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和服美少年娇羞持扇 从版画看古代日本的性别流动[图文]

时间 : 03-28 投稿人 : 俊儿 点击 :

他们是学者口中所指的“第三性”,即近世日本极力推崇的美少年。他们通常是歌舞伎,他们的存在印证了日本在19世纪晚期接受西方性规范之前的性别流动性。“第三性:日本版画中的美少年”于3月10日至6月11日在纽约日本协会举行。展览横跨1603年到1868年的日本社会,客座策展人及福特汉姆大学艺术史助理教授安里池田(Asato Ikeda)认为,“通过重新认识过去,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思考当下和未来”。

和服美少年娇羞持扇 从版画看古代日本的性别流动 | 艺术百科

《Great Gateway and Nakano-cho in the Shin Yoshiwara》,奥村政信(Okumura Masanobu),1730s-1740s

图中一位穿透明和服的人娇羞地持着扇子,另一位正将鸢尾花插进花瓶。他们是男人还是女人?——其实,他们是学者口中所指的“第三性”,即近世日本极力推崇的美少年,可供男女共爱的群体。他们通常是歌舞伎,而他们的存在印证了日本在19世纪晚期接受西方性规范之前的性别流动性。

“第三性:日本版画中的美少年”这一展览似乎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强调性别流动性,将性别看作是不断变化的存在,极大地挑战了社会的固定认知。展览横跨1603年到1868年的日本社会,客座策展人及福特汉姆大学艺术史助理教授安里池田(Asato Ikeda)认为,“通过重新认识过去,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思考当下和未来”。

和服美少年娇羞持扇 从版画看古代日本的性别流动 | 艺术百科

《青楼双偶》(Two Couples in a Brothel),铃木春信(Suzuki Harunobu),1769-1770年

无独有偶,除了江户时期的日本歌舞伎,印度的“中性人” (hijra)、美国本土文化中的“恶作剧者” (tricksters)以及中国古代的优伶相公,都见证了性别的多样性,而非如今一刀切的性别二分法。

歌舞伎是刚进入青春期的男子,头发剃去半边,额发有一个三角形切口,用以表明身份。从青春期到完全成年这一时期,社会对他们的性行为是宽容的。而版画中的歌舞伎往往面若桃花,令人心向往之,偶尔像女性一样插花或弹三弦琴。武士阶层的歌舞伎也像未嫁女一样穿着长长的振袖。在某些版画里,要非常仔细辨认出他们额发处的三角,或看到他们衣衫里藏的剑,或注意到他们的男性下部,才能将他们与女人区分开。

和服美少年娇羞持扇 从版画看古代日本的性别流动 | 艺术百科

《O-Kuni》,小林清亲(Kobayashi Kiyochika),1896年

某些版画故意混淆性别,比如有些经典文学的片段,或佛家、儒家的典故,艺术家会特意改变主人公的性别,或将他们设定为歌舞伎。展览从日常生活的片断到欲望肆无忌惮地流露,十分全面。其中一幅图描画的是几位歌舞伎正围着一位和尚,压着他的手,一边灌他喝酒一边撩弄他的脚,可以看作是男性性行为的前戏。另一幅图中,一位年轻女子躲在正在画上签名的老艺术家后面,给她的歌舞伎情郎传情书。还有一幅图,一位歌舞伎正梦到和名妓云雨,另一位女子轻轻地为熟睡的他披上外套。

和服美少年娇羞持扇 从版画看古代日本的性别流动 | 艺术百科

《青楼行乐图》(Merry-making in the Mansion),佚名,1624-1644年

江户时期的性环境是非常宽松的:男女都可以与成年歌舞伎交好;女性歌妓可以扮作歌舞伎(男);男妓扮装成女人;男性歌舞演员扮成女人,在某一时刻又扮回男人。池田教授认为,从版画透露出的信息看,那个时期的性别身份有时候是故意模糊掉的,而从版画的价格与流传范围来看,大家普遍以此为乐,并不是什么严重的事。这一时期日本国内环境相对平稳,与西方社会几乎完全隔绝,也不受此后武士战争的侵害,大概是性与性别如此前卫的重要原因。

