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刘礼宾:《马拉之死》如果是张照片[图文]

时间 : 03-02 投稿人 : 峻熙 点击 :

刘礼宾:《马拉之死》如果是张照片 | 美术理论

《马拉之死》

我生在农村,上世纪70年末,住的老房子也有30多年历史了,屋子被灶熏的黝黑。于是就把一些带颜色的纸贴在墙上。印象最深的一张画就是《马拉之死》。彩色的,印刷质量很好。估计是把《画报》拆开,贴在墙上的。之所以对这张画印象深,是因为和玩伴有过一次争论。争论的主题:这是张照片,还是一张画?我坚持认为这是一张照片,他坚持说是一张画,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因为有过这次争吵,没人的我时候,我经常趴在这张画上看,越看越认为我的看法对。在我有限的世界里,我难以想象谁能画出这样的“画”。

当时很羡慕画得很“像”的画。我第一次“开眼”还没上小学。当时画小人,一个圈就是一个眼睛,一个三角形就是一个鼻子,一个半圆形就是一个耳朵。画男孩就在头上画几根短线,画女孩就把“线”画长。很概念化!画出来的人千篇一律。姐姐看了我画的小人,说:你仔细看看,人真长得这样子吗?这句话“棒喝”了我,当时情景至今记得。后来就看着去看,画得有点样子了,但是距离我要画的对象,无疑还差太远。当时觉得,画“像”好难呀!

后来好像是在历史课本的彩页上,又看到《马拉之死》这幅画,进行核实,结果别人告诉我是一张画,仍然半信半疑。一直到初中毕业,我没见过真正的油画,所以难以想象这是张“画”。这期间,倒是两次接触过油画的近亲——素描。一次是在县城百货大楼,遇到一个售货员,他正在画速写,把走来走去的顾客画成猪的样子,画得惟妙惟肖。我站在边上看,他看我有兴趣,就和我聊天,原来他是一个屡战屡败的艺考落榜生(文化课过不了)。他拿出他用圆珠笔临摹的五元钱上的炼钢工人头像(原作应该是侯一民先生的作品),大约有10厘米见方,给我一支铅笔,让我临摹。我当时不知道什么是素描,就照葫芦画瓢,一临就是一个多小时。哪里黑我就画黑,哪里白我就留白。当时很多顾客围拢过来看,好多人夸我画的好!所以心里美滋滋的,记忆深刻。走的的时候,售货员把他画的炼钢工人头像送给了我,还送我一些速写,说有空来找他玩。另外一次是在初三,我在镇上上学,镇上有个名人姓尹,听说多次过了中央美院的专业线,就是文化课过不了。他的侄子和我同班,带我去见他。他很热心地见了我,鼓励我画画,送我一些削的很长很尖的铅笔,还送我一张A4大小的素描头像,让我回去临摹。我回到学校,忙不迭地找了一张同样大的白纸临摹,因为尺幅大,结果临摹起来很困难。加上我用的纸薄(当时不知道什么是素描纸),画了一会儿就破了,这是一次失败的经历,所以也记得。两次接触素描,再去看偶尔接触到的油画图片,影影绰绰地知道原来可以画的这么真实。

到了高中,进了美术班,确切地知道了《马拉之死》是张油画。再去仔细审视这张画,也知道了,什么是水平上的天渊之别。中间经历高考,进入大学,学政治教育。再次接触到《马拉之死》已经是在自学美术史的时候。如果说以前纠结,主要在于它是不是绘画?画家技法能力的高低?现在已经开始把它视为“史料“,要急迫的是记住它的年代、尺寸、材质、所代表的主要风格等等“知识”。学累了,偶尔看到它,也会用审美的眼光去享受一会,但考研的急迫很快唤醒我,又去背“知识“了。

到了美院,接触到更多的中外美术史书籍。看到关于这张作品的更多阐释:形式分析的、符号学的、政治学的(支持或反对“巴黎公社“两派的不同阐释让人印象深刻)、文化研究的等等,还有研究《马拉之死》的史学史研究。研究文本的重叠越来越多,作品好像弥散在里面了。

记得朱青生先生说他第一次看到伦勃朗原作的经历:感动的热泪直流,在原作面前待了8个小时,但是最后对自己的这种感动保持了警戒。这里面包含着美术史研究者的理性自觉。面对《马拉之死》,我反过来想:在各冲阐释纷至沓来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对“自觉”保持警觉呢?

现在看《马拉之死》这件作品,我主要围绕着“写实”这个概念进行。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David,1748-1825)创作这件作品之前,在马拉被刺现场画了速写,并很快创作出这件作品,以做为对“反革命”势力的讨伐,对英雄进行宣传。所以这件作品有新闻报道的性质。相对于之前的古典主义、巴洛克主义、洛可可主义画风来讲,大卫的新古典主义画风更加朴素,但又暗合了巴黎公社对英雄主义风格的需要——本来丑陋的马拉被它赋予了一种单纯和神圣。不出所料,这件作品在当时的巴黎引起了轰动。

“写实”和“纪实”一字之差,在当代绘画“观念”介入,纷纷处理图像的现在,绘画和现实(以及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经历过文革绘画的“红光亮”、里希特风格的“平涂”、时下笔触式绘画的喧嚣尘上,又怎么看《马拉之死》和“巴黎公社”的关系呢?

