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从“目击成长”到放眼社会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老大 点击 :

上海美术馆的个展包括喻红最近四五年创作的29件作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2009年广东美术馆“时间内外”喻红个展的两幅主要作品《春恋图》和《天梯》;第二部分是2010年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喻红个展“金色天景”的全部四组大型天顶画:《天井》、《天问》、《天择》、《天幕》;第三部分是从未展出的最近一年的新作。金色是喻红近些年来大量使用的颜色,新作更是完全用金箔做背景。整个展览以“黄金界”命名,是对喻红近五年来创作的全面总结。

新的黄金期

在展览开幕式上,刘小东和喻红的父母带领着“亲友团”前来捧场。“她天性厚道、无私、纯洁。“母亲曾经这样评价喻红。而在更多人眼中,喻红永远优雅从容,处事不惊。在上海美术馆的贵宾厅接受采访时,喻红穿着基本款的红色打底衫,黑色长裤,平跟鞋。二十多年的岁月似乎没有在她画着淡妆的脸上留下太多痕迹。

“二十多岁时,我不知道该干什么,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只是作为一个目击者,描绘身边的人和事。时间一到,转变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喻红如是说。

喻红的个展“黄金界”是今年最为业内称道的展览之一。曾经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过的大型天井画成功登上海美术馆的天花板,观众们仰视这些作品时,似乎依然能找寻到中国传统绘画、敦煌,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以及西方传统绘画的元素,这些都是喻红创作灵感的来源。

2006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邀请十位中国艺术家,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原型创作一件作品。喻红选择了宋徽宗临摹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并创作了《春恋图》。这幅作品中,喻红塑造了看似各不相关的各种女性。此后,喻红又创作了《天井》、《天梯》等一系列与传统对话的巨幅作品。《天梯》源自埃及西奈山圣凯瑟琳修道院的一幅宗教画。原作尺寸并不大,描绘了修士们在上帝的指引下沿着天梯正向上爬,魔鬼则在一旁诱惑他们,随时准备将他们拖入血盆大口中。在喻红的作品《天梯》中,并没有上帝、魔鬼、天使、修士等形象,站在梯子上和正往下掉的都是现代的人。喻红说:“这幅画跟我们现在的状态很相近。人生经常没有选择,只能顺着狭窄的梯子一步一步走,逃离需要勇气。”

在上海美术馆首次展出的作品《昏睡百年》是喻红最为满意的作品之一,在展览开幕前刚刚完成。这幅作品以西方宗教祭坛画为背景,由15幅画组成,画面中的每个人都在昏睡,对未来毫无顾忌。喻红近一年的新作,有不少是对日常生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时刻的生动捕捉。“不能自已的律动”跳绳系列,“互相角力”拔河系列,“围观”系列等都生动地体现了当今社会语境下年轻人的生活状态。

“喻红的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期,这次展览全面展示了喻红近5年以来的史诗般的宏篇巨作,是喻红在艺术探索道路上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展览开幕式上,策展人张晴表示:“人类的欲望无限的膨胀,但是它不是一个贪婪的过程,而是理所当然的惯性。‘黄金界’是今天的欲望世界的象征,喻红以批判的现实主义手法,解读了当代社会中信仰与现实中间的冲突、矛盾与无奈。”

越来越红

除了画家这个身份之外,喻红还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的老师,著名画家刘小东的太太,导演王小帅的同学。同时,刘小东和喻红也是王小帅的成名作《冬春的日子》的男女主角。这部影片1994年获希腊塞索斯尼克国际电影节金亚历山大奖,并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1999年,《冬春的日子》被BBC评为自电影诞生以来100部佳片之一,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影片。

1966年,喻红在北京出生,但却是在北京成长。父母为她取名“红”,是因为姥姥希望她越来越红。如今,喻红已经是中国最为当红的女画家。

喻红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读大一时,已经很“红”了。这是因为喻红画的《大卫像》,被称为“中央美术学院有史以来画得最好的大卫”,这件作品后来入选高校教材,美术考生们因此记住了“喻红”这个名字。中国第一家女性主义艺术画廊“四分之三“的创办者李文子在博客上写:“贾樟柯的一部纪录片《东》,主角是一个叫刘小东的画家,是我们上学时老师总是提起的国内画大卫最好的那个喻红的丈夫。”

