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布尔乔亚:爱恨交织的生命痕迹[图文]

时间 : 04-21 投稿人 : 梢梢 点击 :

布尔乔亚:爱恨交织的生命痕迹 | 艺术百科

法国女人路易斯·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是一个非常多产而智慧的艺术家。她1911年出生于巴黎,以她的父亲路易斯的名字命名。她的父亲一直都想要一个儿子,可惜只得了一个女儿,于是,女孩子的身份成为了一种亲情关系中的原罪,也成为了路易斯·布尔乔亚一辈子抹不掉的心底尘埃。这种一想起来就喉咙痒痒、胃里反酸的感觉,想必很多女孩子都经历过。这种女孩子都有一个期待儿子的父亲,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听到,“虽然你是个女孩,但是——”,或者“我一直把你当作男孩子来培养”这样的话。

布尔乔亚:爱恨交织的生命痕迹 | 艺术百科

年轻时期的路易斯·布尔乔亚

布尔乔亚的家庭条件不错,父母经营挂毯修复的业务,他们一家住在巴黎时尚街区的圣日尔曼(St.Germain)的一间公寓楼上,楼下便是自家的挂毯店铺。他们一家甚至还在乡村拥有一个工作室和别墅。每到周末,这家人就会到乡下的别墅里住几日,还会顺带修复和打理一些古董级的挂毯。虽然,布尔乔亚的童年生活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的原生家庭并没有给她带来无穷无尽的幸福;相反,那里是一个充满负面情绪的暗淡深渊。

布尔乔亚:爱恨交织的生命痕迹 | 艺术百科

纽约MoMA路易斯·布尔乔亚个人回顾展览现场,摄影:苏也

这种不幸的关键还是来自于布尔乔亚的父亲。在布尔乔亚的少女时期,她的父亲与住在家中的家庭女教师萨迪发生了婚外恋,并且毫不避讳这种不道德的行径,明目张胆地在家中,当着家庭成员的面,维系着这种情人关系。一方面,布尔乔亚感到了来自自己欣赏的女教师的背叛,另一方面,她更为父亲的无耻行为感到愤怒,而最让她不安的,则是母亲对家庭内出现的不轨行为的无动于衷。最终,布尔乔亚把母亲的容忍定义为一种软弱、一种胆怯、一种无知,它与父亲的背叛一样令人感到恶心,让“家”变成了一个畸形的地方。

虽然,长大后的布尔乔亚不断试着用成年人的理性和人性的弱点,去理解和原谅父亲、母亲的行为,但那段生活仍然是她生命中最生动、最刻骨、最无法被抹去的记忆。后来,她学过数学和哲学,在她母亲于1932年去世后,她又最终转向艺术之路。从绘画、版画到雕刻,再到装置艺术,原生家庭的伤害始终跟随着她,从巴黎最后去了纽约,不断出现在她的笔下、她的手中和她眼角闪烁的泪花里。

布尔乔亚:爱恨交织的生命痕迹 | 艺术百科

年轻时期的路易斯·布尔乔亚

在布尔乔亚早期的绘画和版画作品中,我们就会发现她极富有想象力,注重画面的空间关系。可实际上,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她才从平面创作转向了三维世界。自1947年起,她开始了她的雕塑艺术。到1950年代,除了使用传统的铜、铁等金属材料和石料创作雕塑之外,她还广泛地采用了棉麻布、尼龙、乳胶、橡胶、水泥等特殊的材料。

对于大部分雕塑作品来说,其本身的质量、体积,以及金属、石块的粗糙质地,都会让人产生偏向于男性情感的审美,例如,伟大,庄严,权威等心理反应。而布尔乔亚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在创作雕塑作品时,有意识地考虑到了材料的情感记忆与感性因素,刻意地尝试和利用了一些更为“女性化”的材料。

布尔乔亚:爱恨交织的生命痕迹 | 艺术百科

布尔乔亚个人回顾展中展出的手绘和缝制的日记,摄影:苏也

在整个童年时期,布尔乔亚就常常在自己家的挂毯工坊中帮忙。那时,她的母亲约瑟芬(Josephine)主要负责打理工坊的日常业务,而布尔乔亚就喜欢待在母亲的身边,陪她一起盥洗、熨烫、整理、缝补这些挂毯。充满艺术天赋的她,还很早就开始手绘一些图案,成为新产品的纹理。那一段洗洗刷刷、缝缝补补的日子,成为了她成长记忆中,关于“家庭”这个概念里最美好的部分。在那里,没有父亲和他的情人,只有与母亲的朝夕相处。那种亲密无间的和谐时光,以及充满重复性质的手工劳作,也在情绪上赋予人一种稳定和安宁的抚慰作用。水的温度和质感,丝线和针织品的触感,都给予了布尔乔亚一种治疗性的心理慰藉。这段源于生活的真实经历,也影响了她后来的创作方式。她对于艺术作品的媒介和材料的选择,不仅是出于一种客观的物理性存在的考量,更在基于一种对于感性认识和情感记忆的诉求。

