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寻访古代酒瓶中的烧酒历史[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磊磊 点击 :

寻访古代酒瓶中的烧酒历史 | 陶瓷图片

三彩“大塘烧坊”酒瓶

(原标题:中国古代烧酒与烧坊小考)  

大凡酒量大而乐于饮酒的人士都知道“烧酒”。所谓烧酒是指用蒸馏法制成的各种透明无色的蒸馏酒。因为烧酒的酒精含量较高,能达到引火则燃烧的程度,喝起来劲头大,易导致身体发热,故又叫烧酒,亦叫烧刀酒、烧锅酒;根据这种酒酿造的工艺特点,酿酒业界有称之为蒸酒、露酒、酒露、露滴酒的;但在民间,更多的人则称之为白酒、白干、老白干等,这是因为烧酒的颜色区别于其他酒类饮料的显著特点是透明无色的。

烧酒的起源,至今尚无定论,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唐代说”: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如唐诗《荔枝楼对酒》诗中所形容的:“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等等,不一一例举。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元代说”,根据有二:一是说烧酒制作方法是元王朝扩张时,从印度或阿刺伯传入的,“烧酒原名叫‘阿刺奇’”;二是说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1518—1593)在《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段话,除明确说明我国烧酒创始于元代之外,还简略记述了烧酒的酿造蒸馏方法,所以可信度更高。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尚未出现能证明元代即能酿制烧酒的实物证据。但是,从明代初期开始,能证明此后的川人酿制烧酒的实物证据就很多了。

2006年12月25日入选国家文物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中国白酒酿造古遗址成都水井坊遗址,为中国白酒的起源提供了十分完整的实物证据。水井坊是迄今为止全国乃至全世界经科学考古发掘的最全面、最完整、最古老、最具民族独创性的古代酿酒作坊遗址。

寻访古代酒瓶中的烧酒历史 | 陶瓷图片

洪武年制款酱釉“高何烧坊”酒瓶

据现有发掘材料显示,水井坊兴于元末明初,历经明清,发展至今,延续不断。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完整的规程层面、完备的酿酒工艺设施以及酒窖酒糟中古老神秘的生物菌群等为世间罕见,为我国蒸馏酒酿造技艺、酿酒设备发展演变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为白酒起源、发展、工艺、技术、 菌种等提供了实物资料,被誉为中国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源头,是我国酿造工业的一部无字史书。考古工作者在这里进行科学发掘的过程中,在元末明初地层发现了写有“永乐年制”的青花瓷片,而成都藏友李先生则在与水井坊遗址一江之隔的对面工地上还发现了高档精美的卵白釉薄胎印花碗残件。

至于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后期,大量实物证据表明,烧酒的酿制逐渐普及,酿制烧酒的作坊被称为“烧坊”。

例如: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永盛烧坊”;茅台酒的前身“成义烧坊”和“荣太和烧坊”——“荣和烧坊”,泸州老窖大曲酒的前身“舒聚源糟坊”、“豫记永盛烧坊”和“筱记永盛烧坊”等。

四川成都的邛崃市历来是“白酒之乡”,酿酒历史悠长,好酒飘香,享誉海内外。这从大量书写着“烧坊“商号的烧酒陶瓷酒瓶存世可见全豹。

寻访古代酒瓶中的烧酒历史 | 陶瓷图片

青白釉“邛崃大全烧坊”酒瓶

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成都著名收藏家高先生曾在四川成都邛崃市高何镇收集到一只小口直筒状的酱釉酒瓶,酒瓶高34厘米,底径14.2厘米,口径4.5厘米。瓶腰从右到左刻有“洪武五年制”款,瓶身的另一面还竖刻有“高何烧坊”四字。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刻有明确纪年款和酿酒作坊名称的酒瓶。

笔者在考证的过程中发现:从晚清至民国及其以后,城市酿酒作坊被叫做“烧坊”的现象逐步减少。由于酿酒业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烧酒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小酿酒企业和私营作坊为了生存和发展,力求打造和突出自身的品牌,于是,一概使用“烧坊”品牌或商号的酿酒单位,纷纷改易为更能体现自身特色的响亮的公司名或品牌名。例如,宣统时期,成都市区的著名酿酒作坊有“金谷园”、“八百春”;外地进入成都市区的包括“茅台酒”、 “绵竹大曲”在内的名酒达三十余种,除“内江烧酒”、“白沙烧酒”外,其他白酒类品牌没有名叫什么“烧坊”或“烧酒”的。

让人们感到有趣的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白酒行业竞争的加剧,有的产酒地区或白酒企业通过“寻根”,发掘出自身白酒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又重新启用或采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某某“烧坊“的名称,开发出了新的白酒品牌。

这或许是传统酒文化的历史魅力使然吧!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四川成都 张天琚)

相关文章

  • 把盏看红尘 茶具晒宝里的宋代茶盏 [图文]
    把盏看红尘 茶具晒宝里的宋代茶盏 [图文]

    苏东坡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典型地代表了唐宋及以后的文人墨客,将品茶作为精神享受的明显倾向。茶盏在唐以前就已有记载,《博雅》说:"盏杯子"。宋代时开始有"茶杯"之名。陆游就曾写过:“藤杖有时缘石瞪,风炉随处置茶杯”的诗句。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宋代青白釉将乐窑茶盏宋代青白釉将乐窑茶盏茶盏是饮茶的用具。它的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饭碗小,比酒杯大。据考古或文献资料证明,瓷盏在东晋时已有...

