共教育活动的模式。它包含了两个章节,分别是:中国画传统颜色原石及材料展示以及墨彩华章——传统中国画经典图卷。在第一章节,结合中国画传统颜色原石以及材料的实物,我们还就传统颜色的制作方式进行了书面的阐释。第二个章节,则是将经典图卷通过影像的方式加以配乐在展厅中呈现,丰富了展览内容,也增加了观展的趣味。

除了陈列的公共展示项目外,我们还举办了“美艺坊活动·粉本填色”系列活动。活动对象针对所有对传统中国画感兴趣的观众以及小朋友。中国古代绘画多先施以粉本做样,后在此稿本基础上作画。“粉本填色”活动邀请了中国画专业老师指导观众在美术馆准备的粉本上,依据传统中国画填色之“三矾九染”之工序对粉本进行填色,最终完成一幅传统中国画作品。此系列活动先后在展期的公共休息日共举行10余场。

“色界变象”作为“水墨文章——当代水墨研究系列展”的第四回,已褪去了前三回摸索办展的忐忑心情,更加关注展览本身的学术高度与质量,进而在美术馆行业树立自身的学术定位。更通过多种形式去发现、研究、记录时代的艺术家和艺术现象,从而引起专业范围内的高度重视。简言之,它在一手文献深度挖掘、媒体传播广度、公共教育推广方面均可圈可点。作为系列展览,本次展览从研究方法、成果展现上都有着优秀的表现,为水墨艺术的“色彩”专题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时代样本。

相关文章

  • 良马遇伯乐:美术评论家王仲与著名画家郑忠的故事[图文]
    良马遇伯乐:美术评论家王仲与著名画家郑忠的故事[图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出自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名篇《马说》,此后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被传颂至今。纵观古今画坛,也有很多伯乐与千里马的佳话。在陈师曾、徐悲鸿、梅兰芳等多位贵人的提携和帮助下,才成就了齐白石一代书画大师的艺术成就。在当代中国画坛,郑忠先生的抽象水墨画开创了不同于传统水墨画的全新语境和符号,其水墨山水的多维复合意象,摆脱了传统山水程式的桎梏,给人以丰富清...

    83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木刻连环画中的美术史[图文]
    木刻连环画中的美术史[图文]

    鲁迅先生(1881—1936)自1928年在上海创立“朝华社”起,千方百计搜集外国“创作版画”(即由画家一人起稿、刻版和拓印等创作过程均独立完成的版画作品),编辑出版《艺苑朝华》丛刊中的《近代木刻选集(一)》《近代木刻选集(二)》,举办“世界版画展览会”、“徳俄版画展览会”等外国版画展,接着又编辑出版《引玉集》《苏联版画集》、比利时麦绥莱勒木刻连环画《一个人的受难》、德国《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

    91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弗里达:叛逆者的柔软与坚强[图文]
    弗里达:叛逆者的柔软与坚强[图文]

    弗里达自画像之一弗里达·卡洛(FridaKahlo)1907-1954弗里达1907年出生于墨西哥城,被公认为20世纪墨西哥先锋艺术及现代女性艺术家代表。她曾经声称自己的出生年份是1910,为了呼应1910年开始的墨西哥革命,可见她的特立独行以及对祖国墨西哥的深厚感情。她的作品被墨西哥人看作是墨西哥文化的代表;被女性主义者当作是对女性生命体验的独特表达;同时,她还因为充满心理张...

    53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被人低估的稀世珍宝[图文]
    被人低估的稀世珍宝[图文]

    我们现在的研究水平高于古人,一些自古流传的真迹被发现并非真迹,而一些过去评价不高的,现在也许会被重新评价。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宝的形成”特展上半期的限展作品《秋塘双雁》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宋人《秋塘双雁》被古人低估的《秋塘双雁》《秋塘双雁》是一幅大画,画心高170、宽167厘米,画面上有一公一母两只鹅(古人雁和鹅是不分的)在郊野的池塘里,此时荷叶已经枯萎,香蒲的花期也过了,是一片深秋的景象。这幅...

    132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博物馆需要应对的新挑战[图文]
    博物馆需要应对的新挑战[图文]

    在全球变化及其引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动荡的背景下,博物馆应当如何应对以下问题:1.博物馆如何才能在当下人口结构日益变化的背景下提升社会的凝聚力,促进文化间交流?2.博物馆可以采用何种策略以增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促进文化交流,构建21世纪社会的新属性?本文援引了意大利具有不同社区背景的博物馆新近开展的4个跨文化活动项目。基于意大利的案例分析,本文还讨论了博物馆应该具备哪些跨学科能力和方法...

    23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王国伟国画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王国伟国画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王国伟(笔名未名堂),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华文化大使。1957年8月出生于浙江,曾从事医务、文学艺术、外事侨务工作。曾两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得益曾宓名师亲授,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均有实践,他在立足于传统的同时,也借鉴吸收西画中那些能增强中国画表现力的有益成分,来充分、丰富自己的画面构成。既有传统精神,又有现代新意,王国伟先生...

