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乾隆朝瓷器:乱花缤纷中的盛世图景[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小志 点击 :

说起清朝的瓷器,不得不提的自然是康雍乾三代。不同于康熙朝瓷器的端庄,也与雍正朝瓷器的淡雅有异,乾隆朝瓷器则呈现出繁缛的面貌。

在乾隆朝瓷器中,彩瓷占有极高的比例,珐琅彩、粉彩等瓷器,都达到了艺术上的新高度。清代的历史,发展到乾隆朝,可谓迎来了它空前绝后的巅峰。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特定的时代气息与时代心态的折射。如果说透过铺采摛文的汉赋,所见到的是大汉之风;透过唐代所推崇的膨胀的美,所见到的是盛唐气象。那么,在乾隆朝瓷器的乱花缤纷之下,我们所能够窥见的,大概是清中期足以睥睨古今的盛世图景。

珐琅彩

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珐琅彩集中西风韵于一身,尽显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乾隆珐琅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珐琅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巅峰之作。

乾隆朝瓷器:乱花缤纷中的盛世图景 | 陶瓷知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瓶体双身连体式,洗口,束颈,溜肩,圆鼓腹,下腹内收,圈足微外撇。附盖,盖钮、边及口均涂金彩。瓶里和足内施豆青釉。瓶外通体以蓝紫两色为主体进行彩绘,左右两边由盖至足色彩相互交错,并用轧道工艺,其上绘黄、白、绿、红等折枝花。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单行六字篆书款。此瓶设计精巧,造型秀美,在轧道色地上绘花卉图案有铜胎画珐琅之效果。

乾隆朝瓷器:乱花缤纷中的盛世图景 | 陶瓷知识珐琅彩开光山水诗句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珐琅彩开光山水诗句瓶,莲花口,束颈,溜肩,圆腹,足微外撇。口内施松石绿釉。通体有多层装饰:颈及胫部为蕉叶纹、如意头、夔龙等凸印彩饰,腹部以豆青釉加金色乳钉纹为地,有四开光,内绘景州开福寺塔和周围的山景及墨彩隶书乾隆御制诗。其中一首名《河间道中》:“问风略悉农桑候,览古欣过礼乐邦。毛氏诠诗真诣独,献王得士果无双。韶开邨店春光霭,雪化溪桥野水淙。忆我书斋订经义,几多景仰在明窗。”钤“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两方朱文篆书印。瓶底部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此瓶用多色珐琅彩与粉彩结合绘纹饰,在装饰手法上集轧道、凸印及彩绘等数种装饰工艺于一身,充分反映出乾隆朝高超的制瓷水平。

乾隆朝瓷器:乱花缤纷中的盛世图景 | 陶瓷知识珐琅彩勾莲纹象耳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珐琅彩勾莲纹象耳瓶,撇口,短颈,圆腹,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壁以金彩绘7道弦纹,肩部两侧对称置鎏金象耳衔环铺首。主题纹饰为金彩锦纹地上绘宝相花纹。圈足内施松石绿釉,署青花篆书“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款,外围青花双方栏。此瓶装饰繁缛华丽,体现了乾隆晚期瓷器的装饰风格。乾隆晚期的珐琅彩工艺多采用百花地、色地轧道及仿鎏金工艺,与雍正白胎珐琅彩清新典雅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粉彩

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早在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

乾隆朝瓷器:乱花缤纷中的盛世图景 | 陶瓷知识粉彩婴戏图壮罐,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粉彩婴戏图壮罐,直口,短颈,筒形腹,圈足,附盖。罐内壁与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壁以粉彩婴戏社火图为主题装饰,边饰紫地轧道粉彩仰覆如意云头纹。图中婴孩在园景中有的举灯、骑马,有的敲鼓、打镲、吹号,有的举狮戏球、燃放爆竹,一派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的场面。外底署红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婴戏图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已经出现,至宋、金时期磁州窑枕面上多见。唐、宋、金瓷器上的婴戏图主要反映民间生活场景,人物、动作、场景单一,系民窑产品。明代这种喜闻乐见的纹饰被官窑瓷器吸收采纳,将表现人物与场景扩大,发展至清代逐步成为官窑瓷器上的一种程式化的象征图案,寓意喜庆太平。

