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边寿民芦雁图轴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边寿民芦雁图轴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72301)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边寿民芦雁图轴❖图片
边寿民芦雁图轴❖简介
《芦雁图》轴,清,边寿民绘,纸本,设色,纵103 .7厘米,横48.2厘米。
图绘沙渚芦苇,水草点点,两只芦雁一俯一仰,悠然闲憩其间。全图运笔自由舒放,芦苇枯笔墨色写成,苍劲爽利;芦花秃笔点染,蓬松自然;芦雁形体,则以泼墨法挥写,仅在喙间及足部略施赭黄,既丰富了色彩的变化,又与芦雁主体所用的浓淡有致的墨色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这种大写意的泼墨芦雁,是边寿民独特的创造。
自题:“淮阴边寿民”。钤“颐公”(白文方印),“寿民”(白文方印)。
鉴藏印:“曾来顾氏家藏过越亭”(朱文圆印)。
相关知识科普
边寿民
边寿民(1684—1752年),原名维祺,字寿民,后以字行,更字颐公,号渐僧、苇间居士等,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出身贫寒,终生不仕。工诗词书画,善画花鸟、蔬果和山水,尤以画泼墨芦雁而驰名江淮,有“边芦雁”之称。因常往来于扬州,曾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泼墨法
中国画水墨技法之一种,相传唐代王墨(又名王默、王冶)始用,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记:“王墨者,不知何许人,亦不知其名,善泼墨画山水,时人故谓之王墨。……凡欲画图障,先饮醺酣之后,即以墨泼,或笑或吟,脚蹙手抹,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神巧,俯观不见其墨污之迹,皆谓奇异也。”后世不断发展,使水墨泼在纸绢上,依仗豪放笔势的渲染和水墨的自然晕渗,能塑造出仿佛自然天成的形象,“泼墨法”遂见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