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楚王酓璋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楚王酓璋剑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楚王酓璋剑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40365)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楚王酓璋剑❖图片

楚王酓璋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楚王酓璋剑

楚王酓璋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楚王酓璋剑铭文拓片

楚王酓璋剑❖简介

楚王酓璋,长50.5厘米,宽4.5厘米,重0.82kg。

剑长体,宽刃,有格,圆柱柄,有

剑身上刻有铭文15字:

楚王酓璋为囗士,铸用剑囗用征囗。

铭文记楚王酓璋为从征将士铸剑,作为征伐之用。   

此剑为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


相关知识科普


古代武器之一种。在春秋战国时期,佩剑同时有表明身份等级的作用。从考古发掘的资料看,青铜剑在西周早期已十分成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青铜铸造技术的限制,剑身一般较短(50cm以下),至战国末期才有长剑出现。

剑柄下端与剑身连接处呈凹字形或中间起护手作用的条形部分,也称作剑格、剑口、剑鐶、剑珥、剑鼻等。出自《庄子·说剑》,其中将剑分为锋、锷、脊、镡、夹五部分。

剑脊两旁称为“从”。

相关文章

  • 虎纹三足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虎纹三足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虎纹三足壶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高18.5厘米,口径7.5厘米,腹径16.8厘米 1978年河南固始侯古堆墓出土 铜壶小口直领,平肩鼓腹,下有三足。盖顶中央有一环,其外有圆涡纹,肩部有对称的双耳,器盖周边及肩部刻有带状回纹,腹为对称的斗虎纹。 这种器形为北方周墓中所罕见,具有浓厚的南方特色。虎纹为阴刻而成,细致精巧,构图自然生动。 (文字内容源于河...

    1246 青铜器 虎纹三足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铜台几式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台几式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台几式炉,清雍正,通座高11.2厘米,口径9.6×4.2厘米,足距10厘米。清宫旧藏。此炉器形状似台几案,平口,方足,不施金彩。器外底有减地阳文1行6字楷书“大清雍正年制”。炉附铜座,配黄绢面木匣。木匣外有受赏人的签题“世宗御赐”。据《宣德彝器图谱》所载,当年的台几炉是仿照宋定窑瓷器款式铸造的。而雍正器又是按《图谱》所载样式仿造,甚至连款识位置和书写格式都...

    777 阳文 定窑
  • 铜桥耳乳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桥耳乳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桥耳乳足炉,清乾隆,高8.3厘米,口径14.1厘米。清宫旧藏。铜炉圆形,似鼎。口唇圆润,略外侈,收颈,鼓腹,三乳足。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清乾隆年制”。此炉造型敦厚,铜质细腻。底部款识极精致。世上流传并有国朝年号款的乾隆器物其款识分为两种:一是双龙环绕的篆书款“乾隆年制”,二是楷书款“大清乾隆年制”,而清宫旧藏宣铜器中所见款识只有后一种。...

    632 乳足 阳文
  • 建初元年朱提造洗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建初元年朱提造洗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建初元年 朱提造洗,高21.4厘米,口径44.7厘米。 此洗为盆形,宽沿微上翘,双铺首耳,惜已失环。洗身外侧饰凸起的宽带纹一道。洗内底两侧饰鱼纹,中间铸有“建初元年朱提造”7字铭文。...

    811 建初元年 朱提 铺首 鱼纹
  • 妇好鸮尊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妇好鸮尊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妇好鸮尊  河南博物院藏商代后期前段(殷墟二期) 通高46.3厘米,口长16.4厘米,足高13.2厘米,盖高13.4厘米,重16千克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宫殿宗庙遗址西南侧妇好墓出土 妇好鸮尊整体为一昂首挺胸鸮形(鸮,也作鸱鸮、鸱枭,是中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鸮小耳高冠,圆眼宽喙,双翅并拢,粗壮的两足与下垂的宽尾构成三个支点。鸮颈后有鋬,头部后...

    523 青铜器 妇好鸮尊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嵌松石长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松石长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松石长剑,战国后期,通长93.5厘米,宽5厘米,重0.75kg。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侧出刃,刃作弧曲状,顶端收聚成尖锋。茎有二隔,剑首及镡上装饰由嵌松石和错金丝组成的几何图案。茎部仅存金丝二小段。西周时期的铜剑剑体很短,形如匕首,仅能用作自卫兵器。春秋战国时期铜剑的铸造有较大发展,制作日精,对于长短、重量和品级甚为考究。长剑是指剑长超过50厘米者。此剑长达...

