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鉴定明代瓷器四大要法[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飞鱼 点击 :

鉴定明代瓷器四大要法 | 陶瓷作品鉴赏

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窑场数目空前增多,明朝生活陶瓷,建筑陶瓷和其它类型的陶瓷制造大大地超过了以前历代,展示了陶瓷业大发 展的局面。由于制瓷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即工匠完成官方规定的任务后,可以进行自由经营,客观上对手工业工人的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 用。民窑不仅产量超过官窑,而且烧成了许多高质量的可以与官窑相媲美的瓷器。明代青花、五彩、斗彩瓷器是瓷器生产的主流。

如何鉴定明代瓷器,具体说来,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成就。若能谙熟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比较可靠的鉴定方法。

对于明代的一些典型器型,特别是名贵品种,更应烂熟于心,形成固有的正宗概念。越是名贵的品种,便越会有人去仿制。在鉴别中,有了准确的器 型概念,无须多究,便可一眼识破那些低劣的赝品;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对那些貌似真品的伪作,经细心体察和揣度后,就能看出神离之处,找出其细微差别;有 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就能善于体会各时代的不同风格和神态,对那些维肖的仿品,便能独具慧眼,看出其虽维肖但不维妙之处,从而窥出破绽。明初洪武时期的青花 瓷色泽暗黑,这主要是元末明初战争频繁,苏料进口中断,使用国产青料造成的。

永乐、宣德年间瓷器制做也如明代国力一样处于一个上升阶段,尤其青花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史称"永宣瓷".它的主要特点是:由于郑和下西 洋,从中亚伊斯兰国家带回了"苏麻离青"料。在适当的火侯下,能烧成像宝石一样的鲜艳色泽,但由于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

在掌握各时代瓷器品种的特征及时代风貌的同时,应侧重对器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 其演变规律。久而久之,便可充分利用不同器型特征,熟练地鉴别真伪。明代永乐年间的器型古拙秀美,当时出现的一些精品,如白釉脱胎暗花盘碗,青花压手杯之 类,都是后仿品在造型等方面远远不可企及的;宣德时期造型种类明显增多,并且制作精致,独出心裁,有些是空前绝后之作,若不具备很高的技术水平,难以仿制 成功。故永宣青花器,仅见清代盛世康熙、雍正、乾隆时的仿品及民国时的赝作,除此而外其他时期少见。至于成化时期,器型惟重纤巧,大器较少,其碗、把杯、 天字罐类,都出色地代表了当时轻盈秀致的风格,并为仿品所望尘莫及。弘治、正德时期虽器型品种不多,但却端庄秀逸。嘉靖、万历以后,器型渐趋复杂,又有许 多创新之作,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时期的作品未免粗糙。

对于造型,要从以下几点去观察:器口、腹、底、柄、耳、颈、流、系、足以至器里。若能经常测量器体部位,体重厚薄,熟记大小,对于鉴定工作更为有利。

鉴定明代瓷器四大要法 | 陶瓷作品鉴赏

二、纹饰

瓷器上的纹饰,也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明初永宣青花器上的晕散下凹斑痕等特有现象,在后代的仿品中都不能准确再现。在断代 和鉴别真伪时,观察、比较同时期与相近朝代其他工艺品的图案画意等特征也很重要。例如,明清两代瓷器的画面,就与同时代的织绣、竹、木、漆、牙、玉、铜、 银等工艺品装饰,互有影响,一脉相通;又如成化时期瓷器的海上水八怪,缠枝莲纹,也与前朝景泰掐丝珐琅器上纹饰相同。如此等等,便可发现时代的特征,找出 共同的规律,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器物,都应作大量细致的对比分析,便如永乐、宣德瓷器的缠枝莲、海水龙、成化瓷的青花底足双线特征,正德瓷的回文,嘉靖、 万历瓷的道教画与镂雕工艺,康熙瓷的双猗牡丹、回影梅,雍正瓷的过枝花和皮球花等等,在决疑辨伪中,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鉴定真伪,还可根据纹饰的笔法,远近疏密的层次,笔力纤弱等等。

