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牙“无逸斋精鉴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牙“无逸斋精鉴玺”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牙“无逸斋精鉴玺”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6746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牙“无逸斋精鉴玺”❖图片

牙“无逸斋精鉴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牙刻“无逸斋精鉴玺”

牙“无逸斋精鉴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牙刻“无逸斋精鉴玺”印面

牙“无逸斋精鉴玺”❖简介

“无逸斋精鉴玺”,清末,牙质。通高7.75厘米,印面长3.1厘米,宽1.7厘米。清宫旧藏。

印为长方形,篆字二行各三字,阳文。印体光素,阴面刻工精细。

在紫禁城和畅春园均有无逸斋,溥仪在他的自传中记述说:“过不多天,我住的养心殿东套院无逸斋的窗户上又发现了火警,幸好发现得早,一团浸过煤油的棉花刚烧着,就被发现了,未致成灾。”只怕是溥仪记错了,他的这个小小的书房现已无存。此印常钤于溥仪鉴赏过的古书画上。


相关知识科普


阳文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养心殿

相关文章

  • 铜柄钮“移改达葛河谋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柄钮“移改达葛河谋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柄钮“移改达葛河谋克印”,金,印面6.3×6.2厘米,通高5.4厘米。印铜铸,柄钮,印文为叠篆字体,朱文,右上起顺读。印侧及背刻楷书体“移改达葛河谋克印 (大)定十九年八月 礼部造”款。公元1115年,女真族建立了金政权,后相继消灭了辽与北宋政权,统治黄河以北地区达百余年之久。为了统治原宋、辽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其政治制度也仿照原宋、辽之制。女真族建国前没...

    430 谋克 女真族 女真 黄河 少府 文思署
  • 白玉龟钮“太原王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龟钮“太原王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龟钮“太原王玺”,明,印面2.25×2.25厘米,通高1.95厘米。清宫旧藏。印白玉质地,龟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太原王玺”四字。此印为明代托名汉代封王玺印之作。印文所谓“太原王”本为汉文帝时的封王,名刘参,汉文帝刘恒之子。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三月,有司请立皇子为诸侯王,于是当时诸子皆立为王。其中刘参被立为太原王,刘恒另一子刘武被...

    1440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墨玉鼻钮“杜安居”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墨玉鼻钮“杜安居”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墨玉鼻钮“杜安居”印,印面1.6×1.6厘米,通高1.0厘米。此为东汉私印,墨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顺读“杜安居”三字。印文有如铸造,其篆法布局,一望而知为汉印,尤其类似东汉铜铸单面姓名私印之风格。“安”、“安居”、“安汉”、“安世”、“安成”、“安国”等是两汉时期男子取名的常用字。此印玉色黑如墨如炭,光如髹漆,惟质含石性。...

    170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紫砂覆斗纽“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紫砂覆斗纽“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清乾隆,6.8X6.8厘米。乾隆三年(1738年),民夫在江苏宝应县界首疏通河道时,挖得一方玉玺,立即引起地方官的高度重视,由原任直隶延庆州知州郭浩,呈送江南河道总督高斌,高斌进献给乾隆帝。乾隆帝由材质确定这方传国玺并非玉质,进而确认这方玉玺并非传说中的传国玺。因认为该玺“古泽可爱,其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篆法又与《》所摹蔡仲平本颇合,而视为完好旧器,...

    1452 总督 乾清宫 暖阁
  • 檀香木交龙纽“所乐自在山水间”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檀香木交龙纽“所乐自在山水间”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所乐自在山水间”印,清晚期,檀香木质,交龙纽方形印,汉文篆书。面9.6厘米见方,通高9厘米,纽高4.5厘米。此玺为晚清敬懿皇贵妃的闲章,与“敬懿皇贵妃之宝”、“静者之怀和若春”玺共为一组,储于一木匣中。敬懿皇贵妃,赫舍里氏,初以嫔侍奉同治帝,同治十三年(1874)由瑜嫔晋封为瑜妃,光绪二十年(1894)又晋封为瑜贵妃,宣统继位后晋封为皇考瑜皇贵妃,1913...

    666 交龙纽 敬懿皇贵妃 闲章
  • 青田石“万竹庐图书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万竹庐图书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万竹庐图书印”,近代,王褆篆刻,印面边长2.5厘米,通高3.5厘米。印青田石制,方形,素面侧款。印文篆体,朱文,右上起顺读“万竹庐图书印”6字。边款阴刻楷书体“戊辰岁首,福厂为养吾道兄作于春住楼。”...

    1099 万竹庐 王褆 素面 阴刻
  • 铜龟纽“常乐苍龙曲侯”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常乐苍龙曲侯”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常乐 苍龙 曲侯”印,印面2.3×2.3厘米,通高2.2厘米。印铜铸,方形,龟纽。印文为汉篆字体,六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常乐苍龙曲侯”。此为新莽时太卫属官之印。...