最初看《马拉之死》,我认为是张照片,后来又认为是幅绘画,再后变成了知识,再后变成了文本,现在我更希望它真的是张照片——能够“纪实”。之所以有这样的期盼,是因为现在的绘画更多搁浅在了“风格”上,而这些“风格”的流行或是受某种时髦舶来品的影响、或是学院教育的惯性使然。看似批判的外表下,其实“风格”变成了“华丽的外衣”,它本身所包含的意识形态并没有被反思。

所以我期盼《马拉之死》是张照片,一个傻瓜机随即拍到的照片,尽管它也穿着稍显华丽的“外衣”。

相关文章

  • 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图文]
    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图文]

    王中 武汉光谷广场《星河》 2019年作为一个“舶来品”,公共艺术在国内早期一直存在某种“误读”,更多的是以城市雕塑或者城市公共空间的物化的构筑体来阐释公共艺术,这与中国的城市化高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城市“大跃进”式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缺失,很多城市急于弥补这种文化缺憾,“快餐”式地用艺术“装点”城市,认为公共空间的艺术品等同于公共艺术,这种认识显然弱化了公共艺术的职能和作用。随着政策的导向...

    126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半野半正 半新半旧[图文]
    半野半正 半新半旧[图文]

    清代髡残,号石溪,是中国美术史上杰出的画家,他宗法“元四家” ,深得王蒙精髓;他主张创作不可固守成法,追求创新,终成自家面貌。髡残的一生充满传奇,他仙风道骨却自剃出家;他的性格独立果决却易怒直率;他有着超乎寻常的遗民情节却与投降清朝的程正揆互为知己;他以山水画闻名,但开始作画时间已无从考证;甚至在他稀如星凤的传世墨迹里,至今仍有部分存在真伪争议……从普通世人到高僧再到画僧,这位因明清易代更改人生轨...

    139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佳节赏佳作——著名书画家王志坚中秋国庆专刊[图文]
    佳节赏佳作——著名书画家王志坚中秋国庆专刊[图文]

    艺术简历王志坚,生于1958年,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代表作曾获中国美协授予的二等奖,国家文化部银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金奖等荣誉和奖项。现为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专家、湖南省艺术类高职评委,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美协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南省美协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工笔画艺委会主任,湖南省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31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西藏的官窑瓷器收藏的来源考证[图文]
    西藏的官窑瓷器收藏的来源考证[图文]

    来源:工美师资讯专用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吐蕃王朝与唐王朝“和亲”,此后西藏高原与中原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就没有间断。公元13世纪,西藏正式归入中国元朝版图,从此以后,中国历代中央王朝对西藏地方一直有效地行使着主权。与此同时,随着汉藏交往频繁,双方在文化方面的影响和交融也愈加显著。在西藏,至今仍收藏着一些与历代中央王朝有关的文物,这些文物一方面以实物证明了西藏自元朝以来,就始终置...

    196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气运心胸——著名画家胡学武作品欣赏[图文]
    气运心胸——著名画家胡学武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介胡学武,1963年生于湖北武汉。湖北省国画院副院长,湖北开明画院副院长,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三峡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东湖画社法人。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美展并获奖,作品发表于《国画家》《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画研究》《中国美术》等。出版有《胡学武画集》《荆楚画派名家作品集——胡学武卷》《胡学武意象水墨》。气运心胸胡学武与笔...

    47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时代赋能 正大气象——读孔达达的书法创作[图文]
    时代赋能 正大气象——读孔达达的书法创作[图文]

    书写是个人的行为,书法是大众的审视与判断。书写的意义在于文字信息传递与暂存,书法的意义显然不仅是文字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乃至更是一种深植于中国汉字所生成的文化精神传播和艺术审美的感受、审视,好的书法往往与时代的文化规则、潮流和书者个人的内在气息融合,形成其独特的艺术创作境界,作品给予观读者以自觉的精神振奋,以及民族文化传统的浸润。赏读孔达达创作的榜书、横直幅格式巨作,以及近期的合体单字作品,大抵便...

    115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吴兴伟艺术欣赏[图文]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吴兴伟艺术欣赏[图文]

    【艺术简历】吴兴伟,河北武强县人,中共党员,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曾任河北武强画社编辑室主任、总编、社长。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剪纸学会会员、河北省民族技艺传承职业教育集团特聘教授、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衡水画院院外画师、市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津贴、衡水市拔尖人才、韩国书画协会顾问,2007年3月河北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2...