布尔乔亚:爱恨交织的生命痕迹 | 艺术百科

布尔乔亚个人回顾展中展出的手绘和缝制的日记,摄影:苏也

就这样,手工缝制的日记,用麻布拼贴而成的头部雕像,包括一些用尼龙布和挂毯组成的装置艺术,都接二连三地出现在布尔乔亚的艺术生涯里,透露出她在各个年龄段对于过往人生的一种回忆和回味。

由于她讨论的艺术核心总是离不开生命、家庭、情感关系等主题,在借以人类身体为形象所创作的雕塑作品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她赋予每件作品的独特生命力和隐喻出的家庭成员身份。她在创作时,仿佛是在用不同的材料讲述着同一个故事。而每一次的角度、情节和出场人员都不尽相同,但最终,都是回归到了曾经那个位于巴黎的家。

布尔乔亚:爱恨交织的生命痕迹 | 艺术百科

布尔乔亚的绘画中出现的“家”形象,长在女人的身体上,摄影:苏也

到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布尔乔亚沉浸在了对自我的精神分析中。她的创作也因为这种自我分析、自我表达、自我疗愈而形成了与早期作品的巨大差距。在1964年,在长时间的闭门造车之后,布尔乔亚在一次艺术展上展示了一批造型奇特的、看似一堆有机物的石膏雕塑,与之前展出的类似图腾形态的木质雕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批作品,包括了后来她利用大理石、尼龙、乳胶等材料创作的不明生物体一起,显示出了一种趋于抽象的造型感。不同以往的形式、材料和尺寸之间的交替,以及具象和抽象之间的自由转换,成为了布尔乔亚的雕塑风格。

布尔乔亚:爱恨交织的生命痕迹 | 艺术百科

布尔乔亚个人回顾展中展出的绘画作品,摄影:苏也

说出这种故事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但这也是一种可怜人自我保护、自我倾诉、自我治疗的方式。当这个世界都变得复杂和难以应付的时候,艺术创作应该是她应对这个世界的照明工具;这也可能是让她成功驱魔的唯一方式——驱走内心的伤痛与恐惧。正如她所说,“艺术是理智的保证。”(Art is a guarantee of sanity.)

布尔乔亚于2010年在纽约去世,享年98岁。她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以身体形象和私人回忆为材料,讲述着一个关于爱与破碎的家庭故事。她的每一件作品,都在激发着观看的人们对于爱的表达和对美好家庭的不懈追求。

我们作为看客,一方面要佩服布尔乔亚的灵感和才华,一方面也要理解和尊重艺术家的过去和伤痛。艺术的疗愈功能也许就在于此,把话说出来了,总比憋在心里好受。于说话者是这样,于聆听者也相似。

(图片来源于布林客BLINK)

布尔乔亚:爱恨交织的生命痕迹 | 艺术百科

布尔乔亚个人回顾展中展出的雕塑作品,摄影:苏也

因为材料选择的不同,这批雕塑里常常会出现一些不明不白的、难以形容的形状和形象,比如光滑的球状和看似柔软的生长物。这些特殊的形态,让人在视觉上感到疏离,产生了认知上的困惑。这种感觉,就类似于在科幻电影中,发现了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秘密种子:神秘、晦涩、却十分诱人,常常暗指了男性和女性的性器官和生殖器,由此指代了一个个不在展览现场的男人和女人的身份。

布尔乔亚:爱恨交织的生命痕迹 | 艺术百科

布尔乔亚个人回顾展中展出的雕塑作品,摄影:苏也

这些男人和女人是谁?可以说,即使布尔乔亚不断地在材料和在造型上做出新的探索,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相同的一个主题:人的孤独,内心的嫉妒,出于爱的愤怒和恐惧。

在她到大部分雕塑作品中,布尔乔亚都流露出了自己对男性的愤怒、恐惧,甚至是敌意。那些关于男性生殖器的丑化和变形,在布尔乔亚的雕塑中常常出现。依旧,这些情绪来自于艺术家自己的个人创伤。她曾表示,她对那些男性身体所做出的破坏,是她一直想对自己的父亲所做的。少女时期,亲眼目睹的不道德的两性关系,让布尔乔亚对男女之间的爱和性产生了反感;而父亲和母亲的不同选择,也让她对于家庭之间的成员关系和相处之道产生了思想的改变。一个理想型的家庭环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自己是否会重蹈父母的覆辙?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信任,究竟该如何得到?这些问题,成为了布尔乔亚追问自己一辈子的心结。