    1988 常乐 苍龙 曲侯
  • 青玉交龙纽“太上皇帝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交龙纽“太上皇帝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太上皇帝之宝”,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2.1厘米见方,通高8.5厘米,纽高3.5厘米。“太上皇”之称谓出现甚早,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称帝后便尊其父为太上皇,以示崇敬。历代皇帝传位于太子,亦自称太上皇。历史上为太上皇者因授受之际的情况不同而境遇各异,但多数是受形势所迫勉强让位。通观中国历史,名副其实既有尊位又有权势的太上皇,恐怕非...

    1805 太上皇 皇帝之宝 交龙纽 亲王 丙辰 太和殿 十全老人之宝说 内府
  • 青田石“鄞马氏凡将斋藏书”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鄞马氏凡将斋藏书”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鄞马氏凡将斋藏书”章,近代,马衡篆刻,印面6.4×1.1厘米,通高4.9厘米。印青田石制,长方形,素面侧款。印文篆体,朱文,上起顺读“鄞马氏凡将斋藏书”8字,印面有阳线边栏。边款阴刻楷书体“此八年前作,以石有伤损,欲改作之而人事冗迫,至今不果,顷以书籍整理毕事,特检出复治之,时廿有一年一月十有三日也。马衡。”因材施以单行行文,是藏书印常用的布局方法之...

    1362 凡将斋 马衡 素面 阴刻
  • 二十五宝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二十五宝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二十五宝玺为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乾隆以前,御宝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初年,可称为国家御宝之印玺已达二十九种三十九方之多,且因有关文献的记载失实,用途不明,认识错误甚多,造成混乱状况。针对这种情况,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对前代皇帝御宝重新考证排次,将其总数定为二十五方,并详细规定了各自的使用范围。这二十五方...

    825 大清受命之宝 皇帝奉天之宝 大清嗣天子宝 皇帝之宝 天子之宝 皇帝尊亲之宝 皇帝亲亲之宝 皇帝行宝
  • 牙“无逸斋精鉴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牙“无逸斋精鉴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无逸斋精鉴玺”,清宣统,牙质,光素长方玺,汉文篆书。面宽2.4厘米,长4.9厘米,通高5.9厘米。无逸斋位于紫禁城养心殿东院,清代末帝溥仪在宫中居住时可能用于存放书画等艺术品,故有“无逸斋精鉴玺”之制作。宣统“无逸斋精鉴玺”共有两方,小朝廷时期,曾对收藏于宫内的古代书画进行过清点,钤盖“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等玺。此玺即是其中之一,...

    267 养心殿
  • 白玉羊钮“江夏王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羊钮“江夏王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羊钮“江夏王章”,明,印面2.1×2.1厘米,通高2.2厘米。清宫旧藏。印白玉质,羊钮。印文字体为篆书,朱文,右上起顺读“江夏王章”四字。印钮为一曲腿侧卧的小羊,意态恬静。印材白玉无瑕,光亮耀目。此印为明代托名南北朝时期封王玺印之作 。印文中的“江夏王”在南北朝时有数人。一是宋武帝刘裕之子、少帝之弟刘义恭,元嘉元年(424年)封江夏王,食邑五千户,一度权...

    1753 齐高帝 建武
  • 寿山石夔龙桥纽“雍正御览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夔龙桥纽“雍正御览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雍正御览之宝”,清雍正,质,雕夔龙桥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0.8厘米见方,通高9.2厘米,纽高2.8厘米。此宝制作于雍正元年(1723),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记载:雍正元年“正月二十三日,怡亲王交四喜桥梁钮寿山石图书一方,奉旨:改做夔龙式,镌‘雍正御览之宝’。钦此。于四月十九日四喜桥梁钮寿山石图书一方,改做夔龙,镌‘雍正御览之宝’完,配做锦匣,怡亲王呈...

    1533 寿山石 夔龙 内务府 亲王
  • 玛瑙螭纽“半榻琴书”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玛瑙螭纽“半榻琴书”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半榻琴书”印,清雍正(乾隆为宝亲王时期),玛瑙质,螭纽方形玺。篆书。面1.7厘米见方,通高1.7厘米,纽高1.2厘米。...

    433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青玉交龙纽“宣统御览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交龙纽“宣统御览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交龙纽“宣统御览之宝”,清末,通高9.4厘米,纽高5.1,印面12.9×12.9厘米。清宫旧藏。此印为青玉质,交龙纽,“宣统御览之宝”阳文镌刻。《宣统宝谱》录“宣统御览之宝”共4方,印文大小尺寸不等。这是其中较大的一方,曾钤于溥仪御览过的字画上。...

    294 交龙纽 阳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