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媚道
在郭达平早期的一幅写生画中,我们就看到了他将在未来数十年里面所努力要达到的绘画境界,那是作于1976年的作品《剑江河边》,一幅单纯的江边风景,依稀的风物具象,夕阳照射下的风物与色彩被置于绘画的主要位置,大块的光斑构成了画面的主体,光与色建起来一个独立于风物对象的世界。从一开始,画家就意识到了绘画对于现实对象进行灵性改造的任务,通过现场感知以及塞尚所说的“对象逐渐浸入到了我的身体之中”的手眼关联与技巧制作,郭达平的风景意识已经建立起来,其绘画的诗意特征随即也被呈现出来。以绘画之形写对象之光影,以绘画之色渲染对象之彩色,当其物我一体、应目会心、以形色冶炼自然之象貌的时候,就如宗炳《画山水序》的“以形媚道”之论,揭示出绘画之感性形态解放着画家的创造性价值。德国诗人霍尔德林说“写诗是人的一切活动中最纯真的”,那么可以说,郭达平的绘画也如写诗,其艺术的纯真性也揭示了艺术呈现世界真理的一种解蔽路径。
心凝形释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唐代诗人柳宗元专情在苍茫风物之中而身心俱化合于对象的情景,也可以是对于艺术创作时刻的一种描述。在郭达平日趋成熟的画作之中,我们可以想象画家手眼相应于对面风物之时的情景,大约也有与柳氏相似的忘情之状。所谓“心凝形释”,在亲历者是身临其境无思无虑忘怀于眼前风物,由此与对象混融一体的主观感受,所谓“骨肉都融”的现场情态,在画家郭达平这里,又是一种双重的形、色释放的情态:其一是如诗人那样观物时刻的“与万化冥合”情态,另外就是当其运用水粉颜料去状物描绘的时候,现实对象在画家笔下再次浑融为精细的彩色肌理、婀娜多姿的性灵意象,表现出画家形色表意、化合物象的诗情以及理趣,就如郭达平很多趋于写实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为2009年作品《金色的荷塘》。这幅作品描绘着冬天阳光之下的荷塘,全篇弥漫着红紫光晕,在特设的光照下,枝叶交织的残荷被绘制为纵横穿插、质感硬挺的金色线条,那些枝叶残影就此以棕红色的碎片与金色线条搭建起精致繁复的空间,残余的田水带来一抹碧绿,浓淡之间亦映射出画外天空的镜像,枝叶交织的现实空间及其色彩光影所安置出来的多重空间,把现实中的观察者与观看这幅绘画的观看者联系起来。在画家,这是他的主观世界对于这个荷塘的再观看,所以他把残剩季节表现为金碧辉煌的光影世界,在面对画幅的观看者,这幅荷塘再也不隐喻着残剩时光的颓败心境。荷塘与光影,枝叶与空间,水中映像与画外天空,这些丰富的意象亦如“心凝形释”,是把“世界身体的骨肉”都融在了形的重组与色的设定,融入到色彩、笔触的肌理质感,乃至创造出画幅空间之外的空间,风景之外的心象世界,“竟不知风乘我邪,我乘风乎?”这幅画就像是一个崭新世界,由于画家的创造性工作,观看者看到了一个富饶华美的诗意空间。
醉漾幻境
郭达平纸本作品中还有另外一类色线纵横,意象繁密、色彩饱满趋于抽象的作品。这些作品的画面常常隐约着具象的影子,似风景风物亦似自由书写,似信手涂抹亦似精心铺排,似松似紧、似虚似实的平面,用线则宽窄相间,用色则冷暖相对,隐约之间也透露出杂乱的光影叠置,似乎其中隐藏着无尽的幻化无端与奥妙无穷。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午后的艳遇》这种类型。这类作品有的运用水性颜料纵横涂绘,也有的运用控水技巧的滴淌拖拽,所以看起来都具有塑形的质感,仿佛这种状态的神秘世界被这些竖立的或者横置着的肌理斑痕所阻隔,由此也驱遣着观者的目光以图进一步的探索其隐藏起来的幻化空间。又由于水性颜料及其相关的干湿相应的特质,这些繁复画面往往产生出湿漉漉的效果,如雨滴,如水痕,亦如太阳照射之下的水汽蒸腾,在不同颜色、不同用笔的差别中,他们或许具有热情的意欲,或者具有潮湿暗淡的忧郁,亦如无语言说的梦境,就像英国当代画家多伊格(Peter Doig)绘画中那些遥远却逼迫人心的黯淡幻境。
这一类作品中那些摇曳恍惚、密集动荡的色彩与肌理,可以视为是画家心境的轻漾时刻,自由情状之中的自在抒发,而画幅中那些繁复无序所潜藏着的神秘幻境,那些自在放逸却精心营构的光影缝隙、隐约叠层,那些层层叠叠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力,在宋代词人秦观《点绛唇-桃源》这里,大约就是“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这样的画家心意,而“乱红如雨”这样的句子,大约言说了这些作品所凸显出来的语言特征。
