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是陶瓷器中的一种,是从实用器皿中衍生出来的陶瓷门类,也是江苏宜兴所独有的一个陶瓷产业。
紫砂陶通过上千年的演化和发展,已经在各陶瓷门类中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以其独特的材质、风格和品味而有别于其它的陶瓷而形成其特有的艺术特质和一种陶瓷文化,其中尤以紫砂壶为其标志而名扬天下,成为与中国茶文化最紧密相联的实用化、艺术化相兼的陶瓷门类,深化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弘扬和推动了中国茶文化。
这一切,缘于紫砂之美,紫砂之美在于其独特的材质、风格、品味。她能在陶瓷之林中独树一帜也完全是基于此,是上苍赐予宜兴的贵重礼物,所有的宜兴人都以此引以为豪、以此为荣,在当今各地陶瓷产业异军突起、百花齐放的形势下,使得“宜兴——中国陶都”的殊荣依旧名副其实、依然光彩夺目。
紫砂陶的发明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的结果,也是陶瓷发展规律中偶然的结果又是必然的结果,是对“美”的发现。据专家考证,宜兴紫砂起源自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从无至有、从粗到精,经历了无数次水与火的洗礼而成为一枝陶瓷奇葩,她从一般陶瓷中脱颖而出也得益于中国的特殊文化氛围,因此,紫砂陶是中国文化的产物。
本人认为,紫砂陶的诞生在于先民在从事制陶过程中所极偶然而又必然的结果,她是我们先民在“掇土为陶”的劳动实践中的发明创造。在原始社会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制约,此“土”离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陶土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我们现在知道,陶土原料就是一种成份较纯的粘土矿或粘土岩,多埋藏于地表之下或在不适于先民生息的地方,我们的先民不可能一开始就会使用。最一般的可能他们多为就地取材,是在能所见、所及的范围裸露的地表取土,其烧制的在今日看来只是象砖瓦一类的瓦器,是固化的不被水所溶的坯而已,也称不上是陶。随着实践中偶然的发现,先民对不同的泥质有了了解,知道何种泥土烧制的器具品质更好、更致密、更坚实,知道选料、开矿以取得合适的粘土,在这个阶段才真正称得上是陶。关于这一点,也完全可以从陶瓷产地的地域情况可以看出,这主要是因为由粘土矿的地质构造分布及其距地表深浅所致,容易和适宜取得粘土矿的地区自然就容易成为陶瓷产区,如江苏宜兴、山东淄博、广东佛山、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等;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不断先进和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同时在制陶实现中我们的先民为解决陶器吸水渗透的问题发明了施釉,这实际上使陶器发生了质的飞跃,更具了工艺性和体现了先民的审美观。在长时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我们的先民不断发现可用于更精细器物的原料,进行了不断的尝试,从此诞生了新的烧制器--瓷,由陶至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几千年来先民在生产实践中对陶瓷原料的不断发现、提炼和对生产工艺的不断创新而形成的。
由此可见,原料对陶瓷的生产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地质角度而言,陶瓷原料就是粘土岩矿,从其化学成份而言主要就是氧化铝,粘土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产物,是由地壳中含长石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和地质的作用而生成的,在自然界中分成广泛,种类繁多,藏量丰富,是一种宝贵的天然资源。粘土具有颗粒细、可塑性强、结合性好,触变性过度,收缩适宜,耐火度高等工艺性能,因而,粘土是成为瓷器的基础。它主要有瓷土、陶土和耐火土粘土等三类,据矿物的结构与组成的不同,陶瓷工业所用粘土中的主要粘土矿物有高岭石类、蒙脱石类和伊利石(水云母)等三种,另外还有较少见的水铝石。
粘土矿物的主体化学成分是硅铝氧化物和水,其特征是与适量水结合可调成柔可绕指的软泥,具有可塑性,将塑性成形的泥团烧后会变成具有一定湿度的坚硬烧结体。从制砖瓦的一般粘土、制陶的普通粘土和制瓷的高岭土都是属于此类。粘土岩是一种主要由粒径<0.0039mm的细颗粒物质组成的并含有大量粘土矿物的沉积岩。疏松未固结者称为粘土,固结成岩者称为泥岩和页岩。大多数粘土岩是母岩风化产物中的细碎屑物质呈悬浮状态被搬运到沉积场所,以机械方式沉积而成的。部分粘土岩是铝硅酸盐矿物分解的产物在原地堆积而成或在水盆地中通过胶体凝聚作用形成的,成分较纯,常常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粘土矿物是粘土岩中最主要的矿物成分。粘土矿物很细小,它们的结晶大小一般不超过1—2微米。粘土矿物种类繁多,粘土岩中分布最广的是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绿泥石、凹凸棒石等。粘土岩的化学成分取决于它的矿物成分和粘土矿物中吸附离子的成分。其主要化学组分是SiO2、Al2O3及铁的氧化物等。
