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丁姓画师五同会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10-05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丁姓画师五同会图卷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丁姓画师五同会图卷
时代
门类 绘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47543)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丁姓画师五同会图卷❖图片

丁姓画师五同会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丁姓画师五同会图卷❖简介

《五同会图》卷,明,绢本,设色,纵41厘米,横181厘米。

本幅无款识。画卷引首有蔡之定篆书“五同会图”,钤“蔡之定印”、“柽毂山人”印二方。原题跋已不存。现卷后有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翰林院编修颜莼抄录的吴宽《五同会序》和《五同会诗》、《新岁与玉汝、世贤、禹畴、济之为五同会,玉汝以诗邀饮,因次韵,时玉汝初治楚狱还》二诗,王鏊《和原博韵题五同会后》、《次韵玉汝五同会》二诗,陈仁锡陈璚族孙)跋,陈鹤(陈璚十一世孙)赞五首及颜莼本人跋,其后又有嘉庆十二年(1807年)翁方纲跋、秦瀛跋、翁方纲题诗、法式善跋,嘉庆十三年(1808年)初彭龄题诗,嘉庆十五年(1810年)韩是升题跋,嘉庆十四年(1809年)仲冬蔡之定题跋以及李锡题诗、姚鼐题诗、倪伯敬题诗等。

据抄录的陈璚族孙陈仁锡跋,此图原有5本,“五人各摹图藏诸家,岁时展玩,以消聚散合离之感”,后陈璚家藏本毁于火。据颜莼嘉庆十一年跋,时陈璚十一世孙陈钟麟又获此本,转归其族兄陈鹤,当时只剩画卷,“图无款识”,乃转录上述吴宽序、诗及王鏊诗。又据翁方纲题诗及注,清初朱彝尊曾在吴洪五世孙家见过吴洪家藏本;又据韩是升跋,约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其父也曾观看过吴洪家藏本。流传至今的除此本外,上海博物馆还有一本,应是吴洪家藏本或另一本。

此图描绘明中期弘治末年,5位苏州籍高官在北京的雅集活动。根据卷末颜莼抄录的吴宽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所写的《五同会序》(又据吴宽《家藏集》卷四十四,颜莼录为“弘治十八年”实误),所谓“五同”,即“同时也,同乡也,同朝也,而又同志也,同道也,因名之曰五同会,亦曰同会者五人耳”。“吴人出而仕者率盛于天下,今之显于时者仅得五人”。画中人物自卷首始依次为礼部尚书吴宽、礼部侍郎李杰、南京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璚、吏部侍郎王鏊及太仆寺卿吴洪。5人皆为苏州人,同在朝廷为官,志同道合,“去岁,五人者公暇辄具酒馔为会”。与泛泛的雅集不同,他们“坐以齿定,谈以音谐,以正道相责望,以疑义相辨析。兴之所至,即形于咏歌;事之所感,每发于议论,庶几古所称莫逆者也”。一开始五人还能凑在一起经常聚会,但不久陈璚升任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鏊因故离京,聚会者只剩下3人,吴宽因而感叹自己年事已高,又将引退,虽然可能会有新人到来而使聚会复盛,只怕等不到那个时候了。从吴宽序及诗看,画卷记录的应是5人的最后一次聚会,以资留念。

画面中,5人身着官服,神态自然平和,具有儒雅的风韵。场面气氛融洽,使人感受到相互间的契合。人物分为两组:右边,吴宽、李杰坐于罗汉床上,以年纪最长的吴宽为主。吴宽合手而坐,弓背,鬓发斑白;李杰身略右倾,左手扶膝,右手扶床,神情关切,似在问候。左边,闲步交谈的3人中以陈璚为主。陈璚行于前,面色白皙,秀雅端庄;王鏊面微方,神采奕奕,合手立于中,认真恭听,态度谦和;吴洪面目慈祥,左手握带,右手持书册,欣然似有所感。画面以庭园为背景,刻画精工。仙鹤、麋鹿、松树寓示吉祥延年,琴棋书册、芭蕉竹石则烘托出文人雅致。背景后段留有相当一部分画面描绘具有江南情调的板桥和宽阔的江面,似有意安排出空间,营造出江南景色,以慰乡情。在画法上,5人肖像或正面,或微侧,相互呼应,均先以淡墨色勾勒形态,用笔精微。傅色变化细腻,色泽明润,先以赭石和朱膘渲染,白皙者再施粉,凹凸变化自然。人物眼、鼻、唇的刻画用笔极为精细,表现出不同的神采和性格。背景中的山石树木、童子、器具等更可见笔致的精到,体现出画家高深细腻的写实技巧和绘画风格。

