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禅趣与禅境:田旭桐水墨画之品读[图文]

时间 : 04-04 投稿人 : 小笼包 点击 :

禅趣与禅境:田旭桐水墨画之品读 | 美术资料《远目凭心境》,纸本水墨,50×50cm,2017年作

旭桐既是我的同事,也是我的挚友,他的秉性与为人我是十分了解的:他随缘而平静,随和而热情,随意而守中。他是教师,也是画家、诗人;擅长设计艺术,更善于油画、国画创作。旭桐尤其擅长中国水墨画,其笔墨随性而来,其形象随意而就,其构图随心而成。其诗中,幽显画境;画中,隐现诗情;意中,蓄蕴玄妙,诗情、画意、禅趣融合得浑然一体,天趣盎然。

每次赏读旭桐水墨画时,我总是既有近在咫尺般的熟悉之感,又有遥不可及般的陌生之秘。认真细心地揣摩,凝神聚气地品味,我发现旭桐的水墨画所表现的,既有“一花一世界”的禅趣,又有“一叶一菩提”的禅境。

滴水乾坤之禅趣

我们知道,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的一支。禅学,是禅家之学,是见性成道之法。相传,禅宗最早始于佛陀在印度灵山法会上“拈花微笑”,以心印心传给迦叶,后由菩提达摩传入中国。达摩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至唐代六祖慧能,禅宗得以发扬光大。严格意义上来说,禅宗是中国的产物,是印度佛教神秘主义与中国老庄自然主义、儒家实用主义的结合。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它回避了复杂繁冗的哲学思辩,摒弃了佛教的神秘色彩与宗教仪式,而是强调直观地当下觉悟。禅学认为,人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修持进入“大象无隅”“大音希声”般的空灵无物之境,犹如一个倒空了烦恼的杯子,便能使人恬淡宁静。那时,人的心灵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无取舍心,无爱憎心,无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人在地上走,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这样平常心,就会把外缘(外在事物)都摒弃掉,不受其影响;把神收回来,使精神返观自身(非肉身)即是“禅”,即参透人生便是禅。参禅悟道之时,定会有滴水乾坤之现。在旭桐的水墨画中,“滴水”之形态、“乾坤”之启悟,似乎是我“随视”而能“悟道”的。

禅趣与禅境:田旭桐水墨画之品读 | 美术资料《虚怀若谷》,纸本水墨,68×136cm,2016年作

禅趣与禅境:田旭桐水墨画之品读 | 美术资料《万物静观皆自得》,纸本水墨,68×68cm,2011年作

禅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玄妙精逸的禅趣, 对中国传统文化从哲学到文学艺术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禅学的思维方式也启发了历代的文人书画思路。翻开中国美术史,我们会发现,历代著名绘画大师多少都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禅趣,是中国水墨画独特、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其特点在于:笔简而意足,形简而趣足,空阔而境足。在脱尘去繁境界的简远笔墨流露中,简而能远,淡而有味,空而不虚,寂而不灭,体现了一种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禅趣气质和卓而不群的禅趣风骨。这就是中国水墨画家们毕生追求的趣味性、趣境感,这些在旭桐绘画中表现得极为突出。

旭桐水墨画中的禅趣,是一种超越逻辑、打破常理、无法而法的流露。禅语通常不合逻辑与常法,却使禅语具有更高境界;旭桐水墨画中的笔墨、形态、构图,虽不尽合情也不合理,甚至不合常法或有悖于常法,但画中却凝聚有更深远、更幽默、更丰富的禅趣。在旭桐的水墨画中,天不一定是蓝的,柳不一定是绿的,花不一定是红的,笔墨、造型、布局不一定是常规的,表现技巧不一定是合乎常理的,但是,他的画却是更多地从否定或超越自然层次使我们去体悟与感受到自由自在的情趣与别样别像的境界。傅大士善慧曾说过:“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般不合情理的描述语句,在旭桐水墨画中可以说随处可见。这完全是在挑战迷妄的分别意识,以破除一般人对知识的执著、对常法的痴迷、对常理的贪恋。扫除迷妄分别的世界,可以使人进入一个更真、更美、更善的自在天地与心灵境界。

