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酒船是古代文人雅士对船形酒具的称呼[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抗梨 点击 :

酒船是古代文人雅士对船形酒具的称呼 | 陶瓷欣赏

(图1)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船形彩陶壶

酒船是古代文人雅士对船形酒具的称呼 | 陶瓷欣赏  

(图2)银镏金摩羯酒船,1992年广西南丹县小场乡附城村虎形山北宋银器窖藏出土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文物管理所藏。

酒船是古代文人雅士对船形酒具的称呼 | 陶瓷欣赏

(图3)明代犀角槎杯,上海博物馆藏。

酒船是古代文人雅士对船形酒具的称呼 | 陶瓷欣赏

(图4)清康熙犀角雕张骞乘槎杯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饮酒的器具百花齐放,由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船形彩陶壶沿传的船形酒具可管窥一斑。《周礼·春官·司尊彝》:“春祠、夏禴,祼用鸡彝鸟彝,皆有舟。”郑司农注云:“周尊下台,若今时承盘。”《说文》:“舟,船也。”可知尊彝等酒具的托盘称“舟”。故而古代容量较大的一种船形酒具称“酒船”,材质有陶、玉、银、铜、瓷等。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船形彩陶壶(图1),通高15.6厘米,口径4.5厘米,宽24.9厘米。泥质红陶,口部呈杯状,器身横置,上部两端突尖,像一只小船。在两侧的腹部,各用黑彩绘出一张鱼网状的图案,鱼网挂在船边,似正撒网捕鱼,又像小船刚刚捕鱼回来,在晾晒鱼网。陶壶两肩上端横置两个桥形小耳,既便于提拿,又可穿绳背负,随身携带。人们喜欢美酒,当然希望能拥有永远喝不完的佳酿,船是永远飘浮在水中的,先民会觉得酒就像船下的水永远饮之不尽。

古代文人雅士将这种船形酒具称“酒船”。《晋书·毕卓传》:“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唐代陆龟蒙《添酒中六咏·酒船》、宋代诗人王令《酒船》皆作其诗。宋、元文人将玉制的船形酒具称“玉船”。苏轼《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就是反映玉船饮酒、罚酒的情景。这种流行的玉船酒器,在宋人诗词中有案可稽。陆游《即席》诗云:“要知吾辈不凡处,一吸已乾双玉船。”辛弃疾《鹊桥仙·寿余伯熙察院》词:“东君未老,花明柳媚,且引玉船沉醉。”周密《武林旧事》卷七《乾淳奉亲》:“上亲捧玉酒船上寿酒,……太上喜见颜色。”《全元散曲·雁儿落过得胜令》:“暖阁红炉坐,金杯捧玉船。”

“文物驱三统,声名走百神”,唐代诗人杜审言《扈从出长安应制》,率先将“文物”一词融入诗中。清乾隆曾为故宫“弘德殿”题名胜对联“云霞纷绮丽,文物共葳蕤”。玉船至今尚未见到过实物,但北宋银镏金摩羯酒船(图2),为唯一的物证。该器通高14.8厘米,长34厘米;造型取象摩羯与船形融合而成,摩羯形象逼真,鼻微卷,努目,独角,双翼高耸,背部为船舱、船尾、船篷,借形借势俱见巧思。此酒船存世、传世稀如星凤,据专家测其容量,足以装下一升以上的美酒。宋代著名词人朱敦儒《减字木兰花》:“痛饮何言,犀筯敲残玉酒船。”而明代犀角槎杯(图3)可谓旁证,通高9.7厘米,长25.5厘米。器呈浮槎状。槎上仙山怪石,梅树石榴,相杂其间。一长髯老者背山倚石,端坐正中,手持古书,沉醉书香酒意之中,惬意非常。槎右侧刻荷叶莲子,左侧雕一酒葫芦,槎底为水浪纹。在荷叶枝茎处有篆文“天成”题记,为明代著名雕犀匠师鲍天成雕制。“槎”是古代人们用竹木编制的筏子,筏子和船的区别,筏子无船帮(船舷)。注酒入槎内,可以从船头一端吸饮,亦称“酒船”。清康熙犀角雕张骞乘槎杯(图4),长19厘米,宽19厘米,木座重178克。槎杯呈蜜色,随形巧施刀凿。槎首有流,槎尾枯木叠立;一侧置满插四季花卉的藤篮,老人面带微笑,广袖长衣,长髯垂胸,手持并蒂莲枝,倚坐于槎中;槎下刻旋涡纹,波浪翻滚;槎侧题“槎仙青萝盦沈倬章藏玩”,另侧题“癸丑年二月松窗题记”随“(陈)端友刻”印章款。此类器题材出自张骞乘槎寻找河源的典故,晋代张华《博物志》:天上的银河与大海是相通的,每年八月都有槎往来。曾有人因好奇乘槎而去,发现一处世外桃源,织妇和牵牛人皆悠闲自在,怡然自乐,一派田园气象。将酒杯制作成乘槎(划子)的形状,且上乘一人,“乘槎”原本于上述传说。后人将《汉书》所载张骞穷河源的故事与之混同,故又有“张骞乘槎”之说。唐宋之问《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诗:“宾至星槎落,仙来月宇空”;刘禹锡《逢王十二学士入翰林因以诗赠》:“厩马翩翩禁外逢,星槎上汉杳难从”,称颂升官或比喻贵宾光临,意为祝愿饮酒人官运亨通,表达“有朋自远方来”,与之畅饮,不亦乐乎。