20年前,在名为“女画家的世界”的画展上,喻红曾经展出了一批女性肖像,这个展览被看作喻红早期参加的最为重要的展览。“尽管对象不同,神情各异,每幅画在形式上也尽量拉开距离,但实际上是画的她自己。这当然不是指她以自己为模特儿,而是说她把自己内心的追求与渴望偶像化了。”批评家易英这样评价喻红当时的作品。

不久之后,喻红与同学刘小东在纽约举行婚礼。对于这对艺术界的金童玉女,画家陈丹青把他们称作近三十年中央美院最幸运而有成的夫妻,“1992年我初见这对金童玉女,翌年又参加了他俩的纽约婚礼,新娘子乌发白裙,好标致。”陈丹青这样回忆。在陈丹青眼中,喻红的幸运,源自她是文革后中央美院附中招收的头批新生,本科毕业不久,又成为1980年代新兴绘画中最早形成自己的创作面貌,也最年轻的女画家。

毕业后,喻红和刘小东都留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无论读书还是当老师,喻红都是美院的一道风景线。“我是先知道大卫像,又见到画大卫像的喻红的照片,才发现原来画画的女孩可以这么美。”一位摄影师如是说。1994年,生下女儿刘娃之后,喻红全心全意做起了贤妻良母,她做家务,照顾女儿和家人,画画反而成为不常做的事情。几乎同时,刘小东逐渐成为国内最受关注的画家,人们提到喻红时,她的身份更多地是“刘小东的太太”。

直到2002年,喻红才办了名为“目击成长”的个展,与上一次个展相距10年。在这十年间,喻红结婚生子,不仅仅是那个会画画的漂亮女孩了。喻红曾经说,她是在生完孩子后才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女人,才开始回顾自己的成长史。于是在创作了“目击成长”这一系列带有观念性质的自传组画。这些作品首展时,喻红在每一幅作品旁边陈列了一张同时间的历史照片,从1966年毛主席首次检阅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到2001年的“9.11”事件,喻红自己的成长与历史背景直观地呈现出来。“在这组画中,她开始用油画将个人历史中,一些起初用照相镜头捕捉的瞬间呈现于画布。从她十个月开始直到三十六岁的一系列生活图片构成她个人成长史,也构成一个艺术家眼中的时间和变化。”女诗人翟永明这样评价。

传统画家

喻红的大学时代正值1980年代中后期,属于被“85新潮”影响的新一代人。批评家易英认为喻红本质上是一位传统画家。“1988年喻红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就留校任教,她是以学院派扎实的基本功获得这一机遇的,喻红的造型能力得益于细微的感觉和准确的观察,这种特征实际上也奠定了她日后的创作基础。”易英说。

中国油画学会名誉主席詹建俊曾经在1950年代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的油画训练班学习。中央美院的油画教学正是源自马克西莫夫。詹建俊是喻红大学时代的老师,她从来没有看过马克西莫夫的画,但却受到了这位苏联专家的“隔代遗传”。“1950年代在中央美院叫‘马班’,属于正宗的,嫡传的。我的老师就是‘马班’的,特别自豪。上课的时候摆人体,詹建俊一摆模特就提他们‘马班’的时候,怎么怎么样。他觉得我们摆得太简陋了,”喻红说:“美院画人体是很仪式感的,学生都在旁边站着,老师说这块布应该怎么样,学生上去摆,然后弄成什么褶来。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这种仪式感越来越弱。”

过去20年间,被易英称作“传统画家”的喻红,一直在关注现实与社会发展。“黄金界”喻红个展的新闻发布会上,策展人张晴紧紧抓住了“二十年”这个关键词。

喻红却说:“我以前画都是身边的小人物和琐事,可能是对我成长背景的一种反叛。随着年龄的增加,我现在还是关注现实当中的一些小人物和他们普通的生活场景。但是实际上关注的却是人类将来或者说当下的处境,所以很自然地就跟宗教发生一些关系。”

