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重庆和上海,这两座同饮一江水的城市,虽然相距千里,但近年来在艺术上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大量毕业于川美的艺术家去上海办展览,各大艺术机构也纷纷选择落户上海。作为和北京同等地位的艺术之都,上海在艺术氛围的营造和展览的构建上,有哪些值得重庆学习的地方?与上海相比,我们的优势与劣势又是什么呢?近日,重庆晨报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相关的艺术家、策展人和艺术品经纪人。
李旭:
重庆至少需要五座美术馆
李旭曾在上海美术馆工作了15年,2006年,他一手创办了上海张江当代美术馆,现在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筹建办公室副主任。李旭认为美术馆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亚于博物馆和图书馆,“美术馆是一个城市视觉文化的集散地,也是一个城市对外宣传的殿堂级视觉窗口”。
现在国内许多城市都在修建美术馆,但李旭认为,国内大多数所谓的美术馆,其实只是展览馆。李旭告诉记者,美术馆有着自己严格的定义。根据《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标准》,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馆是指“具有展览、典藏、研究及公共教育和服务功能,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取得法人资格,不以营利为目的,向公众开放的公益性美术馆。”
听闻重庆美术馆即将落成开馆,李旭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修建一座美术馆的场所很容易,关键是要有专业的团队来管理。”李旭认为,一个城市只有一座美术馆是不够的,美术馆需要“分流”,建立阶梯式的结构,每个美术馆需要有自己的专长。比如巴黎有卢浮宫、奥赛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分别展览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美术作品。上海也有类似的上海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和筹建的上海当代艺术中心。“重庆修建第一座美术馆肯定是综合性的,但以后应该建立更多的专业性的美术馆。一个像重庆这样的直辖市,至少需要五座美术馆。”
当有了一定数量的美术馆后,好的展览一定会多起来。“千万不要说市民没有艺术需求,当你有了各种各样的平台,汇集了各种艺术资源,才能明白市民有怎样的需求。”李旭认为,有了好的展览场所,市民有了看展览的需要,自然就会引来好的策展人。
李旭告诉记者,艺术消费群体对选择在什么地方办展览很考究。“比如一个城市没有当代艺术的消费群,那么肯定就没有上档次的当代艺术展览。”艺术消费群体首先是艺术爱好者,而爱好者的培养,也是美术馆的一个功能。
杨凯:
艺术项目没争赢成都
此次展览由99艺术网主办,同时也宣告了99艺术网正式落户上海。99艺术网是中国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这是其首次在上海浦东设立分支机构。
在采访中,99艺术网CEO、K空间董事长杨凯告诉记者,99艺术网进驻浦东,上海和浦东的领导都非常重视,此次展览,文广局和宣传部的相关领导也来出席。“以前大家都知道浦东是一个经济发达地区,现在浦东也非常重视艺术发展,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吸引人才和项目。”
杨凯还告诉记者,99艺术网原计划将数据中心落户重庆,但这个项目最终被成都争了过去。在2002年至2004年间杨凯曾在重庆做过艺术拍卖,对重庆的艺术市场也相对比较了解。杨凯认为,重庆有着川美这样优秀的资源,本应该成为西南地区的艺术重镇,但现在的发展不太理想。“重庆不缺艺术家,缺的是平台。”而这个平台,正是诸如美术馆、画廊、拍卖公司以及艺术专业媒体这样的机构。杨凯建议,重庆应该拿出一定的优惠政策,以吸引机构和专业人士来参与。
冯斌:
重庆资源优势强于上海
重庆美术馆馆长冯斌告诉记者,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已经成为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成员。而在全国,类似的院校美术馆,也只有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冯斌认为,重庆的资源优势要远远强于上海,“上海办的很多展览,参展艺术家都是毕业于川美的。”
冯斌说,重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艺术的重视程度不够,“重庆历来就是艺术的生产基地,艺术的附加值却都产生在上海或者北京等地。重庆一定要形成自己的艺术产业链条。”
周迓昕:
重庆购艺术品多为投资
听到记者查询到的重庆画廊的数量,重庆岭空间画廊负责人周迓昕笑着告诉记者:“我认为重庆能真正称得上画廊的,可能还没有9家。”关于重庆艺术品市场,周迓昕认为重庆与上海最大的区别在于,重庆购买艺术品的群体现阶段还大多是投资性群体,购买艺术品主要是为了获取利益,而上海大多数是因为对作品本身有兴趣。但周迓昕认为这种情况也符合重庆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重庆的经济处于一个上升阶段,要想让艺术品购买群体更多地关注艺术品本身,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周迓昕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一部分顾客在购买艺术品的时候,开始关注作品的原创性,而不再选取临摹作品或者装饰作品。“重庆的艺术市场正在逐步发展,空间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