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博物馆的龙蟠虎踞厅,常年展出一套精致的粉彩万花瓷器。这套瓷器包含盘、碗、盖碗、勺、茶壶、茶杯等,瓷器上的图案用赤金点缀,整体色彩鲜艳明亮又不失雅致。每天都有参观者在展厅里流连赞叹,但关于这套瓷器的身世,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们来自民国时期南京林森路上(今长江路)的总统府,曾是蒋介石的“御用”瓷器。
2015年4月中旬的一天,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站在了这套瓷器前。她的目光缓缓扫过橱窗里的瓷器,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在心头荡漾。她叫段海群,她的父亲彭友贤,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国礼瓷器设计大师,也是这套万花瓷的设计者。
日前,段海群接受了记者独家采访,讲述了几十年前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一段隐秘的民国往事】
庆祝抗战胜利,蒋介石打算送国礼瓷器给盟国首脑
1946年7月,蒋介石来到庐山避暑。这次庐山之行,蒋介石有一个计划——为纪念抗战胜利,他打算让景德镇方面烧制一批瓷器,作为国礼送给盟国元首。
经过层层寻觅,江西省立陶瓷科职业学校校长汪璠被叫到了庐山。1946年7月24日,在庐山牯岭美庐,汪璠见到了蒋介石、宋美龄等人。蒋宋邀请汪璠一起进餐,席间,蒋介石仔细询问了景德镇的瓷业发展情况,并向汪璠提出,国家取得胜利,政府想把中国的名贵瓷器赠送给友邦,表示庆贺。蒋介石还叮嘱,这次的国礼瓷器,要仿乾隆时代的风格,瓷质力求细薄,色调务须高雅。随后,他要求汪璠回到景德镇样,先行找人设计,画出图样,经过审批后再进行制作。
汪璠赶回景德镇后,立即召集陶瓷名家商议,经过反复讨论和斟酌,制定出了设计图样。图样报送江西省主席王陵基后,用专机送往南京,最后经蒋宋认可后,国府定瓷为包含饰品和餐具在内的六个品种:蝠耳斛桶瓶;双耳盾式瓶;圆型挂盘;寿桃碗;粉彩金地万花中餐具;洋彩新式西餐具。
彭友贤设计的瓷器,成为总统府“御用”餐具
这些国府定瓷中,餐具部分由汪璠的好友兼同事彭友贤设计。彭友贤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瓷器设计大师,他早年就读于杭州国立艺术院,师从潘天寿等名家。1930年,彭友贤远赴法国留学,后学成归国,辗转武昌、北平等地任教,与齐白石等人有较深交往。1935年,彭友贤回到故乡江西。抗战胜利后,他在景德镇集资创办中国瓷厂,一心致力于瓷器业改良。他也因此成为民国时期国府定瓷设计者的最佳人选之一。遗憾的是,才华横溢的他英年早逝,1949年4月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彭友贤设计的“胜利瓷”餐具,以吉祥图案为装饰,并用赤金在餐具四周书写“纪念胜利”四个字,表达对胜利的祝贺。
几个月后,彭友贤等人设计制作的“抗战胜利纪念瓷”一批378件套顺利交付。这批瓷器,完全符合蒋介石之前提出的“古色古香,富丽堂皇”的要求,他与宋美龄非常喜爱,认为它们代表了中华民族深邃的文明。
这批瓷器被标上“景德镇御窑”的款识,以中华民国政府的名义,分别赠送给了同盟国美国、英国、苏联、法国的元首。当时,正值美国特使马歇尔在南京,他对“抗战胜利纪念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宋美龄提议,也送了一件仿古粉彩蝠耳鹿头尊给他,马歇尔将此视为珍宝。第一批国瓷交付后,博得一致好评,彭友贤设计的国府定瓷,也就此成为南京总统府的“御用”餐具。
如今保存在朝天宫南京市博物馆的万花瓷餐具,正源于彭友贤1946年的设计制造。这套万花瓷,不同于传统的中式餐具设计,其画面饱满灿烂,符合西方的审美观念,自从送到南京后,就一直保留在总统府,是蒋介石、宋美龄非常喜爱的餐具,也是总统府宴会上的主要餐具。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总统府的部分文物器具由新成立的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接管,这套万花瓷餐具也在其中。上世纪70年代,这批餐具被划给了新挂牌的南京市博物馆。
为伊丽莎白女王设计婚礼瓷器,采用双龙戏珠图案