    1850 剑首 错金
  • 四山纹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四山纹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四山纹镜,战国后期,面径13.9厘米,重127g。铜镜细卷缘,弦钮,方钮座。钮座四角各伸出一片桃形叶子,相对应的近边缘处各饰四瓣花一朵,将镜面分成四等分,“山”字均匀地分布在每一等分内,山字右上侧靠近镜缘处各饰一片桃形叶子。以细小的蟠螭纹与羽状纹为地。山字纹是战国铜镜的特色纹饰,除四山字纹镜外,还出土有三山、五山、六山字纹镜,以湖南出土为多。...

    574 蟠螭纹 螭纹
  • 史宜父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史宜父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史宜父鼎,西周晚期,通高37.5 ,宽37厘米。鼎双立耳微向外撇,腹略鼓收敛成圜底,兽蹄足较粗壮。口下饰重环纹。造型和纹饰具备西周晚期青铜器的特点。器内有3行16字铭文:史宜父作尊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鼎是青铜礼器中的食器,但多数不是直接的烹煮器。...

    1967 几何纹
  • 癸『0550』簋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癸『0550』簋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癸『0550』簋,通高12.7厘米,口径12.8厘米,重1.78kg。簋侈口,鼓腹,圈足。通体以雷纹作地,口沿处饰蕉叶纹,颈部饰浮雕兽首及夔龙纹,腹、足部饰兽面纹。器内底有“癸『0550』”二字铭文。“『0550』”为族徽。铭文表明此器是为『0550』族名为“癸”的先辈做的祭器。...

    967 雷纹 蕉叶纹 浮雕 夔龙
  • 楚王酓璋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楚王酓璋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楚王酓璋剑,长50.5厘米,宽4.5厘米,重0.82kg。剑长体,宽刃,有格,圆柱柄,有镡。剑身上刻有铭文15字: 楚王酓璋为从囗士,铸用剑囗用征囗。铭文记楚王酓璋为从征将士铸剑,作为征伐之用。   此剑为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

    1259
  • 四升『0387』客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四升『0387』客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四升『0387』客方壶,高38.1厘米,口径17.2厘米,腹径20厘米,重4.9kg。壶方体,双兽首衔环耳,壶口下饰嵌铜三角纹,方足。足外壁刻铭文13字:四升『0387』客四爰十一冢右七内『0380』铭文大意:记此壶重四锾十一,容积四升,为『0387』客所做,置于内曹,位置是右七。方壶为河南洛阳金村出土。...

    1366 方壶 兽首衔环耳 金村
  • 错金方鉴、错银方罍(附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错金方鉴、错银方罍(附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错金方鉴、错银方罍(附勺)战国(前475-前221年) 鉴通高21.6厘米,口边长30.1厘米;罍通高32厘米,口边长15.6厘米 勺长43.7厘米 1975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战国墓出土 出土时方罍置于方鉴内,罍内附勺。方鉴四壁各攀附一曲身探首之龙,形态生动。器口、颈及腹部方栏内施错金嵌绿松石方形和菱形花纹。方罍肩和腹部用错银丝组成的几何纹带将器表隔成方栏。...

    1818 青铜器 错金方鉴 错银方罍附勺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轮内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轮内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轮内戈,战国前期,长37厘米,宽12.2厘米,重0.5kg。此戈曲首,内后有轮,轮前有一圆孔,圆孔上下一面饰一龙一虎,另一面饰二蛇,近轮处饰一龟纹。此戈造型别致,工艺考究,它不是一件普通的兵器,而是象征物主身份和地位的仪仗用兵器。...

    743
  • “日夭”铜盆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日夭”铜盆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日夭”铜盆春秋 高17.8厘米,口径35厘米 1953年河南省郏县太仆乡出土 敞口,宽折沿向外倾斜,束颈,折肩,深腹下收,小平底,颈腹间有一对兽首状耳。肩部饰窃曲纹一周。器内底有铭文:“日夭”2字。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4月,ISBN 7-5347-3058-9。)...

    1072 青铜器 日夭铜盆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人”字纹铜鬲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人”字纹铜鬲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人”字纹铜鬲商代前期(公元前1600-前1300年) 通高19.3厘米,口径13.4厘米 1954年河南郑州二里冈出土 敛口,侈沿,沿上立两耳,深腹,下附三锥状实足。颈部饰一周弦纹。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y:汉、英》,河...

    1340 青铜器 人字纹铜鬲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