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文竹方笔筒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文竹方笔筒 |
时代 | |
门类 | 竹木牙角匏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21248)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文竹方笔筒❖图片
文竹方笔筒❖简介
文竹方笔筒,高15厘米,口、足边长12厘米。清宫旧藏。
笔筒近似立方体,壁稍厚,浅方足,内外均贴饰浅色竹黄,作并排竹竿纹。其纹饰简单,却耐人寻味。竹节以几何化的“∽”纹表示,各根竹竿的节数不等,“∽”纹的方向呈规律性的变化,错落有致,形成节奏感与动态感,加之修胎讲究,竹节处均微微突起,竹节间则稍稍低凹,起伏均匀,令竹黄不显轻薄,增添了立体感。
此笔筒竹黄片粘贴紧密,拼接细致,过渡圆融,色泽温润,尽显独特韵味。在清中期宫廷工艺追求繁缛富丽的风潮中,能出现这种技艺精湛、以简驭繁、风格清新的作品,实属难能可贵。
相关知识科普
文竹
又有“翻黄”、“贴黄”、“反黄”、“竹黄”等称谓。其工艺是在木制胎骨上贴以经过处理的竹内壁之黄色表皮,形成润泽的器体,还可于其上镂刻花纹。这种工艺本是湖南邵阳地区的民间工艺,后广为传播,清中期后成为竹刻之大宗,尤以乾隆时宫廷所制为佳。
笔筒
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常见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瓷器品种,也有铜胎、竹木牙角等质地的笔筒。
竹簧
这种工艺也称“文竹”、“竹黄”、“翻簧”、“贴黄”等。以大型楠竹为材,用刀劈去竹青和竹肌,仅留下如厚纸般一层薄薄的竹簧片,呈浅黄色,色泽光润类似象牙。经过水煮、晾干、压平等工序,贴到木胎上,刻上纹饰。有的因为装饰纹样的需要,要贴上两至三层的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