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富豪频频出手购进毕加索、梵·高、莫奈等顶尖艺术家的作品时,西方经典艺术品也对中国的中产阶层构成越来越大的吸引力。近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有机构不约而同地对19世纪欧洲艺术品进行推广。很多人不无惊讶地发现,几十万或者十几万的资金,也许并不能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上购得一幅多么像样的作品,但却足以令您拥有一幅西方古典艺术大师的油画,或者把有一二百年历史且依然保存完好的古董家具、银光锃亮的酒具器皿带回家中……
这样的落差令人不禁深思:比起中国当代艺术,西方的古典艺术是否更少泡沫、更值得收藏呢?
沉淀了几个世纪 价格稳健少泡沫
从2002年起,周莉就陆续从欧美向国内引入经典欧洲油画,雷诺阿、霍夫曼、鲁本兹、杜普雷等大师的名画都借她之手而为中国藏家所收藏。在周莉看来,和充斥着泡沫的中国当代艺术以及真假难辨的中国书画相比,已经在市场沉淀了几个世纪,价钱不会大起大落,并且收藏历史有迹可循的西方经典艺术,显然更具有收藏价值。
目前在西方的艺术品市场,最夺人眼目的是印象派及战后艺术,前印象派乃至古典主义的油画为何如此“物美价廉”?周莉解释,这同二战后世界艺术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有关。美国需要弱化欧洲古典艺术,同时强化从塞尚到毕加索乃至当代的新兴艺术,才能树立自己的艺术帝国霸主地位。而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战后艺术的屡创天价,某种程度也是一种金融行为。“艺术品有时是一种金融工具,要找新的爆发点去推动才能带来高额利润。战后和当代艺术主要属于投资冒险板块,如果选得准,带来的投资回报率可以是几十倍、上百倍,但这注定是少数人才能从事的行为。大众比较容易受报道的影响,以为那些‘天价’就是艺术市场的全部。而其实,西方更大比例的艺术品市场属于经典艺术。欧美人买这部分艺术品不是为了投资,而主要是为了家居装饰、为自己的心灵而买。这个板块没有天价,它有非常稳定的价格和藏家基础。无论是中产阶层还是贵族都有能力介入。这基本上是一个受保护的板块,西方人也不希望这个板块疯长,大概每年的升值幅度在7%~10%之间。”
周莉本人有长期在海外生活的经历。“我走进过很多贵族的家庭,在他们家里,以及在纽约、伦敦最漂亮的画廊里,更多看到的是这种经典艺术品,这个才是他们社会的主流。我知道这种画的含金量和意义。我喜欢真正有价值的、稳健的、具有永恒感而非昙花一现的艺术品。从这些意义上来看,收藏欧洲经典艺术都是非常明智的选择。特别是目前欧美经济比较低迷,也给了中国藏家一个不错的买入机会。”周莉介绍说。
“前印象派”过时了 收藏不会有好前途
不过,也有藏家对此持保留态度。
作为国内著名的油画藏家,刘钢明确表示他目前对收藏西方油画,尤其是前印象派不太感冒。
“前印象派的价值不是很大。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必须得考虑,买下来之后,今后还可以通过什么渠道、卖给谁去?这个在国内难度太大了。西方艺术在国内很难形成真正的号召力和品牌。而即便在国外,它也属于明日黄花。巴比松画派在印象派之前确实曾经非常风光过,价位也很高,但随着印象派地位的崛起,巴比松的光辉就被掩盖了。这不能简单归咎于艺术话语权转移到了美国。主要原因还是巴比松沿袭传统的画法,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绘画的表现手段。它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是有限的,这是导致它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上乏人问津的主要原因。”
而更有价值的印象派,其“高门槛”又实非中国藏家能够企及。“收藏一定得收精品,只有精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印象派的精品,绝对都是天价,只有亿万富翁才有收藏的实力。中国的亿万富翁这几年也开始收藏毕加索,但买到的其实都是二流作品,这在国际高端收藏圈里是公认的事实。为什么收不到一流的印象派?就是因为能力不行,而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我也不否认中国当代艺术存在水分。有一些艺术家前几年被炒得很高,这几年跌得很惨。他们有些像前印象派的巴比松画家,一旦被艺术史、被市场抛弃,很难再翻身。但同时我们也得看到,当代艺术中也有一些非常好的艺术家,价位根本就不高。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已经能收到相当好的精品了。比如一个画抽象画的画家朱金石,最顶级的作品也不过100万,拍卖市场上很少见到他的东西,他现在百分之九十的藏家都在欧美,基础打得特别好。去寻找这样的艺术家进行收藏,无论是物质回报还是精神上的满足感都会非常之高。收藏一定得有前瞻性,必须能看到未来十年的趋势才能收到好东西。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在今天这个时代去收藏什么前印象派,收藏巴比松,我觉得不会有很好的前途。”