在用当下的语言在跟传统的经典对话时,喻红找到了宗教这个桥梁。宗教绘画大部分讨论的是生死等人生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这些基本问题,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宗教都有不同的解释,但同样也是当代人需要面对的问题。“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没有什么古代和当代或者说当下的区别,其实都是可以去交流、可以借用的,”喻红说:“我很高兴能够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在这一点上能够稍微往前走一点。”

“在一个缺乏宗教信仰和文化追求的时代,喻红如同一个战士,勇敢地回到了精神的浆流当中,把精神追求和艺术创作汇合,照亮这个时代,提醒人们昂起头颅,仰望天空。”张晴如是说。

记者:在最近五年的创作中,你越来越多地使用金色,最近的作品甚至完全用金箔作背景,是什么原因让你对金色情有独钟?

喻红:金色创作从《春恋图》开始已经有四五年了,以前只是用金色做底色,现在则是用金箔去贴,一方面是因为它很绚,另一方面有粉饰的含义。最初使用黄色是因为在波士顿美术馆看到很多古代书画藏品,很多书画都是画在绢上的,随着时间的积累,颜色发黄,很像金色。而我一直也对西方中世纪的绘画有浓厚的兴趣,在当时的作品中,黄色是一种特殊的颜色,往往与宗教、神权等有关系。用金色除了视觉上好看,也像现在的时代,对物质的追求没有止境。

记者:从中国古代绘画中,你除了寻找构思作品的灵感之外,在技法上有哪些收获?

喻红:我不是古代绘画的专家,没有深入的研究。我虽然是学油画的,但我的作品以人物画为主,我对中国古代人物画有浓厚的兴趣。我的兴趣不在于笔法,而是构图。中国古代书画中有很多手卷,长且窄,这种画很容易画平,所以很多手卷中运用斜线穿插,既能分割画面,又让画面结构饱满。

记者:画家和教画画的老师,这两种身份是否会给你带来困惑?

喻红:我读书的时候对于西方经典的了解完全是通过很小的图片,老师讲到中世纪的艺术时,基本上是一笔带过,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后来我去了德国,看到中世纪时的彩色木雕,非常精彩,虽然有些刻板,但有种特别的凝重的力量。所以我感觉美术史的教育很有问题,但在教学生时我只能从感性的角度,给他们看图片,因为改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记者:教人画画的技法不难,培养优秀的艺术家难在哪里?

喻红:我的苦恼和学生的苦恼是一样的。基础教学中怎么把人画像是有方法的,在掌握了技术之后,如何把技术转化成艺术创作,这个很难。我常问我自己,这能教吗?我只能从自己的经验和我教过的学生的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出发,学生要结合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悟性来创作,有些人三两年就能实现,有些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记者:你曾经将自己的画和对应的历史照片并列展览,刘小东的作品中有《三峡新移民》、《出北川》等直接关注现实。但你现在的创作,则显得唯美而又无关现实,这是为什么?

喻红:艺术不一定要直接关注当下最热点的题材,更应该淡化题材本身的时效性。要表达对社会生活和对人内心的关注,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状态,不一定是特别纪实性的表达。现实每天都在发生,比如“9.11“事件对于全世界都会有大的影响,以前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恐怖主义,现在感觉离我们不是太远。宗教和社会文化的冲突,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虽然不像和中东那么明显,但毕竟还是存在。世界有各种不确定性,对历史和政治事件,十年或者五十年之后,我们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与角度,这些事件对人的心理和精神的影响才是我目前最为关注的,我的创作也会向这个方向走。

相关文章

  • 浅说临习元画的感悟[图文]
    浅说临习元画的感悟[图文]

    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随笔|张德宁学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要宗法宋、元,这现在已经为大家所共识,所遵奉,但在实践中,目前学宋画且有相当成绩的不乏其人,而学元画的却不多。虽然宋代和元代同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高峰时期,但从绘画风格而言,两个时代是迥然不同的。从绘画观念上看,宋画写实,山水画讲究气势。五代荆浩开创的“全景山水”,至北宋初的关仝、范宽、李成,已臻于完善。郭熙...

