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威尼斯情结似淡还浓

时间 : 03-13 投稿人 : 圆圆 点击 :

本报记者 冯智军 续鸿明

对于威尼斯双年展,既不要过分神化,也无法贬低。客观来看,威尼斯双年展有它的学术地位,是世界当代艺术的晴雨表,是世界当代艺术最新成果的展示舞台,每个国家都会把自己最优秀的作品拿到这里来展出。现在真正地对双年展所反映出来的艺术发展动态,及它本身的学术性缺少一种深入的了解,甚至处于一种看热闹的状态,而且学术界也缺少对双年展的深度介入和学术考察研究。

5月9日,第56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如期开幕。《抢占威尼斯——中国人的自我想象?》、《中国艺术家威尼斯狂刷“存在感”》、《看威尼斯双年展中的中国面孔》、《到威尼斯双年展展出“丢人”》、《善变通的中国艺术家来到威尼斯》……国内媒体对这个艺术嘉年华予以连篇累牍的报道,这座不大的意大利水城果真被中国艺术家“包围”和“占领”?

这几天,微博、微信上非常活跃的当代艺术“吐槽帝”梁克刚,忙于在威尼斯看展,不忘继续“吐槽”。他通过微信对《美术文化周刊》记者表示:“近些年每届威尼斯双年展各种展览全算上有二三百个,中国人去做十个八个展览,根本不算多大的事。开幕第一周大约有将近10万名全球专业观众前来参观,中国人即便来三五百个混在人群中,几乎也都看不到几个。”艺术批评家刘淳在微博上转发了一组威尼斯风光照片,写道:“威尼斯没有丝毫的变化。”

当然,永恒不变的是变。威尼斯双年展于1893年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上百年的历史,每一届都会有所变化。这个长期与中国人毫无关系、近年才踊跃参与的艺术节,真正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中国艺术家参与外围展减少

威尼斯双年展主要是三种结构:由组委会任命的总策展人策划的主题馆展,由各国家馆构成的国家馆区,各个艺术机构策划的“外围展”(包括申报通过的“平行展”)。外围展的策展人申请并获得组委会审查通过授权使用官网LOGO之后,称为“平行展”。近年受到媒体口诛笔伐最多的是中国艺术家以各种名目参与的“外围展”。

2015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全世界的未来”,中国艺术家徐冰、邱志杰、季大纯、曹斐受邀参加主题展。据现场目击者介绍,主题展的场地位于军械库,在入口处的长廊展厅里,邱志杰、季大纯、曹斐的作品分散其中。邱志杰的《金陵历史剧场》是其以往代表作的延续,如“邱注上元灯彩计划”、竹编手工艺、关于玻璃的怪兽雕塑等。在各种当代艺术的展览中,纯粹的架上绘画数量不多,这届双年展也不例外。季大纯的8件参展作品由单纯的黑与白构成,色彩和形式上简约传递出一种静穆的气息。曹斐的展览现场是由小型装置作品配合影像作品《LaTown》,40余分钟的定格拍摄影片全部由微缩人物与场景组成。在这个与现实比例为1:87的世界里,艺术家试图描摹一座城市的过往与命运。徐冰的装置艺术作品《凤凰》则摆放在军械库的船坞里,挨着中国馆的主入口。这对凤凰每只长达30米、重达8吨,是威尼斯双年展历史上最大的单体艺术作品之一。诞生在北京的这对凤凰,材料来自于艺术家从北京建筑工地回收的各种废弃材料和工具,与2008年的《凤凰》相比,这次经过重新组装,在原有的底色上显得更壮观。

在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馆区,受中国文化部及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委托,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策划了以“民间未来”为主题的艺术展览。5月9日,以谭盾行为、音影和视觉为一体的现场表演“活在未来”拉开序幕,数十把提琴和水乐交织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场互动音乐演出,与刘家琨、陆扬、文慧、吴文光在各自领域的创作,共同在展览空间中构建出一个可视可感的中国“民间”现场。据中国馆策展人、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崔峤介绍,中国馆致力于呈现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声音,之所以确定“民间未来”的主题,既是对双年展总主题“全世界的未来”的呼应,也是想呈现艺术家们多年来持续构建的人文创造、思想对话,并且通过民间日常而丰富多元的视角,展现中国人历经沧桑而未易的生命力,以及超出常规的创造内容。