乾隆朝瓷器:乱花缤纷中的盛世图景 | 陶瓷知识霁蓝釉描金地开光粉彩花鸟纹方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瓶呈四方委角形,口微撇,长颈,直腹,四方委角外撇圈足。瓶内施松石绿釉。瓶外通体霁蓝釉描金缠枝莲纹地装饰,颈、足部各饰描金树叶纹一周。瓶腹四面均有长方形留白开光,其内以粉彩分别描绘鸳鸯莲花图、桃花雀鸟图、文竹螳螂图和牡丹菊花图。瓶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署矾红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器造型为方形委角,成型工艺复杂,烧造难度颇大。开光内图案设色淡雅,与霁蓝釉描金地形成鲜明的对照,相得益彰。

乾隆朝瓷器:乱花缤纷中的盛世图景 | 陶瓷知识黄地粉彩勾莲纹大尊,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黄地粉彩勾莲纹大尊,撇口,短颈,溜肩,腹部下垂丰满,圈足外撇。尊内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黄釉为地,以粉彩描绘勾莲纹。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尊形体硕大,色彩华丽,显示出乾隆朝瓷器典型的侈华和绮艳之风气。其腹部的勾莲纹俯仰、向背、聚散、飘逸,姿态各异。勾莲纹源自西方,在佛教文化中运用颇多,后来逐渐演变为寓意美满幸福的吉祥纹饰,是清代乾隆朝瓷器上的典型纹样之一。

乾隆朝瓷器:乱花缤纷中的盛世图景 | 陶瓷知识霁蓝地描金粉彩诗句花卉纹大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霁蓝地描金粉彩诗句花卉纹大瓶,撇口,长颈,六瓣瓜棱形腹,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口部、颈部及近足处为霁蓝釉描金彩缠枝万福地与如意云头纹、卷草纹、回纹。腹部三组折枝花卉与乾隆御制诗句相间排列,诗句以墨彩书写,末尾钤“乾隆” 、“宸翰” 、“惟精” 、“唯一” 、“比德” 、“朗润”六枚矾红彩篆体闲章。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瓶形体高大,制作难度之大体现了当时御窑制瓷工艺技巧之高。瓶体装饰诗画间错有序,设色华丽,颇具情趣。(北京故宫博物院徐巍)

斗彩

斗彩又称逗彩,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成化年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明•沈德符《敝帚轩剩语》中说:“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

乾隆朝瓷器:乱花缤纷中的盛世图景 | 陶瓷知识松石绿地矾红彩云蝠纹葫芦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松石绿地矾红彩云蝠纹葫芦瓶,小口,短颈,上腹较小,下腹较大。束腰。圈足。瓶内施松石绿釉,外壁松石绿地矾红彩云蝠纹装饰。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留白,矾红彩单方栏内署矾红彩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葫芦形瓶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传统造型,葫芦的多籽与缠绕的藤蔓被人类赋予多子多孙和延绵不断繁衍的含义。葫芦也是道教的圣物,既是通往仙境的法物,也是存放金丹的容器。瓶上的“红蝠”与“洪福”谐音,寓意“洪福齐天”。

此瓶造型饱满端庄,无论是纹样还是造型均反映了乾隆时期对“福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乾隆朝瓷器:乱花缤纷中的盛世图景 | 陶瓷知识斗彩勾莲纹“寿”字葫芦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斗彩勾莲纹“寿”字葫芦瓶,小口,短颈,通体饰斗彩缠枝莲纹,并饰红蝠、篆体“寿”字纹,象征福寿绵长。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杂釉彩、素三彩

彩瓷除斗彩、五彩瓷器以外,尚有金彩、矾红彩、绿彩、酱彩、黄地绿彩、绿地黄彩、黄地紫彩、红地黄彩、黄地红彩瓷器等,习称杂釉彩瓷。在杂釉彩瓷的基础上,还出现一类在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三种以上釉彩装饰但不含红彩的瓷器,习称素三彩。杂釉彩和素三彩均属于低温釉彩。

