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越窑:宁波人自己的瓷器 [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isaac 点击 :

越窑:宁波人自己的瓷器  | 陶瓷欣赏

越窑鹦鹉秘色粉盒

越窑是唐朝、五代时越州(今浙江绍兴,宁波)的瓷窑。因此得名为“越窑”。越窑烧制的青瓷器在唐代很出名。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碗,越州为上。其瓷类玉、类冰。”

越窑:宁波人自己的瓷器  | 陶瓷欣赏

越窑龟莲纹盘

越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主要分布在浙江上虞、慈溪一带,不仅生产民间用瓷,而且早在唐代就设置贡窑,宋时“置官监窑”,烧制高档的宫廷用瓷,其产品在唐代晚期开始大量外销,在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现过越窑青瓷,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其中上林湖越窑遗址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越窑:宁波人自己的瓷器  | 陶瓷欣赏

越窑长颈执壶

二十世纪30年代,陈万里曾考察越窑遗址。50年代后,文物部门多次对越窑遗址进行了踏勘。1990年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对上林湖库区及周围诸如白洋湖、上岙湖、杜湖、古银锭湖等窑址群进行了专题调查,对其中的荷花芯窑址、寺龙口窑址、低岭头窑址进行了发掘。越窑青瓷开创于东汉,历晋、南朝,到唐、五代、宋时得到蓬勃发展,北宋中晚期经历了从鼎盛到衰落的过程,南宋初,又进入一个短暂的繁荣期。

越窑:宁波人自己的瓷器  | 陶瓷欣赏

越窑秘色龙船

晚唐、五代时最上品的越窑千峰翠色青瓷专门作为贡品,臣民不得用,因此称为“秘色”。五代时闽国王王审知曾派徐寅贡秘色瓷,徐寅作诗:《贡余秘色瓷器》:“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越窑:宁波人自己的瓷器  | 陶瓷欣赏

越窑四系罐

宋赵彦衡《云麓漫钞》说越窑秘色瓷艾色,又引唐诗人陆龟蒙《进越器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霄盛沆瀣,共稽中散斗遗杯”。

越窑:宁波人自己的瓷器  | 陶瓷欣赏

越窑捻茶叶碗

1987年4月3日,法门寺真身宝塔的地宫被打开,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包括十三件秘色瓷器现存法门寺博物馆。

越窑:宁波人自己的瓷器  | 陶瓷欣赏

青釉文字多角罐

从东汉、三国到西晋,越窑的中心窑场在上虞的曹娥江流域,共发现窑址100余处,另在慈溪、余姚、鄞县、宁波、绍兴等地均有零星分布。产品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有罐、罍、壶、钟、洗、碗、虎子、灯等,也有许多明器出现,特别是谷仓,成了这一时期的标志性器物。

越窑:宁波人自己的瓷器  | 陶瓷欣赏

越窑秘色三件套

东晋、南朝时期,越窑遗址数量发现不多,相对处于一个低落阶段,上虞曹娥江中游自西晋以后窑址剧减;而在慈溪古银锭湖一带,则有了进一步发展;另在萧山、余姚、鄞县、奉化等地有零星分布。这一时期的产品主要有碗、盘、钵、罐、盘口壶、鸡首壶、砚等,西晋时期流行的明器基本不见。

越窑:宁波人自己的瓷器  | 陶瓷欣赏

越窑刻花方形洗

唐、五代时期,越窑的中心窑场从上虞曹娥江流域转移到慈溪的上林湖一带,窑址数量激增,遍布除浙北和浙南以外的所有地区,在胎釉配方、造型装饰、窑具和烧制方面均有重大改进,制瓷工艺显著提高,且在九世纪上半叶创制和使用了匣钵,特别是细质匣钵釉封接技术的出现,有效地保证了瓷器烧成时的还原气氛和防止落渣的发生,使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秘色瓷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器形有花口碗、葵口盘、海棠杯、荷叶形盏托、执壶、粉盒、瓷枕、水盂等,其修坯之精细、釉面之莹润、造型之端庄、烧成之优良,折射出以釉色和造型取胜的时代风尚。

越窑:宁波人自己的瓷器  | 陶瓷欣赏

越窑摩羯纹粉盒

北宋,是越窑蓬勃发展时期,除慈溪上林湖这个中心以外,在鄞县东钱湖、上虞窑寺前、黄岩沙埠形成了另3个分中心。此时的越窑以异彩纷呈的刻划花为标志,青瓷手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碗、盘、托、壶、罐等器物胎骨细薄,并运用单线划花、镂孔透雕、浅浮雕、刻划与篦纹相接合等装饰技法,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丰富的艺术个性。特别是北宋早期的划花技术,把唐代金银器纹样引用到瓷器上,线条流畅,技法娴熟,布局细密,图样简洁清丽,以自然风物和民间喜闻乐见的内容为创作题材,如鹦鹉对鸣、蝴蝶相向、双凤穿枝、龟伏荷心、鸟栖花丛、儿童嬉戏,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到北宋中晚期,虽引进了刻花技术,但品种逐渐单调,制作渐趋粗糙,有许多碗类采用明火叠烧。另在上林湖窑址调查中,有多件刻“官”、“官样”铭遗物出土。

