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集传统大成 开时代气象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成成 点击 :

在20世纪中国画史上,黄君璧是一个与时代难以剥离的特殊个案。这一个案的特殊性在于,他出生在19世纪末期,进入到20世纪这个翻天覆地的时代,几接近走完了这个不同寻常的百年,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画的历史变化。在20世纪的初期,黄君璧有幸接受过新式教育,但是,没有像同时代的许多精英分子那样通过到国外留学获得留学的身份和西学的背景,而是恪守着传统的方式,在临仿古人墨迹的过程中夯实了自己的艺术根基。显然,在这个历史时期内,因为黄君璧的成功而表现出了另类方式的不同意义,尽管这只是传统方式的一种延续,只不过依据现实作了时代的发挥。他像清代“四王”中的王石谷一样,“力追古法,于荆、关、董、巨诸名家无不酝酿胸中”,“一树一石必与宋元名家血战,力厚功深久而与之俱化”,“血战宋元”直至石谿、石涛、华新罗,可是,在“于画道研深入微,凡唐宋元名迹已悉穷其精蕴,集以大成”之后,他没有踌躇不前,而是遍游名山大川,用已有的从古人那里学来的笔墨直面眼前的山川,用水墨感受四季的风晴雨雪。

如果黄君璧用这样的方式固守在南海故里,或局限在广州一隅,那么,他就有可能像他的国画研究会的诸多同仁那样,终其一生只是一个传统绘画的守护者,只是一个组织或一个类别中的一员。不同之处在于,他融入到了新的社会之中,在广泛的交游中,又进入到现代艺术教育的体系内,从而在完成身份的转换之后,艺术上也出现了新的气象。在新学的体系中,黄君璧鹤立鸡群的旧学才智表现出了难能可贵,所以,他受到了新国画与新水墨的宠爱和礼遇。

历史往往难以预想,如果黄君璧在1949年的社会巨变之中不去台湾,那改写的黄君璧的历史将和许多同时代的内地画家具有相似的经历,不容置疑的是,徐悲鸿仍然会聘他为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位教授。然而,与他相知相识且名望更重的徐悲鸿在这一选项中作出了相反的抉择,而黄君璧在这个历史的拐点上没有跟随徐悲鸿,这也就为上世纪50年代的两岸画坛分设了不同的标杆。

在黄君璧留守内地的同仁和同时代的内地画家于50年代努力探讨传统国画如何为新政权服务的时候,内地的“新国画”所表现出的新气象已经远离了传统文人的方式,反映了“改造”的成果。可是,黄君璧不仅可以依然如故地画自己所想画,并开始建构“瀑畔幽居映白云”新的画面格局,而且,在台湾享受着像齐白石在内地一样的崇高礼遇。这一历史的反差,还表现在政治的衬托下,黄君璧作为一个中国画家能够远游欧美进行文化交流,填补了这一时期中外美术交流的一段空白,同时广开眼界,也拓展了他绘画表现的题材和空间。想想那些“文革”中许多身陷囹圄的内地画家,曾经的风光与牛棚的遭罪,对比的结果显现出黄君璧的幸运之极,而他的时代机遇也就造就了他的历史成就。当在牛棚中改造的水墨画家于梦中憧憬尼加拉瓜或维多利大瀑布的时候,黄君璧正在感受大瀑布溅起的水雾所带来的心旷神怡;而当这些大瀑布的图像成为20世纪中国水墨新奇观的时候,黄君璧在“游戏白云乡”的过程中又获得了一个历史的飞跃。

作为一个教育家,黄君璧在台湾开辟水墨画教育新的空间,为中国水墨画在台湾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如果说内地50年代以来的水墨画教学是基于创作的实际,从水墨到彩墨,从以素描为基础到以创作带动教学,而黄君璧在台湾师大20年的时间里则延续了40年代艺术教育主流的新传统。虽然他也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包括他的学生在内的反叛,也没有动摇他坚守的信念。等到历史再回到“东方”的时候,世纪老人的坚守就显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意义。

毫无疑问,1949年溥心畲、黄君璧、张大千这三位水墨画家先后到台,带来了正宗的国画传统,因此,有人称他们在台湾的那一段时间是台湾水墨画坛的“黄金时期”,被誉为“渡海三家”。一切源于“渡海”这个具有历史性的选择,因此,这个基于“渡海”的个案在历史的映照下,内地和台湾成为核心关键词为20世纪中期以来的中国水墨画发展史平添了一页特殊的章节,而在这个章节内的“三家”之中,黄君璧存世时间最长、为教时间最久、学生范围最广、获得殊荣最多、社会贡献最大。

