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郭有英造木雕彩绘罗汉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12-17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郭有英造木雕彩绘罗汉像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郭有英造木雕彩绘罗汉像
时代
门类 雕塑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55020)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郭有英造木雕彩绘罗汉像❖图片

郭有英造木雕彩绘罗汉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郭有英造木雕彩绘罗汉像

郭有英造木雕彩绘罗汉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郭有英造木雕彩绘罗汉像基座

郭有英造木雕彩绘罗汉像❖简介

郭有英造木雕彩绘罗汉像,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高55厘米 ,宽21厘米。

罗汉光头,头偏向左,身穿袈裟,双手相交于两膝之间,倚坐在镂空山形座上。座正面中央阴刻楷书发愿文:“连州客人郭有英舍钱刁造罗汉,舍入南华寺永供养。庆历六年口。”

南华寺位于广东省曲江县正南10多千米处。寺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年),是由印度到中国传教的智药三藏修建的,初名“宝林”。唐时禅宗六祖慧能在此传经授法,南华寺遂在禅林享有很高的声誉,成为中国南方最负盛名的佛教寺院。木雕罗汉最初为500尊,现存360尊,是由客居广州的连州、泉州、衢州、潮州人捐资修造,在广州雕成后运至曲江的。从发愿文看,其捐造目的多是为家庭祈福,“保安吉”、“乞延寿平安”、追荐亡人早生净土。所用木材多数为柏木,少数为楠木、樟木、檀香木。柏木质硬,纹理细密,在当地较为珍贵。罗汉曾在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成化十七至十八年(1481—1482年)、清光绪二年(1876年)、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四次装銮(装饰修整,使其更加好看),但基本保持原貌,它们是宋代佛教造像的重要遗存之一。


相关知识科普


罗汉

梵文Arhat的音译阿罗汉之简称。又译为“应真”,或又称“尊者”,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小乘教修行的最高果位。罗汉受佛之嘱,常住世间,守护佛法,“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 罗汉像最初是依照佛教经典所造,侍立在释迦两侧的比丘(和尚)像,即阿难、迦叶。后又创造出十六、十八和五百罗汉像,有木雕、泥塑、石刻,以及铜和铁的金属铸造,也见于绘画和织绣。 南朝梁天监时画家张僧繇曾画十六罗汉,见《宣和画谱》。自唐初玄奘译出《法住记》,十六和十八罗汉像逐渐盛行。传唐代卢楞伽画有十六应真,五代贯休和张玄都曾画十八罗汉像。杭州烟霞洞五代时有十六罗汉像,经宋人添加了神僧和布袋和尚(俗称大肚弥勒)。寺庙中也盛行十八罗汉像的供奉。

镂空

镂空是瓷器的装饰技法之一,也被称作“镂花”或“透雕”。它是将器物胎体上的纹样镂通,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发愿文

也称造像记。指刻于佛教造像上记载造像者姓名、造像时间、造像目的、佛像名称等内容的一种文体。

南华寺

初名宝林寺,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禅宗六祖惠能在此开堂说法四十年,直至唐先天二年(713年)圆寂,寺就成为禅宗“祖庭”。唐高宗、中宗先后敕名法泉寺和中兴寺。至北宋太祖赐名南华寺。宋代真宗、仁宗、神宗三朝优礼之。寺内五百木雕罗汉像即雕造于仁宗庆历五年至八年(1045--1048 年)间。南华寺之名沿用至今,为我国著名的寺庙之一。

梁武帝

萧衍(464—549年)。南朝梁建立者,502—549年在位。笃信佛教。后因纵容宗室贪奢,终致“侯景之乱”。梁朝因此而亡。

净土

净土全称清净土、清净国土、清净佛刹,指佛所居的清净处所。相对净土而言,众生居住之所有烦恼污秽,故称秽土、秽国。

柏木

家具用材,亦称“垂柏”。柏科,常绿乔木,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生长快,木材为淡黄褐色,材质细致,气味芳香。

楠木

楠木产自我国四川、云南、广西、湖北、湖南等地,为常绿乔木,高十余丈,叶为长椭圆形。传说这种木材水不能浸,蚁不能穴,南方人多用作棺木或牌匾。楠木美观,但不如硬木华丽。

造像

又作造象。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亦有以金属铸造佛像者。所造佛像称之为造像。

相关文章

  • 陶昆仑奴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昆仑奴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昆仑奴俑,唐,高24.5厘米。俑身材短小,头部扭向一侧,皮肤黝黑,发卷曲,穿窄袖右衽衣,腰系丝绳,双足外撇,为唐人所称的昆仑奴形象。“昆仑”一词,在中国古代除指昆仑山外还指黑色的东西。唐人沿用此义将黑色皮肤的人统称为昆仑人。《旧唐书·南蛮传》曰:“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这些黑人大多来自于南洋诸岛和非洲地区,所以昆仑是一个泛称,非专指某一地...