关于绘者,从吴宽序中所说“禹畴(吴洪)以越人丁君彩妙绘事,俾写为图,饰为长卷”来看,画家姓丁,来自浙江,可能是活动在京城的一位民间画师,与吴洪有私交,惜其生平未见画史记载。

《五同会图》不仅是明代群体肖像画中的一件佳作,也是了解明中期高官雅集与交游的形象资料,为认识当时的政坛情况、文化风俗及苏州籍官员与苏州文化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


相关知识科普


引首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

吴宽

吴宽(1435—1504年),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成化八年(1472年)会试、廷试均得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弘治八年(1495年)擢吏部右侍郎。后任吏部左侍郎,改掌詹事府,入内阁,专任典诰。弘治十六年(1503年)进礼部尚书,十七年七月卒于官,谥文定,赠太子太保。行履高洁而自守以正。工诗文,有《匏庵家藏集》。善书法,规模苏轼,自成一格,为明代著名书法家。

王鏊

王鏊(1450—1524年),字济之,号守溪,学者称“震泽先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成化十年(1474年)乡试、次年会试俱第一,廷试第三,授翰林院编修。弘治初,选侍讲学士,充讲官。后转少詹事,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元年(1506年)四月起为吏部左侍郎,与诸大臣请诛大太监刘瑾。刘瑾掌权,欲焦芳入阁,廷议独推鏊。刘瑾迫于公论,命鏊以本官兼学士与芳同入内阁。时中外大权皆归瑾,鏊不能救,力求去,四年,许之。嘉靖三年(1524年)卒。赠太傅,谥文恪。其人博学有识鉴,文章议论畅明,为人、德望均为时人敬服,门下学生众多,唐寅也是其中之一。著有《姑苏志》、《震泽集》等,《明史》一百八十一有传。

陈仁锡

陈仁锡(1581—1636年),字明卿,号芝台,明苏州府长洲人。曾从武进钱一本学《易》,得其旨要。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授编修,典诰敕。迁南京国子祭奇偶酒。讲求经济,有志天下事,性好学,喜著书。有《四书备考》、重订古周礼》等。卒谥“文庄”。

陈璚

陈璚(1440-1506年),字成斋,改字玉汝,长洲人。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改翰林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累迁至大理寺左少卿,复为南京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进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兼督操江诸军。以病乞休。正德元年(1506年)卒。为官勤励,不失官誉。其孙陈淳为著名画家。

翁方纲

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博学,富藏书,工诗文,长于考证金石。书法初学颜真卿,继学欧阳询,旁涉汉隶,自成一格,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乾隆四家”。著有《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等。

姚鼐

姚鼐(1731—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古,号惜抱居士,安徽桐城人。清乾隆癸未进士,散馆主亊,迁礼部郎中告归,主讲钟山书院等。晚而工书。有《惜抱轩全集》、《水经注》、《三传补注》等著作。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别号金风亭长、小长芦钓鱼师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以鸿博官检讨,后入直内廷。工诗,与王士祯齐名。精于金石考据之学。书工古隶,笔意秀劲,韵致超逸。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将他的隶书定为逸品下。亦工画。因学识渊博,深得康熙皇帝赏识,曾参与编纂《明史》。为完成《日下旧闻》一书,他不仅摘录古书,且逐一实地考察对照:“雄关绝障,策屐登临;名刹高台,按图指索。认籀文于甫草,最详同马攻车;剔碑版于荒苔,尽访吉金贞石。”历尽辛苦,终成此书。著有《曝书亭集》等书行世。

