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端石双龙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01-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端石双龙砚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端石双龙砚
时代
门类 文房用品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33756)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端石双龙砚❖图片

端石双龙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端石双龙砚

端石双龙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端石双龙砚背面之云水漩涡与乾隆御题

端石双龙砚❖简介

端石双龙砚,长22厘米,宽18.2厘米,厚3.6厘米。

此砚端石制,椭圆形。砚面上部及砚边雕作波涛汹涌的海水,正中一龙四旋盘绕,翻腾踊跃。右侧一游龙突现藏尾露头,昂首仰望,二龙之间,嵌金珠一颗,形成二龙戏珠图。砚下方为砚堂,金珠煌煌生辉,周围间以飞云、骇浪,有云海相接之意。艺术家以巧妙的手法,在龙身之下,激流低凹处作暗通的墨池三。云水四合于砚背,激浪和疾风形成两个急卷的漩涡,前后浑然一体,气势酣畅。

砚石色青紫,纯净无暇,石内隐含“火捺胭脂晕”等纹理。质地极为细腻,温润,制作精妙,构图新颖,造型典雅,刀法圆润流畅。为清代砚中佳品。

砚左侧隶书铭“康熙十八年(1679年)五月恭制小臣 刘源”,并篆书“源”字方印款,砚背有乾隆御题。

砚台装一紫檀木盒内,砚盒亦颇为考究。盒嵌玉佩饰件,盒面有乾隆御制诗,并录苏轼的咏文,盒内雕一龙并显“龙光”二字,盒底外面刻二十八宿图,其图填金“天府永宝”四字。盒雕线条流畅,华贵富丽。


相关知识科普


端石

端石产在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带。肇庆古称端州,此处石料制成砚台称之“端砚”。端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首,是著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用于书画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自唐宋时即已开采端石制砚。各岩坑所产砚石特点各异,有著名的青花、胭脂晕火捺、蕉叶白、石眼等天然纹理。端石制砚石质之细以达到“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贮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者”为佳品。

砚堂

砚的中心研墨处。为砚较为空白开阔的部位,又称墨堂、砚心。此处便于研墨,利于旋转,易于运动。砚的实用价值即视砚堂处石质的好坏而定。

火捺胭脂晕

端溪砚石之名品。因其花纹色泽如火烙状或灼伤色,故称之火捺。火捺分为马尾纹和胭脂晕两种。是在砚石成岩过程中,由铁质矿物分布浸染而致,故以浅红色水灵灵状物若胭脂红晕,由深色渐而浅色故为胭脂晕。

小臣

在殷及西周早期是一较高的官职,此官名后常随以私名。西周中期后此官职地位下降。

刘源

刘源,生卒年不详,字伴源,河南祥符(今开封)人,隶汉军旗籍,康熙初年官至刑部主事,供奉内廷。他在绘画、书法、雕刻等方面艺术造诣非凡,是一位卓越的全才艺术家,尤其擅长施图设计,无论是官窑瓷器、御墨等,多为刘源亲笔书画设计,颇得康熙、乾隆帝喜爱。他的作品流传极少,仅此一方,十分珍贵。

紫檀木

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玉佩

用于人身服饰的玉件。《说文》释佩:“大带佩也,从人、从凡、从巾,佩必有巾”,是对玉佩使用情况的解释。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人身饰玉,一直延续至今。不同历史时期玉佩的表现内容有所不同。

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次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熙宁时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对王安石所行新政有异见,上书神宗,遂被贬谪黄州。元祐间复起用,任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绍圣四年(1097年),党争又起,再谪惠州、儋州,后遇赦北返,病殁常州,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诗清新雅健,风格独具。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书法,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家数。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工画竹,学文同,为湖州竹派之一。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笔奇古。论画力主“神似”,并提倡“士夫画”,强调诗画一律,为古代文人画先驱。传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传世绘画有《古木怪石图》卷、《枯木竹石图》卷(与文同《墨竹图》卷合装),现藏上海博物馆。著有《东坡七集》、《经进东坡文集事略》等。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对黄赤道带星空的一种划分方法。二十八宿用以标志月亮在一个恒星月的运动位置,一个恒星月中,月亮每晚都有一处旅居的地方,一个月共换27或28处,称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舍、二十八星,“舍”有停留之意,其用途是间接参照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来推定太阳的位置,再由太阳在二十八宿的位置测知一年的季节。二十八宿自西而东顺序是: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相关文章

  • 端石双龙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端石双龙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端石双龙砚,长22厘米,宽18.2厘米,厚3.6厘米。此砚端石制,椭圆形。砚面上部及砚边雕作波涛汹涌的海水,正中一龙四旋盘绕,翻腾踊跃。右侧一游龙突现藏尾露头,昂首仰望,二龙之间,嵌金珠一颗,形成二龙戏珠图。砚下方为砚堂,金珠煌煌生辉,周围间以飞云、骇浪,有云海相接之意。艺术家以巧妙的手法,在龙身之下,激流低凹处作暗通的墨池三。云水四合于砚背,激浪和疾风形成...

