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陶彩绘侏儒俑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陶彩绘侏儒俑 |
时代 | |
门类 | 雕塑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42561)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陶彩绘侏儒俑❖图片
陶彩绘侏儒俑❖简介
陶彩绘侏儒俑,唐,高13厘米,宽7.5厘米。
俑头戴黑色幞头,眉弓凸起,大眼圆睁,鼻头较粗上翘,阔口张开。上身内穿半袖衣,外穿翻领大衣,右袖脱下,斜系在腰间,左手下垂,右手握拳抬起。该俑头及上身较大,双腿较短,从形象上看应为一侏儒。唐朝侏儒一般为地方进贡,如道州居民身材短矮,每年都要向朝廷上贡,号为“矮奴”。有些则是外国进贡给唐朝的贡物。从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看,这些充斥宫廷和世族贵胄之家的侏儒或作滑稽表演,供主人取笑娱乐,或为服侍主人生活的一般杂役,还有的专门充当肉几,供主人凭坐。
相关知识科普
幞头
一种头巾,起始于北周武帝(公元6世纪中)。即将头巾裁出四脚,就头裹之,称“幞头”,又名“折上巾”、“软裹”,盖取便于武事。至唐时,两带以系巾,两带垂以为饰,所垂工脚,或圆或阔,用丝弦为骨,稍翘起,成为硬脚。至唐末僖宗(公元九世纪)时,又出现了硬胎的帽围,即用木围头,以纸绢为衬,以铜铁为骨,就其上制成而戴之,取其缓急之便,不须对镜系裹,称为“军容头”。以后二脚的形状变化更多,五代多二脚上翘,称“朝天幞头”,宋代以后又出现弓脚幞头、卷脚幞头、展脚幞头、交脚幞头等形式。历代幞头的演变形状也成为鉴定绘画时代的重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