吴洪

吴洪(1445-1522年),字禹畴,吴江人。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历官南京刑部主事、郎中,贵州、广东按察副使,福建按察使,太仆寺卿,工部侍郎,拜南京刑部尚书。矫矫有风节。忤刘瑾,勒致仕。嘉靖元年(1522年)卒,赠太子太保。

雅集

指文人雅士吟诗作画、议论学问以及休闲娱乐的集会。

尚书

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李杰

李杰(1443-1517年),字世贤,常熟人。明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历官侍读学士、南京国子祭酒、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等,迁南京礼部右侍郎,入为礼部左侍郎。正德初,进南京吏部尚书,改礼部尚书。以事忤刘瑾,致仕归。正德十二年(1517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安。

罗汉

梵文Arhat的音译阿罗汉之简称。又译为“应真”,或又称“尊者”,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小乘教修行的最高果位。罗汉受佛之嘱,常住世间,守护佛法,“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 罗汉像最初是依照佛教经典所造,侍立在释迦两侧的比丘(和尚)像,即阿难、迦叶。后又创造出十六、十八和五百罗汉像,有木雕、泥塑、石刻,以及铜和铁的金属铸造,也见于绘画和织绣。 南朝梁天监时画家张僧繇曾画十六罗汉,见《宣和画谱》。自唐初玄奘译出《法住记》,十六和十八罗汉像逐渐盛行。传唐代卢楞伽画有十六应真,五代贯休和张玄都曾画十八罗汉像。杭州烟霞洞五代时有十六罗汉像,经宋人添加了神僧和布袋和尚(俗称大肚弥勒)。寺庙中也盛行十八罗汉像的供奉。

渲染

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肖像画

人物画的一种,专指描绘人物相貌形神的绘画,可分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中国的肖像画传统称谓有“传神”或“写真”,它是以现实生活中或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人物为描绘对象,通过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创作方法,着重刻画人物本身特定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

相关文章

  • 傅山江深草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傅山江深草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江深草阁图轴,清康熙,傅山绘,绫本墨笔,纵176.7厘米,横49.5厘米。此幅写杜甫《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得寒字》“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诗意,绘隐于山坳茂树之间的临江草阁,幽深旷远,空无一人。江水深澈,危崖峭立,板桥蜿蜒,构图疏中有密,平中寓奇,深得阴寒之意。傅山以书法闻名,绘画作品不多,此幅笔墨纵而能敛,率意而不失厚重,疏散中独蕴朴拙,...

    709 傅山 杜甫
  • 王荦临赵孟頫水村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王荦临赵孟頫水村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临赵孟頫水村图》轴,清,王荦绘,纸本,墨笔,纵75.8厘米,横32.2厘米。本幅自识:“点点沙鸥下渚田,荒荒渔舍隐溪烟。夕阳柳岸收鱼网,秋水芦花放鸭船。康熙庚子秋八月二十日枋赵文敏公水村图。茶磨山樵者王荦。”钤“耕南荦印”、“梅峤子”、“茶磨山樵”等印。“康熙庚子”为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此幅仿元代赵孟頫的《水村图卷》,以平远法绘江南水乡的景色。画面...

    816 赵孟頫 王荦 平远 南派
  • 吕纪鹰鹊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吕纪鹰鹊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鹰鹊图》轴,明,吕纪绘,纸本,设色,纵120.7厘米,横61.5厘米。款署:“吕纪”。钤“四明吕廷振印”。图绘一只苍鹰独立岩顶,两只飞舞的蜜蜂吸引了它的目光,一旁的喜鹊趁机振翅欲逃。作者用笔粗阔,富有简率纵逸的笔墨意趣。吕纪的花鸟画不仅追求形似,更善于表现禽鸟之间的关系,捕捉住禽鸟瞬间的神态和动势,营造出千钧一发的紧迫感和爆发力,突破了传统花鸟画唯美的装饰...