20世纪过后,中国和中国文化又面临着新的问题,而中国水墨画在20世纪所遇到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当像黄君璧这样的20世纪的艺术伟人合流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交互所产生的共鸣,为新的时代提供了历史的借鉴,黄君璧的学术意义正好像他画中的白云一样——横贯两岸。

总结黄君璧的艺术历程,简单地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98年至1948年,是发轫和成长期;第二个时期自1949年至1991年,是发展和高峰期。细致地分,则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98年至1936年,这是他的广州时期,以精研古法为标志;第二个时期自1936年至1948年,这一时期主要活动在巴蜀和金陵,所画以在精研古法的基础上融汇自然为特点;第三个时期于1949年至1968年,是其移居台湾的初期,在教学之余以游戏白云为创作上的特色;第四个时期从1969年至1991年,为移居台湾的后期,在获得广泛的社会声名之后而得以观览世界著名的瀑布景点,所画震宇飞瀑开时代新象。

相关文章

  • 吴长江:书画艺术之境[图文]
    吴长江:书画艺术之境[图文]

    吴长江创作现场看当代著名书画家吴长江做画,就能深刻领悟一种洒脱之境、唯美之境和雄浑之境:一支如椽巨笔在他手中挥舞,一刷,一滚,一勾,一抹,一点……时许,一朵娇姿欲滴的牡丹跃然纸上。能书能画,能篆能诗的吴长江,被业界称为“四艺兼通”的青年才俊。他将淳朴本色和丰厚底蕴融于其作品中,使其画作获得更为广泛意义的审美境界。有评论认为,吴长江宽厚丰实的学养...

    43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当代艺术有待克服无知与歧视[图文]
    当代艺术有待克服无知与歧视[图文]

    当代艺术与生活并不遥远“作品想要表达什么?”4月23日,内地艺术家蒋志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主讲了一场“不会讲的讲座”。在讲座上,这位成长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实验艺术背景之下的艺术家只用投影展示了自己过去的一些作品照片,其中包括观念摄影、装置等,却鲜有为这些看似晦涩的当代艺术作品给出解释。除了其间穿插的行为表演,现场几近成了“不...

    137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溥心畬是画家吗[图文]
    溥心畬是画家吗[图文]

    张大千与溥心畬(右)的合影薛仁明1930年代中期,张大千与溥心畬分峙中国南北画坛,时人称“南张北溥”。1949年之后,二人相继渡海,又多年,先后病逝于台北。溥心畬逝世至今,五十年矣,台北市历史博物馆特别举办了纪念书画展。我看了其中一段介绍文字,颇生感慨。溥心畬逝世五十年,台北市历史博物馆举办了“逸笔儒风”纪念书画展。左为《洛神图》,右为《仕女...

    173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蒙娜丽莎的手为何那么美?[图文]
    蒙娜丽莎的手为何那么美?[图文]

    从达·芬奇解剖手稿上发现秘密“达·芬奇的科学密码———蒙娜丽莎的25个秘密”大型展览,自今年8月底开始在广东科学中心二楼专题展馆连续四个月免费对外展出。展览中展示了当年达·芬奇留下的绘图手稿,其中一部分达·芬奇的解剖学手稿,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兴趣。达·芬奇绘画手稿壹...

    119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陈丹青:我的画是非常传统的[图文]
    陈丹青:我的画是非常传统的[图文]

    陈丹青不是现代艺术,也不是当代艺术。陈丹青:我的画是非常传统的8月25日上午,首届新疆艺术双年展“文化艺术名人讲坛”在乌鲁木齐7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开讲,艺术家陈丹青作为首讲嘉宾,为新疆的艺术爱好者带来了一场不拘一格的精彩演讲。作为享有盛誉且备受争议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陈丹青在其主项绘画领域卓有建树,而他的文字作品的影响力甚至已超过画作,而更多的人则通过不同渠道习惯...

    80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从笔墨到观念[图文]
    从笔墨到观念[图文]

    袁进华消失的天空谁想把画画坏?我想,每个画家都想把画画好。时常看到画家工作室中废纸堆里有一些半成品,有的翻出来看看还不错,但画家却觉得实在不行,可见,画家对自己作品的好坏,都有衡量的标准,不达标准的,就是真的把画给画坏了,也绝不想示人。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也在于不同的场合与背景下,可以阐释为不同的理解。以“坏”字而论,“坏孩子”的背后实际上更多的...