布尔乔亚:爱恨交织的生命痕迹 | 艺术百科

布尔乔亚个人回顾展中展出的《妈妈》雕塑作品,摄影:苏也

在她最知名的雕塑作品《妈妈/蜘蛛》(Maman)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布尔乔亚对于母亲形象的比喻。那只巨大的蜘蛛,就是如噩梦般伟大的母性存在。她巨大如怪兽,她默默无闻、不断吐丝,不断付出,试图缝补一个完整的网。这个雕塑的创作背后是一个十分矛盾的艺术家,巨大的蜘蛛一方面描绘出一个处于扭曲状态中的女人形象;另一方面,又是为一种巨大的母性存在树立了一尊纪念碑。面对女性的身份定义,蜘蛛既可能是布尔乔亚对父亲的情妇怀揣的一种憎恨宣泄;而同时,也可能是艺术家向她母亲的软弱和隐忍做出的某种嘲笑和致敬。

相关文章

  • 从兵马俑看中国雕塑艺术[图文]
    从兵马俑看中国雕塑艺术[图文]

    自1979年以来,已有200多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过中国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些见多识广的各国政要都从兵马俑寻到了什么?2018年伊始,法国总统马克龙开启访华行程。马克龙总统夫妇也把他们对古老东方古国的目光首先投向了兵马俑。显示崛起大国的力量秦始皇陵兵马俑是1974年发现并上报中央,引起毛主席、周总理的重视,李先念副总理批示,在国家文物局督导下,解开的千古奇观。当时发掘的1、2、3号...

    27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于小东的《渡》将人们渡往净土和神圣[图文]
    于小东的《渡》将人们渡往净土和神圣[图文]

    于小冬作品:干杯,西藏最近我在《美术》杂志上看到一组油画家于小冬彰显西藏人民生活和宗教色彩浓厚的油画,这组画给我的感觉大气、厚重、沧桑区域文化宗教信仰而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和香火缭绕的宗教色彩。我也看过一些画家用少数民族的绘画语言和少数民族绘画语境反映西藏人民生活、生存状态的油画。如董希文的《藏族系列》、王琨的《转经》、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艾轩的《风声凄美》、徐唯辛的《圣地拉萨》和张立宪的《遥远...

    147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中国新绘画 换个角度看中国现当代艺术[图文]
    中国新绘画 换个角度看中国现当代艺术[图文]

    《民间》,林风眠,油画,1927年中国新绘画:一个观看中国现当代艺术的视角最近总想着中国新绘画这个题目。提到中国新绘画,不能不想到中国新文化。中国新文化的标志点在哪里?1919年五四运动,距今100年了。五四运动是在世界大势的演变中,在救亡图存、革故鼎新的内部环境下,并在20世纪初期的民主、独立潮流和科学大爆炸以及哲学等社会科学的新成果的外部环境下内生外催的社会运动,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

    80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张佩山水画:神随笔运 迁想妙得[图文]
    张佩山水画:神随笔运 迁想妙得[图文]

    文/孙克什么是创新?创新是在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发现前人未曾发现的规律,凭自己的心灵个性,一而再、再而三地观照大自然,得到独特的感受,并且寻求新的艺术语言加以表现,形成自己的个性化风格。为此,当代山水画家张佩走南闯北,如同寻找自己心中之最爱。他在传统中探寻,在生活中寻觅,“精读传统和大自然两本书”(李可染语)。不论是在南方中国美术学院的求学,还是在北方中国美协高研创作班的深造,也不论是奔往沂蒙、...

    25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提升文物“开放度” 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图文]
    提升文物“开放度” 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图文]

    我们离经典有多远?2018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进国家图书馆稽古厅,一睹文津阁《四库全书》真容。原稿原书原函,离人们只有最后一层专藏库玻璃门的距离。参观之余,领一页字帖,坐在展厅里一笔一画地抄写书中内容,文韵也随着人群流动。文化的书函,在这样一次“观四库、抄经典”的读者体验活动中被打开。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故宫打开《千里江山图》卷轴,中国美术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国...

    168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克里姆特这货为什么突然火了[图文]
    克里姆特这货为什么突然火了[图文]

    克里姆特 《阿黛尔2号》近几日,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克里姆特甚火。2月9日凌晨,刚被彭博社曝出其作品《阿黛尔2号》在2016年时被中国匿名买家以1.5亿美金私洽购得;随后的13日,伦敦苏富比则对外宣布,将在3月1日“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中推出其巅峰时期的作品——《花草农园》,估价为4500万美金。时隔近一年曝出此私洽消息,两件消息在时间上又如此接近,不免让人产生“该事件的背后推手该不会是伦敦苏...