    184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河南出土唐代陶塑拾珍[图文]
    河南出土唐代陶塑拾珍[图文]

    初唐黄釉男俑 1992年巩义市北窑湾唐墓出土。陶塑艺术是中国古代雕塑的前躯。新石器时代的陶塑虽然造型小而质朴、简略,塑造技法比较稚拙,但已颇具艺术魅力。夏商时代的陶塑艺术又有了显著进步,以极其简练的手法,出色地塑造出日用陶器的造型。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厚葬风气的盛行,陶塑的主要用途发生了变化,从欣赏品衍变为随葬的冥器,品种也随之不断扩大,制作方法日趋丰富。经秦汉、南北朝繁荣时期之后,到唐代,随葬的陶...

    1923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清凉瓷枕夜生香(图)
    清凉瓷枕夜生香(图)

    宋代越窑龙枕刘善文瓷枕,是我国古人纳凉的寝具。李清照名篇《醉花阴》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词句,形象地将青白釉瓷枕喻为“玉枕”,并反映了瓷枕清凉去热的物理特性。瓷枕始见于隋代,唐代以后开始大量生产,并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乘凉的床上枕具。到了两宋及金、元时期,瓷枕的发展进入繁荣期,产地遍及南北。同时在装饰技法上也有很大的发展,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被采用...

    1115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漫谈明清两代的青花山水瓷器[图文]
    漫谈明清两代的青花山水瓷器[图文]

    青花瓷与山水画是中华艺术文明历程中两门辉煌的艺术。关于青花瓷的起源,学术界虽然存有不同的界定,但青花在元代已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釉下彩品类应是没有争议的事实。青花瓷与山水画在其各自的发展中又相互借鉴影响,并终于在明清之际得到真正的结合。 明代是中国制瓷业的又一个全盛期,青花瓷的生产达到一个高峰。不仅工艺与器型发展到一个较为完备的阶段,装饰风格也同样异彩纷呈。元代戏剧的新兴和繁荣使人物故事成为艺...

    1685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盘点不同类型顾景舟紫砂壶[图文]
    盘点不同类型顾景舟紫砂壶[图文]

    高墙矮僧帽壶 该壶属矮僧帽壶,从壶身内外的工艺水准可看到顾老在方器制作上过硬的功力和法度。壶身上下线条变化丰富、比例恰当,特别是壶颈肩部用收紧的云肩线,使壶的节奏感更强。莲花瓣的比例及畅开的角度,有一种莲花正在开放的态势。壶嘴壶把的大小粗细与整体比例协调得体,壶盖面层次有序加高,正托起了花顶摘手,使其更显端庄、内敛。   汉君壶 此壶选取墨绿泥为原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此壶色泽亮丽夺目,器...

    377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老窑瓷:吉州窑古陶瓷鉴别 [图文]
    老窑瓷:吉州窑古陶瓷鉴别 [图文]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吉州窑,坐落在江西省吉安市,宋时与定、磁、钧、耀、建等窑齐名。吉安古称庐陵、吉州,因吉州而冠窑名。吉州窑是一个窑场 系列,窑址分布在赣江两岸数十公里范围内,主窑场有彭家窑、永和窑、临江窑、吴家窑等。其中,永和窑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24座窑岭如山似岗,密布在永 和镇西侧。考古情况表明:彭家窑和塔下窑创烧于唐代中晚期,五代终烧;永和窑五代创烧,元末终烧;吴家窑北宋创烧,元代终烧;...

    1809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清代精美瓷器欣赏[图文]
    清代精美瓷器欣赏[图文]

    清康熙 黄釉暗刻龙凤纹碗一对清康熙 矾红描金云凤纹碗一对清嘉庆 绿地粉彩缠枝花卉纹海棠盘一对清道光 珊瑚红地粉彩凤竹纹盖碗一对清道光 粉彩籁瓜纹碗一对清道光 粉彩虞美人盖碗一对清道光 粉彩梅竹纹盘一对清光绪 矾红彩双龙赶珠纹盖碗一对清道光 黄地褐绿彩龙纹盘一对清道光 青花龙纹折腰碗一对清道光 黄地洋彩花卉纹碗一对...

    106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紫砂与其他陶瓷的异同[图文]
    紫砂与其他陶瓷的异同[图文]

    紫砂陶是陶瓷器中的一种,是从实用器皿中衍生出来的陶瓷门类,也是江苏宜兴所独有的一个陶瓷产业。紫砂陶通过上千年的演化和发展,已经在各陶瓷门类中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以其独特的材质、风格和品味而有别于其它的陶瓷而形成其特有的艺术特质和一种陶瓷文化,其中尤以紫砂壶为其标志而名扬天下,成为与中国茶文化最紧密相联的实用化、艺术化相兼的陶瓷门类,深化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弘扬和推动了中国茶文化。这一切,缘于紫砂之...