    98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怀念人民艺术家力群及其剪纸艺术[图文]
    怀念人民艺术家力群及其剪纸艺术[图文]

    力群剪纸作品王璞山2月10日是人民艺术家力群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看着力群先生给我的题词、打开他送我的《力群木刻作品》明信片、欣赏他答应让我复制的几幅剪纸作品,怀念之情油然而生,我总想提起笔写点什么……力群的音容笑貌在我脑海中浮现,他那版味十足的国画墨竹又也重现于我眼前。力群老的一生是为艺术奋斗的一生———他热爱生活、深入生...

    122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封岩谈当代摄影艺术[图文]
    封岩谈当代摄影艺术[图文]

    当代摄影以一种反摄影的形式去模糊与其它艺术之间的界限采访者:迦沐梓受访者:封岩迦沐梓:作为国内知名的当代摄影艺术家,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当代摄影?封岩:“当代摄影艺术家基本上采取一种反报道的创作立场,他们放慢拍摄节奏、避开火爆时刻,并在决定性瞬间过了之后才抵达现场。除了放弃35mm小型相机回归19世纪中叶迫不得已才使用的中大画幅相机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些摄影家试图以一种设想周全的...

    88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祥霆:人们更需要传统的东西[图文]
    李祥霆:人们更需要传统的东西[图文]

    ■“古琴群英会”将在艺术节期间上演■“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谈古琴艺术“九霄环佩”制作于唐至德元年,距今1200多年,为唐肃宗即皇帝位时的皇家庆典制品,有明确的年款,造型高古典雅,工艺精美绝伦。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期间,古琴大师李祥霆领衔数位古琴名家上演“古琴群英会”,畅“弹&rdqu...

    191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宋婕:丽江COART,我与李亚鹏的第一站[图文]
    宋婕:丽江COART,我与李亚鹏的第一站[图文]

    宋婕(右)与叶永青(左)说起丽江,我们首先想到安宁、美丽的景色,其次我们可能会想到的是雪山音乐节,它曾经是丽江的一张“名片”,但2010年之后因为举办理念的问题而停办。2012年春开始COART艺术节开始在丽江开始举办,虽然宣传甚少,但取得不错的反响。10月31日到11月4日,秋季COART又在丽江举办,记者采访了COART负责人宋婕女士,她之前也是雪山音乐节的负责人。...

    81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冯建群:浅谈紫砂壶的文化内涵[图文]
    冯建群:浅谈紫砂壶的文化内涵[图文]

    冯建群冯建群,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制壶师,江苏宜兴聚雅堂紫砂创办者,中国工商联协会会员,江苏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员,中国优秀青年陶艺家。代表作品“如意提梁”、“斗方”紫砂、“南瓜壶”“等在“2012大连春季茶业博览会暨紫砂艺术品工艺品博览会”上,荣获星海杯优秀作品金奖。1964年,冯建群生于...

    184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美术双年展:用今天给明天画像[图文]
    美术双年展:用今天给明天画像[图文]

    图片资料中国艺术界的重要展事之一——“2012·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经过近一个月的展览,即将于22日闭幕。该展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参展国家84个,参展作品超过700件,再次引起海内外艺术界的关注和期待。第五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是“未来与现实”(Futur...

    131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意摄影展杭州举行:照片跟水墨画几乎无异[图文]
    画意摄影展杭州举行:照片跟水墨画几乎无异[图文]

    “吟寂于心”的特殊摄影展昨天下午,在武义县文化馆,一场名叫“吟寂于心”的特殊摄影展正在举行。这些照片都装裱在卷轴里,看起来也像一张画,挂起来供人观赏。举办这个展览的摄影师叫李建康,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级摄影师。他的作品将摄影语言和传统文化进行了融合,观念先锋。像中国水墨画一样,高山、乱石、明月、樵夫,都是他摄影作品中常见的元素。但...

    113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书圣"王羲之成名史:历史上曾出现三次学王高潮[图文]
    "书圣"王羲之成名史:历史上曾出现三次学王高潮[图文]

    汉字书写作为文人之必备,作为一种高尚艺术行为,发展到东晋时代,已经是诸体皆备,且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教化功能的流向和气质。王羲之时代的中国书坛文化可谓百花齐放、星光灿烂、人才辈出,繁花似锦。此时,若论书法技艺和成就,可以说,王羲之只是百家中的一家,甚至最初处于劣势,书法“不胜庾翼、郗愔”。直到身后百年,才声名鹊起,成为“书圣”。那么,王羲之是怎样成为千...

    179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谈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美学视角[图文]
    谈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美学视角[图文]

    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4月16日自杀身亡。据日本媒体报道,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一篇小说被发现,小说题为《美!》(或译《美丽!》),创作于1927年(详细报道请见《东方早报》2月19日B2版)。这使得川端康成及其始终追求的“美”或“日本美&rdq...

    105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