    841 吕纪
  • 徐扬京师生春诗意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徐扬京师生春诗意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京师生春诗意图》轴,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徐扬绘,绢本,设色,纵256厘米,横233.5厘米。本幅自题:“乾隆三十二年冬,御制生春诗二十首,命小臣徐扬汇绘全图,庄诵之下,仰见我皇上敬天顺时,尊亲锡福,孕含万有,纲举百端,自朝廷以及闾阎上下,神情体察,咸周兴会所至,拈毫立就,无非太和洋溢,盛德充周,抒性灵而彰至治,诚与乾坤合撰万物同春矣。臣资质愚钝,...

    1322 徐扬 焦点透视 透视 散点透视 景山 西苑
  • 陆恢雄鸡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陆恢雄鸡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雄鸡图》轴,清,陆恢绘,绢本,设色。纵28.2厘米,横45.1厘米。本幅自识:“曾在井南寓舍时写此,后至湘中,得遍临古人名迹,然山水居多,而花鸟反不能如此肥润矣。丁酉十月恢记。”按“丁酉”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时作者46岁。钤“癖于斯”朱方印。图中画白百合、紫菊花数枝,在花朵掩映的湖石上,一只雄鸡正侧首觅食。花石和雄鸡主要以“没骨法”绘出,渲染清...

    840 陆恢 没骨 渲染 吴大澂
  • 陈洪绶梅石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陈洪绶梅石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梅石图》轴,明,陈洪绶作,纸本,墨笔,纵115.2厘米,横56厘米。本幅署款“老蓮洪綬畫于柳莊”。钤“蓮白衣”。是图以古拙奇特的造型绘拳石耸立,旁伴一株被截去诸多枝干的老梅树,树上几朵梅花绽蕾展瓣。构图简约洗练,并注重物象间的相互衬托与对比。画石用线勾出圆润的外形,再以淡墨渲染。画梅则用浓、枯墨笔勾勒,线条古拙方硬,具金石韵味,体现了老梅饱经沧桑的古木气息...

    260 陈洪绶 渲染 内府 石渠宝笈
  • 许光祚兰亭图并书序卷 - 故宫绘画藏品
    许光祚兰亭图并书序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兰亭图并书序》卷,明,许光祚绘,绫本,设色,纵27厘米,横136.1厘米。卷后有许光祚书《兰亭序》,落款曰:“辛亥暮春摹于长水之玉瑛堂。关西许光祚。”下钤“灵长氏”朱文印。辛亥为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画心无款,有“永安沈氏藏书画印”朱文鉴藏印一方。许光祚,活跃于明代万历年前后(万历四十四年书《重修崇圣禅院记》),字灵长,钱塘人。与汤焕同郡,得其书法...

    291 兰亭序 画心 雅集 王羲之
  • 钱载兰花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钱载兰花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兰花图》扇页,清,钱载绘,纸本,墨笔,纵15.7厘米,横49.6厘米。扇页有自题:“壬子春仲八十五老人载。”钤“钱”、“载”朱文联珠印。“壬子”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钱载时年85岁。图中墨兰用笔圆润,墨韵高华,全图不施任何色彩,而是注重墨的浓、淡、干、湿变化,给人以洗尽铅华之美,显现出幽兰清高拔俗、自然天成的趣味。...

    1502 钱载
  • 董其昌岚容川色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董其昌岚容川色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岚容川色图》轴,明,董其昌作,纸本,墨笔,纵138.8厘米,横53.3厘米。此图是董其昌74岁(1628年)时创作的,以笔墨表现为主旨,意在聊写胸中丘壑。作者在静观自然景象的基础上,以娴熟的笔墨技法阐释自己对自然山川的本质感悟,它超越了山水云树的具体形貌,以形写神,故图中每一景、每一境虽都不是自然景观的真实描绘,但读者却可从其谨严的笔墨塑造中领略到真山实水...