    750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2023年度书画先锋人物——画家胡绍鹏新作鉴赏[图文]
    2023年度书画先锋人物——画家胡绍鹏新作鉴赏[图文]

    【艺术简历】胡绍鹏,1958年出生北京,11岁跟王叔晖学画,并受到王大观、黄胄、吴作人、蒋兆和、董寿平、黄均、潘絜兹等前辈指导,后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得到李可染、黄润华、梁树年、张凭老师指导。1978年之后作品参加全国专业性美术展览。2007年被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评选为当代“金奖艺术家”应邀赴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举办画展。在《中国书画报》发表《潘天寿、齐白石传统出新...

    49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刘玉来论书法》[图文]
    《刘玉来论书法》[图文]

    毛笔字最初主要在于实用,随着在社会中的价值取向,艺术性不但渐渐成为了它存在的原因之一,且掩盖了它存在的书写实用意义。故此提到书法必然会提到它的艺术性,而实用性几乎不被提起。这是因为它的实用性只是限定在表意,而提到书法时,似乎并不包括实用意义。虽然书法具有书写文字的功能,它写出的文字具有表意性,但在论述书法时,其表意性基本被忽视。宽泛的说,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时遵从的法则,也即写好写美文字的艺术规则。我...

    40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大爱无疆 热爱慈善公益事业的书法家——臧永全[图文]
    大爱无疆 热爱慈善公益事业的书法家——臧永全[图文]

    臧永全,(笔名永泉)男,东艺斋主人,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东安人,现为文化部国礼文化发展委员会景文书画院名义院长,保定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保定市竹林书画社理事。常青书画院理事中师学历,自1988年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多年,2000年后转入石雕业,自幼酷爱书法,以帖为师,初学唐楷,后习二王,得隶书、魏碑之精华,尤精榜书大字。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在北京曾受到了启功、刘炳森、欧阳中石、张书范等大家的启示...

    185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当代中国画:新四派[图文]
    当代中国画:新四派[图文]

    新四派题写新四派中国书画报版面周韶华周韶华 昆仑余脉 纸本水墨 144cm×365cm 2004年于志学于志学 北极 136cmx68cm 2004年严学章严学章 大吉祥 95cmx180cm 2014年刘德功刘德功 铁荷 250cmx200cm 1998年...

    18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笔尖传情——品读画家马广群山水画艺术[图文]
    笔尖传情——品读画家马广群山水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历】马广群:1967年生于辽宁省中国致公党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辽宁省中国梦战略研究会艺术中心主任辽宁省美协会员北京荣宝斋画院画家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理事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泰山书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北京龙脉家园中国书画研究院画家中华艺术研究院艺术中心主任清华美院国画高研班导师助理北京凤凰岭画院画家沈阳书画院签约画家沈阳日报书...

    170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16年度人物·马西光
    2016年度人物·马西光

    马西光,男,1932年生,山西临猗人。1948年考入解放军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部学习,1957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作品以人物画见长。在高原生活的近四十个春秋中,他几乎跑遍了青海各地。经过对生活的加工提炼,其创作的高原人物画展现出浓郁的西部风采、独特的渗透技法、动态的艺术构图;蕴含着高原粗犷、奔放的激情;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

    131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西方战后最贵的艺术家:弗兰西斯·培根[图文]
    西方战后最贵的艺术家:弗兰西斯·培根[图文]

    欧洲古董艺术博览会(TEFAF)2015年报显示:2014年,销售额最大的板块是战后和当代艺术,其销售额高达59亿欧元,占纯艺术拍卖市场销售额的近一半(48%),比上一年增加了2个百分点,比上一年增长了19%,达到历史最高记录。虽然现代艺术品的销售额虽位列第二,却仅占28%。TEFAF指出:战后及当代板块从2003年至2007年的时间段里开始成为全球收藏者和投资者的主要目标之一,该板块的销售额增...

    194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布尔乔亚:爱恨交织的生命痕迹[图文]
    布尔乔亚:爱恨交织的生命痕迹[图文]

    法国女人路易斯·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是一个非常多产而智慧的艺术家。她1911年出生于巴黎,以她的父亲路易斯的名字命名。她的父亲一直都想要一个儿子,可惜只得了一个女儿,于是,女孩子的身份成为了一种亲情关系中的原罪,也成为了路易斯·布尔乔亚一辈子抹不掉的心底尘埃。这种一想起来就喉咙痒痒、胃里反酸的感觉,想必很多女孩子都经历过。这种女孩子都有一个期待儿子的父亲,在成长的过程中常...

    53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观者~自观:康雷中国画作品欣赏
    观者~自观:康雷中国画作品欣赏

    康雷中国国家画院专职画家、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连续参加第三、四、五、六、七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得第四、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获得2023百家金陵展典藏作品,获得青春飞扬2023中国青年版画家提名展典藏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等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安徽省美术馆、四川省美术馆、炎黄艺术馆等等收藏。生活与绘者康雷生活如诗,绘者将诗入画;生活无常,绘者上下求索...

    88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