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李世倬桂花月兔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10-11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李世倬桂花月兔图扇页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李世倬桂花月兔图扇页
时代
门类 绘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44646)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李世倬桂花月兔图扇页❖图片

李世倬桂花月兔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李世倬桂花月兔图扇页❖简介

桂花月兔图》扇页,清,李世倬绘,纸本,淡设色,纵167厘米,横49.4厘米。

款署“戊申中秋日写,菉园之长”。根据李世倬生卒年,“戊申”为清雍正六年(1728年)。

此图构思巧妙,一只白兔居于画面主体,通过其仰视的目光,可见左上角被桂树叶遮掩的半个月亮,从而生动地点出中秋时节,白兔与桂花和明月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美好传说。白兔形象生动、造型憨态可掬、隽秀可爱,显示出作者较强的笔墨造型功底。钤”卓”白文印”、“星厓”朱文印。


相关知识科普


桂花

即“木犀”,木樨科,秋季开花,黄色或黄白色,极芳香,常见的有金桂、银桂、四季桂等,为珍贵的观赏芳香植物。“桂”按谐音为“贵”,带富贵之意,故常用“折桂”一词表示科举及第。

李世倬

李世倬(1687—1770年),字天章,一字汉章,号谷斋,别号十石居士、清在居士等,三韩(今辽宁铁岭北)人。隶籍正蓝旗汉军,著名画家高其佩的外甥。历官知州、副都御史,太常寺卿等职,故后世称之为"李太常"。工画,山水、人物、花卉俱臻其妙。山水师法王原祁,上溯倪瓒;花鸟学蒋廷锡,人物取法宋李公麟白描,笔法秀俊。幼学其舅指头画法,并曾为高其佩代笔指画。

相关文章

  • 陈道复云山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陈道复云山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云山图》扇页,明,陈道复绘,金笺,墨笔,纵17.4厘米,横51厘米。扇页有自题:“道復。”钤“白阳山人”朱文印。图绘烟岚起伏、云雾环山的江南景致。山石、树木全用浓淡相参的墨点簇皴而成,笔墨苍润浑厚,充分表现出江南湿润的气象和山光水色的情趣。图中大面积的以寥寥数笔勾染的云雾,不仅表现出弥漫蒸腾的效果,而且有效地将近景的平湖、树木与远景的山峦相联接,使得画作既...

    1624 陈淳 米芾 米友仁 文徵明 沈周 米家山水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 王翚邗江雪意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 盛懋松石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盛懋松石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松石图》轴,元,盛懋作,纸本,水墨,纵77.4厘米,横27.2厘米。本幅左上款署:“至正己亥仲秋廿二日武唐盛懋子昭作此图为祐祯寿。”下钤“子昭”、“盛懋”印。“至正己亥”为至正十九年(1353年),受画人“祐祯”不知为何许人。本幅左下钤鉴藏印“囗公读过”、“见阳图书”、“寒云珍藏元人名迹”、“子安珍藏记”。此图为元代晚期著名画家盛懋所作,是一幅为人祝寿的作...

    1575 盛懋 院体
  • 边寿民芦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边寿民芦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芦雁图》轴,清,边寿民绘,纸本,设色,纵103 .7厘米,横48.2厘米。图绘沙渚芦苇,水草点点,两只芦雁一俯一仰,悠然闲憩其间。全图运笔自由舒放,芦苇枯笔墨色写成,苍劲爽利;芦花秃笔点染,蓬松自然;芦雁形体,则以泼墨法挥写,仅在喙间及足部略施赭黄,既丰富了色彩的变化,又与芦雁主体所用的浓淡有致的墨色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这种大写意的泼墨芦雁,是边寿民独特的创...

    202 边寿民 泼墨法
  • 杜琼山水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杜琼山水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图》轴,明,杜琼绘,纸本,设色,纵122.4厘米,横38.9厘米。画幅右上画家自题:“余尝写此境为有趣,适陈孟贤、郑德辉二公相访见之。孟贤曰,此幅可,郑公盍求诸?德辉略无健羡之色。孟贤强之,乃启言,予不敢靳也。德辉廉静寡欲,于物无所嗜好,使王维、吴道玄复生亦无所爱,此其所以能养其德也。夫以心之玩好,乃学者之病,观于德辉,则有以警于人人哉!景泰五年甲戌岁...

    1065 杜琼 王维 上元 披麻皴 王蒙 叔明
  • 郎世宁弘历观画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郎世宁弘历观画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弘历观画图》轴,清,郎世宁等绘,纸本,设色,纵136.4厘米,横62厘米。此幅利用画中画的构图方式,表现乾隆皇帝弘历在清风中欣赏《洗象图》的情景。《洗象图》描绘的是扮作普贤 菩萨的乾隆皇帝正在观看众人为普贤的坐骑白象洗刷的场景。乾隆皇帝在其统治期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佛教文化体系,同时他还自诩是佛教中 “文殊”、“普贤”的化身,给自己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光环,...

    1669 郎世宁 普贤 菩萨 文殊 战笔描
  • 董其昌山水册 - 故宫绘画藏品
    董其昌山水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册,明,董其昌绘,9开,纸本,墨笔,设色,每开纵26.4厘米,横16厘米。藏印:“□□田舍”、“竹窗”、“简静斋”、“□耕澹□”、“竹窗”、“苑西”、“顾子山秘匧印”、“江邨秘藏”、“□□堂春水长廊”、“清吟堂”。此册无作者款印,清人高士奇题跋云为董其昌所画。每页用笔面貌各不相同,依次仿高克恭、沈周、黄公望、倪云林、米氏父子等诸家。董其昌画过大量师法...