乾隆朝瓷器:乱花缤纷中的盛世图景 | 陶瓷知识黄地青花缠枝花纹转心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瓶撇口,短颈,扁圆腹,圈足外撇。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黄地青花装饰。口沿下绘卷草纹,颈部绘仰蕉叶纹及圆点纹,肩部绘回纹及如意云头纹。腹部上、下绘缠枝莲纹,中部为镂空仰覆勾莲“T”字形纹。瓶内套一小瓶,与外瓶口部相连,可以转动。小瓶以紫红彩为地,上绘梅树一株。圈足内施松石绿釉,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中部镂空,上下互不相连,可作微小移动,但不能拆开。这种工艺被称作“交泰”,寓意“上下一体,天下太平,万事如意。”经查唐英奏折,可知乾隆八年(1743年)督陶官唐英和协造之催总老格曾“新拟得夹层玲珑交泰瓶等共九件,谨恭折送京呈进”。此交泰转心瓶当为其中的一件。这是唐英为讨乾隆皇帝的欢心而“自行拟造”的。

转心瓶为乾隆时的创新品种,其造型新颖奇巧,工艺水平极为高超。

乾隆朝瓷器:乱花缤纷中的盛世图景 | 陶瓷知识

各种釉彩大瓶,洗口,长颈,长圆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5层之多。所使用的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有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绿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仿汝釉、仿官釉、酱釉等。主题纹饰在瓶的腹部,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

清代乾隆时期历时60年,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太平盛世。此时,由于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对瓷器情有所钟,再加之督陶官唐英对景德镇御窑厂的苦心经营,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名工巧匠汇集于景德镇,致使御窑厂的瓷器生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特别是各种新奇淫巧的制品层出不穷,其工艺技术之高可谓鬼斧神工。这件各种釉彩大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称,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传世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相关文章

  • 除汝瓷外 台北故宫还有哪些惊艳的瓷器[图文]
    除汝瓷外 台北故宫还有哪些惊艳的瓷器[图文]

    明 永乐 青花人物扁壶小圆口,细直颈,溜肩,扁圆腹,椭圆足,平底微凹,颈附双如意弓形耳。颈画蕉叶纹一周,上下加饰青线七道,肩及底边各画仰覆莲瓣纹一周,腹部主纹则绘 山水园景,一面三人,一面二人,各持乐器,歌舞其间;乐人面貌、服饰皆异族相。青花浓重,多处带褐绿及铁褐疵斑,斑处微下陷。白釉泛青,耳边聚釉处则显湖 绿色。胎骨匀轻,质坚细腻,胎釉一线呈浅橘色。扁壶又称抱月瓶,其型制仿自中东,但装饰纹却为中...

    1429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惊艳的陶瓷作品欣赏[图文]
  • 最早的斗彩瓷器:衡山窑粉地彩釉绘鸟罐[图文]
    最早的斗彩瓷器:衡山窑粉地彩釉绘鸟罐[图文]

    图示 酱釉绘鸟纹罐南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名山之一,一九八二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南岳衡山自然风光秀丽多姿,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素有“五岳独秀”和“文明奥区”之称。南岳山高林密,环境宜人,气候独特,是著名的避暑和观冰赏雪胜地;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和动物园;是佛道并存的宗教文化胜地;还是湖湘学派的发源地。在这里留下了唐尧虞舜等先祖巡狩祭祀的遗迹,传颂着祝融播火、韩愈精诚开云等美丽传说,刻...

    1428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白与黑的艺术:磁州窑[图文]
    白与黑的艺术:磁州窑[图文]

    来源:大众理财顾问文/陈平磁州窑的装饰艺术在世界陶瓷艺术史上是罕见和无与伦比的,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研究中都占据着很重要位置。磁州窑是我国宋代北方著名的民窑,是中国宋代八大窑系之一。磁州窑历史悠久,品种多、产量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磁州窑发展了刻花技法并创造性地采用了红绿彩,其“白地黑花”装饰是划时代的创造,为宋代以后的青花和五彩瓷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磁州窑三彩瓷为后世留下许多值得研...

