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铜桥耳乳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8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铜桥耳乳足炉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铜桥耳乳足炉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77071)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铜桥耳乳足炉❖图片

铜桥耳乳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桥耳乳足炉

铜桥耳乳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桥耳乳足炉款识

铜桥耳乳足炉❖简介

铜桥耳乳足炉,清乾隆,高8.3厘米,口径14.1厘米。清宫旧藏。

铜炉圆形,似。口唇圆润,略外侈,收颈,鼓腹,三乳足。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清乾隆年制”。

此炉造型厚,铜质细腻。底部款识极精致。世上流传并有国朝年号款的乾隆器物其款识分为两种:一是双龙环绕的篆书款“乾隆年制”,二是楷书款“大清乾隆年制”,而清宫旧藏宣铜器中所见款识只有后一种。


相关知识科普


乳足

若乳头状之器足。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一种,原为食器,用以烹煮或盛放肉食,后逐渐成为祭祀、征伐、丧葬等活动中陈设的一种礼器。同时,鼎也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所谓“钟鸣鼎食”,即指代贵族。此外,鼎也被作为王权的象征,《左传》宣公三年记楚庄王问鼎中原,即窥视中原王权之意。鼎数目的多寡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即: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阳文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盛食器,将鼎、簋的形制相结合发展而成。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尔雅·释丘》疏引《孝经纬》:“敦与簠、簋容受虽同,上下内外皆圆为异。”

相关文章

  • “樊夫人”铜匜、铜盘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樊夫人”铜匜、铜盘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樊夫人”铜匜、铜盘春秋(前770-前476年) 匜高20厘米,长35厘米,宽16.1厘米 盘高13.3厘米,口径35.5厘米 1978年河南信阳平桥西出土 盘浅腹,两耳,平底,圆足。腹外壁装饰窃曲纹,圆足饰斜角云纹,两耳饰重环纹。盘底铸铭文:“樊夫人龙嬴自乍(作)行盘”。 匜前部有宽流,后有龙首状鋬,腹微鼓,下有四条扁状鸟形足。口沿外饰带状窃曲纹,流与腹下...

    1449 青铜器 樊夫人铜匜、铜盘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虢叔旅钟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虢叔旅钟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虢叔旅钟,通高65.4厘米,铣距36厘米,鼓距26.6厘米,重34.6kg。此钟体呈合瓦形,桥形口,长乳,甬饰环带纹。钟钲部有铭文4行,左鼓有铭文6行,共计91字。从钲部开始顺读:虢叔旅曰:“丕显皇考惠叔穆穆秉元明德,御于厥辟,得纯亡愍。旅敢肇师型皇考威仪,淄御于天子。迺天子多赐旅休。”旅对天子鲁休扬,用作朕皇考惠叔大林和钟。皇考严上,異在下。『0046』『...

    1055 环带纹
  • 蔡子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蔡子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蔡子鼎,高33厘米,宽28.2厘米,口径23厘米,重6.77kg。器身连盖近球形,盖上有透空捉手,盖、腹、足相对应各铸二环,能用绳穿系,附直耳,下具三个兽蹄足。通体饰变形蟠虺纹和三角纹。盖上铸有5字铭文:蔡子『0028』之鼎。记此鼎为蔡子『0028』所有。...

    794 蟠虺纹
  • 夔龙纹铜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夔龙纹铜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夔龙纹铜镈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通高92.5厘米,铣长65.6厘米,铣间53.5厘米,鼓间44厘米,舞修45.5厘米,舞长36.8厘米,纽高27厘米 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 钟体呈合瓦形,平口。篆部花纹为相交的两条夔龙,篆间有三排盘龙形枝,鼓部装饰交缠的夔龙纹,舞部饰夔龙纹,舞中立夔凤形复纽。 (文字内容源于河南博物院编《中原古代...

    1987 青铜器 夔龙纹铜镈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蟠虺纹『0023』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虺纹『0023』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虺纹 『0023』,高32.5厘米,口径24.6厘米,重7.08kg。『0023』(音灵)大口外侈,有一周平边,颈大而短,广肩,上饰双兽耳,耳上套环,大腹,平底。以蟠虺纹为主题纹饰。...

    1100 蟠虺纹
  • 建初元年朱提造洗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建初元年朱提造洗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建初元年 朱提造洗,高21.4厘米,口径44.7厘米。 此洗为盆形,宽沿微上翘,双铺首耳,惜已失环。洗身外侧饰凸起的宽带纹一道。洗内底两侧饰鱼纹,中间铸有“建初元年朱提造”7字铭文。...

    811 建初元年 朱提 铺首 鱼纹
  • 轮内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轮内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轮内戈,战国前期,长37厘米,宽12.2厘米,重0.5kg。此戈曲首,内后有轮,轮前有一圆孔,圆孔上下一面饰一龙一虎,另一面饰二蛇,近轮处饰一龟纹。此戈造型别致,工艺考究,它不是一件普通的兵器,而是象征物主身份和地位的仪仗用兵器。...