“胜利瓷”的成功,为彭友贤赢得了声誉。1947年,汪璠和彭友贤等人接受了第二批国府定瓷,其中以赠给英国王储伊丽莎白公主(即后来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婚礼瓷为重点,要求是:器型和画面都要体现中国传统风俗,又要为英国人所接受,制作上,要达到御窑水平。
彭友贤在原有的基础进行调整,器型更为古朴,有康乾风韵。在设计这套婚礼瓷器时,还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波折。设计瓷器画面时,大家颇费周折,绘出了多套草图,其中一幅是“龙凤呈祥”。“龙凤呈祥”是中国皇帝婚庆的传统习俗,龙象征着皇帝,凤象征着皇后。考虑到伊丽莎白贵为王储的身份,设计师又绘制了“百鸟朝凤”和“丹凤朝阳”设计图。草图送到南京,宋美龄请英国朋友评审。英国人认为凤的形象不合适,何况设计图也没有体现出结婚的喜庆意味。草图被打回景德镇后,彭友贤等人重新思索,设计出了“双龙戏珠”的图案。画面上,两条金龙在彩云间抢戏龙珠,龙的外沿绘“万”字连方图案,内侧绘桃形连续图案,中心有“囍”,周围盘绘五只蝙蝠。器底有“英皇储伊丽莎白公主大婚纪念”、“蒋中正、蒋宋美龄敬赠”字样。
这套设计图纸通过了验收,画面定稿后,进行重工粉彩、精心绘制,用黄金箍边并点缀龙须、龙眼、龙甲以及边脚。烧炉以后,用玛瑙笔磨刮,使真个画面金光灿灿,熠熠生辉。婚礼瓷器制作好以后被送往南京,随后,以蒋宋的名义被送往伦敦。
伊丽莎白公主给宋美龄写信表达谢意
1947年11月14日,抵达英国的瓷器,连同英国大使馆给伊丽拉莎白公主的母亲的信,一起送到了皇家。信中说:“夫人:值此公主殿下即将与菲利普·蒙巴顿海军上尉结婚大吉大喜之际,中华民国总统及夫人,以及全体中国国民向您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并为此送上特别精心设计制作的全套中国瓷器餐具共175件,分三个大箱装运,作为公主殿下大婚的贺礼。我荣幸地受命完成此项任务,现送上请阁下盛情查收……”
1947年11月16日,收到瓷器的伊丽莎白王储,给宋美龄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表达谢意,“收到你和蒋介石总统特别为我们精心制作的结婚礼物——一套高贵华丽的中国瓷器餐具,我们两人都特别高兴。我非常喜欢它们的图案设计,此外,这些瓷器质量之高,恐怕只有中国才能生产出来。我向你们两位表示我最热烈的感谢,并通过你们向中国人民感谢他们送给我们的美好礼物。当我和蒙巴顿上尉一想到我们将在我们的家里经常看到反映中国人民对我们的良好祝愿,在我们一生最快乐的结婚的日子里送给我们的礼物时,我们无法形容内心的喜悦。”
在发出这封信后的第四天,1947年11月20日,伊丽莎白公主和菲利普上尉举行了庆婚大典。1952年2月6日,伊丽莎白即位,成为英国女王。
【半个多世纪后的回响】
彭友贤女儿在温莎堡皇家艺术品收藏馆与它们“相遇”
2003年,在这套婚礼瓷器到达英国56年后,经英女王特许,段海群带着两个女儿来到了英国。在温莎堡皇家艺术品收藏馆,她们观赏了这套陪伴女王并被女王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结婚礼品瓷餐具中的一部分,并拍摄了其中的29件,带回国以作留念。大半个世纪过去了,这套餐具上留下了使用的痕迹,不再崭新如初,但它们承载的祝福和美好意义,却一如当初。
龙凤呈祥礼品瓷,一直陪伴着杜鲁门总统
在欣赏过父亲为伊丽莎白女王设计的结婚礼品瓷后,段海群继续关注着父亲制作的那些国府定瓷的下落。
2006年5月,她在整理父亲的资料时,找出了美国杜鲁门图书博物馆给他的一封信,以及瓷器彩色复印件。她惊讶地发现,收藏在杜鲁门图书博物馆的一套茶具礼品瓷,上面的图案,正是1947年父亲为当时的伊丽莎白公主设计的龙凤呈祥图。当初,这份设计草案被否决,后来改为双龙戏珠图。而这份龙凤呈祥草图,在送往南京政府审查时,就已经做了少量实物,其中部分,被送给了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
杜鲁门非常珍爱这套礼品瓷,连包装纸、箱都保存完好。1953年,杜鲁门任期结束离开白宫,他将这套茶具带回家中珍藏。杜鲁门去世后,这套茶具被收藏在今杜鲁门图书博物馆。
这些年,为了寻找父亲的作品,段海群还去了庐山、去了台北,她执着地要找到父亲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作品。对她来说,这里藏着永远讲不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