    493 端石 砚堂 火捺胭脂晕 小臣 刘源 紫檀木 玉佩 苏轼
  • 雕漆紫檀木管提笔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雕漆紫檀木管提笔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雕漆 紫檀木管提笔,笔管长25厘米,笔斗长2.5厘米。 提笔直管无帽,笔管饰红、酱色雕漆并拼以紫檀木,紫檀斗,笔锋为貂毫 竹笋式。此笔反映了明嘉靖年间雕漆的风格。...

    1698 雕漆 紫檀木 提笔 貂毫 竹笋式
  • 嵌蚌池松花石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嵌蚌池松花石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嵌蚌池松花石砚,清,长17.5厘米,宽11.5厘米。清宫旧藏。砚松花石制,长方形。石呈绿色,其上隐隐显现刷丝般的纹理。砚面上部嵌蚌壳一块为砚池,周围浮雕海水祥云纹,两螭穿游其间,寓寿山福海之意。砚面中下部平坦,开出墨堂为受墨处。砚背阴刻楷书:“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豪,故其宝也。”文末阴刻“体元主人”、“万几余暇”连珠印。砚盒黄色,亦为松花石制。盒面...

    1791 松花 砚池 浮雕 阴刻 夔龙 龙纹
  • 碧玉凤鸟形砚滴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碧玉凤鸟形砚滴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碧玉凤鸟形砚滴,清,高6.5厘米,口径3.3×2.4厘米。砚滴碧玉质地,有黑斑。圆雕一凤鸟,呈卧伏状。凤鸟微张口,口部有孔可出水。腹部掏空,可贮水。双翅收于背部两侧,双爪收于腹下,长尾,羽分两缕支于地。背部开孔可入水,上有盖,盖亦雕作卧凤形状。其下配有镂空雕松、竹、灵芝等纹饰的红木座。砚滴是文房用具,因研磨时用水量比较小,多一滴一滴地注水,故名。...

    1846 碧玉 砚滴 圆雕 镂空 灵芝 红木
  • 松花江石海水龙纹长方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松花江石海水龙纹长方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松花江石海水龙纹长方砚,清康熙,砚长18.5厘米,宽12.6厘米,高3.2厘米。砚盒长19.5厘米,宽13.8厘米,高5.3厘米。此砚松花江石制成,色泽碧绿光润。砚面有较规则的黄、白色石脉,呈横向纹理,此乃松花江石之特征。长方形,砚面平阔,上方浮雕海水云龙纹。砚池处嵌饰螺钿一枚,螺钿呈五色光彩,营造出寿山福海的意境,成为该砚的点缀。砚堂圆形,仅微加打磨,露出...

    1001 松花江石 松花 石海 龙纹 浮雕 砚池 螺钿 砚堂
  • 万斯同铭端石瓜式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万斯同铭端石瓜式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万斯同铭端石瓜式砚,清初,长20.4厘米,宽18.9厘米,厚3.1厘米。砚端石制,紫色,随材成形。砚堂琢为一瓜,肥大的叶子遮成砚边,叶上有斑斑蛀痕。瓜蒂处镂雕出砚池。砚背阴文篆书题“维彼瓜瓞,载咏绵绵,根深蒂固,于万斯年”,末署阴文楷书“万斯同铭”,并刻“季”“野”篆书印;左下方镌篆书“山阴吴氏珍玩”款,吴氏乃万斯同后又一鉴藏者。此砚造型厚重,构思巧妙,颇具...

    798 万斯同 端石 砚堂 镂雕 砚池 阴文
  • 白玉光素斗笔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白玉光素斗笔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白玉光素斗笔,清,长17.8厘米,管径1.4厘米。笔管为白玉质,质地上好。通体光素无花纹。清代文房用品中,笔管的质地很多,有漆、竹、木、象牙、珐琅、玉等。玉管笔中有光素和雕刻纹饰之分。此件玉笔管虽未雕刻任何纹饰,但玉质上佳,打磨光滑,亦是非常精致的文房用具之一。...

    1921 珐琅
  • 罗纹洒金纸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罗纹洒金纸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罗纹洒金纸,清雍正,长133厘米,宽65厘米。罗纹洒金纸为宣纸的一种,纸面有明显横纵细线相交的纹样,但与帘纹不同。纸色淡黄,并施以细密的金箔,制作精细。罗文笺最早见于北宋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以细布先一面浆胶,令劲挺,隐初其纹者,谓之‘罗纹笺’。”清代罗纹笺纸得以改进发展,工艺繁复且洒饰金箔,较一般的宣纸厚,不易渗水,质地细密。康熙、雍正之际,又有杭州著名...