越窑:宁波人自己的瓷器  | 陶瓷欣赏

越窑莲瓣尊

南宋时,越窑遗址主要分布在慈溪市古银锭湖周围,数量较少。在窑址中,除传统越窑青瓷以外,又发现了官窑型的月白、天青釉瓷器,折腹盘、兰草纹和牡丹纹是这一时期器物的主要特征。官窑型器物的釉面滋润而含蓄,呈半失透状,器类有觚、炉、盘、玉壶春瓶、花盆、鸟食罐等,这些产品应是供器或宫廷用器,其胎质釉色、器物造型,烧成方式及仪态风神均与越窑瓷器传统风格大相径庭,却与北方的汝官窑制品颇为接近,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应该与南宋早期修内司在此征烧宫廷用瓷有关,新出现了用支钉支烧方法。寺龙口窑址南宋地层中,有阴刻“官”铭匣钵出土。

相关文章

  • 景德镇珠山出土明代官窑瓷器珍品 [图文]
    景德镇珠山出土明代官窑瓷器珍品 [图文]

    成化青花缠枝莲花托八宝纹鼓形熏成化斗彩海怪纹天字盖罐成化斗彩莲荷团花高足杯成化斗彩缠枝莲纹高足杯成化斗彩莲托八宝纹碗 成化斗彩鸟纹盖盒成化斗彩葡萄瓜蔓纹杯成化斗彩应龙纹天字盖罐成化斗彩花卉纹纹罐成化青花穿花龙纹鹤颈瓶成化青花闹潮龙纹敛口盘成化青花松竹梅纹长方花盆...

    851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丝绸之路对唐宋时期茶器的影响[图文]
    丝绸之路对唐宋时期茶器的影响[图文]

    唐三彩束腰把杯“丝绸之路”是连接东亚、西亚和地中海的一条世界贸易的古道。在我国古代,广义上的“丝绸之路”共有三条:最主要的一条是指自西汉张骞始开辟的东起长安,西达大秦(古罗马帝国),横贯亚洲的陆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有东海和南海两条起航线。南海起航线东起中国的扬州、泉州、广州等港口,连接东南亚,经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天竺(今印度半岛各国),越印度洋、阿拉伯海,最后到达大食(阿拉伯帝国)。东海...

    174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中日陶艺佳作欣赏[图文]
  • 考古揭示明清御窑瓷器落选品处理法[图文]
    考古揭示明清御窑瓷器落选品处理法[图文]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电 (记者 应妮)明清皇帝的御用瓷器,从烧造到使用中产生的残次品、落选品、损耗品都怎么处理?25日在故宫博物院开展的“明清御窑瓷器——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陶瓷考古新成果展”上,或可一窥究竟。该展呈现的考古新成果属首次公开亮相。明清两朝于江西景德镇设置御器厂(清代改称“御窑厂”),专门为皇家烧造御用瓷器。为保证御用瓷器所体现的权威性,宫廷对御窑瓷器的烧造一直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据文...

    1370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吟龙泉谣 赏龙泉窑古瓷 [图文]
    吟龙泉谣 赏龙泉窑古瓷 [图文]

    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中国的古瓷,星光灿烂,泛若银河。河水滔滔,浮出天瓢。然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耳;弱水一瓢,吾只取龙泉耳。龙泉在浙江西南,东晋时为龙渊乡,唐乾元二年始置龙泉县,是瓯江上游的一片山水林溪之地。既称龙泉,当有泉与龙有典,以龙为名。只是我翻检书籍,并未找到龙泉之泉,只知有龙泉之窑,名龙泉窑,龙泉窑又尽以龙窑为窑。在紧水滩大白岸,居然发现五条北宋至明代的龙窑交错叠压在一起,构成一道世界古...

    311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钧窑瓷器的发展历程及经典传世作品[图文]
    钧窑瓷器的发展历程及经典传世作品[图文]

    钧釉瓷器是河南中西部地区在北宋时期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的环境下,在周围地区大体同时出现汝窑、官窑等青瓷生产的顶尖窑场的技术氛围下兴起的,是禹州人民长期劳动实践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北宋 钧窑天蓝釉胆瓶 高23cm 宽11cm 底径6.4cm小口圆唇,细长颈,削肩,肩以下渐硕,腹下部丰满,圈足,器形如胆而得名。除了足底无釉,余皆施满天蓝釉。整体造型规整,线条流畅,施釉匀净,华贵大方。20世纪六十年代初,故...

    1364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老窑瓷: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赏析[图文]
    老窑瓷: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赏析[图文]

    浙江省宁波博物馆藏有一件国内罕见的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该托盏为1975年宁波市和义路遗址唐“大中二年”纪年墓中出土,包括茶盏和盏托两件器物配套组合而成。茶盏高6.5厘米,口径9厘米,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壁压出内凹的五条棱线,形成五个花瓣的界线效果,茶盏内外素面无纹;盏托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仿荷叶形,薄薄边缘四等分向上翻卷,极具被风吹卷的动感。盏托中心内凹,刚好稳稳...

