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陈履生和他的巴西摄影[图文]

时间 : 03-05 投稿人 : 阿豪 点击 :

陈履生和他的巴西摄影 | 艺术杂谈

图为陈履生摄影《魔鬼沼泽地内的静谧》

原标题:拣尽寒枝不肯栖——陈履生和他的巴西摄影

李舫

《山海经》包罗万象,雄浑诡谲,荒诞不经,它曾经记录一种仁兽名曰“驺虞”:“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虞,乘之日行千里。”《毛诗正义》载“陆机云:‘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躯,不食生物,不履生草,应信而至者也。’”不知为何,初识陈履生,我竟然联想到“不履生草”四字。

作为美术史论家、中国画画家的陈履生,活泼爽朗,爱好广泛,举凡接触过他的人,无不被他的热情所感染。然而,他的画作着墨不多,留白空旷,隽秀恬淡。纵然一枝一叶,亦令人浮想联翩,尽现画面之外万千气象。陈履生常以梅花入画,以君子自喻,他的梅花直立挺拔、桀骜不驯,一改古人梅花旁出斜逸的结体方式,也一改古人所追求的老干枯枝的苍劲味道,同样呈现出倔强的风骨和茁壮的精神,耐人寻味。

陈履生的摄影作品则是另一种风格:光影交错,万物风流。

我的案头静静地放着一册他的摄影作品集《从亚马逊到伊瓜苏》——2013年2月12日,当飞机抵达圣保罗机场,陈履生就开始了“从亚马逊到伊瓜苏”的探寻之旅。热情洋溢的巴西让他感慨不已,他一路用镜头捕获,从而凝结成为这部厚重的摄影作品集。这是他巴西之旅的收获,他精心挑选部分作品举办了同名摄影展览,给观众带来了惊喜。

陈履生出生于摄影之家,20世纪40年代后期,他的父亲在江苏扬中的县城内开了一家照相馆。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几乎是全县最能反映现代文明的场所。陈履生的出生、成长从未离开过这家布满天光的照相馆。所谓“天光”,在他的孩童记忆里,就同农民种庄稼一样,是靠天吃饭。长江流域一年四季雨水不断,天阴下雨便没法拍照,照相馆的生意完全取决于老天的情绪。他常常趴在楼上窗前看来往行人和世事风光,不知不觉就度过了童年和少年。那时的快门靠一个握在手里的小气囊操控,摄影者捏紧气囊时的瞬间把握和判断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人像的表情,正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这是陈履生对于艺术的最早也是最基本的理解。

对于摄影的感觉和认识与青少年时期有很大不同的是,陈履生后来习学美术,从美术的角度来把玩摄影,从而对艺术的理解又上层楼,对美也有了新的追求。

重新拿起照相机则是陈履生调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之后。“艺术家都有一些题材上的偏好,白石的虾、悲鸿的马;莫奈的睡莲、梵高的向日葵,往往是不厌其烦,而世人也乐于将它们作为一种标识。”陈履生说,“我于摄影是兴趣广泛,因为是业余而能博爱,可是,在博物馆工作的经历却使我对博物馆的建筑以及空间产生了兴趣。”

中国国家博物馆巨大的建筑空间,让陈履生对建筑的光和影有了特殊的感情基础,这同时也促生了他对于博物馆建筑摄影的兴趣。从主体结构的完成到内部装修的完成,从工地的纷繁杂乱到重新开馆后的明亮整洁,从展品陈设的初步完善到免费时代观众的络绎不绝……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的新国博的茁壮成长,成为陈履生小试身手的广阔世界。

如同郑板桥的“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如同白居易的“影转色入楼,床席生浮绿”,如同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光与影”的美学趣味,诱惑着陈履生在绘画之外寻找更贴近自然的观察和陈述方式。

“从亚马逊到伊瓜苏”是陈履生对“光与影”的新尝试。去巴西之前,南美洲是他旅行中的最后一块处女地。巴西与中国相距遥远,知易行难。陈履生对于巴西的认识始于已经成为巴西艺术胜地的圣保罗以及侨居圣保罗16年的中国画家张大千,也与这里有着无尽的联系。那时候他研究台湾新生代画家,知道从20世纪60年代始,台湾的年轻画家就努力拼搏于圣保罗国际双年展上,每每在此崭露头角,走向世界。无疑,圣保罗是20世纪中期以来研究中国现代艺术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地域。

