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文物修复:为历史缀补碎片[图文]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桃蜜蜜 点击 :

文物修复:为历史缀补碎片 | 艺术科普

图为商王墓出土头盔修复前后。

涂完最后一笔颜料,王静艺仔细端详面前的黑陶鸟,修补过的鸟头和鸟身浑然一体,若不事先说明,根本看不出陶鸟的头部曾碎成10多块。在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的陶瓷修复室,大三学生王静艺和同学们正在为各种残破的陶瓷器做“整形手术”,修型、绘纹、上釉、做旧,那些青色、白色、酱色、五彩的陶瓷器渐渐恢复本来的面目。

巧夺天工,还文物以神采

“别看这只黑陶鸟不起眼,它可是良渚时期的水器,鸟尾做成圆形的出水口,造型罕见,”指导老师周庆告诉记者,这件陶器至少有4000年历史。

周庆的办公室更像一个作坊,桌上放着毛笔、颜料、色板还有装着釉水、稀释剂等原料的小瓶,四壁的架子上放着完整或残缺的坛坛罐罐:钧窑的大碗、吉州窑的窑变盏、汉代原始瓷的蒜头瓶、龙泉窑的香炉、磁州窑的梅瓶、清代的青花花盆……记者随手拿过几件修好的器物,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仍然看不出任何修补的痕迹。周庆告诉记者,文物修复有三种类型:博物馆修复,仅用石膏补上残缺部分,不上色不施釉;展览修复,配补完缺损部位后上色做釉,但细观时修复部位与原器物略有不同,以示区别;商业修复,尽量做到天衣无缝,难度最高,也是教学时采用的方法。文物修复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可逆性,用石膏修复的直接敲掉即可,而用树脂修复的加温到200℃就能软化取下,不伤及文物本身。

“三年学做瓷,五年学修瓷”,陶瓷修复工序并不复杂,做好却很难。这些年来他修过各大窑口的陶瓷,感觉最难的还是影青瓷和青花瓷,修复时那些纹饰和器物原色并不是一笔画上去的,而是调出和器物一致的颜色,涂抹几千次甚至上万次,让颜色堆积加深,直到和原瓷一样,有时一笔画坏就前功尽弃。高手修复的瓷器,常常可以骗过鉴定师。不久前有业内人士发微博称,著名演员王刚因为打眼,买了修复过的瓷器,损失以百万元计。

另一间修复室里,学习书画修复的同学们围绕着几张朱红色的大桌子各自忙活着,用开水浇画杀菌杀霉、用相同纸张补上残缺的孔洞、用浆糊配上明矾托裱画背,配上绫布装上画轴……道道工序有条不紊。指导老师吴焕志从防虫的樟木匣里取出一幅前两年修复的古画:一位女性身着大红吉服的坐像,衣服上绘着龙凤,头戴的凤冠上有“诰命夫人”四个字,脸部用西洋立体画法绘成,质感像褪色的黑白老照片。这是一张晚清的作品,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画法。

书画的修复和装裱是一门古老的手艺,讲究很多,例如,那张朱红色的旧修复台,制作工艺和故宫[微博]的大门类似,做漆时要杀猪取血,晾晒时等到用手在血里抓一把,粘稠得握拳后张不开,就可以拌到漆里涂刷了。书画的背面打蜡时,要用光滑的砑石反复推轧,指导老师栾承素的砑石是旧石器时代的半成品石斧,有4000年历史,是半个世纪前博物馆淘汰的出土物。而学生们在上课时还听到更传奇的故事:徐悲鸿在北京见过一位老师傅修复一张唐伯虎的仕女图,画脸用的白粉里含铅,时间长了仕女的脸氧化发黑,老师傅喷了一口酒,用火点燃,就在火焰升起的那一刻迅速盖上湿毛巾,揭开毛巾时仕女的脸已经变白了,简直是神乎其技。

现代科技,为文物整形正骨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越来越多地进入文物整形领域。

周庆告诉记者,以前清洗瓷片用草酸加高锰酸钾,现在用上了超声波清洗仪;上底色时用增压泵和喷枪,比手工更加不着痕迹;把定时烤箱的温度控制到一定的温度,树脂干燥的时间就可以从5小时缩短为20分钟……