    96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传世孤品,惊世珍藏——乾隆款炉钧釉八卦瓶[图文]
    传世孤品,惊世珍藏——乾隆款炉钧釉八卦瓶[图文]

    炉钧釉瓷器,景德镇创烧仿钧窑釉品种之一,炉钧釉始于清雍正时期,流行于乾隆时期。景德镇创烧的一种低温釉瓷器。它在制作时先由高温烧成素胎,然后在瓷胎上施以不同的颜色釉,再经低温炉火二次烘烤而成。炉钧釉瓷器最大的特色,是在釉面上有不同程度的垂流效果,而这种效果的形成最初也是出乎意料的。从传世品看,雍正年间炉钧的特点为:釉面流淌大,流动处呈现紫红,釉面常有片状桔皮纹,反光显五色。乾隆时釉面流淌较小,釉中窑...

    1621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气度不凡的华彩生姿紫砂粉彩汉方壶[图文]
    气度不凡的华彩生姿紫砂粉彩汉方壶[图文]

    紫砂粉彩汉方壶许多年前,笔者收藏了一把紫砂粉彩汉方壶,为宜兴紫砂所制,胎细质坚。壶身由六块泥片镶接而成,然后划切开壶口、流孔,接流、上把和制盖,全手工制成,壶里手工接痕明显。壶名曰汉方壶,又名高身方执壶、高身方钟壶或秤砣方壶等,外形源于青铜方器。壶呈略扁方形,腹部微鼓,方口二弯流,流3/4贴身,长条单流孔,圆执把,内压浅足。轶盖形状应为四方高嵌盖,桥形钮。此壶体态壮硕,古朴周正,线条端庄,气度不凡...

    1135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晋代“东林寺乞米”铭文国宝陶罐[图文]
    晋代“东林寺乞米”铭文国宝陶罐[图文]

    “东林寺乞米”铭文陶罐(晋),高19.1厘米,口径12.9厘米,底径12.4厘米。据《九江党史大事记记载》:1975年4月,在九江钢铁厂基建施工中,发掘出珍贵陶罐一件,腹上部阴刻行书“东林寺乞米”5字。该罐为盘口,短颈,肩部饰对称双系,鼓腹,平底,饰方格纹,胎深灰色,“东林寺乞米”铭文陶罐的珍贵之处就体现在陶罐上的“东林寺乞米”这5个字上。据考证,这是晋代东林寺僧人化缘所用的盛器。该罐现珍藏于江西...

    538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故宫首次举办青瓷专题展览 展现珍稀秘色瓷[图文]
    故宫首次举办青瓷专题展览 展现珍稀秘色瓷[图文]

    青釉褐斑刻划莲瓣纹四系盘口壶 本报讯(记者王岩)代表青瓷历史上烧造最高水准、平时难得一见的“秘色瓷”日前在故宫斋宫亮相。这是“月染秋水——陈国桢捐赠暨珍藏越窑青瓷展”中的珍稀展品之一。越窑制瓷渊源可上溯至商、周时期出现的原始瓷,这一品种延续烧造至东汉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此后,越窑制瓷业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三国西晋 的繁盛、东晋至隋代的衰落,唐、五代至北宋早期的全盛,及北宋中期以后的逐渐衰落。在...

    1920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石山哲也个人陶艺展展品欣赏[图文]
    石山哲也个人陶艺展展品欣赏[图文]

    石山哲也,1973年生于日本琦玉县,雕塑和器皿是他创作的主要构成。每一件器皿于他,同雕塑的创作是相同的。作品中所关注的“边缘”是器物与水相融时的角度,厚厚的釉面所表现的不仅仅是清润的色泽,也在乎于让角度更加柔软。在这些朴素而柔软的创作中,加之金、银彩的工艺,便是他这一次展览的由来。...