鉴定明代瓷器四大要法 | 陶瓷作品鉴赏

三、胎釉

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为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也是断代和鉴别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鉴定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如著名的永宜细砂底器,露胎处均可见到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 星点或火石红色;另外明代胎体迎光透视,都显肉红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为青白色。如以洁白细润著称于世的成化胎体,迎光透视显牙白或粉白色,具有如脂似乳 的莹润光泽。

对于明代各种不同的釉面观察方法,除以眼目直观外,必要时还可借助放大镜。观察时更要注意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釉面的厚薄,以及气泡的 大小、疏密的程度等特征。对各时代釉面的典型表现,要牢记心中,如明代瓷器釉面都闪现不同程度的青白色,明早期釉面常有无色的自然开片及缩釉现象;明代宣 德的桔皮釉,明代晚期黄釉釉面所闪现的血丝状小红点。另外釉面的新旧光泽也可说明真伪。对各时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莹润与干涩,釉质的缜密和疏松及浓缩、 积釉等状态也需掌握,这也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常见永乐白釉器口,底边角与釉薄处闪白和闪黄,釉厚处闪浅淡青色。永乐翠青积釉处的气泡密、玻璃质 强,明代蓝釉釉面表现的灰黑色调,明代宣德釉面的棕眼现象等等。所以,造型、纹饰、款识、釉色、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殊途同归,全面一致 的效果。

鉴定明代瓷器四大要法 | 陶瓷作品鉴赏

四、款识

明代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识, 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及早期和晚期款识不尽相同 的变化规律。

作为中国陶瓷史上重要发展时期的明代陶瓷艺术的欣赏及鉴定,不仅是文博工作者的必修课,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也必将成为越来越多的陶瓷收藏受好者和享受者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必将成为提升全民文化修养的一个方面。

相关文章

  • 釉瓷瓷器杂质鉴定知识 [图文]
    釉瓷瓷器杂质鉴定知识 [图文]

    汝、官、哥、类汝釉瓷器釉质上有杂质的情况常见,杂质是一种缺陷,从理论上讲,没有杂质的汝、官、哥、类汝釉瓷器釉质是不存在的,当然汝、官、哥、类汝釉瓷器可以通过技术、材料、烧造态度等一系列工序,将釉面杂质控制在相当微小的范围内,甚至是人们的视觉无法觉察到的,而汝、官、哥、类汝釉瓷器在这一点上显然做得非常好。瓷器鉴定时应注意分辨。釉瓷鉴定要点:从程度上看,汝、官、哥、类汝釉瓷器釉面杂质根据其严重程度的不...

    1414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明清瓷器鉴定中要认真对待的几个问题![图文]
    明清瓷器鉴定中要认真对待的几个问题![图文]

    识真与辨伪自宋代以后,即兴起摹古仿制之风,特别是明清时期,仿古之风达到高峰,历代都有仿古赝品或造假古董问世,清末、民国时尤甚。还有的赝品来自朝鲜、越南、日本、东南亚等国以及台湾地区。因此要辨别伪品或仿品是何朝代、时期、地区所仿(伪),其主要特点、手段、影响如何,是古代仿品、现代仿品或是做假古董。还要弄清楚是整体摹仿还是局部仿制,如有单仿造型、仿纹饰、仿釉色、仿款识之分,所呈现的仿品面貌特征都有较大...

    1050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瓷器的器型名称——壶[图文]
    瓷器的器型名称——壶[图文]

    壶,盛酒器,亦可盛水。《仪礼•聘礼》:“八壶设于西序”。注:“酒尊也。”《周礼•挈壶氏》: “掌挈壶以令军井”。注:“盛水器也。”殳季良父壶铭:“用盛旨酒。”伯陭壶铭:“用自作醴壶。 ”都十分清楚地说明了壶在青铜礼器组合中的用途。青铜壶的制作上起殷商,下至秦汉, 商代前期方壶较少见,随着时代的变迁,形制也不断变化,大多为圆形。壶亦为瓷器主要品种之一。瓷制壶自汉代开始流行,器型多样,用途有多种。 常...