    743
  • 毛叔盘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毛叔盘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毛叔盘,高17.2厘米,宽52.5厘米,口径47.6厘米,重14.26kg。盘敞口平缘,敛腹,外侈圈足下加饰三个牛形附足。双耳起自腹部,上饰鸟纹和蟠虺纹,腹、圈足饰蟠虺纹。器内底有铭文4行23字:毛叔媵彪氏孟姬宝盘。其万年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保用。铭文记述毛叔送给女儿彪氏孟姬作陪嫁的宝盘,希望她万年长寿无疆,子孙后代永远享用。...

    1925 蟠虺纹
  • 蟠螭纹编钟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螭纹编钟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螭纹编钟(9件),战国前期,通高21.1厘米,宽14.6厘米,重2.57kg;通高19.8厘米,宽13.8厘米,重2.17kg;通高18.9厘米,宽12.8厘米,重1.7kg;通高16.9厘米,宽11.5厘米,重1.36kg;通高15.6厘米,宽10.8厘米,重1.12kg;通高14.3厘米,宽9.9厘米,重1.04kg;通高13.2厘米,宽8.8厘米,重...

    1510 蟠螭纹 螭纹 蟠虺纹
  • 铜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铜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长17厘米,刃宽15 厘米1954 年郑州市人民公园出土 钺之形源于斧,从劳作工具而发展为刑杀武器,随之成为权力的象征,《国语·鲁语》:“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钺为复合型兵器,安装木质长柄,常为随侍王侧的仪仗武器,《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克商后,入纣宫时“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学者考证,“王”字本义即为斧...

    1590 青铜器 铜钺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追簋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追簋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追簋,高38.6厘米,宽44.5厘米,重18.9kg。簋为盛食器,器体较大,隆盖,顶有圆形捉手,侈口,鼓腹,圈足,下附方座,腹部两侧以回顾龙为耳。盖缘、口沿下饰窃曲纹,腹部饰连体龙纹,方座饰卷体龙纹。盖器同铭,各铸7行60字:追虔夙夕『0095』厥死事,天子多赐追休。追敢对天子『0096』扬,用作朕皇祖考尊簋。用享孝于前文人,用祈介眉寿永令,畯臣天子,霝终。...

    1732 窃曲纹 龙纹
  • 鱼形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鱼形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鱼形壶,战国前期,通高32.5厘米,宽18厘米,足径15.5厘米,重2.4kg。壶通体作立鱼形,鱼口向上为壶口,鱼尾向下为足。壶上部有兽首衔环一对。鱼眼嵌金为饰。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已摆脱了商周青铜礼器神秘、凝重、繁缛的风格而走向生活化、写实化。此时壶的造型多种多样,鱼形壶等仿生类造型取材于吉祥之物,但并不多见。此壶造型精美独特,线条流畅,形象逼真,制...

    709 鱼形壶 鱼尾
  • “昶伯庸”铜罍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昶伯庸”铜罍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昶伯庸”铜罍春秋 高18.5厘米,口径14.9厘米,腹径23.8厘米 1952年河南省桐柏县左庄村出土 敛口,斜沿外折,折肩,收腹,平底。肩上饰有蟠龙纹带一周。沿内有铭文:“昶伯庸”3字。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4月,ISBN 7-5347-3058-9。)...

    401 青铜器 昶伯庸铜罍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云龙纹博山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云龙纹博山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云龙纹 博山炉,清乾隆,通高21.8厘米,盘口径10.9厘米。此器通体为暗黄色,由盖、炉、盘三部分组成。炉盖为镂空的山峦形,其上有图案化的流云纹。炉身豆形,腹中部饰三道弦纹,外撇圈足上铸乾隆时期流行的云龙纹。柄部和圈足系套接而成。柄底有阳文“乾隆年制”篆书款。盘为平折沿,浅折腹,底内凹,中心有一圆孔,与炉身的细柄套接。该炉仿汉代博山炉制作,做工精细,形制规整...

    631 龙纹 博山炉 镂空 弦纹 阳文
  • 虎戟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虎戟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虎戟镈,西周,通高44.3厘米,铣距27厘米,重16kg。镈(音博)呈椭圆形,平口,“舞”上有半环形钮。镈钮饰云纹,镈身两面饰兽面纹,正中都有窄长条花边扉棱,镈口上部饰圆涡纹与花瓣纹,镈两侧各饰二虎,四虎的形象非写实而是图案化,反映出当时铜器纹饰的神话性。此镈确是研究西周青铜器纹饰和古代造型艺术非常难得的资料。镈与钟同为打击乐器,出现在西周中期,晚于甬钟。此...

    572 兽面纹 扉棱 涡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