    1839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重访千年不灭的磁州窑观台遗址[图文]
    重访千年不灭的磁州窑观台遗址[图文]

    宋 磁州窑风花雪月酒色财气梅瓶(原标题:观台赋)  沿磁州窑观台遗址东行两公里,便是曹操当年的观兵台,至今依旧草木凋蔽,凄风凌厉,金鼓之声,不绝于耳。然既有观兵台,又何来观台?不知观台为何而得名,只知观台因磁州窑而知名。也许观台应是曹操的一个观景台吧,谁想八百年后却成了宋元之际磁州窑的一个主窑场,时至今日,人们竟只识宋元而不识曹魏,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了。呜呼,身在曹营心茫然,魏武挥鞭都不见。观台位...

    1991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镇江出土六朝瓷鸡首壶赏析[图文]
    镇江出土六朝瓷鸡首壶赏析[图文]

    图1江苏镇江 刘丽文我国青釉瓷自东汉创烧以来,经过 三国时期的酝酿,至西晋时形成一种新的风尚,就是取动物形象为瓷器造型,吸收了商周铜器中作鸟兽形象的器物,又融进了一些常见禽兽的形象,其中最常见的是 鸡首壶。鸡首壶,是现在人的叫法,因在壶的肩部雕塑鸡头为装饰成壶嘴的壶,所以称为鸡首壶,其实这种器型在晋代不叫鸡首壶。1972年南京化纤厂东晋墓出 土一件鸡首壶,其底部铭刻“罂主姓黄名齐之”,鸡首壶在东晋...

    776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钧瓷如何鉴赏和收藏[图文]
    钧瓷如何鉴赏和收藏[图文]

    鉴赏钧瓷,首先要弄清楚钧瓷的原产地,这是辨别钧瓷真伪的关键。钧瓷的原产地在禹州,只有禹州产的钧瓷才是“道地产品”。其釉面呈色具有活性,五彩渗化;而南方一些地方生产的钧瓷均为仿钧,虽然有一些钧瓷的特征,但是其釉色大都由人力设置“窑变”,缺乏生命力。鉴赏钧瓷要着重三点:型、工、釉。好的钧瓷基本标准要达到型美、工精、釉色奇。也就是说,造型要美,做工要精,釉色要出众。具体说,型,就是钧瓷的设计造型,是陶艺...

    33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非遗司副司长王福州:宋瓷艺术的复原与传承[图文]
    非遗司副司长王福州:宋瓷艺术的复原与传承[图文]

    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发出号召,要求恢复中国古代名窑技艺,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些陶瓷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仍然孜矻以求,追寻宋瓷远去的脚步。内涵——摹仿的逻辑起点宋代是我国陶瓷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举世闻名的名窑和名瓷。宋瓷窑场首推五大名窑,即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大名窑的复原工作困难重重。陶瓷艺术之所以能在宋代臻于成熟,宋瓷之所以长久...

    983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陶瓷紫砂艺术品欣赏[图文]
    陶瓷紫砂艺术品欣赏[图文]

    《天龙顶珠》《祥龙福虎》《盛世中华提梁》《明式家具案几壶》《怡然三足》《高风亮节壶》《智婷壶》...

    946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韩国艺术家:沈载千陶瓷作品欣赏[图文]
    韩国艺术家:沈载千陶瓷作品欣赏[图文]

    沈载千,男,韩国人。国家无等山艺术展大奖;工艺展一等奖;国际设计展一等奖;韩国传统艺术与工艺展银质奖章;韩国建筑艺术展韩国文化与旅游部大奖。现任:韩国檀国大学研究生导师;中国吉林艺术大学荣誉教授;韩国艺术协会会员;韩国现代陶瓷团成员。部分展出:参加了SOFA纽约2007,2008特邀展;日本Gae-io博物馆特邀展;韩国首尔文化中心艺术博物馆“国际泥与火展”特邀个人展。应邀...

    869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孟令陶瓷作品欣赏[图文]
    孟令陶瓷作品欣赏[图文]

    设计师孟令来自上海,是一个广告界的资深创意人。他和几个朋友还组建了一个艺术工作室”atelierrootof4″,主要做一些实验性的艺术作品。喜欢陶瓷艺术品,2010年冬天,一趟景德镇之旅,不仅让他实现了用陶瓷创作的心愿,更让他对这种材质欲罢不能。...

    1551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惟妙惟肖食物清代仿生瓷[图文]
    惟妙惟肖食物清代仿生瓷[图文]

    仿生瓷白菜乾隆时期的制瓷风格、艺术高度、以及工艺高度都是众所周知的。这期间的仿生瓷制作,创意和艺术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现代陶瓷艺术的设计和制作仍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其工艺上的大胆突破,对于我们现在研究、掌握、发展陶瓷工艺以及拓展艺术设计思维都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惟妙惟肖,几可乱真!尽管已时过境迁,但这些仿生瓷精湛的魅力还是丝毫未减呢!大家都知道,清朝烧制瓷器时,不仅爱创新,还特别喜欢仿制。不仅是仿前...

    544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