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石佛造像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12-17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石佛造像碑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石佛造像碑
时代
门类 雕塑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75849)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石佛造像碑❖图片

石佛造像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佛造像碑❖简介

造像碑,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高224厘米,宽113厘米。

背屏中部高浮雕一佛二胁侍 菩萨。主尊佛像圆形头光,内刻莲瓣纹,外披双领下垂式袈裟,内着僧祇支,施无畏与愿印结跏趺坐,袈裟下摆呈三角形悬挂座前。二胁侍菩萨均为火焰纹头光,戴三叶冠,束冠宝缯平伸下折。佩戴项饰,披帛在腹前交叉绕膝上折缠臂下垂,外端呈燕尾状。二菩萨均内手在下持玉环,外手在上握莲蕾,赤足立圆形莲座上。背屏下部雕刻二护法狮,抬一前肢抚博山炉;上部刻三飞天,一正两侧,飞天披帛裙带飘扬;两侧分别刻比丘尼供养人像。

此造像碑具有北魏时期的典型风格,雕刻生动,装饰层次表现效果也极为突出,是一件北魏时期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山东省文化局拨交故宫博物院。


相关知识科普


造像

又作造象。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亦有以金属铸造佛像者。所造佛像称之为造像。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胁侍

又作夹侍、挟侍、胁立。指侍立于本尊两侧的侍圣。胁侍常见的有菩萨、罗汉、弟子等。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僧祇支

僧人的覆肩衣、衬衣。佛、僧常穿于袈裟之内。《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云:“僧却崎(僧祇支),唐言掩腋。覆左肩,掩两腋、左开右合,长裁过腰。”

与愿印

又名“接引印”。即左手下垂,伸五指,掌心向外。

结跏趺坐

又称全跏坐,正跏坐,是各种佛像中最常见的一种坐法。结砌趺坐的姿式是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足心朝天。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相传释迎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正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

宝缯

束宝冠的带子。它在造像中有多种表现式样,也是断定造像时代的特点之一。

披帛

用来缠绕身体的长幅织品。披帛缠绕方法不同,有时对鉴别时代特点有一定的帮助。

燕尾

天花支条上用云纹构成的,向四个方向伸出的燕尾形的边栏。

玉环

目前见到的北朝时期菩萨立像手中常握的一种法器。《大正大藏经》(第20册)中,大唐三藏不空泽《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十七图,画一手持此物,旁边径文为“若为男女及渚仆使者,当于玉环手。”故得知此物名为玉环。

博山炉

即是香炉之一种,其水盘中央有一山形之盖,当中有一细柱顶立,系汉代之大铜器,后世则用作佛具,在六朝、唐代曾盛行一时。

比丘尼

也称“沙门尼”、“尼姑”、“尼”。佛教称谓,指女性佛教出家修行者。

供养人

佛教称以香花、灯明、炊食等资养三宝为供养。以香花、饮食等供养称财供养;以修行、利益众生的供养叫法供养。提供供养之人便是供养人。

相关文章

  •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五代南唐升元七年(943年),高49厘米。女俑圆脸丰润,高髻,双手置于胸前。内着抹胸,外穿对襟大衣,衣外加云肩华袂,腰系丝带,长袖下垂,裳外微露出上翘的鞋头。从其华丽的服装、雍容的气质分析,此女俑象征着一位地位相当尊贵的妇女形象。在塑造手法上,它继承了唐朝雕塑的优秀传统,如敷粉、施朱、面庞圆润等,依稀可见唐朝风韵。此女俑1950年出土于江苏江宁祖...

    1727 高髻 对襟 云肩 李昪
  • 青瓷禅定佛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青瓷禅定佛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青瓷禅定佛,高16.5厘米。佛像肉髻,有白毫,唇上塑有胡须,著通肩袈裟,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其外表施釉,但多处剥裂。从塑造技法上分析,此像出自青瓷烧制较为发达的江浙一带。西晋时期,南方佛像常与中国传统神祇共同出现在一个器物上,佛像多为器物的附属装饰,有的出现在铜镜、谷仓罐上。此禅定佛体积较大,不是谷仓罐上的饰件,是一件罕见的我国佛教初期的造像珍品。此佛像1...