    1777 罗纹 宣纸 帘纹
  • 端石鼓式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端石鼓式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端石鼓式砚,清乾隆,直径10.3厘米,厚2.5厘米。清宫旧藏。砚端石制,石质细腻润泽,石色紫而深沉。圆鼓式,腰饰凸起的鼓钉。圆形砚堂显蕉叶白石品纹理,恰似池中一轮圆月,皎洁生辉。砚面周遭深凹成圆形渠,作砚池用,可贮水,便于磨墨点砚。砚背面光素无纹。砚随形配有紫檀木盒,为清代宫廷造办处所制。...

    926 端石 石鼓 砚堂 白石 砚池 紫檀木
  • 竹管董法铭紫毫笔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竹管董法铭紫毫笔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管长19.4厘米,径1.1厘米,帽长8.8厘米,径1.2厘米,笔头长4.4厘米笔管竹制,上部阴刻填绿行书“董法”二字。笔头为紫毫,尚未开笔使用,仍保持原貌,为精选上等兔毫精心制作而成,缚毫紫白相间,笔锋尖而齐健,是清代宫廷用笔中比较典型的作品。...

    257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 竹管兰亭真赏紫毫笔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竹管兰亭真赏紫毫笔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竹管兰亭真赏紫毫笔,笔管长19.3厘米,笔径1厘米,帽长9.8厘米,帽径1.1厘米,笔头长4.3厘米。笔为竹制,管上书蓝色“兰亭真赏”阴文楷书四字。笔管逐渐微敛。笔纳紫毫,笔毫为兰花蕊式,毫颖出锋,尖齐而健。笔帽有白色象牙质笔顶,既装饰美观又起加固的作用。此件尚未开笔使用,仍保持原貌。为清代鼎盛时期的宫廷用品。清代御用笔制作讲究,选毫精细。一般多取秋冬之兔毫...

    776 紫毫 阴文 出锋
  • 端石太平有象瓶池长方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端石太平有象瓶池长方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端石 太平有象瓶池长方砚,清道光,长16.1厘米,宽10.5厘米,厚2.5厘米。清宫旧藏。砚端石制,长方形,石色紫中泛红,石质润滑。砚面雕一象耳瓶,将砚堂与砚池组合为一瓶形,瓶腹部辟砚堂受墨,瓶颈两侧雕饰双螭捧寿纹,瓶口深凹处雕作椭圆形砚池。砚背浅浮雕海水纹及鱼跃龙门图,上方随自然铁线纹理巧作一圆月。此砚石质精良,制作新颖,雕工精细。...

    477 端石 太平有象 砚堂 砚池 浮雕 雕工
  • 白鹤山人款端石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白鹤山人款端石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白鹤山人款端石砚,明,长21厘米,宽14厘米,厚3.6厘米。砚为端石质,长方形。砚面深雕砚池、砚堂平宽。背面深雕四边框,其内深刻“白鹤山人”篆书方印。砚一侧阴刻“龙津”二字。  此砚石质黝黑润泽,呵气生津,侧面银线纹理直通砚底,为石肌自然生成,虽有剥蚀,但石质精良。...

    797 端石 砚池 阴刻
  • 澄泥仿宋玉兔朝元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澄泥仿宋玉兔朝元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澄泥仿宋玉兔朝元砚,清乾隆,高2厘米,直径12.5厘米。砚圆形,砚面无砚池,雕有玉兔朝元图。此砚属于仿古(乾隆时期澄泥砚的制作有添加宜兴澄泥)澄泥套砚(六方)之一,只是没有题刻御制诗句,侧面有阴文楷书“仿宋玉兔朝元砚”,盛装于嵌玉紫檀木盒中,砚盒素面。乾隆时期仿古砚的制作最有新意。当年曾大量制作端石、歙石、宜兴澄泥等各式仿古套砚若干,特别是成套的仿古澄泥砚最...

    744 玉兔 砚池 澄泥砚 宜兴 阴文 紫檀木 素面 端石
  • 端石瓜田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端石瓜田砚 - 故宫文房用品藏品

    端石瓜田砚,清初,长18.3厘米,宽13.5厘米。砚紫色端石制。巧做天然石子为缠枝瓜瓞形。砚面受墨处颇细腻,雕作一瓜,瓜蒂上方深处为墨池。自然石纹作叶蔓萦绕砚背。砚面右方刻有隶书题铭“瓜田半亩”四字,砚背刻有篆书题铭“緜绵瓜瓞”四字,署款“鹿原”二字。又“石室”下署“诵先人之清芬”一长方印。此砚石属明端石老坑,石质较好。清初人制,题款。...

    961 端石 缠枝 鹿原 石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