禅趣与禅境:田旭桐水墨画之品读 | 美术资料《竹溪落晓》,纸本水墨,136×68cm,2016年作

禅趣与禅境:田旭桐水墨画之品读 | 美术资料《闲花落地听无声》,纸本水墨,136×34cm,2012年作

禅趣与禅境:田旭桐水墨画之品读 | 美术资料

禅趣与禅境:田旭桐水墨画之品读 | 美术资料《晓来绿轻盈》,纸本水墨,136×34cm,2014 年作

旭桐水墨画中的禅趣,具有自然而然的自在性与融合性。禅趣并无隐藏任何东西,它与大自然同在,与万物合一。换句话说,用禅宗智慧与禅趣审美来看,俯仰之间,大地万物皆具禅趣。未悟道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悟道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是前后山水的内容不同了,悟道后的山水景物与我同在,和我一体,任我取用,物我合一,相入无碍,这种禅趣是何等的超然。旭桐水墨画正是如此,它表达着回归自然之喜悦,体悟着自然而然的自在性与融合性。他手下的一笔一墨与一物一形,在与自然物象的浑然交融之中达到身心的宁静平和、和谐自由,那是在以宁静宽和的心灵拥抱着世界,涵盖着乾坤。在旭桐水墨画中一水、一舟、一僧的形象中,隐涵着天地乾坤与大千万物。涟漪微起的水面上,独自飘荡着一叶渔舟,它完全能够唤起孤绝的禅的感觉——茫茫大海般广漠无限,又如涓涓小溪般怡然自得。正是这种极端无依无靠,才体现出一叶渔舟的美德,使我们感到有一种无限的“绝对性的东西”围绕着小舟及一切,包含万物。

旭桐水墨画中的禅趣,形式丰富,手法多样。在他的画中,我们既能看到他纵横上下、随机应化的智趣,也能体悟到其笔墨浑然的随意之趣,其造型巧妙地简中藏趣,其构图自然地曲中蕴趣。如同悟的道禅,不是我们想象中枯木死灰一般的入定,而是生活极具风趣,语言更具幽默感。在旭桐的画中,大地充满了生机,众生具备了佛性,一切都是那么地活泼,那么地自然,那么地自在,那么地自由,那么地风趣。正如铃木大拙所说:“禅本质上是洞察人生命本性的艺术,它指出从奴役到自由的道路。”

禅趣与禅境:田旭桐水墨画之品读 | 美术资料

《墨浓不掩红》,纸本水墨,136×34cm ,2012年作

禅趣与禅境:田旭桐水墨画之品读 | 美术资料

《溪光一鉴平》,纸本水墨 ,136×34cm,2013年作

禅趣与禅境:田旭桐水墨画之品读 | 美术资料《绿意散和风》,纸本水墨,136×68cm,2016年作

玄妙幽深之禅境

在中国禅学文化中,禅境玄妙而幽深,似乎在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生活中又时时有禅意,处处有禅境,这种形而上与形而下合一的禅境,有时需要人们渐悟之智慧,有时需要人们顿悟之机缘。

在中国绘画中,说到禅境就绕不过“意境”之说。因为意境之说是中国美学、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反映了中国美学家、艺术家的独特审美观。唐代王昌龄曾在《诗格》中提出“境”分三类:“物境”、“情境”与“意境”。“物境”是指自然山水的境界,“情境”是指人生经历的境界,“意境”是指内心意识的境界。绘画中的意境,则是主观范畴的“意”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其“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其“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意”与“境”融会过程中,情理与形神相互渗透与制约,就形成了画中“意境”。“禅境”与“意境”又有何区别呢?禅境,是指超越世俗而又不离世俗的一种境界,具有一种出世而不离世的自由、洒脱,是物我浑融、无分别、无界限的直觉、顿悟的方式。

禅趣与禅境:田旭桐水墨画之品读 | 美术资料《画桥带雀鸟》,纸本水墨,50×50cm,2017年作

禅趣与禅境:田旭桐水墨画之品读 | 美术资料《隔溪烟雨》,纸本水墨,68×68cm,2013 年作

禅趣与禅境:田旭桐水墨画之品读 | 美术资料《清风伴坐禅》,纸本水墨,68×68cm,2013年作

绘画禅境之体现,以含蓄幽深为要,以简驭繁为法,以少总多为妙。即将众多的意绪浓缩于片言只语之中,使读者于有限的笔墨之外领悟到细微、无限的意蕴。如同诗人所作禅诗,寓思想于想象中,禅意不在字面上,而在境界中,乃不立文字之禅,作者设象寓意,读者舍象取意,皆唯在“妙悟”,换言之,“其意不欲著一字,渐可语禅”。诗人无一字应用禅典、禅语,我们却能品读出文字背后其寂然凝虑、与万物冥合的心境。这正如恽寿平在《南田论画》所言:“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亦有深处。”清朝刘大櫆在《论文偶记》指出:“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蓄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这段文字,一语道出简洁是表达意境的重要方式,也是水墨绘画中绘写禅境的重要手段。