翻开散发着浓郁墨香的《从亚马逊到伊瓜苏》,我似乎看到陈履生执着的行走和坚韧的追求。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水流充沛,湖沼众多,这里蕴藏着世界上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生物种类多达数百万种。陈履生为它的纯粹和丰富所感动,将镜头对准河面栖息的白鹭、木棉新生的枝叶、风光旖旎的沼泽、鳄鱼出没的池塘,以及河边朴拙的人家、心事重重的少女。阳光宽柔舒展,在河面上投下巨大影子,斑驳的古树枝丫纵横,蜿蜒的水流缠绵悱恻,鸟儿从高空飞过,留下一个浪漫的背影、一个惊鸿的眼神……这些在陈履生的镜头中,显示着别样的情致。伊瓜苏的景色截然不同。“伊瓜苏”在当地印第安人的瓜拉尼语中意为“大水”。关于它,当地曾有一些美丽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泛的是,一位神想要娶一位美丽的姑娘,不料这位姑娘却和自己的恋人乘舟逃走。盛怒之下,神将伊瓜苏河劈开,将有情人永远分开。传说凄美动人,伊瓜苏瀑布却以绝美的姿态呈现着它的壮观。伊瓜苏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瀑布巨流倾泻,气势磅礴,据说巨大的轰鸣声数十公里之外都能听见,飞流直下的轰鸣成为一曲水的交响。陈履生镜头中的瀑布有其恢弘的全景,更有其幽微的细部,水花如珠玉般从河水中弹起,水汽像晨露般在四方飞溅,层层叠叠的阔叶、密密麻麻的暗影成为前影或者背景,刚强中别有一番温柔,氤氲里自在一份坚毅。

让陈履生喟叹不已的,是从亚马逊到伊瓜苏的原始生态,巴西人在表达他们尊重自然的同时,也为地球保留了一份净土。亚马逊流域富有神奇的内涵,热带雨林与潜藏其中的无数动物,伊瓜苏瀑布的无与伦比,不仅在于它的宽广和绵延,还在于它的丰富和曲折。两者构造了这个地球上独立而美好的自然王国。

陈履生对于巴西的记录也感动了巴西。巴西驻华大使瓦尔德玛·卡内罗·莱昂评价陈履生的摄影作品,认为在陈履生的摄影图片中,观者不应该期待看到那些类似于巴西明信片或介绍巴西大自然魅力的艺术书籍所呈现的图片。他不仅将景色呈现在大家面前,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艺术家无形的存在,他用相机,以至物件,引导着我们走进了他拍摄这些照片时的场景。陈履生的照片,让我们觉得不是站在一个遥远的位置和观众的角度欣赏。我们能够进入到他的每一幅图片,并深感共同参与了照片的选景。诚哉斯言。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时间回溯到近一千年前,苏轼谪居黄州定慧院时曾写下这样的感慨。翻阅陈履生的摄影作品,这句词陡然令人心动。陈履生步履匆匆不知疲惫,用脚步丈量着世界,不恋俗尘,不愿栖居。尽管时代不同、境遇迥然,两者的意境高妙、超拔尘俗,何其相似乃尔。

相关文章

  • 记新见吴湖帆致周鍊霞诗稿及合作画:有知己慰余生[图文]
    记新见吴湖帆致周鍊霞诗稿及合作画:有知己慰余生[图文]

    吴湖帆致周鍊霞的词抄吴湖帆与周鍊霞合作的扇面吴湖帆是民国时期书画与鉴藏大家,而周鍊霞则为当时名噪一时的才女画家。虽然他们之间的交往常伴有流言八卦,但是也不妨碍二人书画交流中的诗情画意。由吴湖帆、周鍊霞的学生辈珍藏半个多世纪的吴湖帆致周鍊霞诗稿及合作画近期面世,从这些作品或可让人重温那段文人雅士间吟咏唱和的民国过往。这批新发现的吴湖帆致周鍊霞诗稿及合作画共55件,数量多、分量重的是吴湖帆词抄,...