    185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第一把交椅”为何到宋代才出现?[图文]
    “第一把交椅”为何到宋代才出现?[图文]

    宋代 《蕉荫击球图》中的圆背交椅故宫博物院藏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直背交椅故宫博物院藏“交椅”的称呼始见于宋代文献,目前虽未发现当时的实物,但在宋人绘画中可见其形象。《蕉荫击球图》中画有两小儿在击球戏耍,其后一妇人倚靠长桌,身后就是一把圆后背交椅;《清明上河图》中也出现这种直后背交椅的形象,可知这种椅子在宋代十分流行。交椅为什么到了宋代才流行,这与技术工艺没什么关系。因为以榫卯...

    34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李可染为什么喜欢画牛[图文]
    李可染为什么喜欢画牛[图文]

    李可染《渡牛图》 69×46厘米 1979年牛是李可染先生一生喜爱描绘的对象,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一直到他生命结束,不断画牛,以至于人们把他的牛,同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为什么他这么喜欢画牛呢?第一,这是生活中所见的最平凡也最有牧歌情调的景象。他1940年住在重庆金刚坡时,寄住的农民家里有个小男孩,还有条水牛。小男孩天天早上赶牛出去,黄昏的时候把牛...

    32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2023全国两会书画焦点人物——周平[图文]
    2023全国两会书画焦点人物——周平[图文]

    【艺术简介】周平,1959年生,四川成都人。1991年至199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2000年在全国首届中国画高研班学习。现任新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巴蜀画派 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研究员,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兼中国人物画秘书长,四海画院副院长。2001年11月作品《圆了的梦》和2004年11月作品《阳光下成长...

    158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波罗的海蜜蜡原石为什么能占领蜜蜡市场?[图文]
    波罗的海蜜蜡原石为什么能占领蜜蜡市场?[图文]

    本文摘要:自古以来,凭借能让佩戴者与珍藏家得到幸运和财富的美丽传说,蜜蜡风靡世界,深受各地皇室、贵族、收藏家、百姓的钟爱,不仅被当作手饰、颈饰等装饰品,更因被视为具有神秘的力量被推崇,还被宗教作为加持圣物。这种源于欧洲的饰物,2000年后进入广州,引发了新一轮的收藏热。近年来,这股藏风又刮进了珠三角。之前,蜜蜡价格都以每年大于30个百分点的速度上涨,今年以来,涨幅更惊人,从年头到年中,已经升值80...

    37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著名黄土画派画家——杨光利
    著名黄土画派画家——杨光利

    杨光利,又名杨光,1955年农历除夕生于陕北绥德县,1981年西安美术学院毕业,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国画院副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喂》、《沐浴》、《炕头》、《中国民工——石工》、《美丽草原我的家》分别入选全国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其中《喂》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质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晨读》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

    138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纪念我的母亲 王丽铭[图文]
    纪念我的母亲 王丽铭[图文]

    编者按语:王丽铭在中国美术出版界,可谓是金牌美术编辑了,好多夺得全国连环画大奖的作品,都是由她任责任编辑下获取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由许勇,顾莲塘,趙奇等绘画的《白求恩在中国》及《嘎达梅林》,双获全国连环画一等奖。1986年,她获得国务院、文化部授予的全国优秀编辑荣誉奖,名至实归。王丽铭她在多年工作中培养和扶植了一名又一名新人,使他们从连环画作者,成为闻名画坛的著名画家。王丽铭为人谦虚忠恳,...

    151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牡丹天使 你未曾见过的传世经典[图文]
    牡丹天使 你未曾见过的传世经典[图文]

    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夫人访华,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能够代表民族文化特色、具有前瞻寓意的四幅小孟林的山水、名卉斗方,赠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这也预示着中美合作极具深远意义,而此举在国际上对于两国的发展都呈现出积极效应。然而这幅画为何能让习主席看中?还作为国礼赠与贵客?而画作者孟林又是何人?孟林的头衔太多,多的让人数不多来,但是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就是“牡丹天使”。“牡丹天使”的称号最早是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题...

    37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浮世绘为什么这么火?[图文]
    浮世绘为什么这么火?[图文]

    日本的风俗画——浮世绘兴起于江户时代,鲜活地表现了当时平民社会的生活百态,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时代记录,被称为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近日,“梦回江户——浮世绘艺术大展”在BundOneArtMuseum(上海外滩壹号美术馆)展出,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观看。展览由140余幅名家作品组成,内容涵盖了美人画、歌舞伎画、风景花鸟画和历史神话故事等主要题材,构成浮世绘从草创到成熟期的发展史。每一幅浮世绘都...

    169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2024全国两会书画焦点人物——画家阮礼荣[图文]
    2024全国两会书画焦点人物——画家阮礼荣[图文]

    艺术家简介阮礼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民盟江苏省国风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省华侨书画院常务理事,文旅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画创作及理论研究,创作范围涉及人物、花鸟和山水,笔墨追求简淡雅致、神韵相融,尚古并求新。作品在中国(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日本、新加坡、加拿大、乌克兰等地场馆展览,出版多种个人画册。《太平...

    188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