相关文章

  • 抗战瓷器唤起民众觉醒[图文]
    抗战瓷器唤起民众觉醒[图文]

    《抗战建国》瓷盘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题材的收藏品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藏家青睐。抗战题材的瓷器是其中之一。当年在全民族的抗战浪潮中,广大民众纷纷行动起来,自觉抵制日货。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一些陶瓷产地的爱国厂家,生产了大量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 陶瓷艺术家们用艺术作品唤醒同胞,在一件件精美的花瓶、茶杯、酒具、饭碗等瓷器上绘制出战士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杀敌的...

    121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海捞瓷:海底捞出来的潜力股 [图文]
    海捞瓷:海底捞出来的潜力股 [图文]

    “南海一号”沉船中的福建德化窑白瓷和福建磁灶窑绿釉瓷“海捞瓷”是收藏市场上对于从海底打捞出水的瓷器的一种称谓。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曾经有五艘中国沉船相继被发现打捞,从而将原本深埋在海底的一个个历史碎片重新捡拾起来。特别是近期有媒体报道称,经过7年的保护性发掘,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表面的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物被逐层清理,船舱内超过6万件南宋瓷器得以重见天光。此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海捞...

    1425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创意陶瓷是这样做成的[图文]
    创意陶瓷是这样做成的[图文]

    编者语: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现代陶瓷作品的影子,它们自然淳朴的形态,挥洒自如的色彩能瞬间点亮我们的生活。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设计师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这些可爱的东西吧!...

    694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元青白瓷:青色更明显 玻璃质感强[图文]
    元青白瓷:青色更明显 玻璃质感强[图文]

    元青白釉凸雕折枝梅纹双耳瓶瓷器赏鉴“青白瓷”是宋元时期以景德镇窑为中心区域烧造的一种具有独特釉色风格的瓷器,因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闪青,故名。考古资料表明,景德镇的青白瓷生产始于北宋初期,极盛于两宋,元代仍然盛烧不衰,是一种深受当时国内外市场欢迎的产品,受其影响在今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都发现了不少宋元时期专烧或兼烧青白瓷的古代瓷窑遗址,诚如宋末元初人蒋...

    416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中国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馆藏古瓷文物欣赏[图文]
    中国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馆藏古瓷文物欣赏[图文]

    中国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位于浙江省东部的余姚市,地处市中心的古建筑群内。北濒杭州湾,南接四明山,与“舜江楼”和“通济桥”仅一步之遥。是浙江省文化厅批示的一家民营博物馆,藏品纵括西周、春秋战国、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北宋。越窑的代表窑址上林湖就位于余姚附近的慈溪市。越窑是中国瓷窑的开山始祖,是中国青瓷瓷窑的代表。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

    685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福建金油滴建盏售价299万元创新高[图文]
    福建金油滴建盏售价299万元创新高[图文]

    此件口径21.5厘米,高7厘米的金油滴建盏将永远入藏福清黄檗山万福千年禅寺。 李加林 摄  由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盏技艺传承人黄美金(左二)创作的金油滴撇口盏,被来自福建福清的著名慈善家陈先生和万福禅寺方丈悲升大师(右二)以299万元购得。 李加林 摄中新网福州11月16日电 (李加林 龙敏)于16日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金油滴建盏再创仿古...

    1731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老窑瓷:全球名贵北宋汝窑瓷器盘点[图文]
    老窑瓷:全球名贵北宋汝窑瓷器盘点[图文]

    北宋汝窑碗:上有乾隆皇帝御笔题诗,为国家一级文物,是北京故宫镇馆之宝。目前北宋汝窑碗仅存世两件,另一件在英国达维德基金会,属严禁拍卖的 国家一级文物。此汝瓷碗高6.7厘米,口径为17.1厘米,足径7.7厘米。敞口微外卷沿,深腹、外撇足,足内有五个小支钉痕。北宋汝窑弦纹樽:身价数亿 堪称“汝瓷之王”,弦纹三足樽全球仅存一件,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是传世汝瓷中极为罕见的大件器,无价之宝。樽高12....