崔峤在登机转飞土耳其的间隙通过微信告诉《美术文化周刊》记者: “5月5日是贵宾预展第一天,我们接待了超过100家国际国内媒体、3000名观众。很多人的第一反响就是‘2015年中国馆是这几年来中国馆最好的一届’。在一个半月的如此短的筹备时间之内,充分调动团队力量和外部资源合作,达到目前的展览效果还是非常满意的。ARTNEWS、《纽约时报》、德国《KUNSTFORUM international》杂志、法国《La Tribune》报、意大利《ABITARE》杂志等国际媒体对中国馆进行了报道,并普遍给予了赞誉和支持。”

在上一届双年展上,中国艺术家参与举办的各种外围展,占据了总数的1/4。据知情人士透露,本届双年展上中国艺术家参与的外围展,在数量上已有明显的下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平行展是由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潘公凯和5位中国古代大师顾恺之、范宽、倪瓒、朱耷、吴昌硕进行作品对话的“气韵非师 LEARN FROM MASTERS”。

不必神化 也不必贬低

自1993年王广义、方力钧等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以来,进军威尼斯渐渐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梦想,参与者也罩上了一层英雄的光环,受到收藏市场的追捧。如同前些年中国的歌唱家们愿意千方百计进入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个人演唱会,中国的当代艺术从业者普遍也有一种过度迷信威尼斯双年展的倾向,可称之为“威尼斯情结”。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家而言,威尼斯双年展一直是一个神话。”上世纪80年代末才知道威尼斯双年展的批评家杨卫表示。而在华人世界最早报道评述威尼斯双年展和文献大展的艺评家陆蓉之称,是中国艺术圈自己神化了威尼斯双年展。她认为,威尼斯双年展目的就是推展威尼斯的城市文化、观光和经济,以文化带动观光,以观光提升经济,从来都有十分浓厚的商业导向,是“当地商家赤裸裸的抢钱大戏”。

“客观来看,威尼斯双年展有它的学术地位,是世界当代艺术的晴雨表,是世界当代艺术最新成果的展示舞台,每个国家都会把自己最优秀的作品拿到这里来展出。现在真正地对双年展所反映出来的艺术发展动态,及它本身的学术性缺少一种深入的了解,甚至处于一种看热闹的状态,而且学术界也缺少对双年展的深度介入和学术考察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王端廷认为,对于威尼斯双年展,既不要过分神化,也无法贬低。

对于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艺术家蜂拥而至的批评,崔峤表示:“这就像是第二个金色大厅的问题,名利所致吧,也是艺术界多年存在的问题。早些被关注、批评、清理也许是对于当代艺术生态的一个好事情。我个人认为,艺术家的本质和初心是非常重要的,自省批评的独立精神应该一直存在。”她认为,世界关心中国的未来,因此也迫切地想要了解真实的中国。“中国馆是国际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平台,应该呈现真实鲜活、具有温度和情感的中国,在繁杂社会景观之上呈现它所面临的挑战及多种路径,中国内部的持续变革正是未来可能性的基石。”

关于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王端廷认为并不重要,主题都是一个大框子,希望能把各个国家不同的艺术都要装到这个框子里面,回过头来看双年展,让人记住的其实是每一届的一些优秀作品。“从本质意义上讲,威尼斯双年展是展示世界最新艺术创作成果的平台,尽管这次展览的主题叫‘全世界的未来’,可以看出参展的作品并不都符合这个主题,但实际上主题并不重要,展示世界上最新的艺术创造成果才是最重要的。”

由中国艺术家参与的肯尼亚国家馆展览引起轩然大波,“闹剧”“笑话”“文化殖民主义”等批评之声不绝于耳。肯尼亚国家馆联合策展人丁雪峰则对记者表示:“策展人根据主题自主选择艺术作品参加展览,本来无可厚非,何来文化殖民主义之说?”他承认:“这次展览是我早就做好的方案,首先获得了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的认同,才找到赞助人,赞助人对我选择的艺术家也是满意的,他们也提供了一些建议,但是最终决定权在我和另一位策展人桑德罗。”