在旭桐水墨画中,我们常常看到大面积的空白,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所画之形往往或是一片云、一僧人,或是一块石、一片舟,或是一条线、一抹墨、一明月,都恰如其分,运笔极简,惜墨如金,非墨非幻,亦墨亦幻,巧妙而精微。简洁飘逸的笔墨,空灵奇变的构图,豪迈沉郁的气势,构成简洁、飘逸、空灵、孤寂、随意的意象,这是旭桐水墨画的主要基调与禅境特色,也正是中国禅学、文人所追求的“虚静”“玄远”“淡泊”“幽深”的禅境。

禅趣与禅境:田旭桐水墨画之品读 | 美术资料《天趣自然》,纸本水墨,直径33cm,2017年作

禅趣与禅境:田旭桐水墨画之品读 | 美术资料《云间妙音奏》, 纸本水墨,68×68cm,2011年作

禅趣与禅境:田旭桐水墨画之品读 | 美术资料《荷香点晴空》,纸本水墨,68×68cm,2017年作

严格地说,禅是不立一象的,因为在禅师看来,空与有、动与静都是人为的分别观念。但是在传统佛教文化特色的影响下,“孤、静、空”的确成了历代禅门诗僧、画僧、画家们创作中的主要审美趣向。品读旭桐的水墨画作,在宁静空灵中,似乎还能感受到生命在呼吸,时空在流动??这种境界,超越言语思维,也超越了“孤、静、空”等有限的审美意象。旭桐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形式,意游缘随于禅僧、山水、田园、孤舟之中,将禅趣、禅理、禅境巧妙地融于笔墨之中与景物之中,使清淡悠远的画面禅境——“画中有诗、画中有话”与诗境语意——“诗中有画、诗中有话”,在其水墨画中达到了高度的浑然统一。

“诗中有画”,是旭桐在诗歌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其诗歌既充满了丰富性的禅机,还流露出超脱性的禅意。“画中有诗”,是旭桐在绘画中创造出“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其绘画不仅寓意着睿智的禅趣,还营造出既出世又入世的禅境。画家以“僧人”为自我的象征,在“物我合一”的情感体验中,试图摆脱与超越生活中的烦恼心、分别心、执着心,畅游于山水田园之中而乐以忘忧,返璞归真,寻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心灵上的解脱。空灵、超脱、和谐、淡远的审美特征既是他山水田园诗作、画作审美风格的必然呈现,也是他随缘任运、高洁超脱、闲适自在人格特征的体现。

禅趣与禅境:田旭桐水墨画之品读 | 美术资料《山色惊湖光》,纸本水墨,50×50cm,2017年作

禅趣与禅境:田旭桐水墨画之品读 | 美术资料《憩坐花香至》,纸本水墨,68×68cm,2011 年作

旭桐的水墨画,为我们营构出世间的精神世界之净土,流露出画家神接寂寥之心境,在对山水、田园、游僧的描绘中展现出对当下审美愉悦的情感追求,对瞬间即永恒意识的时间之悟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能安抚世人浮躁的心灵,对现代人渴望的“诗意栖居”的生存理想也有很大的启示和价值。简而言之,旭桐水墨画中禅趣与禅境处处可见。品读旭桐水墨画作品,似乎离开“禅趣”或绕过“禅境”是不可能真正完成的。

相关文章

  • 专访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得主提诺·赛格尔[图文]
    专访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得主提诺·赛格尔[图文]

    提诺·赛格尔今年6月的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提诺·赛格尔凭借现场演出作品摘得了主题展艺术家金狮奖。3个多月后,他来到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带来了他无法以任何方式记录的“情境”艺术。这是他在亚洲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个展。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入口是一扇玻璃门,透过玻璃,可以看到一个中国小男孩背靠着墙,张着一双大眼睛望着门外的观众,他跃跃欲试...