和服美少年娇羞持扇 从版画看古代日本的性别流动 | 艺术百科

《歌舞伎舞蹈》(Dancing in a Kabuki Performance),Kaian (Megata Morimichi),1800s

但是阐述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迈克尔·沙尼翁(Michael Chagnon)认为,虽然武士阶层同性性行为由来已久,江户时期又进一步商业化,可是男性同性性行为还是仅限于边缘群体,比如歌舞演员。而女性同性性行为鲜有记载,因为女性并不像男性一样有性自由。由于男性作为男权文化的主宰,女性作为他者,尽管“出格”不妥,但终究构不成什么大的威胁,他们无法忍受的是来自于自身权力结构内部的叛徒。

另外,针对有些人提出的儿童色情质疑,沙尼翁解释道,版画中的青春期性行为尽管目前看来有些难以接受,但在当时,受较短的寿命(人均寿命不足40岁)限制,法定婚龄或两性关系的承诺年龄尚不存在。

和服美少年娇羞持扇 从版画看古代日本的性别流动 | 艺术百科

《秋暮诗三首》三联画透视图(triptych of “Three Poems on Autumn Twilight”),奥村政信,约1742-1744年。

江户时期最终在西方猛烈的军事攻击下结束了,从此日本开始积极学习西方的技术、照搬西方的政权模式。而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西方的“科学”观几乎已经成为日本乃至全世界所严格遵循的准则。随着“性”的科学研究在19世纪的欧洲越来越发达,在性的“正常状态”与“偏差行为”等议题上,科学(以医生、法官为代表)逐渐取代了宗教与文化而成为权威的声音。在此,借由对“自然”与生物学规律的科学论述,生物特征与性特征变成了同义。这一极具权威的“科学”典范在称霸了近一个世纪之后,才逐渐遭到新的哲学与社会学观点的严厉挑战。

近年,台湾中央大学设立的性/别研究室在性别中间加了一条斜线,这条斜线意义重大,因为它简洁而清晰地将我们所关心的“性别”与“性”联系起来。“性”而有“别”,重在强调其中的“差异”,除了有男、女、跨性之别,各自还有内部差异;有异性恋、同性恋以及其他各种“恋”之别,而即使是各种恋之内也有差异。性/别研究则会平等地对待各种性“别”、性别权力关系和社会差异(如性、年龄、阶级、种族、身体等)。

一般而言,大众所理解的性别论述与学院派所提出的“性/别”理论之间还存在有相当的差距。在前者(以及后者当中)的一部分看来,性别是一种天生的东西,男女有别,不可僭越,一个人的举止行为必须顺应自己的性别(比如男人要有男人样,即阳刚;女人要有女人样,即阴柔),且在性相方面理所应当欲望某一“异性”,以便结婚生子,繁衍后代。而对于学院派的许多人而言,“性别”则是指某种虚构的“主体”,或者说,是一个被历史、文化和话语力量建构起来的东西,而并非什么自然固有的状态,有关性别的社会符码永远都是充满冲突、矛盾和流动性的,所以他/她们主张以更为包容的“性/别”意识来取代“性别”。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认为,扮装颠覆了性别的表现方式,以及那种认为存在着某种固定的性别身份的看法,因为“通过性别模仿,扮装暗中暴露了性别结构本身的模仿性和偶然性”。她指出,由于表演者的生理性别与其扮演的性别并不相符,扮装提示了我们生理性别与表演、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以及社会性别与表演之间的差异。因而她声称,性别不过是一种戏拟或模仿,而且,扮装并不是对某个原有之物的模仿,而是对相信存在(这样)一个原有之物这一观念的模仿,由此可见,扮装者所“复制”或模仿的那个“原有之物”,其实也不过是没有任何可辨识或可确认的起源的虚幻影象。

然而,虽然学院派在努力更正人们对“性/别”的认识,实际所取得的成果还是不容乐观。如今的日本,虽然某些城市已经允许同性伴侣领取证书,但同性婚姻仍然不合法,同性恋亚文化还只能存活于阴影中。男同性恋们依然需要娶妻生子,满足社会对他们的期望。

在日本长大的池田教授感叹道,“虽然我们有那么丰富而开放的过去,如今却难觅踪影,日本本土是容不下这种展览的”。也许有幸参观这次展览的人都应该反思版画中呈现的流动性与模糊性:人类社会所有的既定规则,哪些不是建构的呢?又有哪些是不可推翻的呢?