    33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古代陶瓷八面观[图文]
    古代陶瓷八面观[图文]

    青花品字云龙纹盘在前面的5期专栏中,分别通过三阳开泰、五福捧寿、华封三祝、寿带与绶带和锦堂富贵这5个纹样讲述了古陶瓷纹饰题材方面的故事。这仅仅是鉴赏古陶瓷纹样时应当注重的一部分。古陶瓷是八面体,下面将分别讲述八方面的鉴赏要领,还望方家不吝赐教。鉴赏,“鉴”是辨伪,“赏”是欣赏。“鉴”是“鑑”字的简写。鑑是商周时期的一种造形类似大盘的青铜器,直径达六七十厘米,里面盛水,当时没有镜子,古人就在青铜鑑里...

    427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盛猫食的北宋猫鱼碗卖出天价[图文]
    盛猫食的北宋猫鱼碗卖出天价[图文]

    导语民谚说:“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民国十年(1921)前后,老北京一户大宅门里,竟然用一只名贵的北宋钧窑碗盛猫鱼(猫食)喂猫,随后这只“猫鱼碗”又在中外古董商间演绎了一连串的故事。猫鱼碗儿一天,一位喝揉人(老北京走街串巷收购金银首饰的小商贩)来到东四牌楼附近的钱粮胡同,一边打着小鼓往前走,一边高声吆喝着。突然,从一户大宅门里闪出一位年纪40来岁的男仆人,悄悄地拉着喝揉人往隆福寺一条小胡同里走...

    736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唐黄堡窑黑釉剔刻花填白花卉纹壶鉴藏[图文]
    唐黄堡窑黑釉剔刻花填白花卉纹壶鉴藏[图文]

    唐 黄堡窑黑釉剔刻花填白花卉纹壶楼钢说古陶瓷之十一本栏目摘选自著名古陶瓷鉴赏家楼钢的著作《中国古陶瓷鉴赏手册》,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阅读古陶瓷的方式。小唇口、直颈、修长腹、平底;肩上有鋬与口相连,另面出短直流,流下采用剔刻花填白形式饰花卉纹;通体施黑釉,釉层近底,釉色略带酱色,为唐晚期物。镶嵌瓷和青釉白彩瓷是晚唐时期陕西黄堡窑特有的产品,其中镶嵌瓷就是人们通常称呼的黑釉剔刻花填白彩瓷。其加工方法是,先...

    1878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创意陶瓷:餐桌上的新表情[图文]
  • 古瓷中的软伤痕 酥油光[图文]
    古瓷中的软伤痕 酥油光[图文]

    软伤痕:古瓷中的细货,一般都会受到人们的爱护,或不便实用,被放在冷僻处。故硬伤很少。仿者不知就里,故作硬伤痕。出土不久的,大多釉面无伤痕。酥油光:类同于亚光,但有油润,常见于官﹑哥窑。没见有仿得三分像的。因为人们还没能弄清古人的生产工艺。(华夏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院供稿,耿宝昌讲述)...

    1804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唐代冥器——镇墓陶兽[图文]
    唐代冥器——镇墓陶兽[图文]

    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是为震慑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周礼》记载有:有一种怪物魍象,好吃死人肝脑。又有一种神兽叫方相氏,有驱逐魍象的本领,所以家人常令方相氏立于墓侧,以防怪兽的侵扰。从考古发现的情况考察,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朗,五代以后逐步消失。镇墓兽的制作,早则为木、骨质,陶质极少,以后主要为陶质和唐三彩。这件难得一见的唐镇墓陶兽(见图...