不论赞誉还是诟病,每一届威尼斯双年展还是能够吸引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藏家、业内人士来到这里。据说在今年威尼斯双年展正式对公众开放之前,已经有10万人次进场参观了本次威尼斯双年展。

应遵守规则 加强学术探讨

“近两届双年展国内民间资本支持艺术圈做了十几个平行展,那些策展人都没几个提前去认真看场地的,以为像国内一样随便忽悠着凑个展览就OK了,殊不知威尼斯双年展100多年了,啥好展览烂展览没见过,哪里糊弄得过去啊?”曾经做过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的梁克刚表示:“中国艺术界在没有搞清楚威尼斯双年展的深层结构和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或者没渠道没机会进入核心圈子之前,仅仅跑来砸钱粗糙草率地做展览,基本上就是白给,产生不了什么重要的影响,也难以赢得尊重。”

“在我看来,中国艺术界如若真的想玩转威尼斯双年展至少还得再交10年学费。如果没有缜密的策划、有效的策略、高水准的技术后盾、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务实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没有对国际艺术前沿趋势的判断,没有对当代国际社会人文理念的价值观的深刻理解,是根本不可能在威尼斯双年展这个舞台上玩出真正的精彩的。”梁克刚说。

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威尼斯双年展的“游戏规则”。杨卫对今年赴威尼斯的一些平行展、外围展提出了批评,“比如拿顾恺之、范宽、倪瓒、八大山人和吴昌硕等古人的作品去参展,就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这当然不是说这些大师的作品不好,而是这样做,完全违背了威尼斯双年展的宗旨。谁都知道,威尼斯双年展是一个当代艺术的展示活动,将一些早已作古的历史人物邀来参展,无异于关公战秦琼,既混淆了当代艺术的价值,也扰乱了传统文化。”在杨卫看来,这是没有遵循威尼斯双年展的游戏规则。

此次中国馆把音乐、舞蹈、建筑、纪录片集合展出。崔峤说:“很多国际媒体和观众很意外的是,中国馆竟然大力推介长期独立工作的中国艺术家、纪录片导演、现代舞蹈家,非常坦诚而且有个性。我认为很多中西文化不同的地方不要回避,应该促成讨论交流,策划时要注意故事性和个人性,如何把一个扁平的常态项目变成一个亲切的充满惊喜和诚意的故事,也许是一个新的角度和挑战。”王端廷则有不同看法:“这次参展的艺术家,除了有一个是当代艺术的艺术家之外,其他的都是所谓的跨界的、非当代艺术圈子里的人,这跟威尼斯双年展的宗旨有出入。”

长期关注和研究威尼斯双年展的王端廷说,中国第一次参加双年展是1980年,送去的是民间剪纸;第二次是1982年,拿的是民间刺绣。“中国人参加双年展已经有30多年了,至今还没有熟悉和了解参加双年展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也没有熟悉双年展的规则。”他还直言,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馆,从策展人到参展艺术家也是超出了常规的,“威尼斯双年展本身是策展人制度,在西方都是以知名的批评家乃至学者担任策展人,但这次中国馆的策展是一个集体的策展人和一个基金会,这是破了威尼斯的惯例的。”

“对于中国艺术家纷纷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做平行展、外围展,虽然有着‘镀金’的嫌疑,同样也因此而让更多的中国观众开始关注威尼斯双年展。”梁克刚认为,“就威尼斯双年展而言,中国人现在不是参与的太多,而是参与的还远远不够,没有充分的竞争就没有优胜劣汰,整体水准也就不可能提升更大。”

谈到在国际舞台上如何展示中国艺术的形象,崔峤表示:“中国艺术一向都太高大上,总是PK心态,也许应该换位思考,双向策划合作很重要,而不是单向的文化输出。10多年的中欧文化交流经验告诉我,国家级文化艺术精品项目以及文化大师的媒体效应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对于当下人文思想和代表性新生代的挖掘,民间之间的自发交流也许更为重要,也应成为根本和常态。这方面,需要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人才的见识、自信、视野。”

相关文章

  • 孟云飞: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清华大学[图文]
    孟云飞: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清华大学[图文]

    提及清华大学,不知会引起多少人的遐想,但凡国人,似乎都做过或正在做着一个梦——清华梦。一、校名由来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园。清华校园在前清皇家园林所在地。清华园本是康熙年间所修的熙春园的一部分。道光二年(1822年),熙春园被一分为二,西边的园子取名为“近春园”,赐予皇四子奕詝(即后来的咸丰皇帝);东边的园子仍为熙春园,赐予皇五子。咸丰年间,东园取晋人谢混诗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游...