    166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傅作仁与海伦剪纸[图文]
    傅作仁与海伦剪纸[图文]

    傅作仁在工作中黑龙江民间图案搜集整理之二黑龙江民间图案搜集整理之三黑龙江民间图案搜集整理之一傅作仁自画像 1950年傅作仁与海伦剪纸李桂桪 忽闻我小学时的美术科任老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傅作仁老先生,于2023年3月21日逝世,心中十分悲痛。我于傅老师相识70余年,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傅老师的为人和他那酷爱剪纸艺术的精神,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中,我决意将他的品德和业绩成文,加以...

    59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自有诗书画中游  读山水画大家林之源[图文]
    自有诗书画中游 读山水画大家林之源[图文]

    本文作者逸人和林之源先生林之源先生与山水画大家林之源先生神于交网络数载,谈诗论画,兮兮相惜,是为知己!虽多次笔会,偶有碰面,惜来去匆匆,均擦肩而过!戊戌冬月,刘顺平先生艺术馆开馆,群贤毕至,名家云集,是日,与林之源先生幸遇,促膝长谈,相见恨晚!先生长须飘飘,仙风道骨,谈吐儒雅,才思敏捷,见解独到,与先生谈艺,畅快淋漓,有如沐春风,如啜香茗之感!先生字半奚,号冷香居士。温州鹿城区人。当代山水画...

    94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赤字四千万!纽约大都会该继续扩张还是保守发展?[图文]
    赤字四千万!纽约大都会该继续扩张还是保守发展?[图文]

    编者按:近日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下简称Met)将其所收藏的约375,000张公共艺术品图片资源开放,提供给公众自由、不受限制的使用。与此同时,Met的财政问题却不容乐观,面对巨大的财政赤字,Met是继续大步向前推进数字技术、拓展现当代馆藏以吸引更多观众,还是保守地在古代文化上深入研究?其实这个疑问不单是Met所要面对的,亦是全球博物馆需要思考的未来之路。大都会博物馆内的中国壁画当人们涌入M...

    174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尼罗河来信|木乃伊肖像画:埃及与希腊罗马的相遇[图文]
    尼罗河来信|木乃伊肖像画:埃及与希腊罗马的相遇[图文]

    埃及出土的木乃伊肖像画是古代绘画史上最珍贵的部分,因为它们保存了在希腊罗马本土已经失传的古代绘画传统。目前为止,已经发现超过1000幅肖像画,男女老少都有,逼真写实的手法和符号化的表现相糅合,是古埃及的墓葬习俗与希腊罗马艺术风格结合的产物,也是不同来世观念融合的结果。木乃伊面具最早出现于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000年),木乃伊肖像画则出现于罗马时期(公元30年),延续使用到公元三世纪中期,是定居...

    161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张志庆艺术感悟之书道之思[图文]
    张志庆艺术感悟之书道之思[图文]

    张志庆,1971生,山东即墨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艺术硕士。曾为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创研班助教,北京交通大学书画创作研究中心教育部副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国学教育中心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唯一合作办学大学---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书法系主任,沈门七子成员之一。书法的学习,想取得长期的进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过了中年以后。苏东坡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识,...

    183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蒙娜丽莎》是怎么到法国的?[图文]
    《蒙娜丽莎》是怎么到法国的?[图文]

    近来夜读法国史,不少人开始来问我,你读的是哪本法国史,能不能推荐我们也读一下。对这个问题,我感到非常为难,因为我所需要的,是尽可能接近历史事实,所以需要原材料。而原材料散布在各种文字之中、各种陈述之中。我要做的,是让自己在各种貌似事实的资料中,做出一个判断,然后形成对一个事件、人物的判断,勾勒出自己认为足够清晰的样子和过程,然后给它归类,封存到记忆的抽屉中。我无需历史学家来告诉我,法国大革命是好...

    109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二十世纪传奇女艺术家:妮基·圣法勒[图文]
    二十世纪传奇女艺术家:妮基·圣法勒[图文]

    妮基·圣法勒(图片由今日美术馆提供)妮基·圣法勒(图片由今日美术馆提供)1930年10月29日,Niki出生于法国塞纳河畔纳伊市,父亲经营家族的银行生意。年轻的Niki作为时装模特出道,为《Vogue》、《Harper‘s Bazaar》、《Elle》、《Life》等法国及美国杂志拍摄照片,之后学习戏剧与表演。Niki由于早年经历产生的精神压力,令她发现绘画有助于克服这场人生危机,便放弃表演...

    35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根雕艺术收藏渐露头角 价值被认可[图文]
    根雕艺术收藏渐露头角 价值被认可[图文]

    近年来,随着收藏市场品类的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根雕市场逐渐复苏,根雕的艺术价值越来越受到认可,已然成为投资收藏市场上的生力军。此前,在北京东正2017年春拍上,共有40件精品上拍,其中一件清乾隆宫廷御制竹根雕仿青铜饕餮纹兽足鼎以800万元起拍,最终以2100万元落槌,加佣金以2415万元成交。根雕作品是全手工制作的天然艺术品,集古朴、天然、艺术之风格和时尚、典雅、实用之魅力于一体。根雕作品...

    144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