收藏与否取决于个人的投资预期
对于西方艺术品,究竟是否应该收藏,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的观点是:得看你是为何收藏。
“国外艺术品市场和国内有一点不一样:它的细分程度比较高。事实上,除了少数知名大画家的精品之作,大部分的艺术品——包括知名艺术家的普品之作,以及很多一二百年历史的古董家具、银器等,看上去品相都不错,但是价格并不贵。如果有机会逛逛西方的古董市场、艺术博览会,你会发现几千上万块的艺术品乃至古董太常见了。西方人购买这部分艺术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装饰家居,也没有资金会去爆炒这个板块,所以它们的升值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这个可能同大部分中国人对艺术品的投资期待不太吻合。”
季涛说,在西方艺术品市场,真正具有投资意义的只有少数“高精尖”的艺术品,也只有少数资本雄厚的藏家才有能力参与其中。从这个意义上来看,19世纪的欧洲经典艺术目前确实已经被资本抛弃了。季涛统计的数据是:在1980年,在100幅拍卖价格最高的画中,有95幅是印象派之前的作品;在接下来的两个十年里,这份排行榜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到了21世纪,在100幅拍卖价格最高的画作中,已经有90幅是1870年之后的作品了。
在季涛看来,艺术品市场的细分一定和艺术品市场的成熟度正相关的。而在西方这种成熟度比较高的市场里,更多的中产也就有了和高品质艺术品“亲密接触”的机会。大家是为了真正的喜爱而去购买艺术品。因为没有资金爆炒,因为没有投资预期,所以大部分艺术品的价位也很“平和”。“我们中国的藏家,喜欢按照年代、按照画的尺幅大小来定价,有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感觉。而这种投机情绪过于浓厚的收藏观,并不适用于西方艺术品的收藏。”
同时季涛也指出,虽然很多西方艺术品价位比较便宜,但是和中国藏家之间还有一个厚厚的文化壁垒,也是突破的难点所在:“你作为一个中国人去收藏西方艺术品,首先得问问自己,你对国际市场了解吗?你对西方古典艺术的各个流派有基本的认知吗?你知道巴比松画派的普品和精品如何鉴别吗?你知道将来要想出手的时候,这些艺术品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卖给谁吗?你能预计这些西方艺术品在中国的接受度会如何吗?坦白说,我对此不抱太乐观的判断。所以,如果有藏家想要购买这些西方的古典艺术,如果是真心热爱,我认为一点问题都没有,它们确实是价廉物美,但就是不要考虑投资这件事情了。”
十几万就可把“大师”带回家?
欧洲19世纪的油画,出自艺术史上有名有姓的著名画家之手——这样的作品究竟值多少钱?一家主营西方经典艺术品、来自上海的画廊目前在广州开展,记者在现场看到的是:十几万,几十万,最贵不过一百多万,就可以将这样的艺术精品收入囊中。
一幅出自19世纪英国著名的风景画家乔治·特纳的《山地景色秋意》,定价是19.5万元;一幅由19世纪法国著名的“美臀国王”保罗·西费尔所作的油画《裸女》定价15万元;一幅19世纪奥地利风景和海洋题材画家阿尔伯特·里格所创作的《阿尔卑斯山瀑布景色》,定价50万……
这些来自19世纪欧洲的油画,其精细和唯美程度毋庸置疑,但这一串串令人陌生的外国人名却还是令人有些许疑惑:这些画家,真的很著名吗?为了打消记者的顾虑,画廊的负责人周莉将记者带到了一幅名为《斜倚裸体》的画作前:“香港电影《纵横四海》里,那幅被盗的世界名画《后宫女仆》,就是这位法国画家保罗·德西雷·特鲁伊贝尔所作。”保罗在当时的法国文艺圈十分受追捧,大仲马、德加都曾经买过他的画;奥赛美术馆、卢浮宫都有收藏他的作品。而这幅出自他之手的《斜倚裸体》三年前在国内卖出去的价格是129万元人民币。和中国当代艺术界一些价位高昂但实际前途未卜的“大师”相比,这个价格可谓是良心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