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双兔车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双兔车軎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双兔车軎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18833)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双兔车軎❖图片

双兔车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双兔车軎❖简介

双兔车軎(音卫),西周,高8.8厘米,宽15.6厘米。

双兔立于軎筒之上,两兔反向,臀部相连,俯曲腿,圆目,长耳,圆腹,腹中空,腹外饰云纹。軎筒两端的口径粗细不等,筒中部横向有一圆孔。

车軎是古代车上的重要部件,“軎”位于两个车轮的外侧,用于固定车轮,将軎套于轴的最外端,防止轮子脱落。双兔车軎铸造精良,造型生动活泼,兔的形象写实,在西周车饰中十分罕见。


相关知识科普


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

相关文章

  • 伯盂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伯盂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伯盂,高39.5厘米,宽53.3厘米,重35.8kg。此盂圆腹,卷沿,有二附耳,圈足。颈部前后饰浮雕兽首,兽首两侧饰夔首鸟身的变形夔纹,也称夔鸟纹。腹部饰宽叶纹,圈足上饰对角夔纹。盂内底有铭文2行15字:伯作宝尊盂,其万年孙子子永宝用享。大意是说:伯做了这件宝贵的盂,希望后代子孙永远享用,并以此为宝。...

    1643 浮雕 夔纹
  • 兽面纹爵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爵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 爵,通高16.1厘米,宽14.8厘米,重0.24kg。1956年收购,是故宫博物院现藏青铜器中时代最早的器物之一。 爵椭圆体,口内侧有一圈唇边,长流,短尾,流口上有二小柱,束腰,腰下有一圈凸起的宽带,平底,底下有三锥足。腹饰兽面纹,无地纹。商代前期的爵型制淳朴,纹饰简单,铸造粗糙,是青铜器初级阶段。...

    732 兽面纹 束腰 地纹
  • 十字洞腹方卣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十字洞腹方卣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十字洞腹方卣,通高34.5厘米,口径6.6厘米,重3.54kg。卣圆口微侈,长颈,方腹,圈足。有盖,盖钮作立鸟状。卣肩两侧各铸一浮雕卧鸟,双鸟背向,尾上卷与卣的提梁相连。卣腹四面正中各有一方孔,形成四面穿透、内部相通的“十”字形孔洞。卣盖、器腹和圈足上以细密的云雷纹为地纹,均饰以兽面纹。此卣的腹部采用了奇巧的形式,器外部四面相通,器内曲折相连,两者结合,既有...

    1353 浮雕 云雷纹 雷纹 地纹 兽面纹
  • 嵌松石末蟠螭纹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松石末蟠螭纹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松石蟠螭纹 豆,通高39厘米,宽24厘米,重3.05kg。豆圆形,两侧有双环耳,束腰,高足,盖顶有平捉手,可以倒置。盖、器身饰蟠螭纹,高足两端饰垂叶纹,中部饰菱纹。通体纹饰均以松石末镶嵌。...

    1141 蟠螭纹 螭纹 束腰 镶嵌
  • “连进三元”铜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连进三元”铜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连进三元”铜镜,清,直径5.3cm圆镜圆钮。环钮分列四字铭文,对读合为“连进三元”。铭文外是一周连珠纹,凸圈带外卷缘。古代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称“连中三元”或“连进三元”。作为铜镜的装饰内容,寓意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状元的美好愿望。...

    692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青铜器藏品
  • 镂空龙虎纹仪仗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镂空龙虎纹仪仗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镂空龙虎纹仪仗戈春秋(前770-前476年) 通长20厘米,宽12厘米 1984年河南省许昌鄢陵县王店村出土 圭状援,钝锋,曲内,有銎短胡。戈援由两条相向的龙组成,龙身为多体虬结镂空的蟠螭纹。内上装饰一只卧虎,头成戈阑,虎尾上卷。胡与内有椭圆形銎,銎上塑一只夔龙,胡下有两个不规则形穿。该戈无刃,且纹饰双面镂空,给人一种精美剔透之感,应为仪仗用具。...

    1920 青铜器 镂空龙虎纹仪仗戈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兽面纹花觚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花觚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 花觚,清中期,高27.9厘米,口径15.7厘米。觚喇叭口,器身修长,圈足。颈、腹和足部均以雷纹为地纹,颈部饰蕉叶纹,腹部和圈足饰不同形式的兽面纹,兽面正中与两侧有扉棱装饰。器内上下贯通。商周时期的青铜觚是饮酒器,而此觚的外型虽与之相似,但未装底,说明不是实用器,只供陈设观赏。此觚的纹饰与商周青铜觚风格差别较大,雷纹相对松散,兽面纹图案化,具有典型的清...