    486 董其昌 山川 双勾
  • 恽寿平剑门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恽寿平剑门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剑门图》扇页,清,恽寿平绘,纸本,设色,纵17厘米,横52.9厘米。扇页有自题:“庚戌夏六月同虞山王子石谷、陆子翰如,从西城携筇循山行三四里憩吾国,乘兴遂登剑门。剑门,虞山最胜处也。未至拂水半岭,忽起大石壁,盘空而上,如积甲阵云腾地出,亦如扶摇之翼下垂也。石壁连延中陡削势下,绝若剑截状,辟一牖若可通他境地者,因号为剑门云。余因石谷命画剑门,且属作记,戏题游...

    961 恽寿平 虞山
  • 仇英临萧照中兴瑞应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仇英临萧照中兴瑞应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临萧照中兴瑞应图》卷,明,仇英临绘,绢本,设色,纵33厘米,横723厘米。本幅款署:“吴郡仇英实父堇摹”,钤“实父”、“十洲”印2方印。此幅为仇英的摹古之作。仇英中年以后,曾先后在大收藏家周凤来和项元汴家客居近20年,得以广泛观摩宋、元名迹,摹古技艺精深。《中兴瑞应图》卷为南宋萧照所作,取宋高宗赵构即位前的种种瑞应传说为内容,根据曹勋辑“瑞应诸事”所写赞文...

    1718 萧照 仇英 周凤来 项元汴
  • 边景昭竹鹤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边景昭竹鹤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竹鹤图》轴,明,边景昭绘,绢本,设色,纵180.4厘米,横118厘米。 款署:“清华阁画史边景昭制。”图中一对仙鹤姿态优雅,轩昂高洁,在翠竹间怡然自得。画家以工细的笔法描绘仙鹤的形象,高超的技法使笔触融汇于物象之中,仙鹤洁白轻盈的羽毛片片分明,好似浮在画面之上,令观者屏息凝神。仙鹤的头颈与尾羽处则用重墨,再加上鹤顶的一点丹红,格外醒目。画竹以墨笔双勾再施色...

    1672 边景昭 双勾 黄筌 画院
  • 邹喆山水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邹喆山水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图》轴,清,邹喆绘,绢本,设色,纵201厘米,横50厘米。图绘山峦叠嶂、杂木繁茂、云雾蒸腾的景致。山石用笔松疏平和,设色淡雅,得天真秀润之趣。树木以深浅墨、色点叶,层次分明,得丰润华滋之貌,不失为作者的山水画代表作之一。款署:“乙未春三月写,邹喆。”钤“邹喆印”白文印、“方鲁”朱文印。鉴藏印有“智超鉴定之印”朱文印。“乙未”是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

    857 邹喆
  • 蒋嵩渔舟读书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蒋嵩渔舟读书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渔舟读书图》轴,明,蒋嵩绘,绢本,设色,纵171厘米,横107.5厘米。本幅款署“三松”,钤“恭靖公孙”朱文印、“蒋嵩私印”朱文印。画家用简练概括的手法,表现群山绕湖、轻舟横渡的清旷之景。湖面上一条篷船荡漾,船尾一人静坐读书,船头渔夫用力撑篙,钓竿斜插于船上,表现了文人士大夫闲适安逸的生活情趣。在画法风格上,山石虽有斧劈皴的痕迹,但不像马远、夏圭那样坚硬外...

    1467 蒋嵩 斧劈皴 马远 夏圭
  • 乾隆帝妃古装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乾隆帝妃古装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乾隆帝妃古装像》轴,清,绢本,设色,纵101厘米,横97.2厘米。图绘乾隆皇帝的妃子对镜梳妆的情景。她注视着面前的铜镜,正在精心地往头上戴金钗。妃子对妆容的重视、妆容的优美,是显示其女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她亲自插戴,动作一丝不苟。妃子身着蓝底华服,上边不仅镶有花边,还有描金的团花纹,显现出宫中女性服装做工的考究和华丽,具有皇家高贵典雅的特点。画幅上...

    1835 团花 郎世宁 金廷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