    651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瓷板画:瓷器与画完美结合的艺术品(图)
    瓷板画:瓷器与画完美结合的艺术品(图)

    汪野亭四屏瓷板画,长:76.5cm,宽24.5cm四条屏瓷板画发轫于唐代,最初是以墓志的形式出现的,如曾出土有唐代越窑青瓷墓志瓷板。但在漫长的古代制瓷史中,瓷板的发展极为缓慢,这是因为,在古代制瓷技术下,瓷板的烧制是很困难的事,而在中国传统“经世致用”造物观的影响下,瓷板的实用功能很弱,以致无论官窑还是民窑均不愿意烧制。至明代中晚期时,瓷板的烧制数量有所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各类明式家具的兴起。明代中...

    1069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彩陶收藏正当时(组图)
    彩陶收藏正当时(组图)

    傅志刚在欣赏自己收藏的彩陶如今,在收藏界不景气的情况下,彩陶文化逐渐走进了国内收藏者和投资者的视野。面对存量有限的彩陶和供不应求的市场,30年来,彩陶价格上涨了近百倍。据有关专家推测,目前彩陶的价位远远不及青铜器和瓷器,还只是个初级阶段价位,未来增值空间还十分巨大。小型彩陶博物馆在古韵古玩城的二楼有一家古陶店,店里的三十多件彩陶器皿包括了各个时期的精品。谈起彩陶,从事彩陶研究文化、鉴赏与收藏的店主...

    1223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越窑青瓷的辉煌:上林湖与海上丝绸之路[图文]
    越窑青瓷的辉煌:上林湖与海上丝绸之路[图文]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唐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中始见“越窑”之名,但越窑是我国古代历史最悠久、影响最为广泛的瓷窑体系,不仅是汉六朝中国南北瓷业之翘楚,亦为唐代六大名窑之魁首。越窑是对浙江东北部宁绍一带宋以前瓷窑的统称。根据考古调查,上林湖东汉、三国时期的瓷窑址有11处,这表明自东汉时期起,遗址区域内的居民已经开始从事青瓷烧造。唐代上林湖越窑进入鼎盛时期,...

    1478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元青白瓷:青色更明显 玻璃质感强[图文]
    元青白瓷:青色更明显 玻璃质感强[图文]

    元青白釉凸雕折枝梅纹双耳瓶瓷器赏鉴“青白瓷”是宋元时期以景德镇窑为中心区域烧造的一种具有独特釉色风格的瓷器,因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闪青,故名。考古资料表明,景德镇的青白瓷生产始于北宋初期,极盛于两宋,元代仍然盛烧不衰,是一种深受当时国内外市场欢迎的产品,受其影响在今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都发现了不少宋元时期专烧或兼烧青白瓷的古代瓷窑遗址,诚如宋末元初人蒋...

    416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宋朝以前无茶壶[图文]
    宋朝以前无茶壶[图文]

    随着喝茶方式的演变,发明出了提梁壶。/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中国文明史上,自水壶到酒壶,然后自酒壶发展到茶壶,是很有趣的生活器物演变的写照。在今天所见的,自上古到中古的壶,大多是酒壶,因为那些时代,古人的生活与酒是分不开的。壶之妙就在它有一个壶身,一个壶盖,一个壶嘴,一个把手,共同组成一件器物。形状、大小、饰物的变化非常丰富,时代的特征也很容易辨别。可是其基本形状自南北朝以来到近代都没有改变。今天的人...

    550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官窑:展现瓷器之美[图文]
    官窑:展现瓷器之美[图文]

    明代永乐青花“一把莲大盘”。黄圃 摄长沙晚报讯(记者 胡兆红)昨日,一场高水平的明清官窑瓷器展在湘江畔的且艺庄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出的藏品包括明代永乐年间至清代宣统年间的官窑瓷器60余件。本次展会为期两个月,收藏爱好者可近距离感受明清官窑瓷器的风采。此次活动由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文联、贵州省文联等联合主办,湖南且艺庄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明清瓷器鉴定专家马明华介绍,瓷器是土与...

    1842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