    90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看懂艺术展 还需做功课[图文]
    看懂艺术展 还需做功课[图文]

    英国的某美术馆内景学习看展是没有“天上掉馅饼”这回事的。只有学习艺术史与文化史,别无他途。喜欢看艺术展的文艺青年有福了,今天中国的艺术展是前所未有的多。同时,文艺青年有难了,因为艺术展并不像电影,我们往往看不懂。其实看不懂很正常,因为艺术展一开始就是阶层划分的工具。艺术展的“前世今生”中国最早的艺术展就是文人和政治精英的小圈子游戏。其实中国古代并没有“艺术展”的概念。但并不是说古人的作品没...

    119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贾广健:古韵幽雅——花鸟画家郭慧庆[图文]
    贾广健:古韵幽雅——花鸟画家郭慧庆[图文]

    花鸟画家郭慧庆在当今的中国画坛涌现出了一批中青年实力派画家,他们在坚守中国画传统精神,努力保持地域文化特色和个性语言的同时,又积极探求中国画在新时期下发展可能性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刚过不惑之年的郭慧庆在中国画艺术探索的正途中历经艰辛而漫长的艺术实践,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我认为郭慧庆除了他具有勤于思考和勤奋不辍的努力外,他对中国画艺术传统的感悟理解,对中国画精神的不懈追求是他艺术品位不...

    196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书法自古为文人末技乎?[图文]
    书法自古为文人末技乎?[图文]

    唐 孙过庭 书谱(局部)“书法自古为文人末技”在现当代书学理论视域中时常被提起、被讨论,且往往以加强文化修养、多做所谓的“学问”为最终旨归。“文人末技”的思想观念从何而来,又如何与书法艺术产生关联?我们不妨简要梳理这一思想的历史沿革。扬雄(公元前53-18年)善辞赋,在其《法言》中指出作赋为童子雕虫篆刻,恐其不免于劝而壮夫不为。“讽”是扬雄好赋的深层原由,且“好赋”不能作为通往“壮夫”的途径...

    181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先锋人物——画家丛建滋[图文]
    艺术先锋人物——画家丛建滋[图文]

    【艺术简介】丛建滋,1956年生于山东威海。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本科,进修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级骨干美术教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美术创作院画家,丛建滋中国画工作室导师。参加国家美术展览1988年《成长》获全国教师美术作品展优秀奖。1992年《话税收》获全国《税收带来祖国美》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1997年《路》入选全国《环...

    60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施建中|受众变化与时下人物画创作观念之调整[图文]
    施建中|受众变化与时下人物画创作观念之调整[图文]

    按:此文为约稿也,刊于《当代中国画》2007年第5期,当时题为《时代的受众与人物画的观念》,现改回原题。十多年后回看此文,发现当下之情形较昔时更是等而下之,而深陷于消费主义的泥潭。不由一叹!此虽为旧文,但其观点于今犹有参考价值;虽专业而并不有趣,然有心者读之也会有所启发。一、一个被忽视的角度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关于中国画之现代发展问题的讨论(甚至是争论)一直是激烈而不断,其中有持悲观看法者...

    198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突破者——张国樟美育专栏第四十六期[图文]
    突破者——张国樟美育专栏第四十六期[图文]

    明—徐渭—十二墨花图(局部)历史上的画家在中国画美学上有突破的无非是在两个方面。一是画技画法上有突破革新的,如明代的青藤徐渭白阳陈淳两大先贤在大写意上进行突破,他们一改工整细腻之风,用笔墨挥洒心境,把人文性情融入画作。如清初的恽寿平先贤在前人的没骨画法上进行突破。近代黄宾虹先生在前人基础上,在山水画上大胆变法突破,总结五笔七墨法。当代吴山明先生在宿墨技法上进行尝试总结和突破。皆成中国画发展历史...

