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品评画家萧平的绘画样式[图文]

时间 : 03-02 投稿人 : 华华 点击 :

品评画家萧平的绘画样式 | 艺术评论

萧平在书法、中国画创作及书画鉴赏和美术史论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诸多论家已著文给予很高的评价。作为一位萧平绘画作品的读者,本文仅就他的中国画的体貌、样式,发表些浅显的看法,以此作为与萧平的一次学术交流,并就教于读者。

传统中国画家历来讲究创作自己的个性面貌,凡是有成就的画家,都拥有与人不同的绘画体貌、样式。萧平在自己的作品集《莲韵》的“代序”中,论述古人泼墨画荷时这样写道:“陈白阳是一个样式,八大山人是一个样式,石涛是一个样式,吴昌硕又是另一个样式……我也想着自己的样式啊!”画家作品的样式、面貌,与其个人的经历、品性与学养有密切的关系。萧平出身于有浓厚国学氛围的书画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对书画产生浓厚兴趣。青年时期考入江苏省国画院专修班,得到傅抱石、钱松喦、林散之、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现代金陵诸家的指导,并有机会参与当时国内艺术界的多种学术交流活动,视野得以开阔。1963年,毕业于江苏省国画院后在南京博物院工作,有机会接触大量古代书画作品,开始钻研古代书画鉴定,从“金陵八家”到吴门画派、浙派,再到元代诸家与宋代名作,得到徐沄秋先生的悉心指导,后又拜师徐邦达先生,随其鉴阅故宫及南方诸省市博物馆珍藏的作品。长期以来,萧平负责江苏省书画鉴定工作,过眼书画逾万件,为国家及时抢救和保护珍贵文物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也从中得到了丰富的艺术滋养。我想,萧平在阅读古代书画作品时,重点当然是关注其真伪和优劣,同时也一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中摹拟他眼前杰出作品的章法与笔墨,领会其技巧与意境。从八十年代起,萧平回到江苏省国画院,成为职业画家。不过,他一直坚持着书法、绘画、鉴定和史论写作四项并举的方针,一面从事书法与绘画实践,一面仍然继续书画的鉴定与研究。无疑,正是基于这些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与修养,构成他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绘画面貌与格局。

在艺术家群体中,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先从基本功着手,全面学习诸家,再求画风的变革和建立个人的风格;另一种是很早便求自己的画法与他人异样,然后再逐渐吸收前人的经验,修正和完善自己的面貌。不过,后一类型的人如果不是有特殊的天赋,很难取得成功。萧平选择的是前一条路径。他说:“我相信,建筑一个广阔、深厚的基础,才有塑造成功大厦的可能。”他在艺术鉴定和研究上所花费的精力,他不懈地体察和感悟人生与自然,正是为构建他个性风格打下坚实的基础。萧平的绘画创作不定格于一个品种,他兼顾山水、花鸟和人物三个方面,坚持从生活出发和有感而发的原则。早期作品重师承,广泛吸收前人经验,可谓“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为我所用,在尝试各种技法中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寻找个性的表达方式,逐渐形成他自成一体的儒雅、平实、柔和的绘画作风。惟其不露锋芒,乍一眼看似平常,但只要稍细心阅读,便会发现他不凡的艺术功力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其中包括以书法为功底的笔墨修养,以及浓厚的文化底蕴,作品经得起品评、琢磨和推敲。显然,这既是他学养的自然流露,又是他个人性格的真实反映。我在和萧平不多的接触中,感到他是一位艺通古今、思维敏锐的学者型艺术家,但他从不自命清高或自视孤傲,举止谈吐总是温文尔雅,其画如其人。

萧平说:“中国画的意象体系具有不息的生命力。在掌握其理法之后,便可在造物和意念之间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他深知,鲜明个性的绘画面貌毋需刻意追求,而是随着生活体验、艺术实践的积累和修养的提高,便会水到渠成地显示出来,自己要做的只是因势利导地加以强化而已。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他更名自己的画室“朝华馆”为“爱莲居”,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激励自己“淡于名利,不倚不傍,唯真、善、美是求。”与此同时,萧平也颇钟情于莲荷的创作,之后并以此为主题举办展览、出版《莲荷》画集。还是在这本画集“代序”中,他说他出版的这第二本画集,“都是花甲后的作品。较之为第一本……大约总有一些变化的。”出于谦虚,萧平没有道出他的水墨荷莲与前期作品相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依我看来,他仍然保持着他一儒雅、柔和的气质,但绘画新作的品象发生了变化,变化发生在他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意象的创造之中。简单地说,他一方面更大胆地从传统大师的影响下走出来,忠于自己的所感、所思,抒发自己的情思和展现胸襟;另一方面,他在造物和意念之间更多地重视意念的作用,作品更具写意性。他从小爱花卉,荷花是他最爱,他在观察和写生中领略和赞赏荷的美。但他的这些作品距离写生较远,而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技巧、技法也更为放松、自由。他迷恋于大写意手法,或用流畅的笔线,或用泼墨泼彩法,尽情地挥写,格调或清新,或雅丽。我欣赏他的泼彩画作,如《玉露洗残红》、《朝露荷池》等,彩与墨和谐地交融,形成浑厚、丰满、充满情致和神韵的画面,整体氛围令人陶醉,细部处理耐人回味,作者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表露了他的豪爽、率真、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性格,写出了他心中的荷莲,更抒发了他的审美理想。我认为,这些莲荷作品是萧平绘画创作的转折点,是代表他艺术成就的绘画样式,也表明他正在以更稳健的步伐朝着意象创造的方向迈进。