    90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土著艺术家不想让西方来规定艺术的好与坏[图文]
    土著艺术家不想让西方来规定艺术的好与坏[图文]

    盖里·李作品采写信息时报记者冯钰摄影信息时报记者陈文杰正在红专厂E9艺术馆展出的《一半一半》展览有个长而佶屈聱牙的副标题——三位探索土著文化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的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家的展览。当我们看到“土著文化”这个词时,往往会预设看到一些符号化的原始风情——展馆门外燃烧着的带来“澳大利亚味道&rd...

    177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年画岂能消失[图文]
    年画岂能消失[图文]

    麒麟送子图苏州桃花坞年画编者按: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逢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许多人的回忆里,年画是心中那份醇正的“年味”,不变的乡情。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这些“墙上的风景”正离我们渐行渐远,现代住宅环境和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流水线生产方式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后继乏人等因素...

    113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杭德贵花鸟画为花鸟传神为草虫写照[图文]
    杭德贵花鸟画为花鸟传神为草虫写照[图文]

    琮元是一位优秀的花鸟画家,其花鸟作品展现出秀丽、清雅的艺术风格,具有极大的审美感染力。读他的作品,的确令人感到赏心悦目,顿时由审美视觉转而为审美感知,激发出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在我看来,琮元花鸟画作品的总体特征是:熔传统与个性于一炉,融精细与写意于一体,汇花鸟与自然于一境。这一总体特征反映在他的作品里,不论是大幅或小幅,遂显现出和而不同的艺术风采、风姿和风貌,让我们为之心驰神往。琮元花鸟画作品的艺...

    22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李小山:直言当下艺术界[图文]
    李小山:直言当下艺术界[图文]

    李小山前不久,老友来访,不免谈论一些艺术方面的事,不料老友有心将我们的随意谈话录了音,并整理成文,我看了一遍,虽然了无新意,多是些老生常谈,但有的问题还是具有针对性。正好《当代美术家》杂志约稿,于是我征求了老友的意见,把我们的谈话加以修改和节选,发表出来,以供读者参考和批评。友:我注意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批评家大多变成了活动家,变成了被人诟病的“赶场子&rdquo...

    133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西安当代艺术概述[图文]
    西安当代艺术概述[图文]

    彭德中国当代艺术追踪欧美现代和后现代艺术,备受非议。超越欧美当下形态的普世艺术和相对独立的中式当代艺术,尽管不少批评家都在呼吁,但还不成气候。所谓中式当代艺术,概指带有中国问题和中国文脉的前卫艺术,同跨国跨文化的普世艺术有着内在联系。西安地区特别适合造就中式当代艺术。这片统领中国文明八百年的土地,有着开拓中式当代艺术的典型背景,包括体现文明进程的历史遗存,彰显农业文明的民俗,影响儒释道思想和塑...

    58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在欧洲感受造型艺术多样化[图文]
    在欧洲感受造型艺术多样化[图文]

    克劳德·莫奈麦田64.60×81.00cm画布油画1881年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造型艺术考察之旅,使我充分体验到现代绘画、雕塑为主的造型艺术日趋多样化。在国内时常听到艺术多元化的说法,其实“多元”的实质并不具备,但“多样”却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并不想在二者之间作概念上的讨论,因为“多元”是哲学概念,而&...

    196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美国博物馆藏中国古画概述[图文]
    美国博物馆藏中国古画概述[图文]

    宋佚名仿周文矩宫中图卷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图片资料美国是中国本土(大陆、台湾、香港)和日本以外收藏中国书画最为丰富的地方。但这些收藏在美国的分布并不平衡,除了林林总总的个人收藏,更有依托于一项或多项捐赠基金、逐渐积累藏品的数家博物馆。参加本次大展的波士顿美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和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皆属此类。美国是中国本土(大陆、台湾、香港)和日本以外收藏中国书画最为...