    1453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唐,高30.5厘米,宽8.5厘米。女俑头戴高冠,前面略折起,呈三角状,上部高起,颇似僧人的喇叭帽。冠下有巾,垂至肩部,其很可能源自异域。女俑双目微合,直鼻,小口,上身穿窄袖对襟短襦衫,下为竖条纹长裙,裙腰及胸,向外翻折,双手交于胸下。此作品人物五官精致,气质恬静。...

    1881 对襟
  • 三彩琉璃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琉璃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琉璃 观音像,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高134厘米,宽68厘米。观音头冠上有化佛,结跏趺坐,胸饰璎珞,双手相叠,山字形座。座前原有观音坐骑吼,已失。琉璃以绿、黄为主。背部刻有“功德主胡□明、黄氏妙□、长男胡应□、胡应林、胡应山、胡应朝、男妇妙果、妙镇、妙缘、妙全。成化二十一年七月吉日造。” 从发愿文中可知这是一件家庭造像。妇人皆用法名,且婆媳都使用...

    380 琉璃 观音 结跏趺坐 璎珞 发愿文 造像
  • 石雕造像方塔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雕造像方塔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雕造像方塔,残高14厘米。塔为楼阁式,原应三层,现仅存塔身上层及第二层大部分。塔上层四面均开圆拱尖楣龛。第一面主尊为瘦骨嶙峋结跏趺坐 禅定印像,表现释迦太子苦修善道的内容,龛外两侧分别为一对立姿菩萨,手持花枝,袒上身,下着长裙;一对跪姿供养人,双手合十。第二面龛内佛结跏趺坐,施无畏与愿印,着袒右披肩式袈裟,龛外左右各有一思惟菩萨像,坐在树下筌蹄座上。第三面...

    409 造像 结跏趺坐 禅定印 袒右披肩式袈裟 释迦、多宝 与愿印 北凉
  •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南唐升元七年(941年),高46.3厘米,宽16.8厘米。1950年江苏江宁祖堂山李昪钦陵出土。女俑高髻圆脸,双手置于胸前,内着抹胸,两腿弯曲,腰肢扭动似在跳舞。此俑造型极富戏剧性,是南唐中期金陵地区的代表作品。...

    440 李昪 高髻
  • 石佛造像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佛造像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造像碑,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高224厘米,宽113厘米。背屏中部高浮雕一佛二胁侍 菩萨。主尊佛像圆形头光,内刻莲瓣纹,外披双领下垂式袈裟,内着僧祇支,施无畏与愿印,结跏趺坐,袈裟下摆呈三角形悬挂座前。二胁侍菩萨均为火焰纹头光,戴三叶冠,束冠宝缯平伸下折。佩戴项饰,披帛在腹前交叉绕膝上折缠臂下垂,外端呈燕尾状。二菩萨均内手在下持玉环,外手在上握莲蕾...

    1981 造像 浮雕 胁侍 菩萨 僧祇支 与愿印 结跏趺坐 宝缯
  • 陶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男俑,西晋,高32厘米,宽12厘米。陶俑发髻上梳,呈螺旋状,眼角上翘,尖鼻,口微闭,颏下蓄须,颧骨突出,面部表情轻松。穿紧身短袍,下着裤,右手抬起向后,左手前举,鼓腹,屈腿,脚分前后,似在行走。...

    1593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黄釉牛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黄釉牛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黄釉牛,隋,高9.5厘米,长22厘米。此牛表面施黄釉,身体及五官的处理简洁明快,动物的卧姿和憨厚温顺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关注世界的目光不仅放在人类自身,还体现在动物身上。牛是中国农耕社会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古代牺牲中的主要祭品之一,无论是在意识形态方面还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均占有重要地位。随葬明器中牛的大量出现既体现了当时的葬俗...