萧平的绘画创作还正在进行之中,未来的前景是可以预料的。凭着他的勤奋、学识和悟性,萧平绘画样式的个性面貌会更强烈、更鲜明地呈现出来!

相关文章

  • 张志庆艺术感悟之书道之思[图文]
    张志庆艺术感悟之书道之思[图文]

    张志庆,1971生,山东即墨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艺术硕士。曾为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创研班助教,北京交通大学书画创作研究中心教育部副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国学教育中心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唯一合作办学大学---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书法系主任,沈门七子成员之一。书法的学习,想取得长期的进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过了中年以后。苏东坡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识,...

    183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2012史上最另类贺岁档:连笑星都是来耍酷的[图文]
    2012史上最另类贺岁档:连笑星都是来耍酷的[图文]

    《一代宗师》群星荟萃,但不是来逗乐子的。标准贺岁片基本没有连笑星都是来耍酷的新历贺岁重点影片一览(仅供参考,具体排期以影院为准)11月20日《2012》3D版11月22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11月29日《一九四二》11月29日《王的盛宴》12月6日《大上海》12月7日《我老公不靠谱》12月12日《十二生肖》12月18日《一代宗师》12月20日《血滴子》12月21日《人再...

    190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唐忠华竹笔画作[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唐忠华竹笔画作[图文]

    人物简介:中国竹笔画家唐忠华先生,笔名中华骏晔,1956年出生,原籍湖南,是中国竹笔画第一人,国家高级美术师,国家一级艺术大师。现任中国书画促进会理事,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书画家名誉主席,终身授聘中国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唐忠华老师,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艺术实践者和开拓者。其创作范围非常广泛,艺术风格十分独特。他创作的作品《龙脊神韵》在新中国六十周...

    540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意象求形,气象雄伟:画家罗方涛作品赏析[图文]
    意象求形,气象雄伟:画家罗方涛作品赏析[图文]

    【艺术简历】罗方涛,别号随意斋主人、乱柴山人,1957年出生于四川射洪,珠海市文联原专职副主席、珠海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珠海画院副院长、珠海市人大书画院特聘副院长、珠海市政协书画院特聘副院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擅山水画,早期工人物画,经过多年的研习,后在山水画方面多习古人,从郭熙、荆浩、范宽、蓝瑛之贤人,以及近现代石涛、吴昌硕、傅抱石、黄宾虹等处获取笔墨之精髓,取...

    1499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康云汐/澳宝玉为什么会在当下风行?[图文]
    康云汐/澳宝玉为什么会在当下风行?[图文]

    澳宝玉的风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 文化的大繁荣,佛教文化的盛行,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心灵信仰。佛教文化蕴藏无上智慧,凸显人类精神澄明高远的境界,不忘初心,才能始终。作佛所作,净佛所净,人们喜欢佛教文化,寻得一片净土,修行。澳宝玉经过上亿年的沉淀,自净,与佛教徒所追求的本自清净相契合。澳宝玉给人很多不可思议的感觉,如宝月之光忽入暗室、而生明朗,给人禅意。如太阳之光,投入湖面、波光粼粼,让人遐想。...

    1489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万千事物扑面来 此中丹青气象开——吉瑞森花鸟画艺术印象[图文]
    万千事物扑面来 此中丹青气象开——吉瑞森花鸟画艺术印象[图文]

    中国花鸟画是世界绘画艺术之林中具有强烈个性特色和独特审美视角的值得深究、探索和挖掘的绘画领域。作为中华民族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负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分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以法役意”和“以意役法”两种创作路向。前者“主法”,恪守成法,因袭格套。后者“主情&r...

    27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FLS艺术谈:无需多说(上)
    FLS艺术谈:无需多说(上)

    本文作者:吴品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博士,民革中央画院理事打破秩序不一定是毁掉秩序,而是重置秩序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我们永远看不到我们自己哭泣的泪,只能看到对面镜子哭泣的自己,因为泪在脸上,我们在泪中,我们忽视了本质导致我们哭泣的原因,甚至他的符号眼泪,而注意到一张有表情的脸,只感觉有滑动的水泪,而没有深刻的领悟、观测它从何时流出、为何流出,这是生理的悲哀、情绪的悲哀、艺术的产出亦如同这...