    150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孟云飞:曾国藩书法简论[图文]
    孟云飞:曾国藩书法简论[图文]

    毛泽东在《致黎锦熙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文正是谁?答曰:曾国藩。那么,他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呢?一、生平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谥曰文正。曾国藩先辈以务农为主,生活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

    180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国宝夜宴图中的潜伏[图文]
    国宝夜宴图中的潜伏[图文]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这是一幅由南唐后主李煜亲手促成的画作,有着非同凡响的绘画表现形式和艺术水准,成为世人公认的国宝——《韩熙载夜宴图》。那么,这幅画作背后到底“潜伏”着怎样的传奇旧事呢?夜宴中的主角关于《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作的作者顾闳中,诸多史料中除了“江南人,以善画人物著称,长期担任南唐翰林画院待诏”这一简略介绍外...

    199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王希锐——当代值得关注的艺术家[图文]
    王希锐——当代值得关注的艺术家[图文]

    王希锐,字贯一、玄石,1948年生,甘肃省礼县人。自幼接受过较严格的书写训练,六十余年来临池不辍,书法兴趣不减,工余闲暇常以习字临帖、研习书论为乐事。从楷书入手,继而行草,兼修篆隶,犹擅草书。学经典摩古意,采百家之长,不拘一格又中规中距,书作曾多次在军内外书展中获奖。心与理应,含道守贞——王希锐先生书法作品探析文/夏雨王希锐先生行书风格典雅而舒展,行笔之间的对比明显,这一方面突出了主笔的表...

    172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文心之寄 ——读李亚娟山水画有感[图文]
    文心之寄 ——读李亚娟山水画有感[图文]

    一代又一代的国画大家在上千年的继承与发展中,形成了独有的审美追求。自然山川,被赋予了画家的精神情感,才有了“意境”。传统山水是以内涵思想为本,传递了无限的艺道精神。 “师古人”,是获取前人丰富的笔墨给养,领会中国画长期形成的品味与格调,拿来我用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长期的揣摩与细细的品读;年深日久,这些影像才会进入你的血液,笔下的作品才会散发出独特的能体现文人山水意趣的风貌。近一百年的中国画,经历...

    181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浅析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图文]
    浅析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图文]

    有必要先对“技术”做一个限定,海德格尔在《关于技术的追问》一书中写道:一方面,现代技术是“建立在作为一个精确科学的现代物理学基础上”;另一方面,“现代物理学作为实验性的科学,依赖于技术装置和仪器制造的进步”。书是1954年写的,笔者认为其中的“现代物理学”并非现在细分学科之后的现代物理学,可能是一种广义上的研究物理世界的学科概念。毋庸置疑的是,在这之前,西方国家的科技发展已经日新月异,机动式电视、...

    140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书法家温玉廷:妙笔写圆融 尺楮透逸情[图文]
    书法家温玉廷:妙笔写圆融 尺楮透逸情[图文]

    刘熙载的《艺概》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温玉廷的高洁流淌在其超凡脱俗的书法中,成了中国书法界独树一帜的又一面旗帜。出新意于法则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更是集行之温厚、草之情理、篆之气势、隶之雄健、楷之工整于一体。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有言: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我们姑且不论柳公权这话的政治色彩,只说其中蕴藏的书法真谛。见过温玉廷的人,无不被他的雅仕风采吸引,等及观他的字,...

    125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名人尺牍收藏缘何一纸风行[图文]
    名人尺牍收藏缘何一纸风行[图文]

    当前“资本投资”论泛滥的艺术品市场中,出现了一种“新型”收藏家。他们不追逐市场潮流,也不仅满足自身喜好,而对历史和文化研究具有浓厚兴趣,把收藏和学术结合起来,进行系统收藏。这就是“学者型”收藏家。这种将艺术品人文价值与资产价值融合的收藏观,正与中国新名仕“人文资产”观高度契合,也成为当代中国新名仕收藏潮流。名人尺牍收藏,正在兴起时“原夫尺牍之为道,叙情最真而致用甚博”,无数真实的记录使尺...

    128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海外艺术家个展井喷 中国艺术展览如何走出去[图文]
    海外艺术家个展井喷 中国艺术展览如何走出去[图文]

    作为最能体现艺术生态的风向标,艺术展览的变化直接反应着艺术圈的发展动态。纵观2017年的展览,美术馆举办的海外艺术家个展,在延续2016年“井喷”态势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面孔。中国艺术家海外办展的数量也急剧增多,作品也越来越能反映中国人当下的精神状态。据雅昌艺术网统计,2017年,艺术展览“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比例大至为3:1;引进来的展览以个展为主,个展与群展的比例为3:1;走出去的展览...