潋滟光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首诗同样可以用来描述郭达平近年来诸多作品。这一类作品更为抽象也更加具有水彩画的材料特质。就像他最早时期对于光与色的艺术领悟那样,眼前这一类作品所要尝试的是光影与色韵的空间关系,是水性颜料与意象构建的关系,同时也是对于绘画“真理性”价值的再次表述。就像苏轼诗句所蕴含的诗意所揭示出来那样,这首诗的意象世界是光色无涯的世界,也是水天一体潋滟映射的世界,一个奇观,也是一种语言所隐喻着的一种世界的真相:光与影的世界如初现一般的纯真诗意。
这一类作品有《梦境》系列《幻境》《雾境》《节日》等等,皆属于水彩抽象的样式。这些作品鲜明地,亦可以说是恣肆地运用水彩颜料、工具、纸质材料特征所营造出来的水光潋滟光影娑婆的世界,水迹淋漓,意象朦胧,纸质的画面亦配合着水迹斑驳的浸润、加强着平铺漫湮出来的透明水痕,不同的干湿运用亦形成诸多意外的形状边缘,似线似形,似物似魅,“其中有象”。另外,细读这些作品,我们观察到形与色的叠置与轻重质感,在这一类画幅中产生了重要的空间隐喻,观者目光所及,画面的广阔无涯或者紧致逼迫,隐约潜藏着的朦胧意象,或疏朗,或紧凑,色彩的叠置或者浓淡亦对于观者的视觉产生着或深远,或浅近,或厚实,或疏离的空间效果,某种水与光与色所建立起来的世界形象在观者的想象中被推涌出来,“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作品即是一个水光潋滟的世界,是一个有水、有色、有形,亦有物的世界,亦如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里面所说,“走近这幅作品,我们就突然进入了另一个天地,其况味全然不同于我们惯常的存在”。诚如大多数郭达平绘画的评论者所说,这是一个光与色的世界或者存在。画家有意创制这一类作品中那些光的凸显,大部分作品似乎都被瞬间闪亮的强光所直射,全部世界仿佛被充盈的光晕所笼罩,这是一个没有阴影的世界,即使些微残存着的阴影,它们或消隐于水迹之中,或远逝于色块的叠置之中,或者已经与各种物象相互转换,或者相互消融。
它们就像是“存在者进入它的存在之无蔽之中”,无蔽即真理,因此我们可以领悟到,通过恣肆自由的水彩抽象而对于绘画世界的本真呈现。这是海德格尔对于艺术作品诞生时刻的一种存在论描述,那么也可以说,以光与水与色建构起来的郭达平水彩抽象作品,它们的初始目标,就是这样一种让世界“在光晕中现身在场”的诗学。
张建建
2023年7月15日贵阳
艺术家简历
郭达平
198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1985年-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
2004年-俄罗斯国家艺术科学院作访问学者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历任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贵州省美协水彩画艺委会主任
贵州省油画学会学术委员
曾获贵州省优秀美术家称号
全国水彩画高级研修班特聘导师
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委员
超表现水彩/首届国际ROCKWELL网络大奖赛特邀评委
在光晕中现身
“光把物质不可分割地拖在一起,意味着光本身变成了物质。、、、就这样,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天体”,阿甘本这样谈论绘画时,就像是在谈论着郭达平这一类抽象绘画。纯粹光之世界,纯粹水迹之中的物,似乎就是原初的世界,当观看者通过这些作品与水、与光、与色这些原初之物相遇之时,当这些作品创作之时刻,世界就已经“在光晕中现身在场”(《艺术作品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