南京博物院文保所是全国文保资质门类最全的机构之一,所长万琍说,修复文物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器物的原貌,为其延年益寿,更好地保存历史信息。“文物修复就像给重病老人做保健”,他说,“有的是材料老化,类似骨质疏松,有的表面污损或风化,类似皮肤病;有的出现破损和变形,类似骨折;还有的文物出土时饱含水分,需要脱水,类似吃多了消化不良;有些朽坏的部件需要替换,这就相当于做手术了。”现代科技为文物保护提供了神兵利器,例如用X光查看文物内部的伤情,用制作口香糖的类固醇物质将木器里的水分替换出来,利用惰性气体氮气杀虫灭菌等。近现代纸张因为使用化学制浆,酸性大,民国时期的书籍已经像干面包一样,一碰就掉渣,根本没法翻阅,南博文保所先后开发了航天材料派拉纶和新型纳米涂液为纸张穿上隐形“防护衣”,解决了这个世界性难题。

南博曾有一块出自殷墟1004号商王墓的泥团,包裹着青铜甲胄残片。2000年王金潮研究员去台湾作学术交流时,当年参与考据发掘的百岁老人石璋如仍然记得这件文物,他建议王金潮对这些甲胄残片进行整理和修复。回到南京后,王金潮不仅从260块残片中成功修复了两个头盔,而且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同进行了全国首例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检测,证明铜料产自西南云贵地区,不仅为研究商朝的控制范围和朝贡体系提供了新的材料,也成就了两岸学术交流的一段佳话。

借双慧眼,看穿作伪把戏

“有破损修复过的瓷器,和完整的瓷器相比,在拍卖价格上相差五倍以上”,周庆告诉记者,“在整个拍卖市场上,修复过的瓷器至少占40%,其中很多被作为完整器拍出。”

从修复看鉴定,可以帮我们识破一些通过修复作伪的伎俩。周庆告诉记者,修复过的瓷器,单凭眼看手摸很难识别,但是在修复过程中,瓷器的裂纹较难清洗干净,如果用强光手电筒从内往外照,裂缝就容易现出原形;而残缺的部位即使是用高岭土回炉再烧,看似天衣无缝,但是两种材质毕竟不同,如果在黑暗的环境中,用紫外光源照射,就能看出差异,原理类似验钞机,这种鉴定方法已经被国际知名的大拍卖行所采用。

而在书画作伪中,利用修复技术进行挖补更是制假售假的“重灾区”。吴焕志介绍了几种作伪方法,一种是将大名家的落款挖下来,安在一张普通作品上,冒充名家作品;另一种是将落款改头换面,去年在保利拍卖亮相的一张《西湖炊烟》,落款是徐悲鸿受弟子梁白云所托而作,而收藏界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年前,这张作品就曾亮相香港佳士得[微博],但是落款却是梁白云所作,徐悲鸿为他题跋,作伪者把落款文字的顺序颠倒一下,以图瞒天过海。此外,在厚夹宣上,或在托裱好的纸上作画,均可以将纸张分成两层,一张变两张,行话叫“揭二层”;还有的是将画拆开,装裱均用原件,但画芯却被移花接木,行话叫“套棺材”……

对付挖补,可以用强光从画背后照射,一些不高明的作伪手法有可能“见光死”。高手的挖补,做得天衣无缝,这时就要使用高倍放大镜,仔细观察纸张纤维和颜色的细微区别,毕竟装裱用纸多达上百种,从工艺和老化程度也能发现破绽。而如果是偷换画芯,那就需要由鉴定家根据画风和技法来“掌眼”了。本报记者王宏伟

相关文章

  • 白山黑水寄人生——冰雪山水画家吴鸿鹏[图文]
    白山黑水寄人生——冰雪山水画家吴鸿鹏[图文]

    冰雪山水画家吴鸿鹏作品-塞北之春生长在南方的人,很难想象和勾勒白山黑水的美丽和内涵。在没有亲自领略过塞北风物的人心目中,关外的风光,无外乎是遍地冰雪、满目萧林的景象,脑海里再也没有较为客观的概念。自欣赏冰雪山水画家吴鸿鹏先生的国画作品后,得出来的初步结论是:东北关外的白山黑水和江南的小桥流水有着不一样美!冰雪山水画家吴鸿鹏先生生于辽宁省海城市,与新中国同岁,也和共和国一起成长。自幼酷爱绘画的...