相关文章

  • 传统派画家田林元[图文]
    传统派画家田林元[图文]

    关于中国画的传统,陆俨少先生有过很形象的解说:老实画和聪明画。所谓“老实画”,也就是唐宋画家的传统,注重“画之本法”,必须投入苦役般的工夫,事倍功半,“积劫方成菩萨”;所谓的“聪明画”,也就是明清文人画的传统,包括以董其昌为正统派和以石涛为代表的写意派,注重“画外功夫”,借此游戏翰墨,便能事半功倍。虽然圣贤一再告诫,做任何事情都应有以十当一的精神,“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但“顾其术亦...

    45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著名军旅书法家龚光新作品欣赏[图文]
    著名军旅书法家龚光新作品欣赏[图文]

    龚光新,男,京山宋河人。曾任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办公厅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作品曾多次参加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陆军组织的书画展,中央和国家机关组织的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书画展,中央党校《中国古典名句》书画展,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梦》书画精品展,多次参加中央办公厅和中央警卫局举办的书画展。2016年在湖北美术学院举办个人书法展,作品曾在《解放军报》《书...

    80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济南北部最大文玩市场抱团取暖[图文]
    济南北部最大文玩市场抱团取暖[图文]

    药王楼是近年来济南北部崛起的最大文玩市场,为烘热这个市场,管理方曾一度采取免费摆地摊、免费供早餐等措施以招徕客户,终于使济南文玩界形成“南有英雄山,北有药王楼”的格局。但最近,药王楼却悄然调整格局。每逢周末在药王楼宏济堂广场举行的文玩大集,于本月初挪到了南边药圣楼济南古玩城的周边。据市场管理方介绍,由于眼下文玩书画市场疲软,“大集”南迁也是“抱团过冬”。不仅如此,济南古玩城的房租从10月1日起也...

    52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如书谢稚柳一生读不完[图文]
    如书谢稚柳一生读不完[图文]

    谢稚柳作品恽甫铭一江寒雨的水边,烟瘴朦胧的清溪,浓荫夏木的山谷,雾霭云烟的荷塘,经霜如血的枫叶……这清雅的意境,常常出现在书画大师、鉴定权威谢稚柳的作品中。这些作品通过各种途径已经流传到了世界各地的鉴藏家手中;经他法眼鉴定的中国古画何止成千上万?他诗文俱佳,著作等身;豁达大度,待人宽厚的高尚人品更让世人折服。书画大师陆俨少曾经说过:“像谢(稚柳)先生这样...

    104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探索秦汉时期物品的真相,解开汉简记载的谜团[图文]
    探索秦汉时期物品的真相,解开汉简记载的谜团[图文]

    要读懂中国历史,要读懂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对其中名物的研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关的各种名物可以万千计。即使当世人也未必能够说清楚我们身边日常所接触的每件物品,其源流、状貌、生成过程和功能作用,都含有大量的专门知识。更何况时越几千年,地跨数万里。加之各种名物种类繁多,内容庞杂,大到宫殿城池,小到一针一线,有些宏观到国家社会,有些则细碎到不被常人注意。但要把它考证清楚,没有广博的知...

    44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传奇起于“凡界”,落于“凡界”——王树忠作品赏析[图文]
    传奇起于“凡界”,落于“凡界”——王树忠作品赏析[图文]

    王树忠,字博石,号朔风堂。现为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中信国安集团专职画家、艺术总监,中国传媒大学书画协会名誉会长、客座教授,中国山东聊城大学客座教授。师承著名画家贾又福、崔如琢,更是中国近代美术巨匠徐悲鸿嫡系传人。他的老师刘勃舒是徐悲鸿的关门弟子,王树忠则是刘勃舒的入室弟子。笔墨含性,性必修,笔墨之道,贵在用水。王树忠老师的画品以浓墨色为主要颜色,用墨丰富多变,形态各异,晕染极为考究,...

    26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春风有信花有期——刘春明花鸟画作品选(组图)
    春风有信花有期——刘春明花鸟画作品选(组图)

    【艺术简历】刘春明,无锡人,祖籍江苏南通,现旅居北京。84年入江苏文艺学院美术系,90年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高研班。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画研修班导师、北京联合大学书画研究所特聘专家、中国水墨画院学术委员会专家、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台湖国画院副院长、无锡扬名画院院长。...

    167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用六把尺子来衡量艺术品的投资潜力[图文]
    用六把尺子来衡量艺术品的投资潜力[图文]

    在艺术品投资中,决定艺术品市场价值和未来升值空间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六把“尺子”,做为资深藏家总会用六把“尺子”来衡量艺术品的投资潜力,这六把尺子是:1、稀缺性;2、认知度;3、实用性;4、经典程度;5、文化内涵;6、价值浓缩。在玉器收藏中这六把尺子同样非常适用。稀缺性:在地球上,玉的储量并不稀少,很多地方都有出产,再加上被商业命名的“玉”,就更多了,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玉都是稀缺的,千万不要被新玉...