    129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杨先让专访:由北平艺专展览想到我们要尊重前人[图文]
    杨先让专访:由北平艺专展览想到我们要尊重前人[图文]

    杨先让2012年11月27日-2013年4月25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西画部分)》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在此次展览的新闻发布会上,杨先让先生慷慨激昂的讲话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艺讯网为此特地对杨先生进行了专访,与历史的亲历者进行交谈,了解北平艺专时期旧事及其之后的发展情况。杨先让先生于1948年进入北平艺专美术系学习,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

    157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岁月的承载·追随在延续——献给永远的史春坡[图文]
    岁月的承载·追随在延续——献给永远的史春坡[图文]

    汉水自行舟戊寅年68x68谨存2007年8月10日我们共同记忆的日子。你走的时候正是炎热酷暑,但我的心里却很冷很冷。我最依靠的人就这样走了,我坍塌了,心彻底的崩溃。你独自离开了这个世界,不会与我一起看夕阳,也不会与我共枯萎。我无力地发出这样的叹息,无助的泪水沿着我的脸颊慢慢的留下来。江岸春色戊寅年68x68滔滔的岁月冲击着我苍凉的生命堤岸,在你去世的6年中,回首往事,我对你的怀念更加深切。你...

    106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再探[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再探[图文]

    家在青山齐白石先生出生在农民家庭,而且是比较贫困的家庭。贫困的农家背景使他自小就得以接触到农村的劳动生活,这一方面在他的心灵里种下了生活必须靠自身辛勤劳动的认识,一方面孩提时代的劳动生活,给他未来的艺术生涯储备了鲜活的具有农家意趣的艺术创作素材,同时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勤俭的品德。家庭虽然贫困,但对于这样的家庭,他却有着深刻的眷恋之情。乃至到了耄耋之年,在他的心里尚有风木之叹,惋惜“祖...

    28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苑利:活态传承保护是非遗活起来的前提条件[图文]
    苑利:活态传承保护是非遗活起来的前提条件[图文]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张艳)2014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一主题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前提却是文化遗产能够活态传承保护,那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活态保护是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来说,传承人充...

    157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复活的青铜[图文]
    复活的青铜[图文]

    李慎让我刮目相看。这在一个大师、泰斗、学者犹如芳草一样疯长的年代,李慎让我感到了一种真实、一种扎根在土里,有着自身的强壮的真实。李慎让我刮目,不是他头上的“画家”头衔,这个头衔在时下,似乎正在泛滥和贬值。我是在他的画中,发现和找到了李慎这个人:他在敲打着他的青铜,那是有节奏的敲打。他神情专注、陶醉乃至迷恋,嘤嘤嗡嗡的叩响,仿佛从远古传递而来,带着强劲的精神召唤&helli...

    145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专家谈禅修与绘画:辨其象 识其形 悟其道[图文]
    专家谈禅修与绘画:辨其象 识其形 悟其道[图文]

    禅有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主客观分离的一种状态,人是以旁观者面对自然;禅有悟时看山非山,看水非水,这时人与自然是以物观物,由表象深入本质,达到本我的状态;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此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主客融为一体。禅修与绘画创作有通达之理。当我努力想把看到的景物画出来时,往往与现实越接近,却与艺术创作越疏离。当完全自由发挥的时...

    33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艺术家刘彦君:抱残守缺亦重生[图文]
    艺术家刘彦君:抱残守缺亦重生[图文]

    刘彦君作品刘彦君对于一个物件来讲,它在岁月的长河里的自然或人为地损毁,并逐渐消亡;对于一个人来讲,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个体的发展,精神和信仰有时也在消逝。6月22日在北京市紫云轩,由彼岸艺术机构推广的艺术家刘彦君“重生”个展,将向观者展现经过艺术家精心修补再创作的破损器物,是如何得到艺术上重生的。抱残守缺,语出汉代刘歆的《移书让太常博士书》:“犹欲抱残守缺,...

    63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