    1629 黄釉 明器
  • 王武子妻割股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王武子妻割股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王武子妻割股砖,北宋,高19.5厘米,宽26厘米。砖为长方形,砖面内凹成壸门状,上刻“王武子”三字。画面共有两个场景。右边为屋外,一女子坐于地上,以刀割股。左边为屋内,一老妇坐在床上,其旁的女子捧钵奉羹。王武子妻割股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王武子为河阳人,唐开元年间征涉湖州,十年不归。其妇至孝。家贫,日夜以织履为计。王武子母亲得病,非食人肉不能治愈,王武子妻遂割...

    1223 王武 壸门 二十四孝 开元
  • 陶彩绘侏儒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侏儒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侏儒俑,唐,高13厘米,宽7.5厘米。俑头戴黑色幞头,眉弓凸起,大眼圆睁,鼻头较粗上翘,阔口张开。上身内穿半袖衣,外穿翻领大衣,右袖脱下,斜系在腰间,左手下垂,右手握拳抬起。该俑头及上身较大,双腿较短,从形象上看应为一侏儒。唐朝侏儒一般为地方进贡,如道州居民身材短矮,每年都要向朝廷上贡,号为“矮奴”。有些则是外国进贡给唐朝的贡物。从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看...

    410 幞头
  • 道起造石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道起造石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道起造石思惟像,东魏兴和元年(539年),残高41厘米。思惟像头戴冠,面略长,修眉细目,身体前倾。半跏趺坐于束帛圆座上,座下覆莲较薄,平铺于基座上。基座上刻发愿文:“兴和元年,比丘道起造白玉像一区(躯),上为国家及四恩三有,波及六道 法界众生及家眷属,皆蒙造像功德,一时成佛。”比丘为男性出家人。四恩有两种说法,一是父母恩、众生恩、国主恩、三宝恩;一是父母恩、...

    1836 基座 发愿文 四恩 六道 法界 造像 说法 有情
  • 银女坐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银女坐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银女坐俑,西汉,高22.6厘米。俑为银制,坐在方形底板上,膝前有圆形筒,参考各地出土的人像形座,此俑双手原应握有灯杆之类的器物,灯杆下端插入圆筒内。坐俑与圆筒组成承受其它物体的底座。这种装饰方法,即用人体作为器物底座在我国有久远的历史。如湖北省出土了以人体作支柱的编钟架,河南、河北等地也都出过人形灯底座。银俑的坐式,古代称作跽,不同于蹲坐和箕踞,在汉代较为流...

    1840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张法姜造石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张法姜造石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张法姜造石观音像,北魏永熙二年(533年),高35.5㎝。观音头戴柱状花蔓冠,面作方圆形,胸间佩有饰物,帔帛跨肩后两端在膝前呈双U形交叉,又反折于肘下垂,袒胸,下着曳地长裙。观音左手持物,右手执莲蕾,跣足立于复瓣覆莲圆座上。观音的身后是举身舟形刻火焰纹背光,头光呈同心圆状。观音像的底部是素面长方体基座,基座背面镌刻“永熙二年十月十六日,赵曹生妻张法姜,为亡息...

    1272 观音 跣足 背光 素面 基座 曲阳 白石 造像
  • 旃通造铜菩萨立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旃通造铜菩萨立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旃通造铜菩萨立像,隋大业三年(607年),高20.5厘米。   菩萨头戴花蔓冠,宝缯向两侧呈锐角下垂至肩部,面形略长,眉目低垂。披帛于腹前呈X形交叉后反折于肘下垂,裙摆两侧略外侈。菩萨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施与愿印,跣足立于宝相覆莲圆形座上。身后头光为椭圆形火焰,身光附有雕饰莲花及荷叶等纹样的莲瓣纹头背光。背光顶端尖锐,边有郭。座为四足床趺,床趺正中有分铸组合的...

    1078 菩萨 宝缯 披帛 施无畏印 无畏印 施愿印 跣足 莲瓣纹
  • 弥姐训造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弥姐训造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弥姐训造铜鎏金观世音像,唐武德六年(623年),高17.5厘米。像通体鎏金,阴线錾刻火焰纹,桃形头光,著长裙,手持杨柳枝与净瓶,立于覆莲圆座上,圆座下为方形四足座。座上镌铭:“武德六年四月八日正信佛弟子弥姐训为亡子炽造观世音菩萨一区及为合家大小普同愿造。”理解此像的关键有两点:第一,观世音菩萨为男性形象。此像与敦煌莫高窟隋代观世音像具有一致性,它表明此时观世...

    340 鎏金 武德 錾刻 净瓶 菩萨 敦煌莫高窟 发愿文 造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