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御铭澄泥石渠砚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御铭澄泥石渠砚 |
时代 | |
门类 | 文房用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81802)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御铭澄泥石渠砚❖图片
澄泥石渠砚
澄泥石渠砚砚面
澄泥石渠砚砚底及刻铭
御铭澄泥石渠砚❖简介
澄泥石渠砚,清早期,长12.4厘米,宽12.4厘米,高6厘米。
砚为澄泥烧制而成,造型呈方形。砚面中央受墨处为方形砚堂,四周环曲水,故又称石渠砚。砚边框雕饰回纹,四周侧面分别雕饰夔龙纹,底部四角为兽面足。砚背双边框内篆书“子孙永昌”四字,其外环刻乾隆帝御铭:“石渠之名始自汉,石渠之硯製自唐……乾隆辛丑御制”,字迹剥蚀不清,为乾隆帝鉴藏砚。
此砚通体厚重,澄泥紫红色,表面有绿色锈迹,为仿古砚形式。据档案记载,清代宫廷造办处砚作及苏州织造均有仿古做旧砚品。
相关知识科普
石渠
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收藏图书典籍之所的专称。
砚堂
砚的中心研墨处。为砚较为空白开阔的部位,又称墨堂、砚心。此处便于研墨,利于旋转,易于运动。砚的实用价值即视砚堂处石质的好坏而定。
回纹
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