    105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丁方艺术中的山峰与意义[图文]
    丁方艺术中的山峰与意义[图文]

    【艺术简介】丁方,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北京宣和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意大利安布罗斯学院院士,意大利卡拉拉美术学院院士,意大利达芬奇理想博物馆名誉研究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前中国美术创作重大问题研究》、《佛教艺术图像学研究》、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神圣山水》、国家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

    379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杨佴旻的色彩水墨:见证中国社会思潮之变迁[图文]
    杨佴旻的色彩水墨:见证中国社会思潮之变迁[图文]

    作者:何翠云谈到画家杨佴旻,不能不谈到传统水墨画与新水墨画之论争,多少年来,传统水墨革新,已经成为一个跨世纪的命题,从20世纪初,一些有志于艺术革新的先驱们如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等渴望创新突破传统,另辟蹊径,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与主张,身体力行,并做出一些创造性的实践与贡献,为后来者铺垫了道路。杨佴旻就是这样一个继往开来、不停探索创新的后来者。谈到杨佴旻的画,不能不谈到他在绘画艺术道路的孜孜求...

    194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李宽[图文]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李宽[图文]

    【艺术简介】李宽,1963年出生于安徽,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研究生,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杨晓阳国家艺术基金创研课题组成员、陈钰铭国家画院高研班助教、陈钰铭水墨家园画家。个展2018年北京保利大厦“乡情——李宽作品展”2010年日本福冈“李宽作品展”2008年法国巴黎“李宽作品展”2003年中国北京“李宽作品展”1996年韩国...

    197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李可染《雄关漫道-苍山如海》山水国画鉴赏[图文]
    李可染《雄关漫道-苍山如海》山水国画鉴赏[图文]

    李可染《雄关漫道-苍山如海》山水国画鉴赏尺寸:96×157cm估价:RMB25,000,000-30,000,000成交价:RMB40,825,000题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主席词意,可染写。钤印:李、可染、放在精微《雄关漫道·苍山如海》构图与技法呈现出李家山水的典型特色:主景几座山峰巍然耸立,着意强化了山体平面感,...

    129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助力绿水青山,《江山如画》系列钞艺藏品隆重发行
    助力绿水青山,《江山如画》系列钞艺藏品隆重发行

    有一句网络流行语:我不是人民币,做不到让每个人都喜欢。人民币精美的图案,凸凹有致的质感,无论是荧光图案和变色炫彩,甚至防伪标识,都让人爱不释手。以人民币图案设计为蓝本衍生出来的钞艺画,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这是现代印制科技、雕刻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创作结晶,不仅是多美合一的精致艺术,更集防伪性、艺术性、趣味性和鉴赏性于一体,方寸之间展现艺术之美。《江山如画》中国钞艺画精品合集由北京众诚国鉴收藏品鉴定有...

    172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黄志凯[图文]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黄志凯[图文]

    黄志凯艺术简历1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会员证号:17696);2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编审;3河北青少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4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中国出版集团“漫像”平台签约画家;6河北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7河北传统文化教育学会书画教育专业委员会艺术顾问。1984年在中央工艺美院书籍装帧系进修;师从刘巨德(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高燕、陈亚丹等。1989年...

    104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玉兔迎春 丹青贺岁——著名画家刘富军[图文]
    玉兔迎春 丹青贺岁——著名画家刘富军[图文]

    艺术简介刘富军,南京江宁人,现生活工作于江宁古镇陶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书法家、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山水画研究会研究员。南京市江宁区第13届政协委员。民盟江苏省摄影协会秘书长。《泉》68cm×68cm闲谈画里画外之一有人问画画快乐吗?作为一个画家你怎么回答?我觉得用自己熟练掌握的技法画自己常画的构图有种笔墨快意,但作为有新想法的画家来...

    154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献礼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选——书法家桑作楷[图文]
    献礼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选——书法家桑作楷[图文]

    桑作楷,我国著名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1944年生于甘肃省榆中县新营镇,1959年迁居南京。自上世纪70年代初,师从萧娴、林散之、高二适三位当代大师,得萧师之气、高师之势、林师之韵、前贤之法,熔古铸今,自成一家,自号“陇上老桑”,斋名“三师堂”。桑先生是“林散之为当代草圣”学术思想的提出者,也是“金陵四家”【胡小石(1888-1962)、林散之(1898-1989)、萧娴(1902-1997)、...

    56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