    62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第九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金奖刘晓鹏作品赏析[图文]
    第九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金奖刘晓鹏作品赏析[图文]

    刘晓鹏,男,汉族,辽宁省本溪市人2019年退休,主要工作简历如下:1、本溪市勘查设计协会常务理事2、本溪市建筑学会常务理事3、辽宁省城市规划协会理事4、辽宁省城市勘查协会常务理事5、辽宁省风景园林协会常务理事6、中国地质协会会员7、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理事8、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刘晓鹏作品赏析:...

    179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评郭熙《早春图》:春山澹冶而如笑[图文]
    评郭熙《早春图》:春山澹冶而如笑[图文]

    郭熙 《早春图》《诗经》有诗曰:“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豳风·七月》),说的是春天的太阳暖洋洋地照在往来行人的身上,道路两旁的黄莺发出清脆的啼叫声。可见,春天是一个令人心生愉悦的喜庆时节。花朝节、上巳节等节日也都在春天,无论男女老幼,皆外出游春,又或称为踏青。在这之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一千六百余年以前在浙江绍兴的踏青活动——“兰亭修褉”,而王羲之为之纪念而作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更是被誉为“...

    134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汉画像里的石上千秋 儒风往事禾粟盈仓三晋遗珍[图文]
    汉画像里的石上千秋 儒风往事禾粟盈仓三晋遗珍[图文]

    汉画像石兴起于西汉早期,延续至东汉末期,石面上雕刻各种图像,既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又表现了当时人们的丧葬观念和精神信仰。“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汉画像石集中分布于山东、豫南、陕北、四川等地,不同地区的画像石在题材内容、雕刻技法、形式风格上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澎湃新闻获悉,近日,由运城博物馆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石上千秋——汉画像石艺术展”在山西运城博物馆展出,展览分儒风往事、禾粟盈仓...

    171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用博物馆记载战“疫”经历[图文]
    用博物馆记载战“疫”经历[图文]

    在全世界的博物馆中,既有具广泛社会意义的博物馆,也有与专业关联的专业博物馆,其中所关联的人类健康以及疾病等,就有众多的各种类别的博物馆。然而遗憾的是,从SARS到新冠肺炎,中国到现在还没有一座国家级的医学博物馆。“‘防疫博物馆’是历史,是警钟,是记忆,是缅怀,是悼念,更是一座历史的纪念碑。”作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一座国家级防疫博物馆来记载疫情历史与中国战“疫”历史。美国国家卫生与医学博物馆博物馆的...

    121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的真实与存亡[图文]
    艺术的真实与存亡[图文]

    黑格尔关于艺术可能衰亡的观点,与艺术作为生成物(product of becoming)的历史本质是一致的。在黑格尔把艺术视为某种终结之物的同时,又将其当作绝对精神的一个契机,这一似乎自相矛盾的事实与黑格尔体系的双重特征是完全一致的。然而,黑格尔的这一观点蕴含着一个他本人从未得出的结论,即:艺术的内容——按黑格尔所说也就是艺术的绝对层面——不同于存亡层面。可以想象,艺术的内容兴许正是艺术的致命因...

    85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 —— 孙少华[图文]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 —— 孙少华[图文]

    艺术简介孙少华,1958年出生于安徽省太和县,毕业于阜阳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先后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创作研究生课程班。师从于朱颖人、卢坤峰、郭怡孮诸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燕山国画院专业画家、江苏理工学院刘海粟研究院特聘教授。参展获奖《熏风》锦绣中原2012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选《清韵》吉祥草原.丹青鹿城2014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选...

    197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浅谈陈利军作品[图文]
    浅谈陈利军作品[图文]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与大自然,给陈利军许多知识和教育,但给予他创作灵感的却是他绘画中表现的那些情景,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那些情景中承载的一种思想、观念和感情。这表明他是一位很有个性、很有艺术见解的艺术家。他敢于和善于发现和发掘他心目中的美感。陈利军是以极大的热情去描写自然界的宽广与丰富,描写生活在其中的人物的不同表现。人类和自然界除了欢乐、幸福、富足、安宁之外,还有荒凉、孤寂、悲痛和苦难,它们相辅相成...

    37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