    44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说牡丹:“一生爱好是天然”的痴男怨女[图文]
    说牡丹:“一生爱好是天然”的痴男怨女[图文]

    马新阳 云想衣裳胡建君(上海)读书的时候,初习白描,画的是花卉。有次临了一张于非闇的牡丹给徐建融先生看,他夸奖我的用笔很见才情,建议练习些人物画的长线条。于是临写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长线条果然符合心性,我喜用长锋的小狼毫,在熟宣上施施然走笔,心底清明舒畅。勾完整体再描绘细部,发现仕女们头上戴的都是大朵大朵的牡丹。步态从容间,风带舒还卷,簪花举复低,极尽风雅妩媚,这也正是其画名的由来。最符合...

    114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当代艺术与伪当代艺术的博弈[图文]
    当代艺术与伪当代艺术的博弈[图文]

    “存在就是被感知”,人是感官动物中的灵长,直觉是智慧的主要来源,概念、逻辑的源头是直觉,最终又需要直觉来证实或证伪。日本人中江兆民把 Aesthetic 翻译成“美学”后被现代汉语沿用至今,但“感觉学”更符合 Aesthetic 的本意。以杜尚为最著名代表的达达主义出场以来,在艺术世界里,“艺术”的概念已经无限开放。但如果和其它领域相比对时,目前的“艺术”还是以美学趣味/感性魅力为先导的。英国艺术...

    8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自然和谐之美·陈祖煌的山鬼系列[图文]
    自然和谐之美·陈祖煌的山鬼系列[图文]

    陈祖煌山鬼系列之一50×70cm陈祖煌先生经历了几十年来的版画、设计、山水画艺术习练和自身修养之后,在追求艺术和谐的、美的前提下,造就了他对画“山鬼”情有独钟的凝结。陈祖煌山鬼系列之二50×70cm画山鬼,既要有身后的艺术修养,更要有一种高尚的艺术情操和人格。而这些要素陈祖煌先生皆已具备,这从他的山鬼画中就能得识其源。譬如他1995年所作的《江湖有...

    93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和服美少年娇羞持扇 从版画看古代日本的性别流动[图文]
    和服美少年娇羞持扇 从版画看古代日本的性别流动[图文]

    他们是学者口中所指的“第三性”,即近世日本极力推崇的美少年。他们通常是歌舞伎,他们的存在印证了日本在19世纪晚期接受西方性规范之前的性别流动性。“第三性:日本版画中的美少年”于3月10日至6月11日在纽约日本协会举行。展览横跨1603年到1868年的日本社会,客座策展人及福特汉姆大学艺术史助理教授安里池田(Asato Ikeda)认为,“通过重新认识过去,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思考当下和未来”。《Gre...

    136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艺术品租赁 前景可期?[图文]
    艺术品租赁 前景可期?[图文]

    近年来,伴随着财富积累和消费升级,国内精神消费时代已然降临,文化艺术消费市场全面启动,艺术品市场与金融市场正在全方位对接。艺术品租赁也进入了一个新生发展期。近期,由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主办的“2017亚洲艺术品金融论坛(第二届)暨全球艺术银行行长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全球艺术银行、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艺术机构与学术机构等领域的专家以学术研究和商业探索的双重视角讨论了艺术银行的国内外现状、发展...

    26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为什么人人都怕狗头金被充公[图文]
    为什么人人都怕狗头金被充公[图文]

    新京报插图/许英剑一名新疆牧民捡到的狗头金连续几天被热烈讨论,不仅因为它重达7850克,够大,值钱,更因为它该归牧民还是国家所有,各方意见一度出现分歧。其实从头到尾都没有政府部门要把狗头金充公,但似乎人人都为牧民焦虑。最新消息是,牧民一家人“消失了”,具体原因尚不得而知。此次风波所折射的社会心态,以及背后的法律问题,都值得关注。“狗头金焦虑”因产权界定不清关键还是要明晰界定产权,并依法保护产...

    181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