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能体现艺术生态的风向标,艺术展览的变化直接反应着艺术圈的发展动态。纵观2017年的展览,美术馆举办的海外艺术家个展,在延续2016年“井喷”态势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面孔。中国艺术家海外办展的数量也急剧增多,作品也越来越能反映中国人当下的精神状态。
据雅昌艺术网统计,2017年,艺术展览“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比例大至为3:1;引进来的展览以个展为主,个展与群展的比例为3:1;走出去的展览也大多以个展为主,个展与群展的比例约为3.5:1。总的来说,美术馆引进来的国外艺术家较多,出国办展的中国艺术家相对较少,且展览以个展为主。
艺术展览“引进来”和“走出去”较往年相比有何变化?美术馆在选择国外艺术家时都有哪些考量?中国艺术家又将如何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更长远?
引进来:不是美术馆标新立异而是对艺术的自然呈现
首次进入中国的“新人”
“在众多展示西方艺术家的展览中,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展览有两个,一个是昊美术馆的‘宣言’朱利安·罗斯菲德个展,另一个是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的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说到。
“朱利安·罗斯菲尔德的作品,不能用好来形容,应该用‘想不到如此好’来形容,这是我曾在自己微信上对这个展览的评价。可以说,‘宣言’朱利安·罗斯菲德个展是国际录象艺术最高水平的展览,不仅因为她对中国的录象艺术有非常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她的作品也非常好,通过对当代社会人的戏剧化场景处理,刻画了我们当代生活的荒诞,以及人心理的巨大落差和冲突。”
詹姆斯·特瑞尔《楔形空间(新维度)》在龙美术馆展览现场,2017年,摄影:NK
“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则给人一种非常干净和纯粹的感受,人们可以沉浸在作品的氛围当中,感受艺术的多样性。通过这样的展览,当代艺术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新的表现手法带给人新奇的感受。”
此外,2017年,王春辰联合其它策展人共同策划了“航向边缘”吉莲?艾尔斯的抽象绘画、“印记”亚历山大·法图 (Vhils) 个展等活动。
“航向边缘”吉莲?艾尔斯的抽象绘画展览现场
“之所以引入吉莲?艾尔斯的艺术,首先作为一位80多岁的英国女艺术家,她的抽象绘画所达到的自由和独特性,在当今世界范围内都是独树一帜的。另外,这个展览告诉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解读要从艺术家的本体出发,而不是从理论出发。现在有言论称抽象艺术已经是一个过时和淘汰的艺术类型,这种说法从理论上阐释,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艺术家是不受任何理论和艺术史逻辑约束的个体,任何一种艺术逻辑它的表现方式都可以成为一种有生命力的艺术,所以抽象艺术仍然有它的活力和艺术价值。这也是我想通过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想要说明的。”
“印记”亚历山大·法图 (Vhils) 个展现场
“‘印记’亚历山大?法图 (Vhils) 个展则告诉我们街画艺术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作用。这位葡萄牙艺术家利用建筑的墙体进行创作,这一方式可以有效、近距离地和我们的生活空间发生密切关联,有助于艺术家充分地发挥街头艺术的公共性。”
除了这些艺术家,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复星艺术中心等机构纷纷引入新的国外艺术家在国内办展。
朱利安·奥培中国首展现场 图为复星艺术中心外景
3月28日,朱利安·奥培中国首场个展亮相复星艺术中心。作为复星艺术中心的开幕首展,展览覆盖了艺术家50余件作品,涉及绘画、雕塑和装置,全面展示奥培对肖像的探索,以及对建筑、环境和景观的持续推进。
KAWS亚洲首次大型个展“始于终点”展览现场
3月28日至8月13日,潮流艺术教父KAWS亚洲首次大型个展“始于终点”在余德耀美术馆举办。通过艺术家创作至今的油画、雕塑、素描、玩具以及街头艺术等多种艺术作品,深度剖析艺术家近二十年来多元的艺术创作。
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作品《趋势》
9月1日,“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中国首次大型个展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对此展览馆长甘智漪表示:“法国艺术家布谢-穆日诺为我们提供了想象和思考未来世界的图景,同时也强调了对作品和参观者而言,有效的控制和编排对于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是何等重要。”
《世界剧场》(系列:无系列作品), 1993,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
《世界剧场》,2017,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在批评家、策展人杨卫看来,“从90年代开始,中国艺术家就频繁参与国际事务,但是近几年发生了一些较大的变化。90年代的时候,我们去国外办展往往是被选择的,现在,中国艺术家乃至中国政府会主动去西方办展览。但是目前来看,我们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不太高,因为价值观的差异,中国当代艺术仍然还是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文化现象,并非世界的主流。这是目前的一个现状。”
针对这样的现状,王春辰认为:“国内的艺术机构、美术馆、策展人要加强与国际机构、美术馆的面对面交流,只有彼此相互认识,相互了解,才能可能把中国好的艺术家带出去。另外,我们也要主动地做国际化的推广,艺术家的个案研究要到位,要用国际化的语言和研究方式,研究成果要以英文出版为主,这样才能促进中国艺术在国际范围内的交流和流通。”
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国家从政府层面加强对当代艺术的推广力度,加大资金的投入,这样才能产生比较好的效果。”王易罡说到。
“肖恩·斯库利: 抵抗与坚持—1967-2015 伦敦 | 纽约”(湖北美术馆)展览现场
美术馆对“老人”的再推广
除了“新人”的引进外,各大美术馆还非常注重对已进入中国视野的艺术家的继续推广。
2017年1月10日,肖恩?斯库利中国巡展第二部“肖恩?斯库利:抵抗与坚持”继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展出后,在巡展最后一站湖北美术馆举行为期两个月的展览,不仅全面回顾了艺术家的创作生涯,同时也为观众了解战后西方绘画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
“从酒神赞歌到阿卡迪亚”马库斯·吕佩尔茨作品展现场
3月27日,“从酒神赞歌到阿卡迪亚”马库斯·吕佩尔茨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通过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吕佩尔茨自1968年至今各阶段的代表作品104件,展示了艺术家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创作历程。
艺术长沙现场安东尼-葛姆雷作品
继2016年常青画廊的“屯蒙”安东尼-葛姆雷个展之后,2017年,龙美术馆和艺术长沙相继推出这位英国艺术家的作品。龙美术馆西岸馆的“静止中移动”安东尼?葛姆雷个展,通过四件作品呈现并传达出艺术家在过去四十年间思考的核心主题:身体即空间,空间即物体。艺术长沙则展出了《临界质量》和《膨胀场》这两个系列作品。
“德国8”提供的新的机构合作模式
2017年,中国引进的国外艺术家群展,也有了新的突破。为庆祝中德建交45周年,中央美术学院联合太庙艺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红砖美术馆、白盒子艺术馆和元典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共同举办了“德国8”大型展览项目,这在北京,乃至中国,都是首创。
同时,这一项目也为艺术机构提供了新的合作模式,就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在朋友圈说的那样:此次德国8当代艺术展在北京七个场馆的联合举办,最大的收获不是举办了德国展,而是大家由此达成了共识:要联合起北京的美术馆、艺术空间来共同在一个特定季节一起合作举办艺术项目,共同去追求北京的艺术展览氛围的影响力和大展品质,不再分散各做各事,而是集体共同来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