    1708 青瓷 肉髻 白毫 通肩 禅定印 结跏趺坐 谷仓 造像
  • 吴子汉造石双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吴子汉造石双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吴子汉造石双观音像,北齐太宁二年(562年)造,高45厘米,宽26厘米。背屏双菩萨立像。菩萨头戴三叶宝珠冠,身体扁平,披帛在腹前穿璧交叉下垂绕到手臂外侧折了两下后下垂在莲座两侧。下着裙,系带下垂,赤足立于单瓣覆莲座上。菩萨姿势一致,右手胸前持莲蕾,左手腿侧持桃形物。二菩萨共用一个莲瓣状背屏,下为长方形素面基座。莲瓣和菩萨肩上残留红彩。基座两侧及背面阴刻铭文“...

    1502 观音 跣足 背光 基座 博山炉 阴刻 曲阳 修德寺
  • 木雕金漆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木雕金漆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木雕金漆 观音像,清,高116厘米,宽103厘米。观音高挽发髻,下颌内收,双目微睁俯视,神态娴静。璎珞挂满前胸。双手相交于右膝。身着袈裟,领口低垂,服饰上彩绘莲花图案。右腿支立,左腿盘地。下身着裙,裙摆呈波浪状铺地。...

    1894 金漆 观音 璎珞
  • 塑彩绘人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塑彩绘人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泥塑彩绘人像,明,高54厘米,宽30厘米。此像为一老者,头戴高冠,面目慈祥,双目炯炯有神,大耳下垂,两颊和唇部留有梳理整齐的胡须。身穿右衽广袖长衫,上绣纹饰,腰系绳索结节于胸前,两手抚右膝坐在凳子上。衣衫下垂盖住双脚的脚面,只露出脚尖。...

    1564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周芝岩款竹根雕羊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周芝岩款竹根雕羊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周芝岩款竹根雕羊,清,高7.2厘米,宽11厘米。 此山羊为立体圆雕,全身毛发卷起,前足分开,向前蹬踏,后足尚未抬起,似乎正欲起行山坡上。底部阳刻篆书“芝岩”二字。“芝岩”是嘉定派竹刻名家,名周灏,字晋瞻,号雪樵、芝岩,嘉定人。他通常直接在竹筒或竹片上刻山水、树石、丛竹,创造出凹凸皴法的“平地花纹刻法”。周灏流传下来的有款真品并不多见。此件刻有“芝岩”之款,虽...

    1753 圆雕
  • 石羊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羊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羊,东汉永和五年(140年),高98厘米,长105厘米。石羊用整块石头圆雕而成。羊角侧卷成“C”形,体两侧羊毛为同心圆状,腿屈曲,身体呈跪卧姿势。胸部刻有铭文“孝子徐侯”。此件石羊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另一件石羊,从原存放地点、大小形制、雕刻手法上看应是一对。二者联系考察,孙仲乔应为石匠,即石羊的雕刻者,出资者为徐侯。石羊传出自山东临沂县石羊镇。...

    1420 圆雕
  • 铜观音像板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铜观音像板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铜观音像板,明,高16厘米,宽11.2厘米。观音居中,半跏趺坐于莲花上,高梳发髻,圆形头光,右手扶膝,左手持柳枝。善财居左,足踩莲花,双手合十,拜向观音,其头上方的仙鸟口中衔手珠一串,展翅飞翔。龙女居右,双手捧净瓶,背后衬以竹子。观音所坐的莲花之下波涛汹涌。像板背面铸刻阳文6列,列8至10字不等,铭文为:“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怛只...

    874 观音 半跏趺坐 善财 龙女 净瓶 阳文 南无 菩萨
  • 泥制兔儿爷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泥制兔儿爷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泥制兔儿爷,清晚期,高40厘米,长25厘米,宽17厘米。此兔儿爷大眼睛,三瓣嘴紧闭,头戴缨盔,上插两根兔耳,身着盔甲,外罩红色披风,手持捣药杵,端坐于太师椅上,座下为莲花,整个玩具造型威风凛凛,颇有将军气势。这种以武将为造型的兔儿爷很受男孩子的喜爱。兔儿爷大约诞生于明朝中期,是民间为了祭拜月神而创作的一种游戏玩偶,在京城及北方地区特别流行。传说月宫中有嫦娥和...

