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
关注陈设艺术陶瓷之器物的艺术
以打造人居空间为己任的陈设艺术,其内涵颇为广泛,陶瓷便居其一。器物、摆件、挂件、贴饰……不一而足。大河收藏推出陈设艺术陶瓷系列报道,为您细细述说陶瓷上的艺术及陈设中的艺术陶瓷。 ——编者
从新石器时代素朴的陶,到釉色或斑斓或明丽的钧瓷、粉彩、青花,瓷色及描绘镂刻装饰手法百花齐放,陶瓷装饰艺术,随着人们对空间艺术品位需求的追逐,不断提升。上期说过墙上的艺术,本期来聊聊器物的艺术。
李健强作品 澄怀味象
景德镇每日熙来攘往,每一间个性的艺术家工作室内,可能都有一位从另一个遥远的城市飞来的商人或者设计者在洽谈、碰撞、合作,最终诞生新的艺术作品,而后进入国内乃至国外某个商业空间或公共区域内,让过往的人驻足、观赏,揣摩古老中华的神秘陶瓷魅力。
相比于工厂化生产的陶瓷,这种陶瓷大师作品,似乎更受高端消费青睐,市场需求也是长盛不衰,“大师作品都是提前订制,大师们都很忙,订单接不过来。”正心堂负责人李鲲鹏说。
在国香茶城,“正心堂”一二十年前就涉足现当代艺术大师瓷。采访间隙,一位陈设设计师恰好来挑东西,“太好了,都很喜欢!”他的业主需要这些艺术气息的东西来布置空间。负责人李鲲鹏介绍,这些艺术气息浓厚的陶瓷大师作品,近些年市场越来越好。有的客户还特意飞去景德镇等地专门定制。
春云祥和净生远新
画家跨界画瓷成产业景观
李健强,著名书画家。平日也创作陶瓷绘画作品,在他笔下不论卷缸、天球瓶、梅瓶,还是文房小件、笔筒、笔洗,都体现他纸本绘画的思想,或萧散淡远,或清丽祥和,不论釉下青花,釉上粉彩,都传达出传统文人精神意志和生活意趣。在他的画室“云心禅堂”,随处摆放着他的瓷画作品。或茶桌上的碗钵,寥寥几笔的人物,大片留白;有枯枝小景,疏疏落落一两行文字。阳光洒进来,器物之上,分明流淌的是艺术家本人的一种生命体悟。
为什么喜欢瓷器上的画?保存久,不易变色、不会变老变质;再一个,瓷上作画和纸张不同,由平面到立体,构图关系完全变了,材质、料性的掌控等,不是简单地把纸本上的画移植到器物上。“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李健强说,“当然,不论材质的变化,都要保持与艺术家个人的生命体悟一致。”
据了解,目前画家尝试画瓷的现象并不鲜见。在景德镇,书画家、艺术家参与陶瓷创作成为一个产业景观。“因为人的创作介入,让物有了灵性。”正心堂早年签约的一批瓷画作者,均有美术专业背景,而今市场表现不俗,市场价值也水涨船高。
追溯古陶瓷之美
在如今的神垕、汝州,钧瓷、汝瓷的烧造依然兴旺发达……千变万化的钧瓷釉色,汝瓷那淡淡的天青色,如今已不仅仅是艺术瓷的专利,这里大量出品的生活实用瓷中,经典色、经典造型随处可见,并且融入今人的审美和喜好又进行了调整。
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张保庆表示,我国古陶瓷装饰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其烧制工艺虽原始,但彩陶纹饰的变化丰富,整体上稚拙、淳朴、豪放。水波纹、旋涡纹、鱼纹等纹饰、题材全是从生活中来。此外,像后来宋代磁州窑系的黑白花、剔刻,元青花的多层次装饰、明清的彩绘瓷及各种颜色釉瓷;明前期釉上红彩、釉上黄彩和青花金、银的彩瓷,成化斗彩瓷,正德素三彩,万历青花五彩,鲜艳的康熙五彩,淡雅柔丽的粉彩瓷器,清宫廷御制的珐琅彩瓷……纵观历史长河,陶瓷艺术绵延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显示了当时的装饰风格与艺术特色。
陶瓷·手作·视觉中心
弘文设计公司设计总监王政强说,作为艺术陶瓷,今后和装饰如何结合,陈设设计师是一个关键。世界上知名的博物馆都收藏着精美的中国古代瓷器,而如何将东方文化展现给世界,带领中国当代文化真正进入国际社会的视野中去是当前课题。
香港筑详建筑设计事务所董事长、设计总监孟祥凯,经常去神垕、汝州等地观摩研究陶瓷的烧造过程,很着迷古老的陶瓷魅力。“公司设计案例中经常用到陶瓷器物,最近还打算组织员工去景德镇住一段,学习参观。”
对于陶瓷在陈设中的作用,孟祥凯认为,艺术瓷的陈设能够非常直接地打造视觉中心,让空间起到“聚”的作用,提神儿。“比如汝瓷的颜色非常好搭配,灰灰的,在新中式中,一下子就成为视觉中心,感觉非常到位。”
王本立,西元绘空间设计总经理、设计总监,对于水墨画也研习多年。在他的设计案例中,非常擅长将古典元素进行当代理念的重新解构运用,糅合出不同韵味。他举例说,现在考虑做禅意、中式空间的业主多,但如果中式空间完全按照新中式去搭,会有点飘。全部放入红木,再加上建筑上的梁、天花,又会太凝重,很闷。但放入汝瓷的青、蓝,透一下,就能很好地调剂。钧瓷中窑变出来的蓝色也很适合,并且让空间磅礴起来,不小家子气。
除此之外,王本立认为,之所以艺术瓷被设计师运用,还源于对手作精神的看重,“现代工业化生产出的产品是标准化的,一个模式,没有味道,而源自古陶瓷艺术的器物,或是追寻以往的时代记忆,或是新旧对比,拉回时空,都是当下陈设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