    911 兽面纹 花觚 雷纹 地纹 蕉叶纹 扉棱
  • 乳丁纹铜斝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乳丁纹铜斝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乳丁纹铜斝夏代(公元前2070-前1600年) 高45.3厘米,口径25厘米 征集 器上部近喇叭形,口上有一对伞状柱,扁鼓腹,下有三个大空锥足,折弧形鋬。颈部饰弦纹与乳丁文,腹部有五个突起的圆形饰。造型古朴,纹饰简单且欠规整。夏代开始,中原王朝的王公贵族开始用合范法来铸造青铜礼器,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

    1344 青铜器 乳丁纹铜斝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龙纹三足带盖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龙纹三足带盖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龙纹三足带盖壶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通高18.5厘米,口径7.5厘米 1978年河南固始侯古堆吴国勾敔夫人墓出土 壶上承盖,盖微隆起,中部有一个半环形纽,内套活环。壶体为小口,长直颈,平肩,肩上铸两个半环形耳,扁鼓腹,圜底,下有三矮足。壶体以阴刻手法装饰对兽纹、带翼鸟纹,盖顶装饰涡纹,盖沿饰有几何纹。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

    554 青铜器 龙纹三足带盖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齐国刀币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齐国刀币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齐国刀币通高约17厘米,重约40~55克 齐国是使用刀币的主要国家。齐国刀币通高约17厘米,重约40~55克,刀柄略带弯曲,刀身正面有“齐法化”“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齐返邦长法化”之类的钱文。 (文字来源于河南博物院编著的《中原藏珍品鉴  卷贰》(2014年)一书。)...

    478 青铜器 齐国刀币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有盘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有盘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有盘 鼎,通高20.2厘米,宽16.4厘米,重2.26kg。此鼎圆形浅腹,二直耳,三夔形扁足,足中部有隔似盘。颈部饰兽面纹带,兽面中间凸起一道扉棱,恰似兽面的鼻子。在以往的考古发掘品和传世藏品中,带盘鼎较少见。此种形制的鼎在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西周墓中曾出土一件。...

    552 有盘鼎 兽面纹 扉棱
  • 错金银辕首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错金银辕首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错金银辕首战国(前475-前221年) 长22.5厘米,宽12.2厘米,高8.3厘米 1982年河南淮阳马鞍冢车马坑出土 辕首是装饰在车辕前端的铜车饰。该辕首为筒形,张口露齿,双目圆睁,前额有一方形穿孔,脑后颈部有两个长方形穿孔,用以固定在车辕上。颈部正中错“丘”形。颈面部多处错银卷云纹,鼻、耳部错金。此辕首出土时套装在战场车辕的前端,设计精巧,制作精美。错...

    1651 青铜器 错金银辕首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嵌松石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松石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松石缶,战国时期,通高19.6厘米,宽20.6厘米,重1.78kg。缶小口,直颈,弧腹,最大径在上腹部,下敛,平底,矮圈足。花纹共分5层:第一层在口下,第二至第五层在腹部。腹上的4层纹饰均以双弦纹圈为界纹。第一至第四层纹饰为几何形图案,第五层纹饰为垂叶纹带。值得一提的是,此铜缶表面所铸的浅凹的花纹只是其装饰的一部分,铸造者最初在花纹的凹槽中还嵌入了松石粉或...

    272 弦纹
  • 兽面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 鼎,通高21厘米,宽18.3厘米,重1.04kg。鼎圆体,深腹,薄壁,平口沿外折,口沿上有双立耳。腹下三扁足,足作夔形,首朝上,尾部作支点。颈部饰兽面纹,无地纹。鼎是青铜礼器中最重要的一类器物,自考古学上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开始出现,一直沿用至明清时代,是青铜器中流行时间最长的器物。...

    1898 兽面纹 地纹 考古学
  • 水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水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水鼎,西周,高23厘米,口径59厘米,铭文1字。1929年陕西宝鸡斗鸡台出土。鼎圆腹,二直耳,三足形状界于柱足与马蹄足之间。腹上均匀地分部四道扉棱,其中两道与二耳和二足相对应;另两道,一道与一足相应,另一道在与二耳与二足相对应的两道扉棱之间。颈部饰两组张口卷尾的对夔纹。腹周饰一圈竖直线纹,直线纹下再饰三角形的垂叶纹。三足饰兽面纹和弦纹。器内底铸铭“水”字,为...

    741 扉棱 夔纹 兽面纹 弦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