    707 玉兔
  • 杖鼓伎乐人物砖雕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杖鼓伎乐人物砖雕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杖鼓伎乐人物砖雕,高30.5厘米,宽16厘米。伎乐人头上包裹幅巾,幅巾上簪花。身穿长袍,腰中系带。杖鼓横置,悬挂腰间。头向左微侧,左手上扬,右手执桴,击打鼓面。此与《梦溪笔谈》卷五“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杖。今之杖鼓,一头以手拊之”记载相吻合。它表明辽宋金时期杖鼓的演奏方式有了变化。辽宋金元时期,戏曲与说唱的种类很多,如嘌唱、叫声、唱赚、覆赚、鼓子词...

    519 宫调 杂剧 大鼓 觱篥 排箫 琵琶 陈洪绶 寇准
  • 铜鱼篮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铜鱼篮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铜鱼篮观音像,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高42厘米,宽14.5厘米。 观音束发,上身穿右衽衣,衣袖宽大,外覆披帛,下穿长裙,跣足直立在莲花座上。左手持一篮,篮内有鱼一尾。神情与衣饰类似一普通妇人。莲座背后阴刻:“嘉靖廿四年十二月造” 。鱼篮观音最初称马郎妇,后来在民间演变成提鱼篮的形象。明代宋濂《鱼篮观音像赞》说:“陕右金沙滩上,有美艳女子,人挈篮鬻鱼,...

    916 观音 披帛 跣足 阴刻 宋濂 勒石
  • 大食人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大食人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大食人俑,唐,高28厘米。俑头戴尖顶折沿帽,长脸,深目高鼻,满鬓胡须,其形象与《新唐书》卷二三八中记载的大食“男子鼻高,黑而髯”相吻合。俑身穿右衽衣,腰中系带,足登长筒靴,肩背行囊,手执水壶,身体前倾,作行进状。大食是唐朝人对阿拉伯人的专称。唐高宗时,大食人打败波斯帝国,占领了伊朗高原,并于永徽二年(651年)向唐遣使朝贡。之后,两国通过丝绸之路交往日益频繁...

    1282 波斯 天宝
  • 青龙画像石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青龙画像石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青龙画像石,隋,高84厘米,长104厘米。青龙形象与原始星辰崇拜有直接关系,是远古人类崇拜的主要神祇之一。古代神人如祝融、颛顼、黄帝多乘龙而行。此画像石青龙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前爪向前腾跃,后爪用力蹬踏,足下有祥云。御龙之人,头戴高帽,面庞清瘦,身穿宽袖大衣,飘带在双肩处缠绕后向上飞扬。双手一持缰绳,一持便面。画像石采用浮雕方法,形体有飞动之...

    1634 颛顼 黄帝 麒麟 鱼尾 浮雕
  • “玉璇”款寿山石雕罗汉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玉璇”款寿山石雕罗汉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玉璇”款寿山石雕罗汉像,宽5.5厘米,高7厘米。罗汉内著交领衣,外披袈裟,双手端捧宝塔,神态安详。发式、衣饰雕刻精美,背后镌有“玉璇”款,为清代雕刻名家杨玉璇的代表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80 寿山石 罗汉 杨玉璇
  • 赵邑人等造石弥勒菩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赵邑人等造石弥勒菩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赵邑人等造石弥勒 菩萨像,北齐乾明元年(560年),残高36.5厘米。主尊为菩萨装,呈交脚姿势,菩萨双足下各有一童子承足,右侧龙树与造像残失,左侧为辟支佛(也称螺髻梵王,地位介于菩萨与弟子之间),头施螺髻。基座中央为双童子托举博山炉(博山炉残失大部),外侧依次为狮子、力士(金刚)。狮子一足抬起,后部呈蹲坐状。力士(金刚)双足也被童子托举,这在曲阳 白石佛教造...

    304 弥勒 菩萨 龙树 造像 基座 博山炉 曲阳 白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