    148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承前启后洪武瓷:造型单一器物重[图文]
    承前启后洪武瓷:造型单一器物重[图文]

    洪武青花折枝花卉纹菱花式大盘明初洪武(1368~1398年)一朝是元明之际景德镇制瓷发展过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虽然研究者对明代官窑设立的具体时间尚有不同认识,但文献记载、传世品及考古发现都表明,洪武时期的景德镇确有窑场受命烧造过一定数量的宫廷官府用瓷,它不仅开明清两代官窑制瓷之先河,也为景德镇成为明代全国的中心窑场奠定了基础。总体看,传世洪武瓷以景德镇所产宫廷官府用瓷为代表,其制作工艺...

    21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宋大观年制篆字铭文款钧窑海棠式洗[图文]
    宋大观年制篆字铭文款钧窑海棠式洗[图文]

    杭州“庆宜堂”珍藏宋“大觀年制”篆字铭文款钧窑海棠式洗,口径24.8cm,通高8.2cm,圈足17.8cm。通体施凝厚之乳光釉,釉层肥润,七瓣海棠的瓣折中间有七枚鼓钉突起,弧形浅腹。圈足平底,不施釉。器身外弧腹呈玫瑰紫色。洗里面施天青色釉,釉汁中隐现短曲线,业内所谓“蚯蚓走泥纹”是也,并隐有细小棕眼。器底涂以老油纸色金酱釉,上再覆施块状的蟹甲青釉。器底正中刻“大觀年制”四篆字,阳文凸起,中间填以真...

    1512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清代精美瓷器欣赏[图文]
    清代精美瓷器欣赏[图文]

    清康熙 黄釉暗刻龙凤纹碗一对清康熙 矾红描金云凤纹碗一对清嘉庆 绿地粉彩缠枝花卉纹海棠盘一对清道光 珊瑚红地粉彩凤竹纹盖碗一对清道光 粉彩籁瓜纹碗一对清道光 粉彩虞美人盖碗一对清道光 粉彩梅竹纹盘一对清光绪 矾红彩双龙赶珠纹盖碗一对清道光 黄地褐绿彩龙纹盘一对清道光 青花龙纹折腰碗一对清道光 黄地洋彩花卉纹碗一对...

    106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瓜蝶纹盛行于乾隆晚期至清末[图文]
    瓜蝶纹盛行于乾隆晚期至清末[图文]

    罐高20.5厘米。颈微束,唇口,罐身由腹而下收敛。罐内罐底施松石绿釉,底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体印章红款。口部于矾红地上饰以金彩饰卷草纹,颈与胫分别用黄、绿、红及蓝绘如意纹和仰莲瓣纹。器身主纹为松石绿地上设粉彩瓜蝶纹,寓意“瓜瓞绵绵、子孙万代”。瓜蝶纹盛行于乾隆晚期至清末,为同光时期最多见。松石绿釉系以铜为着色剂、二次烧成的低温釉。在明清时期,绿彩所用原料除铜之外,有时还添加少量其他着色元素,如...

    1711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陶瓷艺术:陶瓷的破坏者[图文]
    陶瓷艺术:陶瓷的破坏者[图文]

    英国陶瓷艺术家Beccyridsdel像久经手术台的外科医生一样为古瓷餐具做了一次外科手术,一次又一次的掰开表皮去窥视,去发掘陶瓷骨子里的这般细腻精美。从而来探索艺术的内在感知。...

    823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蓝釉瓷:元明清三代的发展与兴衰[图文]
    蓝釉瓷:元明清三代的发展与兴衰[图文]

    不久前,与友人一起前往南京,参观了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堪称2014年岁末国内最重量级的学术展览“藏·天下——庞莱臣虚斋名画合璧展”。此展由南京博物院联手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共同推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庞莱臣藏画的第一次公开展示,展出了清末民国时期江南收藏大家庞元济(字莱臣,号虚斋)旧藏的一批北宋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历代书画名作,可谓件件珍品。而在参观完画展之余,又重点参观了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及南京博物...

    29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