    155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伦佐·皮亚诺:建筑是一场未知的探险[图文]
    伦佐·皮亚诺:建筑是一场未知的探险[图文]

    伦敦碎片大厦是皮亚诺近期完成的一项重要工程,这栋309米的高楼是现在欧盟地区最高建筑,它也定义了伦敦的天际线。(版权:皮亚诺建筑工作室,摄影:Sam Roberts)普利茨克建筑奖得主、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设计者、78岁的意大利设计师伦佐·皮亚诺在中国的首次回顾展3月28日起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建筑师回顾了自己职业生涯中面对城市与乡村、传统与未来等不同...

    26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世纪美国博物馆的中国艺术收藏与研究者[图文]
    20世纪美国博物馆的中国艺术收藏与研究者[图文]

    彩绘木雕南海观音坐像 辽/金 10—13世纪 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藏从全球角度回顾百年来中国艺术的收藏、保护、研究与展览,美国博物馆界的元老史克门(Laurence C. S. Sickman, 1907—1988)和李雪曼(Sherman E. Lee, 1918—2008)是两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最受赞誉的业绩是建立了一流的亚洲艺术收藏,尤其是中国艺术收藏。他们的职业生涯和学术贡献...

    1191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相隔四十年 美国画家用抽象画向蒙克隔空致敬[图文]
    相隔四十年 美国画家用抽象画向蒙克隔空致敬[图文]

    Maev Kennedy挪威画家,《呐喊》的作者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与美国抽象艺术先锋约瑟夫?约翰(Jasper Johns)虽然生活在不同年代,他们的作品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相隔40年,他们会分别给自己的作品起一样的名字。在美国的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有一幅抽象主义画家约瑟夫·约翰(Jasper Johns)的三联版画作品——《在钟和床之间》,此画完成于1981年。...

    113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马一鹰获任首届中国策展人年会轮值主席(组图·)
    马一鹰获任首届中国策展人年会轮值主席(组图·)

    轮值主席马一鹰中国山水画艺术网陕西西安讯 (采编:东方)由中国策展人年会组委会、十八度灰美术馆主办,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西安雍州商贸有限公司、鹿柴山集、艺术孤岛协办,中国职业策展人协会支持的“首届中国策展人年会”于2019年2月22日至23日在十八度灰美术馆召开。年会由马一鹰担任主任/轮值主席,王海婴、武少宁担任学术委员,李擎担任秘书长,赵晶晶担任总协调;委员有樊小博、何理、梁曼莉、雷云瑞、...

    49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珠宝企业如何定价才能赢得市场?[图文]
    珠宝企业如何定价才能赢得市场?[图文]

    近几年,由于市场不景气,珠宝业也遇冷。很多珠宝企业为了能够抢占市场,分得一杯羹,纷纷通过压低利润空间来争夺中低端与大众市场,我们将之称为“价格战”。“价格战”是指企业之间通过竞相降低商品的市场价格展开的一种商业竞争行为,其主要内部动力有市场拉动、成本推动和技术推动,目的是打压竞争对手、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消化库存等。可以说“价格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企业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不能...

    73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凤舞玉石:飞鸣起舞平天下[图文]
    凤舞玉石:飞鸣起舞平天下[图文]

    凤是禽类美化的象征,因此研究凤鸟纹不能脱离对历代禽类纹饰的研究。纵观凤鸟纹饰的发展与变化,总能在同一时期的禽类纹饰中找到其艺术风格的共同点。商代玉器雕琢品中就出现较多的禽类作品:有凤、鸟、鹤、鹰、鸱、鹦鹉、雁、鸽、燕子、鸬鹚、鸭等。以玉石为载体的凤鸟纹文化从原始社会一直传承至今。商凤鸟:写实与夸张并存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凤,作仰身回首状,冠、喙如鸡,短翅长尾,尾羽分作两股交叉,翅上琢出阳线翎纹,...

    163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秦代李斯尚存书法真迹,你信吗?[图文]
    秦代李斯尚存书法真迹,你信吗?[图文]

    一家与“京师瓷”邱季端相关的民间艺术品检测机构称近日鉴定了民间收藏的秦代李斯及唐代怀素、颜真卿等的书法名迹。对此,曾供职于上海博物馆的资深文物专家、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修复学院副院长季崇建今天看了这份报告对澎湃新闻说了三个字:“太扯了!”。报告称,这场鉴定检测出了秦代李斯的到代纸上书法。并称“李斯的书法证明中国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前就有了纸”。上海龙美术馆创办人、收藏家刘益谦曾以巨资在法国购买过...