粘土岩的颜色取决于粘土矿物的成分、杂质矿物的成分、有机质及所含色素的颜色。单一成分的高岭石粘土、水云母粘土等,常呈白色、浅灰色,浅黄色等;某些粘土岩中含细分散状的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则呈红色、紫色、棕色、黄色或玫瑰色等;含锰的氧化物时则呈褐色或黑色;含分散状有机质和硫化铁时呈灰色或黑色;若粘土岩中含有较多的海绿石、绿泥石、孔雀石、蓝铜矿时,则呈绿色或蓝色。
粘土岩是分布最广的沉积岩,约占沉积岩总量的60—70%。粘土岩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如可塑性、耐火性、烧结性、膨胀性、吸附性等等,因而在工农业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那么制作紫砂陶的紫砂原料又是什么呢?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和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合分析,紫砂泥属于粒土--石英云母系,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因此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为多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所以也同样是以氧化铝为主的粘土岩,而出矿的紫砂泥原料是一种似土非土、似石非石的矿藏,说是粘土岩的话也更形象。
那么同样是是以粘土为原料的、同样是经烧制后为什么有的称陶而有的称为瓷?陶与瓷究竟有什么区别呢?这是因为由于原料的颗粒度、纯度、所含其它成份和烧成温度不同而造成的。一般砖瓦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只要求达到一定的强度,所以对材料的要求很低,只需在地表随意取土搅拌成型即可,基中含有大量的杂质、砂石、动植物腐殖质等有机物残留、颗粒较大,烧制的温度也不是太高,所以烧制出的东西多孔疏松,吸水性很大;一般陶器所用原料是开采而得的粘土矿经过了一定的筛选、粉碎的,基本无腐殖质成份,颗粒也较细,烧制的温度也高于砖瓦的温度,一般为900~1050度之间,所以其产品的强度、致密度又有了提高,但仍有一定的孔隙和吸水性,为了解决其吸水性,陶器经历了无釉到施釉的过程;而瓷器的制作是使用了一种叫高岭土的粘土矿,这种粘土更为细腻,氧化铝的成份也更纯,也就是俗称的“观音土”,其强度和致密度更高,所需烧制的温度也更高,耐火度在1770-1790℃之间,几乎无吸水性;接下来是耐火器材,这实际上也是陶瓷的一种,以前我也认为它与传统的陶瓷门类不沾边,耐火陶瓷使用的原料好象与我们概念中的陶土完全不一样,但这只是形态上的不同而已,它是一种未风化的结晶矿,其成份几乎为纯粹氧化铝,也叫刚玉,与粘土矿的主要成份完全一样(刚玉是一种纯的结晶氧化铝,莫氏硬度为9,在天然矿物中,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刚玉虽是铝的氧化物,但密度是4g/cm3左右,比金属铝大。刚玉的外观有强烈的玻璃光泽,颜色多样,常见黄灰、蓝灰,你可能不知道如果是色泽美丽的刚玉就有可能是一颗红宝石或蓝宝石呢:含钛的刚玉呈碧蓝、青蓝色,称蓝宝石,含铬呈红色透明者则称红宝石,绿色的为绿玉,黄色的为黄玉,都是名贵的宝石),耐火陶瓷所烧制的温度最高,达1650~1800度,而耐火度在2000~2050度之间,也所以被称为耐火陶瓷,其产品如炉管、耐火砖、窑匣可以作为其它陶瓷生产中做炉膛等所有需耐高温的地方之用,也有我们日常用来磨刀的油石;更多的是用于电子工业上的陶瓷件也是陶瓷的一类。
那么紫砂陶又是处于怎样的位置呢?其实也是介于陶和瓷之间的一种,这主要取决于它所用的原料在氧化铝成份、颗粒细腻度、其它氧化物介于精通陶土和瓷土之间的缘故,其烧制的温度、产品的致密度、透气和吸水性也都介于陶和瓷之间,更因其原料特性而毋须施釉,而在其原料中因铁氧化物和其他金属氧化物含量的不同,在烧制时氧化或还原反映不同而形成紫砂陶异彩纷呈的颜色,仅此一点就便紫砂从众陶瓷中脱颖而出。
紫砂泥矿藏并非只在宜兴,从地质的角度而言,它是属于三叠纪成煤层,其分布的范围很广。
从理论上说,在宜兴之外的地方只要具备了紫砂泥原矿和相应的生产工艺条件,完全也能产出紫砂陶瓷,这一点也是被实际所证明了的,只是宜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同时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紫砂文化,其地位已经深深根植于海内外所有人的心中,这既是自然的恩赐,也是宜兴先民泽被后世的福荫,更是宜兴业者继承、呵欠、创新、发展的结果,说到宜兴必言紫砂,说到紫砂必称宜兴。此可谓一喜一忧,一喜是不用杞人忧天地担心原料的枯竭,一忧是自然秉赋也非独宜兴一家,如果我们无法发扬光大紫砂的产业和文化,就有可能失去独占紫砂殊荣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