    342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上博与故宫藏明清贸易瓷展惊艳 [图文]
    上博与故宫藏明清贸易瓷展惊艳 [图文]

    图1由上海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越洋遗珍——上海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贸易瓷展”,近期正在北京故宫延禧宫古陶瓷研究中心展厅展出。据悉,本次展览从两馆藏品中遴选出106件(套)明清时期的贸易瓷进行展示,旨在反映中国明清时期陶瓷外销的状况。展览将持续至3月15日。图2据介绍,展览分为明、清两部分。明代部分展出明代中期至晚期销往东南亚、西亚、欧洲以及日本的瓷器,揭示了中国瓷器在这些地区的流通与...

    1714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朱海彬陶瓷藏品欣赏(下)[图文]
    朱海彬陶瓷藏品欣赏(下)[图文]

    朱海彬,祖籍周口市太康县,祖父从民国时期就特别喜欢研究与收藏字画和古瓷,所以从小受到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也酷爱收藏,尤其喜欢研究文物古玩,并且通过广闻博见﹑耳濡目染的方式,得到了陶冶和锻炼。现为北京国博文物鉴定中心陶瓷鉴定专家,人民美术网陶瓷鉴定顾问,亚洲商业委员会顾问,河南省陶瓷委常务理事。编著有《古代雕塑玩具作品集》,于2012年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收藏多年的古代雕塑精品186件(套),文化部门领...

    587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大变古瓷:新瓷是这样变“古瓷”[图文]
    大变古瓷:新瓷是这样变“古瓷”[图文]

    新瓷的釉光是浮而散的,行内人称之为"贼光".去掉"贼光"是仿古瓷要过的第一关。一旦去光过度,釉面变哑色,内行人一看便能识破,而如果去光不到位,浮光仍在,亦易被人识破。据专家介绍,去浮光的主要方法有:用碱、酸等化学物质按比例掺清水泡浸仿古瓷或涂抹,使釉表面由青灰变成白中闪黄,从而达到去掉贼光的目的。此外,用茶叶水长期泡浸或高温煮都是"陶瓷做旧"最快捷的方法。还有的是将新瓷放置在油烟大的地方,使之长期...

    1368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英乡绅收藏百余中国瓷器 精美程度让人落泪[图文]
    英乡绅收藏百余中国瓷器 精美程度让人落泪[图文]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 参考消息网4月26日报道英媒称,朋友和村民们记忆中的“胖子”皮尔金顿,是个少言寡语的乡绅,只有他的家人知道他有一个秘密——一个近乎偏执的爱好:收藏中国瓷器。而且,他慧眼独具、瓷海淘金。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4月25日报道,皮尔金顿英年早逝,1969年44岁时就过世了,给妻子和三个女儿留下一个农庄和他的100件中国瓷器收藏。 报道称,半个世纪后,他的家人决定把100件瓷器一锅端全...

    1463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陶瓷艺术家 Brett Kern 艺术作品欣赏  [图文]
    陶瓷艺术家 Brett Kern 艺术作品欣赏 [图文]

    陶瓷艺术家 Brett Kern 现居住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他的这组创意作品最惊艳的地方就是乍一看你完全看不出它们本质的属性,如同气球玩具一般的表面,轻盈剔透。...

    782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瓷之色: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图文]
    瓷之色: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图文]

    陶瓷文明是中华文明最丰富的一支,千百年来,陶瓷本身从内在到外在都有着意想不到的变化。以陶瓷装饰来看,两大基本手段——釉色与纹饰是陶瓷之美的左膀右臂,前者抽象,后者具象。釉色是陶瓷的外衣。古人的聪明才智让白作为起点,黑作为终点,五色杂陈其中。这一手段让陶瓷一天天地漂亮起来,也让陶瓷更加实用。换一种角度解释陶瓷的成因,并充分展示瓷之色带给人们感观上的神奇变化。白 釉明永乐 甜白釉僧帽壶大约在北齐,古人...

    171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磁州窑——被文人蔑视的古名窑[图文]
    磁州窑——被文人蔑视的古名窑[图文]

    一座北方的著名窑厂,自宋至明,竟然有近四百年不为当朝文人所赏识,文献中也罕有记载,甚至还有“杂器窑”的蔑称。也许有的读者已经猜到,它就是位于河北磁县一带的“磁州窑”。通过传世品和历年的发掘资料,人们已经熟知磁州窑的产品风格。枕是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比如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白地黑彩马戏枕,一人身着紧身衣裤倒立在驰骋的马背上,马四蹄腾空,似乎要将马戏者甩下马背,惊险刺激,扣人心弦。匠师们笔调简洁,形...

    236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的中国陶瓷精品[图文]
    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的中国陶瓷精品[图文]

    木叶天目茶碗油滴天目茶碗青釉点彩铁斑纹玉壶春白瓷刻花莲纹洗青釉凤耳瓶白地褐花牡丹纹瓶青瓷刻花牡丹纹瓶三彩贴花宝相花纹壶绿釉黑花牡丹纹瓶青花牡丹纹盘青花莲池鱼藻纹罐...

    372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