    167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揭开洛克菲勒拍卖53亿收官的秘密[图文]
    揭开洛克菲勒拍卖53亿收官的秘密[图文]

    洛克菲勒收藏专场拍卖 图片:致谢佳士得意味着什么?如果这个姓氏是洛克菲勒的话,那么答案就是约8.32亿美元(约合53.06亿人民币)。在经历了10天的线上拍卖和包括连续两个夜场的三天现场拍卖后,来自洛克菲勒家族的1000多件藏品最终以8.3257亿美元收官。这一结果远超拍卖行原先的6亿美元估价,而比起此前媒体预测的10亿美元则少了1亿多美元。当然,这些拍品无一流拍的结果也完全在意料之中,因为...

    52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新水墨市场人气高涨投资需谨慎[图文]
    新水墨市场人气高涨投资需谨慎[图文]

    导语:2015年新一轮拍卖也将在春节之后拉开帷幕,对于上一季度的拍卖进行盘点回顾,借由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2014年秋季拍卖报告,我们试图通过对于每一板块的梳理和总结,发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新变化。由于中国书画在市场中的权重地位以及近现代艺术家的市场号召力和影响力,我们将结合重点拍卖现场的现场回顾,以及数据的整理呈现,来发现本年度书画部分的新趋势。传统水墨与新水墨的“市场分离”在我们对于当代书画...

    55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尹江林人物画赏读[图文]
    尹江林人物画赏读[图文]

    【尹江林简介】尹江林,河北任丘人,1965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职业画家,刘大为工作室画家。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作品曾多次参加军内外大展。参展及获奖情况:1998年人物画作品《息壤》入选抗洪精神赞全军美展;1999年人物画作品《盾》入选庆祝建国50周年全军美展;2001年花鸟作品《清风》获当代中国青年书画展优秀作品奖;2002年工笔花鸟《秋声》入选全国第五届工笔大展;2003年...

    27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张海玲国画作品赏析[图文]
    张海玲国画作品赏析[图文]

    编者按语:近期,人民美术网面向大众的审美需求,发现和推介在百姓中的美术人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活跃在基层的美术作者,业已形成了一种值得倡导的美术精神。他们有的坚守在编辑室中,甘为画家做嫁衣;有的年复一年在学校任班主任,被誉为画家园丁;还有的自少年热爱绘画,到退休后才圆了画家之梦。这次推荐的张海玲先生就颇具代表性,在年逾古稀之时,厚积薄发,创作出这批带给大家美好祝福的作品。而这批作品都创作于刚刚...

    55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茶马古道的滇南风情 ·赵文元研究六(组图)
    茶马古道的滇南风情 ·赵文元研究六(组图)

    《人民美术网》编者按语:6、茶马古道的滇南风情 在这个专题里,介绍的是赵文元又一批卷轴形式的鞍马画作,每幅的长度在240cm到880cm之间,共选了22幅。内容是茶马古道滇南风貌,可谓丹青大观。就卷轴画而言,历代具开拓性的画马名家并不多,唐代有曹霸、韩干、张萱,宋代李公麟,元代任仁发,近代就是徐悲鸿了。当代画马者大多延续水墨写意之路,兼工带写之作有之,而致力于工笔重彩画马且形成多种文本系列的...

    145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抽象的逻辑——关于Charlie Sheard 的绘画[图文]
    抽象的逻辑——关于Charlie Sheard 的绘画[图文]

    展览海报抽象的逻辑——关于Charlie Sheard 的绘画文/庄伯五抽象主义的美学观念最早见于德国哲学家沃林格(Wihelm Worringer) 的《抽离与情移》,他认为艺术创作除了情移的冲动,还有抽离的趋势,将客观物象从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来,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价值。沃林格是康定斯基的朋友,他的理论直接影响了康定斯基,使康定斯基在1910年创作出最早的抽象主义绘画,抽象...

    26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国画的加、减法用笔[图文]
    刘玉来:国画的加、减法用笔[图文]

    刘玉来作品国画有一个非常奇妙的现象,即用笔的加法和减法。就是说一幅画用笔可以层层叠加,千笔万笔不觉其多,就是所谓的加法。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尽量少用笔,乃至到不能再减。当然,并非是加法极致的可以减到极致,或减法极致的可以加到极致。因为这仅是两种不同画法,不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他们起始的方向和目的存在着不同。国画在用笔上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以轮廓边线构成完整图形的作品。这种情况基本不运用加法,因...

    51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