    1571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婺州窑唐代茶碗主要样式[图文]
    婺州窑唐代茶碗主要样式[图文]

    婺州窑 青黄釉高喇叭形圈足茶盏婺州窑青黄釉高喇叭形圈足茶盏。敞口,薄唇,口沿为八出葵口,一进一出相互交叉,弧腹下收,高喇叭形圈足,圈足内有12个支烧痕,胎质细腻,烧结程度高。内外施青黄釉。是唐代婺州窑烧制的代表性青釉茶盏。婺州窑青釉玉璧底碗。高3.5厘米,底径5.5厘米,口径14.5厘米。敞口,斜腹壁,玉璧底,施青釉,底足有垫烧痕。釉质青绿,有玻璃质感。婺州窑青釉圆唇直口深腹盏。...

    107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鉴定明代瓷器四大要法[图文]
    鉴定明代瓷器四大要法[图文]

    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窑场数目空前增多,明朝生活陶瓷,建筑陶瓷和其它类型的陶瓷制造大大地超过了以前历代,展示了陶瓷业大发 展的局面。由于制瓷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即工匠完成官方规定的任务后,可以进行自由经营,客观上对手工业工人的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 用。民窑不仅产量超过官窑,而且烧成了许多高质量的可以与官窑相媲美的瓷器。明代青花、五彩、斗彩瓷器是瓷器生产的主流。如何...

    121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磁州窑安守质朴不以华丽悦众[图文]
    磁州窑安守质朴不以华丽悦众[图文]

    现代陶艺《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立忠——磁州窑安守质朴不以华丽悦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立忠从事磁州窑传统技艺研究与创作 40余年,多年来他收集整理了上万片的磁州窑历代瓷片,编绘了两千余幅瓷片图录,恢复了磁州窑失传技艺20余种,并在吸取传统风格基础上,创新绘制了上千 个图案纹样,在8月20日~9月6日广州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举行的“燕赵瑰宝——第二届河北省工艺美术精品展”上,可以看到刘立忠精彩作品的身影...

    1233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上博与故宫藏明清贸易瓷展开幕:展示外销瓷之美[图文]
    上博与故宫藏明清贸易瓷展开幕:展示外销瓷之美[图文]

    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油醋瓶(上海博物馆藏),荷兰收藏家倪汉克捐赠中新网北京12月18日电 (记者 应妮)由上海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越洋遗珍——上海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贸易瓷展”在故宫延禧宫古陶瓷研究中心展厅开幕。本次展览从两馆藏品中遴选出106件(套)明清时期的贸易瓷进行展示,旨在反映中国明清时期陶瓷外销的状况。展览分为明、清两部分。明代部分展出明代中期至晚期销往东南亚、西亚、欧洲以及...

    677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故宫明代梅瓶PK扬州元代梅瓶:永乐皇帝是个白瓷控[图文]
    故宫明代梅瓶PK扬州元代梅瓶:永乐皇帝是个白瓷控[图文]

    即将亮相扬州博物馆的“紫禁城·扬州·大运河—故宫博物院、扬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昨天,本报披露了参展的部分玉器珍品,让读者大饱眼福。陶瓷器也是该展览的一大亮点,今天,记者再次邀请专家推荐了即将亮相的部分陶瓷类文物。【故宫珍品瓷器】宋·哥窑青釉梅花式洗 别具一格的“缺陷美” 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代哥窑瓷器的造型庄重、古朴典雅,釉色淡雅自然,尤以独特神奇的纹片为装饰而著称。...

    1338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创新设计与悠久历史结合 日本跨领域设计师nendo陶瓷作品[图文]
    创新设计与悠久历史结合 日本跨领域设计师nendo陶瓷作品[图文]

    日本跨领域设计师nendo与拥有260年历史的有田烧名窑“源右卫门窑”合作,以梅花和蔓叶纹饰创造出全新的陶瓷系列‘umekomon’和‘karakusa-e’。nendo采取大胆创新的图案组合形式,得到一系列新颖的视觉形象,又保持了源右卫门窑最为代表性的视觉符号——蓝白色搭配。釉底高反差的明暗对比让整个...

    1223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原来康熙是一代创爷 揭秘清代瓷器新造型[图文]
    原来康熙是一代创爷 揭秘清代瓷器新造型[图文]

    清代瓷器新造型清三代是清代瓷器制造的顶峰,康熙、雍正与乾隆三朝民富国强,三朝君主皆极为关注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烧制。在强大的财力和三朝君主的大力支持下,清三代特别是康熙朝在瓷器器型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在瓶、罐、尊、壶等造型方面皆有所创新,成功创烧出诸如棒槌瓶、莱菔尊、观音尊、转心瓶、茄式壶等新品种,极大地丰富了已有的瓷器器型。清康熙 青花“红拂传”图棒槌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棒槌瓶棒槌瓶的...

    1457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