    189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中国人为什么易于欣赏接受梵高[图文]
    中国人为什么易于欣赏接受梵高[图文]

    《自画像》,梵·高,1889年,布面油画,66×54cm,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自从弗洛伊德以来,人们在精神领域中所遇到的一切不可言说的困惑,其解决办法随着精神病院的设立从神界逐渐降临人间。这也使艺术家们具备了从绘画中挖掘潜意识、直觉、性本能、妄想等等的依托,更使得野兽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绘画流派得以蓬勃发展。这些现代绘画天马行空的表达方式并不是人人都能轻...

    113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齐白石艺术新论[图文]
    齐白石艺术新论[图文]

    齐白石的艺术是在古今之交、中西之汇的时空背景下中国本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齐白石的艺术属于古代又属于现当代。齐白石首先是传统的继承者,他学习以及从事绘画职业的方式发生在清末,他的诗书画印的艺术修为模式属于传统文人画范畴,而且他的作品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确是在延续传统,他的人物画里有一大批儒道仙佛,花鸟画里也有一批梅兰竹菊,这些都证明齐白石首先是一位传统的承继者。但是对于传统的继承并不是齐...

    168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街头漫画家:准备好失业了吗[图文]
    街头漫画家:准备好失业了吗[图文]

    街头漫画家人头攒动的街头,一位不修边幅的街头漫画家聚精会神地盯着对面的男子,目光不敢有丝毫的游离。投入如此高的关注度和时间成本,目的只是为了给他创作一张生动的自画像。类似的场景,相信不少人都有经历过。靠着辛苦的手工创作,很多街头漫画家也能取得相对不错的收入。不过,当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来临之后,熙熙攘攘的街头却少见了漫画家的身影。特别是一款叫魔漫相机自拍漫画软件的出现,直接颠覆了传统的漫画行业,加...

    142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后写实与新经典[图文]
    后写实与新经典[图文]

    曾传兴听海130×150cm2014年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到以后现代主义和消费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时期。新生代,就是在那个转折时刻出现的重要艺术概念。由新生代引领的当代艺术潮流主导了至今20多年的艺术方向,而今,多年稳定的格局隐隐生变,新的艺术代际——后生代正在崛起。作为一个艺术批评概念,“新生代”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那...

    128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蔡国强:用火药革艺术的命[图文]
    蔡国强:用火药革艺术的命[图文]

    本报记者于娜北京报道在洛杉矶当代美术馆外墙上,4万枚小火箭同时被点燃,连片的“啾啾”声惊天动地,在多哈美术馆外面,石油弹打到空中炸开,震撼的场面犹如地毯式轰炸。看过蔡国强爆破视频的人,都会为之兴奋、惊愕。而一年当中一半以上的时间,蔡国强都会在世界各地搞爆炸,他甚少时间在家。趁他回北京谈出版的机会,记者才见到了他,笔挺,平头,一身棕黄色军式制服,颇具时代感。曾经像&...

    110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贾本武,让“感觉主义绘画”进行到底[图文]
    贾本武,让“感觉主义绘画”进行到底[图文]

    文/十八公生活在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很少有哪位画家敢说,画自己的画,不为市场所左右。有一位画家做到了,他就是贾本武--“感觉主义绘画”的初始倡导者。他的人生最大快乐和梦想就是能坚持画他的“感觉主义绘画”,没有人能改变他的初衷。他要执着的画下去,不管市场接受不接受,人们喜欢不喜欢。他独自的前行,走在与众人的方向完全相反的路上...