    156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谭天仁[图文]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谭天仁[图文]

    【艺术简历】谭天仁,1944年生于成都,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画山水、花鸟。其作品多以四川西北林区、高原巴蜀农村景色为题进行创作,其画风追求大的气势与装饰情趣的和谐,在把传统的中国山水画 版画 水彩画融为一炉的艺术实践中、独辟蹊径、独具匠心,而具有浓郁的现代意识和生活气息。香港《文汇报》、《收藏天地》、《艺术界》、《中国画家》、菲律宾《商报》、《...

    46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三位不能忽视的越南艺术家[图文]
    三位不能忽视的越南艺术家[图文]

    越南艺术之美,在于艺术家笔下细腻动人的深情画意,以及惹人思绪万千的人文情怀。这些艺术佳作在为观者带来生动丰富的视觉享受之余,也向人们展示出越南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优雅的风土人情。本季香港秋拍期间,佳士得将于11月24日举办的“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日间拍卖)呈献多件来自越南知名艺术家的佳作。佳士得专家指出,若想深入了解越南艺术,就不得不提及以下三位越南艺术家。拍品编号108黎谱(1907-2001)...

    86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宛建国:绘融中西文化 创新时代画风[图文]
    宛建国:绘融中西文化 创新时代画风[图文]

    祥和图180×90cm他为人率真、画风高妙,以其雅俗共赏的绘画风格颇受收藏者喜爱;他注重传统技法既又吸收当代名家之长,也重视现实生活的观察体悟,经常悠游于山林溪涧之间,徘徊于苍岩古树之下进行写生;他喜欢在中国绘画的传统中开拓,在艺术规律中探寻,把西方绘画观念与中国画融合,把花鸟画与山水画结合另铸新意;他总是在气象万千的丰富生活场景中,捕获了别人未曾认识和发现的美,寻觅到了属于自己生活绘画的诗意...

    80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没有苏轼 中国绘画会如何?[图文]
    没有苏轼 中国绘画会如何?[图文]

    苏轼《枯木怪石图》2018年,消失近百年的两张最重要的宋画相继出现。首先是苏轼的《枯木怪石图》前不久出现在香港佳士得秋拍夜场,以4.6亿港元落槌。一时间,关于此画引发了“亿元高价”、 “国宝回流”、“画作真伪”等话题的种种讨论。暂且不提苏轼的文学成就,其绘画作品一直广受讨论。苏轼画风大胆,极具创造力,尤擅画墨竹、怪石、枯木等。但可惜的是,流传至今的苏轼画作十分稀少。一般认为,目前仅有两幅,一...

    37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国泰民安·同贺祖国71华诞——画家姚舜[图文]
    国泰民安·同贺祖国71华诞——画家姚舜[图文]

    【艺术简介】姚舜(又名姚焕营、别署正舜,释慧月,号舜公,云鹤仲人,一砚斋主,水香阁,天上阁,艺海堂人,祖号绍虞堂人),祖籍江苏徐州,毕业于无锡工艺学院及中央美术学院。自幼酷爱书画,数十年痴情翰墨,博采众长,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真谛。少年时代跟随祖父研习书画;并深得刘海粟、李可染、张立辰等大师的真传,受益匪浅。现居北京,职业书画家。画作主攻大写意花鸟山水,作品气势磅礴、水墨淋满,...

    49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张北云[图文]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张北云[图文]

    【艺术简历】张北云,男,汉族,1958年生于吉林省通化市。师从杨延文先生,毕业于北京画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荣获“97中国画坛百杰画家称号”。1991年作为代表参加中宣部、国务院、文化部、全国青年文艺创作会议;1992年由曾氏艺术中心举办的94中国水墨画大赛 作品《大黄土夕照》《自古家乡明月静》评定佳作;1993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山水画展”作品《回首往事多》获优秀奖。...

    26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动漫展中的情怀[图文]
    动漫展中的情怀[图文]

    万众瞩目的《白昼的幻想——天野喜孝艺术展》于6月1日在上海艺仓美术馆拉开帷幕。同时,动漫迷翘首期盼的“尾田荣一郎监修Hello,ONEPIECE路飞来了!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开展。一座城,两大动漫展。博眼球的亮点在于二次元、热血励志、奇幻畅想、视觉冲击还是限量版衍生品?到底魅力何在?看了这两个大展就知道答案所在了。1997年夏季,漫画航海王《ONEPIECE》首次刊载于日本最畅销的漫画杂志《周...

    170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黑科技”助力川博千年文物焕生机[图文]
    “黑科技”助力川博千年文物焕生机[图文]

    成都,这座拥有4500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博物馆总数量和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均居全国城市第一位。现在在成都,逛博物馆早已成为了市民的日常。创建于1941年3月,最初叫“川西博物馆”,后更名“四川省博物馆”,2009年新馆落成后又改称“四川博物院”(以下简称“川博”)的地方,是收藏和展出四川省文物的重要场所。走进川博东南门,左边一栋办公楼中,有一个门禁森严、平日极少露脸却不可或缺的地方——文物保护...

    54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