    1946 董其昌 高士奇 高克恭 沈周 黄公望 册页
  • 丁姓画师五同会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丁姓画师五同会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五同会图》卷,明,绢本,设色,纵41厘米,横181厘米。本幅无款识。画卷引首有蔡之定篆书“五同会图”,钤“蔡之定印”、“柽毂山人”印二方。原题跋已不存。现卷后有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翰林院编修颜莼抄录的吴宽《五同会序》和《五同会诗》、《新岁与玉汝、世贤、禹畴、济之为五同会,玉汝以诗邀饮,因次韵,时玉汝初治楚狱还》二诗,王鏊《和原博韵题五同会后》、《次韵...

    382 引首 吴宽 王鏊 陈仁锡 陈璚 翁方纲 姚鼐 朱彝尊
  • 柳遇宋致静听松风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柳遇宋致静听松风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宋致静听松风图》轴,清,柳遇绘,纸本,设色,纵102厘米,横44.6厘米。图中宋致头戴纱帽,身着长衫,临溪倚石侧坐,神情端凝。身后古松参天,枝繁叶茂,与怪石嶙峋、小草幽篁、溪水潺潺的景致形成高矮、动静的对比,有极强的视觉效果,强化了人物的宁静祥和,烘托了听松的主题。据《商邱县志》记载:宋致,字穉佳,商邱人。举乡贡,游太学,官至四川总藩、湖南布政使。性情慷慨...

    1895 柳遇 诗塘 望日 朱彝尊
  • 王翚翠微秋色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王翚翠微秋色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清代, 王翚作 ,纸本淡设色,纵63.5cm,横36.3cm...

    805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绘画作品藏品
  • 盘山静夜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盘山静夜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盘山静夜图》轴,清,纸本,设色,纵120.2厘米,横65.4厘米。本幅无作者名款,上诗堂乾隆帝题“怡神”二字,钤“”、“太上皇帝之宝”、“静寄山庄”朱文方印三。本幅上另有乾隆帝于乾隆二十八年至乾隆五十年(1763—1785年)20余年间的题识十则,钤有“古希天子”、“乾”、“隆”、“乾隆宸翰”、“几暇怡情”等印20余方。裱边另有四则乾隆题记,分别书于乾隆五...

    1900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五福五代堂 太上皇 皇帝之宝 宸翰 驻跸 行宫
  • 吴昌硕牡丹水仙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吴昌硕牡丹水仙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牡丹水仙图》轴,清,吴昌硕绘,洒金,设色,纵174.7厘米,横47.5厘米。本幅款署:“梅生沈老伯大人德配伯母周夫人七十双寿。俊卿敬画。”钤“吴昌石”朱文印。图中牡丹以没骨积染法刻画,笔致潇洒飘逸,水与墨、色有机地交融,表现出牡丹旺盛的生命力和贵而不骄、艳而不俗的神韵。水仙以白描 双勾法刻画,其不着一色的叶片与浓艳的牡丹相比具有洗尽铅华始见真的淡雅之美。生...

    1201 吴昌硕 没骨 白描 双勾
  • 高凤翰荷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高凤翰荷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荷花图》轴,清,高凤翰绘,纸本,设色,纵172厘米,横62厘米。图绘荷塘秋色,荷花于秋风中若俯若仰,似显似藏。荷叶或以浓墨泼染,以示勃勃生机,或以赭色晕染,以示萧索凋败。全图在墨彩交融中表现了满池风动、“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意境。作者以洒脱不羁的笔墨抒发了豪放的情怀。本幅款署:“投纸索画留承西亭者经年。丁未冬余将有远行,乃从雨廉偷闲,即刻为泼墨贻之。南村居士...

    471 高凤翰
  • 董其昌墨卷传衣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董其昌墨卷传衣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墨卷传衣图》轴,明,董其昌绘,纸本,墨笔,纵101.5厘米,横46.3厘米。本幅自识:“己丑南宫墨卷五策,为好事者所藏,得岸上人袖以示予。风簷仓卒,书道殊劣,何烦碧纱笼袭之三十五年也。自予孙庭收之,则不啻传衣矣。以此画易之。癸亥三月念一日。玄宰。”钤“董其昌”印。鉴藏印钤有: “董氏冢孙庭记”、“董对之”、“用龢宝之”等。“癸亥”为明天启三年(1623年)...

    740 董其昌 南宫 倪瓒 黄公望 殿试 尚书 庶吉士
  • 王振朋伯牙鼓琴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王振朋伯牙鼓琴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伯牙鼓琴图》卷,元,王振朋作,绢本,水墨,纵31.4厘米,横92厘米。这是一幅人物故事画,画中的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一书。画的是俞伯牙与钟子期两位知心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画面上共有五人,左边是伯牙,他面目清秀,蓄长髯,披衣敞怀,端坐石上,双手抚琴。伯牙的对面是子期,也坐在石上,身着长袍,低头静心谛听。两人的身后共有侍童三人站立。作者用生动、准确的笔墨刻...

    1389 王振朋 吕氏春秋 李公麟 白描 渲染 梁清标 内府 石渠宝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