    184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张增丽:春思感怀[图文]
    张增丽:春思感怀[图文]

    画家张增丽一直以来就很喜欢以自然为题材作画,这里的自然题材,指的不是写实的日常风物景观,而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印象,是在对天地万物进行联想后,运用笔墨与色彩去理解和诠释的巨大与绝小,宏观与微观,这样的画面往往能让观者感觉到画面中的自然,虽不熟悉,但仿佛亘古有之。“天清地宁,万物化育”是我们东方圣人从遥远的时空里发出的合于自然的大善境界之祥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110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百家争鸣:当代中国画缺什么?[图文]
    百家争鸣:当代中国画缺什么?[图文]

    钱松嵒红岩135×62cm纸本设色20世纪五六十年代◇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悦石:中国国家画院吴悦石工作室导师◇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张公者:中国国家画院张公者工作室导师、《中国书画》杂志副主编张公者:当今的中国画创作可谓异彩纷呈,但是综观历史,今天的中国画又有多少可以写入绘画史中?今天,《中国书画》就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做一个论坛,主旨是如何能促进当代中国...

    77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鲁明军:许多批评家根本不懂艺术[图文]
    鲁明军:许多批评家根本不懂艺术[图文]

    鲁明军今天,视觉的生成机制不再是单一的道德训诫或政治宣传工具,也不再是纯粹的审美诉求或形式建构,而是一种多歧化的视角和进路。它可能源于对视觉性的探索和实验,可能源于某一社会政治事件,可能源于日常生活实践,可能源于对自然社会生态的反思,也可能源于对现代科技的好奇和迷恋,甚至源于某一具体的知识或理论等等。更多时候,我们习惯将这样一种艺术状况统称为“视觉文化”。它不仅改变了我...

    135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阅读性”不是传统艺术经验强调的东西[图文]
    “阅读性”不是传统艺术经验强调的东西[图文]

    王鲁炎与王鲁炎会面,容易使人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他谈论艺术时少有多余的废话,你必须完全进入在他的思想语境才不会“掉队”。这可能也是他如此认真严肃的态度令很多人觉得他比较无趣的原因。他没有生活的“八卦”为媒体提供撰写的佐料;他的作品既无诗意也不抒情,调动不了观者的情绪,反而需要你长时间沉浸在作品的逻辑中,适应它的方法,破解它的密码。但我们往往不愿意付...

    88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吴家林:纪实摄影不能流于平庸的记录[图文]
    吴家林:纪实摄影不能流于平庸的记录[图文]

    吴家林最近成为了微博上关于第四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讨论的一个中心,起因就是在该奖项结果公布以后他连续发表了两篇相对言辞激烈的个人看法,正是这两篇几百字的短评成为了风暴之眼,让关于侯登科奖的议论愈演愈烈。吴家林吴家林是一位深居云南的纪实摄影师,他的《云南山里人》、《吴家林中国边陲》等作品集曾经获得过很高的国际声誉,他与马克·吕布的一段友情也让他的摄影生涯添上很多神秘色彩。作为一名传统...

    170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回望青山 返本开新[图文]
    回望青山 返本开新[图文]

    宋玉明溪山清夏70×80cm2011年人生的历练,往往会守望艺术家的成长。作为当代深圳具代表性山水画家之一的宋玉明,其父为新金陵画派代表之一的一代大家宋文治,这使得宋玉明自小接触的均非等闲之辈,耳闻目染的皆为水墨字画,浸染于江南大家的深厚学养,从而造就了他不一样的艺术之旅。1988年宋玉明来到深圳,这个亟待建设的新兴城市所释放的青春活力深深吸引并感染着他,他体察并见证着这座城市一...

    135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雕塑:不分国界且可以惺惺相惜的艺术[图文]
    雕塑:不分国界且可以惺惺相惜的艺术[图文]

    托尼·克拉格雕塑家托尼·克拉格(TonyCragg)总是向别人强调自己是一个materialist,刚接触他的人还以为他指的是“唯物主义者”,我一开始也有这样的误解,于是就问他信不信上帝,他爽快地说:“当然!但是这个世界如此复杂有趣,我们研究一辈子也研究不完。上帝创造了物质,我们来研究物质。”这就是他口中materia...

    149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漆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图文]
    漆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图文]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漆画320cm×160cm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漆画艺术家乔十光——漆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文、图/记者金叶乔十光是中国漆画界“教父级”的艺术家,是将中国数千年的漆艺传统引入到平面绘画世界中的第一人。3月6日,“漆墨春秋——乔十光漆画艺术五十年全国巡展·广州站...

    162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